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8KB ,
资源ID:61539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539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基本原理》单项选择200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基本原理》单项选择200题.docx

1、马克思基本原理单项选择200题单项选择题1 哲学是( )。A研究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B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5黑格尔在对待辩

2、证法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把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整个世界 B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 D认为思维规律是自然界和历史规律的反映6哲学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9马克思

3、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绝对真理的体系10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C德谟克利特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的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12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A形而上学唯物

4、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1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A存在 B理想 C灵魂 D“原初”物质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客观实在性 D物质的可知性15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客观主义 B二元论 C形而上学唯物论 D唯心论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不可知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

5、运动也是相对的1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9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20哲学上的一元论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21能够坚持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庸俗唯物论 B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22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合乎逻辑的 B唯心论 C形而上学 D诡辩论2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

6、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 D生产劳动2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自然界的变化 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 D脑量的增加2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27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

7、对象28正确发挥意识能力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29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人们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 D思想斗争30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是(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性 D两者是完全统一的没有区别31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认为意识是本原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

8、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33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指( )。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分歧 D唯心史观的唯物史观的对立3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B事物从一种质态发展到另一种质态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35系统论的出现( )。A否定了辩证法 B扬弃了辩证法 C代替了辩证法 D丰富了辩证法36说一个人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他看问题的方法是( )。A唯心主义的 B辩证法的 C形而上学的 D主观主义的37我国汉朝

9、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一;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辩证法观点38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C发展引起运动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39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B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局部或某个阶段发生了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是客观的普遍的现象40对质和量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 C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 D事物的特殊矛盾41质变是指事物( )。A处

10、于统一、相持或平衡的状态 B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C在度的范围内的持续和扩张 D发展的连续性42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客观的、多样性的 B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C固定不变的 D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同造成的43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形式取决于(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 B事物量变的特点和发展程度C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条件 D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相互作用44否定之否定律是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关节点上表现出来的C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阶段表现出来的4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11、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线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46否定之否定过程是( )。A 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回到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的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周而复始的循环47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肯定阶段复归,但却是更高阶段的发展,这种观点是( )。A折衷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48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A斗争就是一切 B只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C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D斗争性可以脱离同一性49矛盾的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区别和联

12、系是( )。A 矛盾的斗争性与政治斗争是同一个概念 B政治斗争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C政治斗争不属于矛盾斗争的范畴D在阶级社会一切矛盾斗争都不能脱离政治斗争5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和特殊、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对抗 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问题D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问题51事物的质是指(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52质与属性不可分割是说( )。A质与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质与属性是直接同一的C属性是通过事物自身表现出来

13、的 D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53质变的复杂性是指(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B量变转化为质变,质变转化为量变C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 D质和量的统一和质变中存在着量变54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B与事物存在直接同一C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D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5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变化的显著与不显著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5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 )。A事物发展和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57世

14、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有一定的条件,条件是( )。A与事物相关联的、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B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矛盾的同一性D对事物发展不利的因素58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59矛盾就是( )。A前后不一致 B势不两立 C不同事物的对立 D对立统一关系60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 )。A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与解决矛盾形式的多样性 B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61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

15、矛盾的特殊性6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的趋势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D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的趋势63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B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主要和次要的关系(65-87 省略)8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16、 B矛盾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8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9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91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意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既不属于感性认识,也不属于理性认的范畴(92 略)93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C通过感觉器官

17、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9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9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96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97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 )。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B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C可能与现

18、实的统一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98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对人们有用的理论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99客观真理论与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同一意义的问题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00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A只能有一种认识 B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 D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认识101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 B主观性 C阶级性 D绝对性102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A唯物论 B历史观 C辩证法 D二元论1

19、03“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唯物主义真理论 B客观真理论C主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0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 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 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105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0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者

20、 C劳动资料 D生产管理107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它是人们的在生产中所结成的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108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C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09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 B物和物的关系C人和物的关系 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1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信息传递系统 B生产工具系统C劳动

21、力系统 D能源系统111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式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1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生产力决定分配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113劳动对象是指( )。A各种生产工具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对象 D生产资料114劳动者是指( )。A一切人 B青年人和老年人C从事活动的人 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并从事劳动的人115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商品和产品116经

22、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117-118省略)119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121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生产过程

23、中各方面的关系 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122(省略) 123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的科学技术 C社会的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24国家属于(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意识形态125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126阶段的实质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集团的劳动 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集团的生

24、活资料127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 )。A人们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B 分配的多少C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D人们的生产过程中所起不同的作用128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 )。A普遍现象 B经济范畴 C思想范畴 D文化范畴129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A经济斗争 B思想斗争 C社会斗争 D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130阶级斗争是( )。A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D生产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131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因此,必须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 )。A 观察、分析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

25、斗争的现象和问题B 观察、分析一切事物和现象C 观察、分析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D 观察、分析阶级社会中的一切事物132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 )。A封建阶级的思想家 B德国古典哲学家C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 D马克思和恩格斯133国家的起源是(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制定的契约 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34国家的实质是(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D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135国家是代表( )。A广大社会成员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少数剥削

26、阶级利益的 D统治阶级利益的(136 略) 137国体是指(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统治被统治阶级 D统治阶级保护本阶级利益的机关138唯物史观和唯心史以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 )。A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C 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D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139人民群众之所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140人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 )。A生产活动 B科学活动

27、C政治活动 D艺术活动14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 )。A社会革命理论 B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C阶级斗争学说 D社会存在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142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都是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A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C科学文化水平 D社会地理环境好坏143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B他们是历史发展方向的决定者C他们是历史规律的创造者 D他们是社会形态相互代替的创造者144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评价历史人物应当坚持( )。A德才兼备的原则 B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原则 C传统观念的标准

28、D为现实服务的标准(145-146 省略) 147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这种观点是( )。A肯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B否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C肯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D否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148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C研究和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D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149-151省略) 152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含义是( )。A视质量为企业生命,提高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主动性 B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尊重人的首创精神C把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D加强对现代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153-155 省略)156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对事物发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主要矛盾15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片面性的、孤立的观点158概念、判断、推理是( )。A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B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59感性认识作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