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7.90KB ,
资源ID:61435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43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教学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教学研究报告.docx

1、创新教学研究报告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研究报告泉州五中分校执笔:黄钢强写在前面:我校承担的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2002年10月申请立项成功,至今已历一年。教育界同行对于2001年7月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给予极大关注,有关理论研讨成果颇丰,在此不多涉猎。本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路,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教学模式,寻求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素质要求、课内外学习方式等几个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泉州市普教室老师和本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同仁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总结汇报,以求

2、正于大方。一、课题的背景1、 知识经济呼唤人才、要求教育创新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可以说,21世纪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的提出是未来社会,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对我们是一种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再次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

3、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和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2、 历史课程标准呼唤教育创新这次历史课程改革强调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4、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新时期的历史课程改革为中学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没有大胆创新,突破僵局,就没有出路。3、 创新教育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遏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如: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统一、划一与知识教学重视学生考分、考试等定量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培养;教学方式陈旧、单调,教学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所谓“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强调教育规范统一和要求的共性,忽视对学生主体和个性生存空间,还有历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历史教师自身综

5、合素质亟待提高等等。凡此种种弊端,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方式出现严重偏差为学而学,为考而学,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其负面影响是严重的,泯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可见,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动大手术,进行重大变革。4、 创新教育是我校推进全面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泉州五中分校诞生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大洪流中,正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在开拓教育思路、改革教学模式中更应义不容辞地走在最前面。五中分校秉承百年五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优

6、越的软件硬件设施,起点高;齐集泉州各路小学精英,学生整体潜质好;教师队伍年轻精干(如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综合素质强;重要的还有始终如一地关心和支持本课题研究的各级领导和学校同仁:泉州市普教室陈木兴老师,学校领导、省级优秀教师、市历史学科带头人魏献策,都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行家能手,作为本课题组的顾问,他们对课题的研究作了全方位指导,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二、课题的内涵创新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的意思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中学历史创新教学,是指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自主整合教学资源,营造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智慧魅力与生命激情的教学氛围,有效地唤醒、激励

7、学生以创新的姿态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我们在深刻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创新理论的探究和实践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倡导“三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师素质要求创新、授课方式创新。探究构筑师生互动,平等融合,调动兴趣、启发思考,应用提问、辩论、体验等方式追求实现探究、自主、开放学习的新模式。三、理论依据中学历史创新教学作为新时代对教育创新能力的研究探索,是有目标、有追求、有理想和憧憬,但尚无定法,也没有统一规定,不过在探索实践中,我们自觉接受以下五种理论的指导。1、马克思关于人的叙述:马克思在对人

8、的本质分析中提出人具有自动型、自主性、社会性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这一论述为充分开发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2、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是构建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若干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我们探索创新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3、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刺激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课内外各种活动手段、促使整个教学机制高效运转,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4、创造力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为创新教学奠

9、定主要理论基础。5、学生主体理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个性、感情智慧等,必须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1、西方创新教育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把创造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一系列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和策略。日本从80年代开始,已在各级各类学校引入创新教育,进行普及性实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更把创造力当作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明确把培养创造力的创新教育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基本方面和根本目标,各国对创造教育、创造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和丰厚的研究成果,给予我们创新教育以极大的启示和借鉴。2、最早在中国提倡并实践创造教育

10、的是陶行知先生,他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人、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儿童眼、手、脑、嘴,时、空的六大解放。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当代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但总体分析,创新教育还处初创阶段,在研究目的、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和重点上仍存在很大差异。3、来自国内和国外、历史和当代关于创造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今天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支持,然而,诞生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教育必然蕴含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承载新的历史使命,创新教育既是对以往研究成果和经验的继承,更是对历史的超越,是一种带有新质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研究状况更复杂、难度更大、内在

11、价值、意义更深远。五、课题研究过程回顾1 、研究方法:由于本课题涉及面广、层次较多,研究难度大,为此,我们遵循了以下研究方法与准则:(1) 、分工协作,分散难度:概括课题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教师个人兴趣和特长,对总课题进行分散思维,精选部分子课题加以研究,如:主 题负责人新课程与新型师生关系黄钢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性学习张晓祥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兴趣的激发林月华在历史教改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张晓祥历史教学中自主整合课程资源黄钢强如何上好活动课张晓祥探究、自主、开放式的历史教学和模式林月华历史辩论法教学林月华课堂创新之路黄钢强(2) 、立足本校,加强交流。A、开发本校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

12、,与同组其他年段、与不同学科教师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充分挖掘本组人文资源优势年轻教师起点高、有干劲、肯学习、易沟通、接受快。B、走出去。利用各种机会向普教室老师,兄弟学校同行请教、观摩,取长补短,促优转差。C、 请进来。我们学校承担几次有意义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观摩研究会议,如2002年10月召开的泉州市区历史课改研讨会,邀请了省教育学院刘心坦教授以及各级普教室老师经常性开展观摩点评活动,接受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3) 、培养骨干、带动全面。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潜质无限的年轻教师,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将挑起本校历史教学教研的大梁。2、实施步骤与内容2002.82002.10启动

13、阶段教学实例观摩课黄钢强2002.102003.4课题阶段性总结公开课、论文林月华2003.42003.5中期总结性论文论文、研究案例黄钢强2003.52003.8课题阶段性总结论文、示范课张晓祥2003.10课题总结汇报研究报告黄钢强观摩研讨会郭艳妮张晓祥六、研究重点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核心,通过教学创新去引导、感化学生,使其逐渐形成提兴趣、爱主动、行自主的新颖实效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的历史学习方式应具有兴趣、自主、探究、综合、合作、科学等特征。1、观念创新(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却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

14、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待灌的“知识器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决定了现代教育必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在教学中对于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司马迁、班超、文成公主等,我们不只是简单的介绍事迹,而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让其整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或小组中介绍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畅谈英雄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对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的启发等。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更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熏陶。(2)、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定学,教师包办代替“我教你学、

15、我说你听”的做法,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创造力。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为此我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人人都参与,有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有修正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3)、由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端,历史教学如果只强调学习结果,必然走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去。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凡涉及到历

16、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这些理论性强的地方,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怎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对材料怎样进行整理和寻找。(4)、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有人统计目前的教学教法有14类72种,你用哪一种?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了几千节课,送走了几代人,要问自己的教学模式的什么,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说不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通病,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切忌公式化、模式化,要勇于积累、总结、创新、提高;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形成自己特色化、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也是年轻教师成才成器的集中反映。(5)、由重分数向重能力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

17、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要使学生懂学习、会研究、善创造。与此相适应,学校考试内容和方法也应改革。初中历史学习成绩评价内容三方面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平时成绩,我们认为应该增加应用能力方面的份量。考察学生历史应用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开放性考试。开放式考试形式多种多样。如表:历史材料收集整理家乡名胜古迹考察历史题材影相观后感口试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编制历史小制作历史小话剧演出2、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可能有人要感慨,现代教育改革下做学生不易,当一个合格的教师更难,委实如此。一年来在创新教学领域的探索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点,创新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或者说现代化的教师形象是

18、什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的新型教师。,这样的创新型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教育思想端正。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2)、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超越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知识体系。(3)、创新能力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尽快实现由“传承型”向“智能创新型”转变。 (4)、自主整合课程资源。注意学科内整合和学科间整合。除充实学科内丰富有效材料,捕捉介绍最新信息外,还要注意跨学科沟通,加强历史学科与语文、政治、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以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知识整

19、体。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穿越历史时空的直观表现力,这点尤其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6)、语言修养、板书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小问题”。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纲目,强调以图表化、要点化、线索化等方式予以体现,直观反映教材内容间的联系与综合。3、课内外教学方式创新。 课堂授课方式是具体体现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为此国内外教育界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时髦名词如: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启发式、辩论式、体验式;兴趣教学、民主教学、激励教学等等屡见报端,不胜枚举。这既反映教研教改受关注的程度,也可感觉到创新教学就目前而言,是有思路、有方法、无定法。经过一系

20、列大胆而多样化的尝试,我们认为还是可以搭建起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见表:课堂创新思路步骤对象教育心理学环节师生互动过程A师启发揭示目标、确定问题生感知接触、阅读B师引导关注、补充、点拔生内省自主探究、收集整理材料、思考加工C师评论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升华提高生外显推导、表述结论范围不等:个人、小组、全班形式多样:书面口头交流课外创新形式历史成语比赛历史辩论会历史小论文竞赛历史小报专题评比仿古小制作历史小戏剧表演考察古迹、寻访历史 摆正师生关系地位打破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主体、能动性关注 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期待、肯定、赞赏学生、适时启发、点拔、引导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直观表达内容、轻松高效产生

21、效益 课内课外相得益彰形式多样,互补互益七、研究成果1、推动教育教学观念的巨大转变。实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和合理定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对此始终予以足够的重视,确实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主轴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始终贯彻这一新世纪人才培养领域内广泛认同的基本教育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清思路,有备而来,目标明确,方法讲究; 2、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教研工作,青年教师在思想水平和教学水平上均有大幅度提高,树立信心,抛开包袱

22、,轻装上阵,正在逐步成长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果敢有为的世纪接班人。教研也为青年教师扫清道路,指明了方向,使之努力往学者、科研、交流、特色“四合一”型的创新型、全能型教师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动之以情,授之以法,促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死记到活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努力向素质教育根本目标靠拢。师生实现互学互动,共同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充满平等和谐、欢乐愉悦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4、全力配合学校整体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探索一条初中薄弱学科生存

23、发展之路。通过形式多样、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尝试,对于国家教育部出台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领会,我们课题研究的宗旨归根结底就在于寻求在新课程标准下尝试创新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是纲领是根本,创新教学是手段是方法),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实践证明,在长达一年的教育探索中,我们的教学提高了质量,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赞誉。八、结束语 本课题组克服了时间短,课业重,课题涉及面广,学识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汇聚智慧,虚心求教,向专家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向学生学习,取得了点滴成绩,在创新教学领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我们清醒认识到本课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

24、度方面还欠缺很多,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创新教育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我们今天肤浅的认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将深感荣幸。 课题结束了,研究工作还将继续进行。 泉州五中分校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组 二00三年十月参考资料:1、历史课程标准 2、浅谈新课程中历史教学行为的变化 厦门一中 林松钦3、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江苏无锡西新中学 戴文君4、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晋江一中 课题组5、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湖北十堰市教学研究室 韩飞6、学校教育环境与创新能力培养 四川新都一中 课题组附:泉州五中分校新课程标准与历史创新教学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一览表:序号

25、时间主持人形式活动内容12002.9.5张晓祥画图原始居民生活想象图22002.9.6林月华征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32002.9.13张晓祥研究讨论兴趣小组破解彩陶之迷42002.9.14黄钢强张晓祥林月华小制作到劳动基地动手制陶52002.9.22林月华演讲历史成语故事62002.10.9黄钢强示范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2002.10.9黄钢强小制作都江堰模型72002.10.11黄钢强张晓祥林月华外出参观身边的历史2002.10.21张晓祥征文我看秦始皇82002.11.22林月华示范课昌盛的文化92002.12.5张晓祥示范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02003元月林月华论文课程理念下学生兴趣的激发谈问题式教学112003.2.15张晓祥辩论论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22003.2.28张晓祥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132003.3.14林月华调查研究家乡的节日风俗142003.4.10黄钢强讲座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152003.5.26林月华历史制图郑和下西洋162003.6.11张晓祥画图设计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172003.8张晓祥论文历史教改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182003.10张晓祥观摩课社会生活的变迁192003.10黄钢强总结论文课题研究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