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57.11KB ,
资源ID:61630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630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

1、第二章地质构造及地质图第二章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地质构造就是指缓慢而长期的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产生相对位移,形变后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2-1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一、 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变位以及洋底的增生和消亡的作用。它使地壳产生倾斜、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分布变化,地壳隆起和凹陷,以及形成山脉、海沟,产生火山、地震等。人们常把晚第三纪(或称新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把晚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古构造运动;把人类历史时期到现在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一)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地壳运动的基

2、本方式有两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1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称之为水平运动。其表现为岩石圈的水平挤压或水平拉伸。引起岩层的褶皱和断裂,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和大陆漂移等。典型的例子是美国西部旧金山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断层的两盘平均移动速度为1cm/年,近几年加快,达到平均移动速度为8.9cm/年。有时在其它教材中又称水平运动为造山运动。2 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沿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称之为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其表现为岩石圈的垂直上升或下降。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石柱的历史变迁。1750年,在这里从火山杰沉积中发掘出一座建筑废墟。据考证,该建筑

3、修建于公元前105年的罗马帝国时代,现在仅保存下三根高约12m的大理石柱,每根柱子上都保留有同样的地质遗迹。柱子下部3.6m一段是1533年努渥火山喷发时被火山灰掩埋部分,柱面光滑;其上2.7m一段在地壳下降时淹没在海水中,被石蜊和石蛏凿出了许多小孔;柱子上段5.7m,一直未被海水淹没过,但遭受风化,不甚光滑。18世纪中期,全柱升出海面;19世纪,地面又开始下沉,柱脚已被淹在海水里了。据近百年多的观测记录,柱脚被海水淹的深度在不断增加:1826年为0.3m;1878年为0.65m;1913年为1.53m;1933年为2.05m;1954年为2.50m。其下降速度约为每年17.2mm。从这些地质

4、遗迹和历史资料可知:这座石建筑物在两千多年中曾几度沧桑。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地壳运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有时表现这和缓的变动,有时又表现为剧烈的变动,二者相互交替,使地壳按照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向前发展。上面介绍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只是地壳运动的两个方面。事实上,这两种运动方式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在以水平运动为主的地壳运动中伴随着垂直运动,而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壳运动中也常伴随着水平运动。地壳运动也就是在这种极其复杂的环境下不断向前发展的。(二) 地壳运动成因的主要理论地壳运动的成因理论,主要有对流说、均衡说、地球自转说和板块运动说等等。详见教材P5152。二、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作用是指

5、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的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地球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行的破坏和建造作用。按照能源和作用部位不同,地质作用分为:1 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的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2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外能引起的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 流水、冰川、冰水、重力的地质作用等。2-2 岩层及岩层产状一、岩层(一) 概念1 岩层:是指由同一岩性组成的,有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2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是以岩层面的空间方位及其与水平面的关系来确定的。岩层的

6、产状岩层的产状(二) 分类岩层按其产状可分为:a水平岩层; b倾斜岩层; c直立岩层。各个地质时代形成的各种岩层,其原始产状绝大多数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原始倾斜的产状则是局部的。如在比较广阔而平坦的沉积盆地(如:海洋、湖泊)中,一层层堆积起来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大都水平或近于水平。但在沉积盆地边缘、岛屿周围或水下隆起等处沉积的岩层,由于古地形的影响,常出现岩层厚度向地形高起方向变薄或尖灭,层面也呈一定倾斜,即原始倾斜。生物礁及其围岩也常具一定的原始倾斜。岩层形成后,在地壳构造运动影响下发生变形,其原始产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还基本上保持水平产状;有些形成倾斜岩层,或者形成直立,甚至倒转

7、岩层。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重力、流水、岩溶、冰川等与地壳运动无直接关系的地质作用的影响,也会使岩层产状发生改变。1 水平岩层(1) 概念岩层的层面基本上是一个水平面(倾角5,即岩层的同一层面上各处的海拔高度基本相同,这就是水平岩层。一般在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地区的岩层基本呈水平产状。(2) 水平岩层特征在岩层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水平岩层具有以下特征:1 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2 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即岩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在地质图上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因此,在河谷、冲沟中岩层的出露界线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延伸成“V”字形,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在山顶和山坡上岩层露头的

8、分布往往呈孤岛状,不规则的同心圆状可条带状;3 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该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之差;4 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即岩层上、下层面的地质界线的水平距离)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厚度大、坡度缓,露头宽度就宽,相反就窄。在陡崖处,岩层上下层面界线的投影线就重合这一条线,即露头宽度为零,以致在地质图上呈现出岩层尖灭的假象。2 倾斜岩层原来呈水平面产状的岩层,由于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使岩层产状发生变动,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了一定的交角,这时的岩层就是倾斜岩层。在一定地区内一系列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其倾角也大致一样,又叫单斜层。倾斜岩层是层状岩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构造形态,它往往是某种构

9、造形态的一部分,如褶皱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地壳不均匀抬起或下降所造成的。倾斜岩层按倾角的大小又可分为:(1) 缓倾岩层,30;(2) 陡倾岩层,3060;(3) 陡立岩层,60。3 直立岩层指岩层倾角85的岩层。直立岩层一般出现在构造强烈的地区。二、岩层产状要素及其测定(一) 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是经岩层面的空间方位及其与水平面的关系来确定,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产状的三要素。岩层产状要素测出岩层产状要素的数值,就可以定量的表示该岩层在观测点的产状,任何构造面或地质体的界面的产状,也都是靠测定其产状要素来确定的。1 岩层的走向岩层面的水平面相交的线AB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

10、就是岩层的走向。岩层走向有两个方向,两者相差180。2 岩层的倾向垂直于走向线AB,沿着岩层倾斜向下所引的直线OD叫倾斜线,又叫真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OD所指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又叫真倾向。在岩层面上斜交岩层走向所引的任一直线OE均为视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线OE的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3 岩层的倾角真倾斜线OD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OD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叫真倾角。视倾斜线OE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OE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真倾角和视倾角之间的换算公式:其中: 真倾角; 视倾角; 视倾向与走向线的夹角。【推导】从图上的三角关系可知: tg

11、 = DD/OD,tg = EE/OE,sin = OD/OE 又 DD=EE tg = tg/ sin(二) 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和表示方法1 测量方法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一般在野外用罗盘仪(袖珍经纬仪)来测定。(该部分在野外实习时讲授)2 表示方法岩层产状要素有文字和符号两种方法表示。文字表示法多用于野外记录和文字报告,而符号表示法多用于地质图件。(1) 文字表示法:目前通用的是采用方位角表示,也有用象限角表示的。1 方位角法将水平面按顺时针方向划分为360,以正北方向为0,再将岩层产状投影到该水平面上,将倾向线与正北方向所夹角度与倾角记录下来。如:15030(倾向、倾角)2 象限角法以东、

12、南、西、北为标志,将水平面划分为4个象限,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0,正东或正西方向为90,再将岩层产状投影在该水平面上,将走向线和倾向线所在的象限以及它们与正北或正南方向所夹的锐角记录下来。如:N60E30SE(走向、倾角、倾向象限)(2) 符号表示法 长线代表走向,短线代表倾向,数字是倾角。(长短线必须按实际方位标绘在图上); 岩层水平(05); 岩层直立(箭头指向较新岩层); 岩层倒转(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向,即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三、倾斜岩层的厚度和深度(一) 岩层的厚度岩层顶面和底面的垂直距离,就是岩层的厚度,也就是真厚度(h)。倾斜岩层除真厚度外,还有铅直厚度(H)和视厚度(h)。铅直

13、厚度就是岩层顶、底面之间的铅直方向的距离。真厚度和铅直厚度的关系为:真厚度(h)= 铅直厚度(H)cos (为岩层的真倾角)在不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注意:不是与岩层顶、底面垂直),称为视厚度。视厚度(h)= 铅直厚度(H)cos (为该剖面方向岩层的视倾角)。(二) 岩层的深度岩层的深度是指从地面某一点A到所测定的岩层层面的铅直距离,如图所示。AC = AO + OC其中:AO = A点标高 B点标高;OC = BOtgBO为岩层出露点B(已知点)到A点垂直岩层走向线方向量得的水平距离(可实地测出,也可以从地形图上得出),为岩层倾角。如AB剖面导线方向不垂直于岩

14、层走向线时,则应该以该剖面导线方向的视倾角来计算。从图中还可以看出:AC = H1H2H3,即深度还可以从上覆岩层的铅直厚度的累计求得。四、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和露头宽度(一) 岩层的露头形态岩层露头分布形态,决定于岩层产状、地形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水平岩层的露头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的影响,在地质图上,其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是沿其走向作直线延伸,不受地形影响;倾斜岩层露头分布形态则较复杂,表现出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延伸,并有一定规律,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故这种规律又称为“V”字形法则。根据岩层倾斜与地面坡度的不同结合情况,“V”字形亦有不

15、同表现:1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弯曲度总是比等高线弯曲度小。在河谷处,“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指向沟谷的上游;穿越山脊时,“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指向山脊下坡。2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在沟谷处,“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指向沟谷的下游;穿越山脊时,则指向山脊上坡。3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也是呈相同方向弯曲。在沟谷处,“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指向上游;穿越山脊时,“V”字形尖端指向山脊下坡。但与所表现 的形态不同,“V”字

16、形露头线的弯曲度明显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上述三种情况表明,在地层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在沟谷中岩层界线的“V”字形的尖端指向新地层,内弧开口处为相对较老的地层,在山脊处则相反。“V”字形法则,不仅适用于层状或似层状地质体界面露头线的分布形态,也适用于其他比较平整的地质界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等在地面出露线的分布情况。但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 倾斜岩层的走向与沟谷方向相直交或斜交时,岩层露头线的分布延伸与地形的关系才具有上述规律。对于其走向与沟谷延伸方向相平行的地质界面露头线的分布,则上述规律不适用。这时在部分地段会出现露头线平行或重合,不要误认为是其产出水平;或在部分地段出现岩层露头

17、线呈直线延伸穿越地形等高线,也不要误认为是直立岩层,因此在野外进行地质填图或室内读图时,要注意联系周围现象,结合平面和剖面综合分析,不要为局部现象所迷惑。2 “V”字形法则对于填绘和阅读分析大比例尺地质图有指导意义。而在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上。由于岩层露头线的延伸形态主要受岩层走向的变化所控制,地形影响的弯曲变化往往反映不明显,因此,一般很少运用“V”字形法则来分析其露头线的弯曲变化。(二) 岩层露头宽度水平岩层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除了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影响外,还与岩层的产状有关。1 当岩层厚度、倾角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地面坡度和坡向。坡度缓的,露头就宽;坡

18、度陡,露头就窄。岩层出露在峭壁陡崖上时,露头宽度投影成一条线,造成岩层在平面图上“尖灭”的假象。如坡向与倾向相同时,岩层倾角与坡角愈接近,则露头宽度愈大;2 当地形坡度、岩层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倾角。倾角愈缓,露头宽度愈宽、倾角愈陡;露头宽度愈窄。如倾角达90(直立岩层),则露头最窄,其值为零,在地质图上呈现出岩层尖灭的现象。3 当地面坡度和岩层倾角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厚度:厚者宽、薄者窄。五、地层的接触关系指上下地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式和时间上的发展状况,直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的发生和演化历史,因此地层的接触关系是研究地壳运动的发展和地质构造的形成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19、由于地质运动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反映到岩层的接触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成因特征上可以分为整合和不整合两个基本类型。(一) 地层的概念在一定地质时代内形成的一套岩层(不论是沉积岩层、岩浆岩和变质岩层)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岩层。(二) 整合接触关系当一个地区较长时期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即沉积盆地缓慢下降,或虽处于上升但未超过沉积基准面以上,或地壳升降与沉积处于相对平衡,而沉积物一层层地连续堆积,这样形成的一套岩层,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关系,简称整合。(新老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互相平行,时代是连续的)连续沉积,没有间断,上下岩性和生物演化都是逆变关系,上下岩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一致

20、是整合接触关系的特征。(三) 不整合接触关系如果一个地区,在沉积了一套岩层以后升出水面,沉积作用间断,并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遭受剥蚀,然后再次下降又进行沉积,这样一个过程反映在地层剖面中,表现为先后沉积的两套地层之间缺乏了一部分地层,上下地层的时代是不连续的,也就是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发生过沉积间断。上下地层的这种接触关系统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简称不整合。新老地层之间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面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在地面的出露线为不整合线,它是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四) 不整合的类型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所反映的地壳运动的特征,可将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有时也称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有时也

21、简称不整合)。1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即发生过一段时期的沉积间断。反映了这一地史时期地壳曾经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地层缺失标志着地壳上升的时期。2 角度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彼此的产状也不平行,而是相交截。反映了地壳在这一地史时期内曾发生过显著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如褶皱等重要的构造事件。不整合面形成于新老地层之间。2-3 褶皱构造一、概念岩层受到构造运动作用后,在未丧失连续性的情况下产生的弯曲变形,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单独的弯曲叫褶曲。褶曲的基本形式: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的岩

22、层较老,而外侧岩层较新,称为背斜。其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到两侧岩层从老到新对称重复出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较新,而外侧岩层较老,称为向斜。其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到两侧岩层从新到老对称重复出现。二、褶曲要素核部泛指褶皱弯曲的核心部位。翼部泛指褶皱核部两侧的岩层。轴面通过褶皱核部,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轴线轴面和包括地面在内的任何平面的交线。枢纽褶皱中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脊线背斜弯曲最低点的连线叫脊线。槽线向斜弯曲最低点的连线叫槽线。三、褶曲分类(一) 根据褶曲轴面产状,结合两翼产状特点,可将褶曲分为:1 直立褶曲: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2 倾斜褶

23、曲: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3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有一翼地层层序倒转。如:桂林甲山倒转褶曲。4 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一翼地层正常,另一翼地层层序倒转。(二) 根据褶曲枢纽产状,可将褶曲分为:1 水平褶曲:枢纽近于水平,两翼的走向基本平行;2 倾伏褶曲:枢纽倾伏,两翼走向不平行。(三) 根据褶曲在平面上的形态,可将褶曲分为(按褶曲中同一岩层在平面上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1 线状褶曲:长宽比超过101的褶曲;2 短轴褶曲:长宽比为31101的褶曲;3 穹窿构造:长宽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四川威远穹窿是一个平面上呈北东向的鸡卵形露头形式的穹形隆起构造。4 构造

24、盆地:长宽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四、褶皱构造的类型(一) 复背斜和复向斜指由一系列连续的次一级褶皱组成的一个大背斜或大向斜。如:我国秦岭、天山、喜马拉雅山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等褶皱带中都有这类褶皱。(二) 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一个平行褶皱群内,如果背斜呈紧密褶皱,而向斜呈开阔平缓褶皱,则称之为隔挡式褶皱(四川盆地东部的一系列北北东向褶皱就是这类褶皱的典型实例);隔槽式褶皱则是一系列相间排列的开阔背斜被一系列紧密向斜所隔开(黔北-湘西一带的褶皱就表现为这种组合形式)。五、褶皱构造的辨认(一) 褶曲的野外观察法1 通过横向、纵向的观察,找地层界线、断层线、化石等,观察岩层是否有

25、对称的重复出现;2 比较核心部与外部岩层的新老关系(利用角度不整合等),以及比较两翼岩层的走向和倾斜;3 研究两翼相当层的平面形态。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其形态。(二) 褶皱内部构造的认识褶皱形成过程中,所有的岩层并不是整体弯曲的,层与层之间有相对的运动,在形成背斜时,大多数情况是新的岩层向上滑动(向核部滑动),老的岩层向下滑动,这种剪切运动是引起褶皱内部一些构造现象的主要原因。1 层面擦痕:当一组岩层受力发生弯曲时,相邻的两个岩层面做剪切滑动,于是在相互滑动的层面上留下擦痕。这种层面擦痕的方向是与褶皱轴垂直的,所以擦痕方向可以指示当地褶皱轴线的产状。当层面擦痕倾斜与岩层倾斜相同时,当地褶皱轴线呈水

26、平,如层面擦痕之倾向与岩层之倾向不同,其倾角又小于岩层倾角,则该段轴线为倾斜的。2 牵引褶皱及层间劈理:由于上下相邻岩层的相互剪切滑动,形成牵引褶皱和层间劈理。牵引褶皱的轴面、层间劈理面与岩层相交的锐角方向,指向相对岩层的滑动方向。据此可以认出向上滑动的岩层为较新岩层,向下滑动的岩层为较老岩层。3 虚脱:在褶皱的翼部和核部,由于层间滑动而发生层间剥离,形成空隙,为矿液充填的良好场所。4 轴部岩层的加厚现象:在褶皱时期,软岩层有向转折端产生流动的现象,因而使翼部岩层变薄而顶部岩层加厚。2-4 断裂构造在构造运动中,岩石或岩块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了其破裂强度以后,岩石或岩块即失去了连续性而产

27、生破裂(断裂变形),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断裂构造。根据断裂面两侧岩石产生位移的大小情况,断裂构造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没有或只有微小断裂变位的节理;另一类是沿着断裂面有显著的位移的断层。断裂构造是地壳上发育最广泛的地质构造。一、节理节理即为岩石中的裂隙,节理在地壳中分布广泛,观察证明,几乎没有无节理的情况,仅是一些湿润柔软的沉积物是例外。(一) 节理分类节理的分类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上与岩层产状的几何关系,二是力学及其成因。1 按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见P60(1) 走向节理: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2) 倾向节理: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垂直;(3) 斜交节理:与所在岩层走向斜交。2 按

28、力学性质分类:(1) 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切面进一步发展而成,理论上剪节理应成对出现,自然界的实际情况也经常如此,不过两组剪节理的发育程度可以不等。如:陕西铜川砂岩层中的共轭剪节理;湖北均县杨家堡页岩层中的共轭剪节理。剪节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剪节理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但穿过岩性差别显著的不同岩层时,其产状可能发生改变,反映出岩石性质对剪节理的方位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 剪节理面平直光滑,这是由于剪节理是剪破(切割)岩层而不是拉破岩层的;3 剪节理面上常有剪切滑动时留下的擦痕、摩擦镜面,但由于一般剪节理,沿节理面相对位移量不大,因此在野外必须仔细观察研究;4 剪节理一般发育较密,

29、常密集成群。硬而厚的岩层中的节理间距大于软而薄的岩层;5 剪节理常呈现羽列现象;6 剪节理两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常呈闭合状。后期风化或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可以扩大剪节理的壁距;7 剪节理在砾岩中可以切穿砾石。(2) 张节理:是由于在一个方向的张应力超过了岩石的抗拉强度,因而在垂直于张应力方向上产生的裂割式的破裂面。张节理的特点:1 张节理产状不稳定,而且往往延伸不远,即行消失;2 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成颗粒状或锯齿状的裂面;3 张节理面没有擦痕;4 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距较大,呈开口状或楔形,常被其他物质充填;5 张节理在砾岩中绕过砾石而不会切穿。3 按节理成因分类:(1) 原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

30、过程中自身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就是在岩石冷凝过程中形成的。(2) 次生节理1 风化节理由风化作用造成,多分布在岩层的裸露部位和接近地表处,向下延伸的范围不大,无方向性。2 构造节理由地壳运动造成分布广泛,延伸长而深,可切穿不同的岩层,成组出现。3 非构造节理除构造节理外的其它节理统称为非构造节理。(二) 节理的工程地质研究研究节理对分析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对路堑边坡和隧道工程的稳定性的影响等。观测研究节理时,首先应注意节理的性质、矿化现象、先后次序、空间的相互关系和形成的时代,其次是原地岩石性质,产状和所处的构造部位。节理对工程的影响:1 是地下水的通道,加速岩石的溶解破坏,尤其在可溶盐地区易形成溶洞,发育成为地下暗河;2 加速风化作用和冻胀作用;3 降低岩石力学强度,降低工程的稳定性;4 降低爆破效率;5 降低地基承载力。(三) 节理调查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见教材P60二、断层断层是断裂构造中的主要一种类型。断层是指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它们是节理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一) 断层的几何要素1 断层面指断层中两侧岩层沿其运动的破裂面。它可以是平面,但往往是曲面,还可以是有一定宽度的断层破碎带。2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平面或垂直面的交线,也就是相应的露头线,其分布规律与岩层露头线相同。3 断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