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32.59KB ,
资源ID:61448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448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单元教案.docx

1、第二单元教案小学 四 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教学过程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介绍作者: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

2、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3、理解诗题。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

3、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

4、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板书设计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游山西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

5、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二、学习游山西村1初读感知。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市越城区)人。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

6、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2)理解“莫笑、足”的意思。4.深入体会a、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b、读后两句,体会意境。5.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a、有节奏地朗读后

7、两个诗句。b、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c、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体会名句的引用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板书设计: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足热情好客)山重水复疑

8、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山西村)课后反思: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巩固练习一,给下列字注音并词.腊()浑()豚()侧()二,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1题西林壁()2只缘身在此山中()3山重水复疑无路()4莫笑农家腊酒浑()5丰年留客足鸡豚()三,填空.1,缘的音序是( ),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 )画.2,苏轼是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_.3,陆游是_代著名的诗人,他善于写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的诗,除游山西村,他还写过_.4,题西林壁中体现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它的意思是_.五,课内阅读.1,默写游山西村.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

9、句诗的意思是:_.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兴趣个例子吗?七,积累运用.1,背古诗.2,你还知道哪些作者有哪些名诗名句吗不妨写几句下来和大家分享.3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6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过程与方法: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

10、过程: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朗读课文、认字解词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11、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下的爬山虎的脚。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

12、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 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六、课文小结: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认真读课文。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13、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句子二:(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1

14、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听读思考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过程与方法: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

15、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字词2.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介绍爬山虎的叶子二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1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2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3作者为什么可以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三、自由朗读三自然段1书上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2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

16、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四、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学习,看哪些学得认真,学得更快。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2哪一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

17、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五、发散思维。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3、交流归纳: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b能抓住特点观察

18、。c作者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读“阅读链接”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谈启示、说方法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小练笔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备爬山虎的脚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颜色:嫩红(灰色)爬: 触巴拉、贴(牢固)教学反思:7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

19、感、态度与价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小家伙虽小,但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 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

20、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 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 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三、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2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 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 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 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 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

21、哪儿看出来的? 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五、细读课文、提出问题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1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板书设计: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不肯随遇而安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解蟋蟀

22、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一些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 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3从“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能体会到什么?4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作者分几个层

23、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 计 的意思。 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 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 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2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 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3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4.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三、出示句子。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24、教师范读。(读出赞美)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学习“资料袋”读“资料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小练笔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不肯随遇而安自己一点点挖掘勤劳、能吃苦工具那样柔弱长时间的修整课后反思: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巩固练习一、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1、近义词: 隐藏( ) 舒服( ) 惊奇( ) 假使( )2、反义词: 柔弱( ) 简朴( ) 平坦( ) 临时(

25、 ) 安静( ) 光滑( ) 仔细( ) 慎重 ( ) 二、查字典,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 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 还由于它的住宅。 2、 蟋蟀的住宅不仅要排水优良, 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3、 蟋蟀的房子内部没有什么布置, 但是墙壁很光滑。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2、谨慎认真。( ) 3、下得又大又急的雨。(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使语句更连贯。 1、(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2、( )感到疲劳,它(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3、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 )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26、六、课内阅读。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_ 。主人有 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 很_的,_ 、_ ,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 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 的工程了。 1、按原文填空。 2、这一段主要写了 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4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 点和修建过程。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第一课时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 1认识 7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

27、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 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出示世界地图)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 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 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 画出不懂的 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

28、问题。四、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3.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 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 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 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五、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 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六、复述故事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板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世界地图遇到困难寻找、考证 巧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给下面加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静谧(m y) 崭新(zn zhn) 枉费(wn wn) 资料(zh z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