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67.98KB ,
资源ID:61539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539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方案届高考二轮复习导学专题回扣专题五 现代世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方案届高考二轮复习导学专题回扣专题五 现代世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doc.docx

1、创新方案届高考二轮复习导学专题回扣专题五 现代世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doc专题五现代世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第14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改革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上,推行余粮征集制;工业上,实行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上,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产品分配上,实行强制义务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

2、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上,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上,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上,允许自由贸易;产品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形成的原因(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3、。2内容(1)优先发展重工业。(2)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5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迅速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农轻重比例失调;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个人高度专权,忽视民主与法制。“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三、二战后苏联

4、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20世纪50年代,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下台后,国内经济混乱 措施农业:实行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工业: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企业部分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结果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美国军事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2.

5、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处于危机边缘。(2)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调整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3)结果: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导致苏联的政治经济迅速恶化,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1)过程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使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质变。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2)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深蒂固。直接原

6、因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2015岳阳质检)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商业“是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合起来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可能的纽带”可以得出,苏

7、维埃政权要恢复商业,恢复商品流通,恢复交换和自由贸易,B项中包含有“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符合题意。A项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政策,与材料偏离,排除;C、D两项都是列宁逝世以后的措施,排除。2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走势。依据1917年到1928年苏俄(苏联)经济政策分析,其经济成长走势示意图最可能是()解析:选D1918年,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带来经济下降和破坏;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8年后推行五年计划,带来工业化的发展,因此D项符合题意。3(2015邯郸质检)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

8、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斯大林模式的体制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赫鲁晓夫的改革仅是局部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因此,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B、C三项说法错误。第15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9、。(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爆发及表现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强。4影响(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各国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深。二、自由放任与新政克服危机的不同尝试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1)措施自由放任:面对经济危机,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

10、府干预,否决国会救济方案。关税壁垒:1930年,胡佛大幅度提高关税,其他各国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2)结果:整个社会一片混乱,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的边缘。2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政策(1)背景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时任总统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2)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3)主要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自

11、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5)影响积极: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间接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深远影响)。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西方各国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

12、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工伤保险、教育等方面。(3)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影响: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

13、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4“新经济”的出现(1)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3)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1“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解析:选A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发了金融风险,成为引发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

14、原因之一,A项符合题意。B、C与题意无关,排除;高福利、高消费导致近期的欧债危机,D项错误。2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 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解析:选D题干宣传画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工代赈的内容,通过兴办公共工程,给予工人工作的机会,从而代替直接的救济,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信息相反,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企业公平竞争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C项说的是农业方面的措施,与题意无关,排除。3(2015郑州质检)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

15、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解析:选B从材料来看美国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过深,因此需要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增加市场调节和自由经济比率。B项符合题意。第16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

16、格局的形成1原因(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国家利益的不同。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2)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3)军事上1949年,美、英等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苏联和波兰等国签订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3影响(1)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2)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和朝鲜),导致

17、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的分裂。在亚洲,“冷战”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3)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没有再发生。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共体(1)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2)过程: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欧洲共同体。(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日本崛起(1)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

18、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朝鲜战争的机遇。(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3不结盟运动(1)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合作。(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3)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崛起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

19、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实质: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2)表现

20、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3影响(1)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操纵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2)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

21、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五、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1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特点影响欧洲联盟大多数成员国是发达国家;合作程度高,由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提高了欧盟各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体现了南北合作;大国主导促进了三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亚太经合组织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各国差异较大;具有松散性和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由于文化和历史差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2.世界经济全球化(1)原因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科技发展。基本

22、的技术手段: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障碍消除:两极格局结束。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普遍被认可。(2)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3)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4)评价利:能够有效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世界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六、世贸组织与中国的加入1世界贸易组织(1)建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2)目标:促进各国市场

23、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3)实质: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时间: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2)影响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1.如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Berlin wall),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柏林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B柏林

24、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C柏林墙修筑的目的是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D柏林墙修筑的直接原因是1949年德国分裂、美苏冷战导致解析:选D从1949年10月民主德国建立后到柏林墙修建以前,大约有200多万人出于各种目的,通过各种方式离开民主德国,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在苏联的支持下,民主德国政府于1961年修建了柏林墙,故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2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材料中的“第三

25、次权力转变”是指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一超多强格局形成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各国势均力敌解析:选C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第三次权力转变是在两极格局的基础上,故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现实,排除;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答案选C。3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A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 B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从

26、材料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税的大幅度下降可知,这种改变有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发达国家的进口关税降低较多,贸易壁垒在减小,因此B项错误。第17讲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一、现代世界科技1相对论与量子力学(1)相对论内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意义: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2)量子力学过程: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和玻尔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意义:它的创立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2现代信息技术(1)发明: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2)影响积极: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

27、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对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消极: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创造的虚拟社会,会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二、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时代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主要成就:雨果(法)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大仲马(法)的基督山恩仇记;拜伦(英)的唐璜和雪莱(英)的西风颂。(2)现实主义文学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积聚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

28、。主要成就:巴尔扎克(法)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的战争与和平,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面与阴暗面。(3)现代主义文学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感到失望。主要成就:海明威(美)的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手法的代表;贝克特(爱尔兰)的等待戈多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2美术和音乐(1)美术流派:自18世纪末以后,先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美术。印象派:借助光学研究成就,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代表有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20世纪初,荷兰的梵高、法国的高更、塞尚,被称为后期印象派。现代派:其特点是对色彩和视觉深

29、入研究,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代表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2)音乐自18世纪末以来,先后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发展阶段。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代表作品是九部交响曲。3影视(1)电影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发展:无声电影美国人格里菲斯和卓别林在电影制作和表演方面成就巨大。有声电影影像与声音结合,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2)电视: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诞生。50年代,美国普及电视。(3)影视艺术的功能:娱乐性、艺术鉴赏性、传播资讯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1(2015岳

30、阳质检)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以下对“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的理解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经典力学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C爱因斯坦丰富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D爱因斯坦比牛顿更受人们尊敬解析:选A17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经典力学,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故选A项。2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A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