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21MB ,
资源ID:61561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561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管壳式换热器的改进设计最全word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管壳式换热器的改进设计最全word资料.docx

1、管壳式换热器的改进设计最全word资料 1管壳式换热器流动及传热的数值模拟尤琳,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摘 要:本文以管壳式换热器为例, 辅以有限元软件进行流场模拟, 通过合理简化模型和设置合理的进出口边界条件, 对流体的流动和传热进行数值模拟, 得到相应的速度、 压力、 温度分布云图, 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引言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动力、食品、轻工、原子能、制药、航空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工艺设备。 在化工厂中, 换热器的 约占总 的 10%20%;在炼油厂中,该项 约占总 的 35%40%。换热器不仅能够合理调节工艺介质的温度以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 也是余热、

2、废热回收利用的有效装置。 鉴于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能耗较大的现状, 改进和提高换热器的性能及传热效率成为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将产生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换热器介绍1.1换热器分类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形式也不同,按照传热原理分类,可分为: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按照用途分类,包括:加热器、预热器、 过热器、 蒸发器; 按照结构分, 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 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间壁式换热器举例 蓄热式换热器举例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举例1.2换热器研究及发展动

3、向(1物性模拟研究换热器传热与流体流动计算的准确性, 取决于物性模拟的准确性。因此, 物 性模拟一直为传热界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特别是两相流物性的模拟, 这恰恰是与 实际工况差别的体现。 实验室模拟实际工况很复杂, 准确性主要体现与实际工况 的差别。 纯组分介质的物性数据基本上准确, 但油气组成物的数据就与实际工况 相差较大, 特别是带有固体颗粒的流体模拟更复杂。 为此, 要求物性模拟在试验 手段上更加先进,测试的准确率更高。从而使换热器计算更精确,材料更节省。 物性模拟将代表换热器的经济技术水平。(2分析设计的研究分析设计是近代发展的一门新兴科学, ANSYS 软件技术一直处于国际 领先技术

4、, 通过分析设计可以得到流体的流动分布场, 也可以将温度场模拟出来, 这无疑给流动分析法技术带来发展, 同时也给常规强度计算带来更准确, 更便捷 的手段。 在超常规强度计算中, 可模拟出应力的分布图, 使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 计算结果能方便、便捷、准确地得到,使换热器更加安全可靠。这一技术随着计 算机应用的发展, 将带来技术水平的飞跃。 将会逐步取代强度试验, 摆脱实验室 繁重的劳动强度。(3大型化及能耗研究23换热器将随着装置的大型化而大型化,直径将超过 5m ,传热面积将达到单位 10000m2,紧凑型换热器将越来越受欢迎。板壳式换热器,折流杆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式空冷器将得到发展,振动

5、损失将逐步克服,高温,高压,安全,可靠的换热器结构朝着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重量轻发展。随着全球水资源的紧张,循环水将被新的冷却介质取代,循环将被新型,高效的空冷器所取代。保温绝热技术发展,热量损失将减少到目前的 50%一下。(4强化技术研究各种新型, 高效换热器将逐步取代现有常规产品。 电场动力效应强化换热技术, 添加物强化沸腾传热技术, 通入惰性气体强化传热技术, 添加物强化沸腾传热技术,微生物传热技术,磁场动力传热技术将会在新的世纪得到研究和发展。同心管换热器、高温喷流式换热器、印刷线路板换热器、穿孔板换热器、微尺度换热器、 微通道换热器、 硫化床换热器、 新能源换热器将在工业领域及其它领

6、域得到研究和应用。(5新材料研究材料将朝着强度高,制造工艺简单,防腐效果好,重量轻的方向发展。随着稀有金属价格的下降,钛、钽、锆等稀有金属使用量将扩大, CrMo 钢材料将实现不预热和后热的方向发展。(6控制结垢及腐蚀的研究国内污垢数据基本上是 20世纪 6070年代从国外照搬而来。 四十年来, 污垢研究技术发展缓慢。 随着节能, 增效要求的提高, 污垢研究将会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投入。 通过对污垢形成的机理, 生长速度, 影响因素的研究, 预测污垢曲线,从而控制结垢, 这对传热效率的提高将带来重大的突破。 保证装置低能耗, 长周期的运行,超声防垢技术将得到大力发展。2换热器数值模拟本文以管壳式换

7、热器为例, 通过 workbench fluent 软件进行流体流动和传热的模拟计算, 以准确地预测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动、 传热热性, 以实现设计高效可靠的换热器及评价和改造现有换热器的性能。2.1问题描述研究对象为一润滑油冷却器, 壳程为润滑油, 管程为冷却水, 冷却器总长为0.92m ,筒体直径为 0.207m ,管程数为 2,壳程数为 1,流动形态为逆流,换热器主要几何尺寸和相关物性参数见下表。传热面积 S/m壳 体 内 径换 热 器 管 程 数 /壳 程 /管 程 接 换 热 管 管 换 热 管 总 壁厚 /m料 列方式数 距 B/m 山东豪迈化工技术 4 介质 进 出 口 温 度 T

8、/ 质 量 流 量 操 作 压 力 密 度 比 热 容 动 力 粘 度 /Pas 运 动 粘 度 热导率 /2.2几何模型用于有限元分析的换热器的几何模型包括壳程流体, 管程流体以及传热元件换热管;固体部分如管板、筒体、水盖等部分均忽略,如下:换热器三维模型2.3网格划分在 ANSYS Workbench 软件中, 采用四面体的非结构性网格对换热器进行网格划分, 并对管程和壳程的流体进出处的网格采用 refinement 命令进行局部加密。整个模型共有节点 Node1204955个,单元 Element5038668个,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见下图。山东豪迈化工技术 2.4边界条件设定本文中的流体

9、均为不可压缩流体,采用基于压力求解器(pressure based solver ,三维空间(3D ,单精度,定常流动,绝对速度。因涉及传热计算,故 打开能量方程。 根据模型条件计算雷诺数, 管壳程流体流动可达到过渡流或湍流, 湍流粘性采用 k-Epsilon(2eqn 模型,近壁面采用标准壁面函数(standard wall functions ,压力和速度解耦采用 SIMPLE 算法(semi 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 ,动量、能量及湍流参量的求解采用二阶迎风格式。亚松弛因子 等均按默认设置。 计算流体采用速度入口条件, 给定

10、流体流速、 温度及相应的湍 流条件。2.5结果与讨论经 ANSYS workbench Fluent 软件竖直模拟后得到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流体 速度、温度、压力云图: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的整体压力降都不是很大, 壳程压力降的梯度较管程更 明显; 壳程流场的总压力分布, 沿着流动方向整体呈总体下降趋势。 流体在接管 和筒体衔接处产生较大的压力, 单弓形折流板的圆缺处也有明显压降, 每两块折 流板间的较大区域内的压降相对较小。5山东豪迈化工技术 压力分布云图 壳程流体速度分布呈现周期性改变,即呈整体的“Z”型流动,这主要是由 于单弓形折流板的存在,并且在每一块折流板的圆缺处附近,流体的速度都有一 个

11、相对增加的区域,该区域速度值较大,并且完成了速度方向的改变。另外,距 离入口最近的两个圆柱的迎流区, 速度逐渐减小, 直至圆柱体表面形成流动驻点, 该驻点的速度最低。在两个圆柱体中间部分,由于流通区域逐渐变小,使得速度 提高,根据伯努力方程,压力逐渐降低。圆柱体周围速度明显低于周围流体,但 变化率有很大的一个薄层, 即速度边界层。管壳程流体从进口到出口的流线图能 清晰地描述流体的流动轨迹。 6 山东豪迈化工技术 速度矢量图 流线图 管程温度变化较小, 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与壳程流体进口端较近的部分管束, 壳程温度则受到折流板的影响,沿流向“Z”型逐渐减小,且温度的下降幅度逐 渐变小。温度梯度的较

12、大区域仍为入口端,此区域的换热较强烈。 7 山东豪迈化工技术 温度分布云图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 FLUENT 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 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的模拟,得出各种流场在不同情况下的分布情况,这些 细节信息是用实验方法无法得到的, 揭示了折流板对换热器壳程局部流场和温度 场的影响作用,也为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昌,钱作勤. 基于 FLUENT 的管壳式换热器流体流动与共轭传热模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20 . 2 张之东. 管壳式换热器内部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河北科技大学, 2020 . 3 刘磊,宋天民,管建军. 基于 FLUENT

13、 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轻工机械. 2020 . 4 孟鑫. 基于 Fluent 的换热器流场模拟.河北工程学院, 2020 . 5 周俊杰. Fluent 工程技术与实例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0 . 8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高黏度流体的传热强化朱冬生,蒋 翔(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工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高黏度流体;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强化传热Enhanced heat transfer investigation on high viscosity fluid in shell-and-tube ex

14、changerZHU Dongsbeng, JIANG Xiang(Key Laboratory o f Enhanced Heat Trans fer & Energy Conseruation ,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 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It is a key factor to increas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high viscosi

15、ty fluid in the shell side for making a high performance cooler. The heat transfer and flow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trapezoid fin tube high viscosity fluid cooler with helical or segmental baffle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low-fin-tube cooler with segmental b

16、affle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eat transfer film coefficient in the shell side of trapezoid fin tube cooler with entire helical baffles was 60% more higher than that of low-fin-tube cool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and pressure drop was lower by 40%. Heat transfer film coefficient in the

17、 shell side of trapezoid fin tube cooler with entire helical baffles was 20% more higher than that of trapezoid-fin tube cool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and pressure drop was lower by 50%. Heat transfer film coefficient in the shell side of trapezoid fin tube cooler with entire helical baffles was 10

18、% higher than that of trapezoid fin tube cooler with sectional helical baffles, and pressure drop was lower by 19%. Heat transfer film coefficient in the shell side of trapezoid fin tube cool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was 30% more higher than that of low-fin-tube cooler with segmental baffles, and pr

19、essure drop remained unchanged.Key words: shell-and-tube exchanger; high viscosity fluid; helical baffles; trapezoid fin tub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引 言传统的管壳式高黏度流体换热器采用光滑管设计制造,其壳程传热及流动效能低,壳程传热阻力占总热阻的80%以上,且流动阻力损失较大,提高壳程流体的传热膜系数和降低流动阻力是提高高黏度流体换热器效能的技术关键1螺旋折流板是一种传热及流阻性能优良的支撑结构,王良等2研究发现,螺旋折流板对高、低黏度流

20、体的传热强化均适合,陈世醒等3研究发现,对于高黏度流体,相同流量下单位压降的壳程对流传热膜系数,螺旋折流板约为弓形折流板的1.5倍Lutcha等4系统地对不同螺旋角的换热器性能进行了研究,认为螺旋角为40时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最优,由于加工的困难,螺旋折流板一般采用铜作为材质,设计思想是将折流板分成4块,形成螺旋流道5,分块螺旋折流板虽然容易制造,但壳程相邻折流板间存在三角死区,流体流向仍为横纵向混合流,安装、运输及使用场合受到限制,克服上述缺点和困难,设计制造了钢质整体螺旋折流板Bergles6认为,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应该是传热管表面及支撑结构的配合强化,低肋管曾在流体换热中得到广泛应

21、用邓先和7、张正国等8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采用了花瓣管,其传热效能比光滑管和低肋管有明显提高,由于花瓣管结构特殊,要求用于加工管子的材质为软金属铜,管材成本高,工业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文中采用了带有周向宽三维翅片的梯形翅片管,它是一种新型的传热性能优良的强化管型,是在平翅管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异形扩展表面本文对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高黏度流体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弓形折流板低肋管换热器进行比较,折流板与强化管均采用钢质整体制造技术,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以坯管计算的单台换热器换热面积达45 m2,其结果既可作为中试基础数据,也能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1 试验设计高黏度流体换热器性能试验系统如图

22、1所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结构如图2所示,试验中采用黏度0.030.05 Pas的润滑油作为壳程流体,由于油用量较大,因此油需在油箱中加热到预定温度,然后经油泵由蒸汽加热后进入油换热器壳程冷却,再返回油箱构成循环,油流量通过变频油泵控制,油温通过蒸汽量来控制,来自水箱的冷却水经水泵送入油换热器的管程,与管外油换热后流回冷却塔,水箱设有浮球进水阀及排水阀调节水量,油和水的流量由变频油泵及水泵控制,通过涡轮流量传感器由微机测量和显示,测量精度为1%;油换热器的进出口油温和水温是由铜一康铜热电偶测量后,通过温度传感器由微机进行测量和显示,测量精度为0.1;根据压力表的读数可得到壳程油侧压降,测量精度为

23、0.01 kPa.所有测试仪器均经过校核试验采用了4台换热器,弓形折流板低肋管换热器1、弓形折流板梯形翅片管换热器2、分块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换热器3和整体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换热器4试验用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制造及检验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上述4种换热器型式均为1-2型,材质均为不锈钢,传热管坯管规格均为+12 mm2 mm,长4m,数量298根,管间距16 mm,壳体内径均为300 mm,螺旋折流板螺距160 mm.梯形翅片管的P/do为0.100,h/do为0.083,t/do为0.0501-oil cooler;2-fresh water;3-oil inlet of tank;4-oi

24、l tank;5-drain water;6, 9-pump;7-oil inlet;8-heater;lO-oil cycle;11-oil outlet;12-supportFig. 1 Scheme of experimental setup2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由于试验中水温及油温变化不超过20,因此水和油的定性温度均采用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各准数的计算中,为统一比较标准,取当量直径De为 (1)壳程流速根据油流过管间最大截面积计算 (2)在润滑油换热器的校核试验中,经过多次测量,测得热平衡偏差均在5%以内,对于总传热系数,试验数据误差不超过4%,对壳侧传热膜系数,误差不大于10%,对壳侧

25、压降,误差不超过8%,这是完全符合试验可信度及工程要求的在测得油冷器总传热系数K后,管内传热膜系数i由Dittuw和Boelter关联式计算,由于试验所用油冷器较新,所以取总污垢热阻为0.0002,管壁热阻Rw按钢材计算,由上述方法即可得到壳程传热膜系数o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动阻力计算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传热管型式和排列方式,折流板型式和布置方式,其他支撑部件的型式与布置方式,油与水进出口大小、位置和进出方式以及加工精度等9由于目前对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换热器的研究并不成熟,如将压力降转换为阻力系数,数据处理偏差较大,因此本文采取了直接用压降的方法来表征其阻力性能一台换热设备的好坏

26、,主要表现为其传热及流阻性能,为此,本文采用单位压降的壳程传热膜系数对4种型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3 试验结果与分析3.1 壳侧传热膜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图3表示壳侧润滑油不同流速时4种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流速下,3号、4号换热器的壳程传热膜系数略低于2号换热器,当油流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同流速下,3号、4号换热器的壳程传热膜系数高于2号换热器,4号比1号换热器传热膜系数提高可达60%以上,且随着油流速的增大,传热膜系数提高的幅度也增大这是由于在油流速较小的情况下,螺旋折流板还无法形成理想的柱塞流,而其对油的扰动程度不及弓形折流板,因此其传热膜系数小于弓形折流板,随着油

27、流速的增大,润滑油流体在壳侧呈柱塞状流动,同时旁路有害流减少,增强了润滑油流体的换热效率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在相同油流速下,4号比3号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提高10%左右,这说明整体连续螺旋比分块螺旋更能形成理想的柱塞流,消除有害流动试验结果还表明,2号比1号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高14%36%,说明梯形翅片管的传热性能优于低肋管这是由于润滑油在低肋管表面的轴向流动,流体不能很好地进入到翅片根部,因而传热膜系数较小,而梯形翅片管表面有特殊的三维翅片结构,能将流体边界层不断地分离,同时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流体的湍动,从而减薄边界层厚度,达到提高传热膜系数的目的10Fig. 3 Relation be

28、tween o and velocity据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将传热性能最优的整体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换热器的壳侧传热性能的准数关系回归为 (3)式(3)的试验范围为Re -1501000,Pr =2504503.2 壳侧流动阻力与流速的关系图4表示壳侧润滑油压降与流速的关系,油的流速在0.21.2 ms-1范围内时,在相同油流速下,3号、4号比2号换热器压降分别低23%42%和33%54%,压降减小的主要原因是螺旋折流板有利于柱塞状螺旋流的形成,减少了有害流,随着油流速的增加,压降减小的幅度也增大,说明弓形折流板的阻力系数大于螺旋折流板.4号比3号换热器压降低19%左右,这是由于整体螺旋

29、折流板减少了三角死区,更有利于消除有害流动.2号与1号换热器的压降略有增大,这是由于低肋管的翅片根部滞流层厚于梯形翅片管,翅片顶部的扰流作用却强于梯形翅片管的原因Fig. 4 Relation between pressure drop and velocity据试验数据及因次分析的结果,将流阻性能最优的整体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换热器壳侧压降的准数关系回归为 (4)式(4)的Re范围与式(3)相同3.3整体性能评价壳侧单位压降的传热膜系数曲线如图5所示,分析结果表明,4号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最优,3号、4号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大大优于1号、2号换热器,说明螺旋折流板的传热与阻力综合性能优于弓形折流板2

30、号换热器的传热与阻力综合性能优于1号换热器,说明梯形翅片管与低肋管相比,能在阻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强化传热另外,随着油流速的增大,1号、2号换热器的壳侧单位压降的传热膜系数减小,3号、4号换热器壳侧单位压降的传热膜系数先增加后减小,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说明大流速下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的流动状况更为合理梯形翅片管和螺旋折流板的配合使用,既可达到提升传热性能,又不增加压降的目的Fig. 5 Relation between ao and pressure drop4 结 论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高黏度流体换热器能有效强化高黏度流体的传热过程在较大流速下,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换热器传热膜系数高于弓形

31、折流板低肋管换热器,同时压降大大减小,且流速越大性能优势越明显在试验范围内,整体螺旋折流板传热与流阻性能优于分块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传热性能优于低肋管,但阻力损失略有增大螺旋折流板和梯形翅片管结合使用既能增大传热系数,又能达到减小压降的目的高黏度流体换热器全部采用钢质整体技术制造,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全部按国家标准制造和螺旋折流板梯形翅片管高黏度流体换热器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符号说明As管间最大截面积,m2R热阻,w-1m2KDi壳体的内直径,mReReynolds数d管直径,mt翅片宽度,mh翅片高度,mu流体流动速度,ms-1Lb折流板间距,m传热膜系数,Wm-2K-1NuNusselt数壳侧流体密度,kgm-3P翅片间距,m下角标PrPrandtl数i管内侧Pt管间距,mo管外侧p壳侧压降,Paw管壁References1 Zhu Dongsheng(朱冬生),Qian Songwen(钱颂文) Design and appli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