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67.81KB ,
资源ID:615282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528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十八项核心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十八项核心制度.docx

1、最新十八项核心制度最新十八项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目录会诊制度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二、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急会诊也应及时书写会诊单,以便会诊医师签署会诊意见(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并作为医疗责任的依据。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副主任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

2、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申请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单独执业满三年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进行会诊(夜间会诊除外)。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填写会诊记录。对病情允许能自由活动、需要特殊检查器械或特殊检查场所的患者,尤其是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患者,可由提出会诊的科室事先与应邀科室协商好,并指定专人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相关科室会诊。五、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

3、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并将会诊患者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邀请人员报医政科,由医政科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由医政科或申请科室主任主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六、院外会诊:本院诊治有困难的疑难危重病例,或因开展新的技术项目,或因家属要求,需要院外医师来院指导诊疗技术操作的。由科主任提出,主管医师按规定书写会诊单,书面报医政科批准后,与被邀请单位联系,确定会诊事宜。主管医师按规定书写相关记录。七、远程会诊:本院诊治有困难的疑难危重病例,或因家属要求,需申请远程会诊的,由科主任提出,报信息科联系上级医院,安排远程会诊事宜,主管医师按

4、规定书写相关记录。八、本院医师外出会诊:1、我院医师外出会诊必须经我院医政科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2、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需向我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包括拟邀请医师或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称、会诊时间、地点和费用等情况,加盖邀请医疗机构公章,并附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由医政科协调会诊事宜。3、在会诊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包括路途中人身安全、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由邀请医院负责解决,我院协助处理。4、为保障医疗安全,手术科室外出会诊,除因病情危重不能转院、必须就地手术者外,原则上外出会诊医师不参与院外手术,应将患者转入我院治疗,必要时通知医院急救呼叫配合接转患者。九、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

5、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会诊时,因患者情况特殊或诊疗技术等因素,会诊医师未能提出明确的诊疗意见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应对会诊医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直接参与会诊。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或)自理能力等级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一、分级方法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3、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二、分级依据及护

6、理要点(一)特级护理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a、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b、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c、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2、护理要点:a、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b、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c、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d、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e、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f、实施床旁交接班。(二)一级护理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a、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b、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

7、生变化的患者;c、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d、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2、护理要点:a、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d、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e、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a、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b、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c、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a、每2小时巡视患

8、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d、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e、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三级护理。 2、护理要点:a、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b、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d、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实施要求(一)、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二)、应根据患者护理级别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四、自理能力分级 (一)分级依据:采用

9、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见附录A)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二)分级 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目进行评定,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根据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依赖四个等级(见表1)。表1 自理能力分级自理能力等级等级划分标准需要照护程度重度依赖总分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中度依赖总分41-60分大部分需要他人照护轻度依赖总分61-99分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护无需依赖总分100分无需他人照护1、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附录A序号项目完全独立需部分帮助需极大

10、帮助完全依赖1进食10502洗澡503修饰504穿衣10505控制大便10506控制小便10507如厕10508床椅转移1510509平地行走15105010上下楼梯1050Barthel指数总分:_分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项目对应的得分上划“” 2、Barthe指数评定细则2.1、进食用适合的餐具将食物有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嚼、吞咽等过程。 10分:可独立进食。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或留置胃管。 2.2、洗澡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洗澡过程。 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2.3、修饰 包括洗脸

11、、刷牙、梳头、刮脸等。5分: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需他人帮助。 2.4、穿衣 包括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系鞋带等。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2.5、控制大便10分:可控制大便。 5分:偶尔失控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 2.6、控制小便10分:可控制小便。 5分:偶尔失控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 2.7、如厕包括去厕所、解开衣裤、擦净、整理衣裤、冲水等过程。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2.8、床椅转移15分:可独立完成。 10分:需部分帮助。 5分:需极大帮助

12、。 0分:完全依赖他人 2.9、平地行走15分: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m。 10分:需部分帮助。 5分:需极大帮助。 0分:完全依赖他人 2.10、上下楼梯 10分:可独立上下楼梯。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一、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一线值班人员为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三线值班人员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高职称医师可代低职称医师值班,低职称医师不能代高职称医师值班。二、病区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三、对于急、危、重病患者,

13、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四、上班时间新收住院和已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由主管医师负责处置,值班医师负责下班期间和公休日及节假日新住院和已住院患者病情变化的处置和记录。五、值班医师负责病区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二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二线班医师不能解决的困难,应请三线班医师指导处理。遇有需经主管医师协同处理的特殊问题时,主管医师必须积极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领导解决的

14、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或医政科。六、一、二线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病区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三线值班医师可住家中,但需保持通讯畅通,接到请求电话时应立即前往。七、医技科室值班期间,值班人员为科室医疗工作的责任人,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如需要前往病区进行诊疗工作时,需在科室明显位置注明去向及联系方式并保持通讯通畅。如遇疑难病例,及时请示科主任。八、临床科室应妥善安排值班人员,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既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急诊手术除外,但在病区有急诊处理事项时,应由备班进

15、行及时处理。九、夜间值班医师负责次日早晨的交班并书写交接班记录,在病区全体医师晨会上报告值班期间病区患者的情况。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可行值班医师交接班。十、接班医师未到岗时,值班医师不得离开病区,病区内不得出现脱班、空岗和值班期间饮酒、娱乐等现象。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住院时间超过30天、病情严重及特殊院内感染的患者均应组织疑难病例会诊讨论。二、各临床科室遇有上述患者,经治医师应即刻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决定讨论范围和时间,可由科主任主持科内讨论,也可由医政科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院内疑难病例讨论,同时也可应患者家属请求邀请院外专家参加。三、主管医师须事先

16、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四、主管医师应做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对疑难病例讨论的小结意见和执行情况记载于病程记录中。五、讨论后的诊疗计划由科主任、主管医师负责实施。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特殊患者或重

17、大抢救事件应及时报请科主任、医政科或院领导组织。三、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危情况,及时与患者的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书面告知病危并由医患双方签名确认。进行紧急抢救时,可先行口头告知,待病情稳定后再行书面病危告知及签名,并将口头告知情况记载于抢救记录内。四、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因抢救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五、抢救室

18、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抢救车要定期检查,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可随时使用。六、抢救危重患者需要相关科室协助时,接到急会诊请求的科室人员(如心电图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和抢救所需的化验、药品和急救设备需及时到位。七、医技科室须备有吸氧吸痰装置、简易呼吸气囊和急救药品,出现危重患者时及时抢救,同时呼叫急诊科或相关科室进行救治。八、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对抢救病例组织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水平。术前讨论制度一、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二、其他讨论病例选择:1、

19、三级和四级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需有手术医师参加;2、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3、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4、患者一般状况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5、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6、须外请专家的手术,以及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7、部分特殊患者,因工作需要或特殊原因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三、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特殊病例请麻醉科医师参加。四、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

20、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须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五、经治医师将讨论内容及时详细记载于科内的术前讨论记录本中,并请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同时,将讨论结果简要记录于病历。六、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要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相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七、急诊手术涉及多个科室时,由首诊科室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请医政科或院总值班予以协调。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住院患者(包括住院不足24小时)死亡,应在患者临床死亡后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包括存在医疗

21、纠纷的病例)应在患者临床死亡后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可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二、由科主任负责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科室医护人员和参与诊治的人员参加。对可能为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家属对死亡有争议的病例,应通知医政科派人参加。涉及多学科问题的,需请相关科室医师参加。三、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四、主管医师负责书写讨论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必须有科护士长参与)、专业技术职称、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

22、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查对制度一、临床科室(一)开具医嘱、处方、进行治疗或电脑上录入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和临床诊断。(二)进行临床诊疗操作前,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诊疗操作名称和诊疗部位。(三)进行临床诊疗操作时,查对诊疗包的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和包内灭菌有效指示卡,确认诊疗器械的无菌状态。(四)临床诊疗操作所获取的标本,查对患者与化验单上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与化验项目。(五)执行医嘱时要严格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六)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名

23、称、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七)给药、输液、输血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八)临床用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并注意观察输血过程,输血结束后,保留瓶(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对。二、手术室(一)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二)手术前,必须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临

24、床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对称部位脏器手术时查对患侧与健侧。(三)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四)手术取出的标本,填写病理送检单前应由手术巡回护士与手术者共同查对标本与手术患者的姓名、性别、手术诊断和住院号,再书写病理检验送检。三、调剂室(一)配方时,查对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配伍禁忌。(二)发药时,查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科别、姓名、年龄,并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四、输血科(一)

25、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二)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种类和剂量、血液质量。五、检验科(一)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二)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五)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六、病理科(一)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二)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三)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

26、断、病理诊断。(四)发报告时,查对单位。七、放射科(一)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二)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三)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八、针灸理疗科(一)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二)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三)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四)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九、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一)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二)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三)发报

27、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在执行核对时,要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部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

28、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手术视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医师医师报告。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六、手术安全核

29、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医师共同核查。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部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主要责任人。十、医政科、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本制度所称手术是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

30、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一、手术分级根据其技术程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1、一级手术:技术难度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2、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3、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4、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二、各级医师手术权限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熟练

31、掌握一、二、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熟练完成一、二、三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新的手术。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6、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有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7、资格准入手术:除符合上述要求外,手术主持者还必须是已获得专项手术准入资格者。三、手术审批权限1、常规手术:由科主任审批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2、急诊手术: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通知并施行手术。若属高风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