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98.97KB ,
资源ID:614250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425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拨云见日如何修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拨云见日如何修行.docx

1、拨云见日如何修行拨 云 见 日自序:遥想五教未立之前,那时的修行人何其的幸运,不论来自何山何洞,他们一见面,不必急着区分你是哪个宗教、我是哪个宗教,他们所最关心的只是什么是修行唯一的正路!什么是人性共同的真理!这样就行了。返观今日世上,有志于修行的人虽多,但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所最关心的往往是你是什么宗教?接下来可能会说我们的宗教与你们的宗教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加上什么!或我们的宗教最特殊的地方是什么加上什么!我们有多么玄奇又多么玄奇!不然就说你们的宗教虽好,但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加上什么!于是彼此在客套的外表下,展开了激烈的不同坚持,最后发展成随处可见的宗派争执。这种现象在网络上更是赤裸裸的表现无遗

2、,那种丝毫不留余地的批判言词,就连那些丝毫没有修行的人,看了也都无法苟同!我们已忘了修行的人都应该存着什么样的心?修行所共同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修行所共同行持的是什么?心性的共同真相是什么?修行的共同正路是什么?我们完全忘了共同的,而沉迷于不断的突显彼此的优劣差异!看看那个蛹吧!同类的蛹要变成蝶的过程,总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吧!或者看那小小的苗吧!那同类的苗要变成神木,总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吧!这真理需要去透过辩论来突显自己的殊胜或与众不同吗?它们所依靠的奇妙造化,不都是来自相同的本性吗?这个源自本性的造化真理,会因为你我的辩论而变得摇摆不定吗?不会的,它依然走自己的道路!那么人类要变成佛的过程,没有一

3、个不变的真理吗?可以不依靠人类的本性吗?这本性会因为宗教的不同而有不同吗?它会因会辩论的胜败而就胜败了吗?那么究竟由人要变成佛的共同真理是什么呢?如何皈依那共同的本性呢?修行只要修一个空空的心就够了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佛陀要说人身难得呢?又为什么要说见性成佛呢?五教圣人所坚持的真理真的会有所不同吗?到底属于人类不变的修行原理是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源自全人类共同本性的谜底,也为了减少修行家因对同一个本性的误解,而不断延烧的宗派战争,愚因窃大学中的四十二个字,略述各教圣人所共指的性理心法,以及修行不变的原理及过程,望有助于众生之修为于万一。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写于中岭山2007/3/28修行原理-

4、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的本文只有短短两百零五个字而已,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孔夫子一生著述的精华。就像心经是如来佛一生的著述精华是

5、一样的。程子曰:古人为学次第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可见大学一篇在古人眼中的地位。愈短的文章其含意往往愈深远,也愈难解释。例如心经,只有两百六十个字,但文短意深,每一个字都得煞费苦心去解释它,才能稍露眉目;大学也同样是非常艰深的一篇短文,文字看起来虽然都很浅,但其含意之深,范围之广,实在令人瞠目结舌!有志于追寻修行次第的人,若能先深入这段文字的意涵,往后在研读各教经典时,不仅能有触类旁通的喜悦,更能在自我修持中,奠定正确的基础,以及掌握正确的方向。大学学问所包甚大,小到个人的修身,大到将这修持身心的道理广到一国,甚至整个平天下;其内容从出世法、入世法、治世法实无所不包。但关于个人修身的原理、

6、次第的部份,孔夫子只用了大学前段的四十二个字,就已经讲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了。从大学之道到虑而后能得的这四十二个字中,已经明白的说明了什么是修行中不可变的原理,什么是修行中不可变的次序,修行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吗?或是天下众生都必须遵循着一个不变的法则来修行呢?这些重要的问题,孔夫子只用了短短四十二个字,就已经对天下众生做了最完整、最圆满的解说了!这也是大学中最难以解释的一段!而这四十二个字之后的文章,则从下乘法讲到上乘法,从出世法讲到治世法,因此大学可以说是在修行领域里面,非常完整的一篇学问!但为缩短篇幅,本书只就个人修身的部分加以探讨,也就是本书只解说大学中的前四十二个字。如果能对这四十二个

7、字透彻的了解,这不只可以深入古圣先贤修行过程中所凭依之关键,更可以体会到整个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精髓所在,原来也是寄托在欲修性了命的功夫之上。在进入这四十二个字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些简单的概念,有很多人谈到修行,常说道就在日常生活中而已呀!老老实实的生活就好了,有必要花时间去研究这些老八股的文章吗?何不让我们省点时间来谈谈如何推行孝道、如何行善、或来谈谈怎么诵经、怎么办法会为什么要讲这些过时的老八股呢?也有人说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见解也因人而异,何必一定要听从某一套学问才叫修行呢?而您是否想过,修行的方法到底应该是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可循呢?还是可以因人而异呢?修行可以爱怎么修就怎么修吗?还是必须遵

8、循某个一定的主轴才能成功呢?各教圣人所提倡的修行方法,到底是殊途同归呢?还是各说各话大异其趣呢?修行若没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必须遵循,那么各教圣人用尽毕生精力,苦口婆心说破了嘴,不断地辟破邪说外道,到底所为何来呢?就让我们随便去修,爱怎么修就怎么修不就好了吗?孔夫子讲大学一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立论的,而本书的出版,也正是为了补述这些论点。修行有一定的原理及方法吗?好比我们想把一块木头化成灰烬,请问有几种方式呢?你可能会说有无数个方式!例如:我可以用瓦斯来燃烧、用木炭来燃烧、打雷和岩浆也可以让木头燃烧起来,最后你的结论可能会说有无数个方式可以让木头化为灰烬!没错,看起来木头化成灰的方法好像有很多种

9、,但如果我们探讨的是木头化为灰烬的根本原理究竟有几种时,最后你会发现,原理只有一种!那就是使它加热到燃点,然后让它自己燃烧!不论你提出了多少方法,检验这些方法是否正确,就得看这些方法有没有离开这个加热的主轴,对不对呢?若离开了这个根本原理,那么你就根本无法检验那些毫无根据的办法到底能不能使木头化成灰呢?因此若想要避免在研究学问时迷乱了方向,最好先从学问的根本原理处加以探讨。找到这个根本原理时,你会说:木头化成灰烬有几个方式呢?答案是一个!就是加热到燃点这个方式而已!找到这个根本原理,你就会发现,这原理并非只适用在某一根木头上而已,而是全天下的每根木头都适用的。若你失去了这个根本,而只是放任人们

10、去提出各种不着边际的方法,那么就无法检验其中的对错了!再以水为例吧!在这个地球上的水,不论哪条河的水,不论哪个国家的水,要将它化成气有几个方法呢?答案也只有一个,就是加热到沸点对不对?或是我问:从台北到高雄,有几种方法呢?你会说很多,坐飞机可以到,搭火车可以到,走高速公路也可以到,如此来说,到高雄的方法何止有八万四千多种!但这只说到皮毛而已,没有说到它的根本原理处!从台北到高雄的根本原理有几个呢?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你必须不断地对准高雄移动而已!这就是真理,真理永远只有一个,我们住在同一个宇宙,享受着同一个真理,所以不论你走到宇宙的哪一个角落去,天下凡同类之物,由同一个起点要变化到同一个终点,其

11、方法虽然看似很多种,但原理必然只有一个!明白了这个根本原理,就能找出适合的方法,但若不懂得这个根本原理,那么看似正在使用同样的方法,却不一定能带你去相同的地方。好比你看到每个要去高雄的人都用走路方式,你也开始学着走了起来,但别人虽然弯来弯去,却一直往南前进,而你却一会儿往西,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北,就是不往南移动!这两者外表看起来都是正忙着走路,但其掌握的主轴完全不同,因此导致的结果也将完全的不同!返观世人的修行,当我们问到由人变成佛这件事,到底有几种方法呢?问到这里,人们不是不知所云,就是立即陷入不同的宗派辩论而永无止境!你会说各人所见不同啦!或八万四千多条路,条条通罗马啦!或你拜你的观音,

12、我拜我的妈祖;你行你的善,我念我的经吧!但人变成佛这件事真的没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在吗?真的可以随便你爱怎么修就怎么修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好坚持、好提倡的呢?而那些正在使用着某些看似有用的方法的人,真的都已经进入到修行中永远不变的原理及主轴上了吗?佛经里面虽然常提到八万四千法门,但又提到一句不二法门,你以为这两句话之间有所矛盾吗?其实八万四千法门指的是围绕在那根本原理周围的诸多办法,而不二法门指的是那个修行中永远不变的原理。先确立了这个修行中不变的原理,八万四千法门才有一个正确的主轴可以依循,因此这两句话是没有任何矛盾的。若失去了这个根本原理为主轴,只是徒增八万四千种的盲点、矛盾与

13、对立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本书之所以急着将这篇大学精义公诸于世的原因。看看今日各宗派中的修行人,对于修行的方法真可说是各说各话,莫衷一是!他们常说:修行的方法随人缘份,因人而异,只要你觉得适合你,或是感觉对味了,就是跟你有缘了!这样的话听起来很能引起众生的共鸣,然而这些话真的合乎圣贤仙佛在经典中的苦心叮咛吗?您是否曾仔细想过,如果修行的方法可以让你爱怎么修就怎么修,那么如来佛还有什么经典可说呢?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值得坚持的呢?就让众生用自己最喜欢、最舒服的方式去修行,不就好了吗?如果修行可以随我高兴的方式来修,那众生会说:如来佛你写你的,我修我的,我们两个只是方法不同而已,谁又晓得是你对?还是我对呢

14、?然而您想想,各教圣人为什么要写下经典?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研习经典?我们为什么不使用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方法?为什么我们要跟随着圣人的步伐去走?只因为各教圣人的修行,在外貌上看起来或者有所不同,然而内行人直窥其根本处,却有一个修行的原理是永远未曾改变过的!但这个根本原理却常被世人所忽略,因此不得不劳动各教圣人不断地说、不断地写,用尽他们的毕生生命,说破了嘴还不够,又要留下经典来做为万世的准绳!请问,若是修行没什么不变的真理可说,那么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好坚持的呢?修行的原理指的是人性中永远不变的真理,是全人类共同的,亘古不变的造化。为什么可以从上古至今亘古不变?因为凡是人,即为同一类!同类者,身中的

15、造化会有两种吗?好比上古时代的人用耳朵听,现在也是;上古时代的人用眼睛看,现在也是;上古时代的人用胃去消化食物,现在还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三千年前、五千年前的经典,到现在我们还可以引为准绳呢!因为我们与老祖宗是同为一类!身中的造化也只有一套!我们常说时空已经不同了,时代已经变了,那些老八股的东西对现代的人怎么能适用呢?但五千年前的人类用眼睛看、用嘴巴吃、用胃消化,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一模一样,对不对?五千年前的毛毛虫,透过蛹才化为蝶,现在的毛毛虫也一样,对不对呢?虽然时空是变了,但是人类身中的造化原理还是没变,因此修行的原理也永远不变的。如前所说,天下凡同类之物,要造化到相同的另一个结果,其

16、过程与原理永远只有一个!人既然为同一类,当然必有完全相同的造化规则,也就是相同的性。简言之,相同的人类,要造化成同样的目标、相同的佛,其间真正的原理到底能有几个呢?答案是永远只有一个!天下凡同类之物,其构成生命的原理永远都只有一个,内在的造化也永远都只有一个,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但是各宗各派的修行人,在谈论要从人类变成佛的这个学问时,却老是各说各话,争论不休!这表示大多数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修行学问的一致性,以及它的根本原理到底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之上!人类的智慧足以归类出远在天边事物的一致性,然而却不足以了解人类身中的本性也应该有一致性,这岂不是很可笑吗!为什么在进入大学这四十二个

17、字的本文之前,我要花时间来说明这些观念呢?因为你可能已经听过很多很多不同的法门,可能你在还没摸透那个唯一不变的根本原理之前,就已经空转一段时间了;也许你正站在十字路口上彷徨已久了;但你要知道,只有相信修行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原理的人,相信有一个不二法门存在的人,才是古圣先贤的忠实信徒。经者永远不变之道也。各教圣人之所以要写经典,就是因为有这亘古不变的不二法门存在,世上若无这个不二法门的存在,各教圣人的经典根本就不用写了!古代修行人之所以背起行囊、踏破铁鞋、历尽千山万水寻访明师,其原因何在?就是为了找出那个根本的成佛原理,那个不二法门到底在哪里?而这不正是所有想要修行的人所要寻找的吗?大学这篇文章是

18、孔夫子讲给曾子听的,曾子怕这其中所隐含的浩瀚义理被后人所误解,因此他就把其中比较重要的名词加以补述,就是我们现在所看的传十章。但这十章之中最重要的格物致知这一篇,却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给烧了。格物致知的真义失传之后,谁接着来解释呢?比较出名的那个人就是朱熹。问题是朱熹是不是一个摸透了修行原理的人呢?朱熹当时是国子监,名气非常的大,全中国的儒生大都是他的弟子,几乎所有的儒者都承袭了他的解法。然而朱熹到晚年时,发现他的解释有很多矛盾及无法实行的地方,这点在王阳明传习录中有些记载,并且在传习录中,王阳明提出了更多朱熹的错误。在还没来得急思考怎么改正的情况下,朱熹就过世了。而当时全天下的儒者大都已深信朱

19、熹的解法,王阳明虽然怒螳臂以挡车辙,对于这项错误却也是只手难回天了!所以至今在学校教科书里所学到的大学,都是沿用朱熹自己也认为有问题的解释方式!我在五专的时候,第一次欣赏到这篇文章,看到大学两个字时内心好高兴,到底它是多大的学问呢?非常的期盼!一直等到老师教完了这篇大学,我满心失望地去找老师,我说:老师,怎么听你讲完大学,反而感觉不到它的大,倒是有点像小学!他说:那不然你认为要怎样解释呢?我说:我要知道,我就当老师了!你是不是曾经跟我有同样的感慨,这大学照朱熹的解释读起来不过就是像训诂学类的小学,像是一个劝善的学问而已,何来之大!后学生逢奇缘,有幸得遇先师传授性命双修,在参禅打坐了几年之后,心

20、性中着实有了一些变化与发现,有一天我重读大学本文时,内心忽然有股感动,嘿!这不就是在诉说我心性中的造化绝学吗!对照着心性再来看这篇文章,其内涵不仅与佛教明心见性的道理完全一致;也与道家精化气、气化神的修炼完全吻合!后来在考察诸多先圣先贤的文章中,也得到同样的印证。在我渐渐了解这篇绝学的重要性后,便着手翻译这篇文章,希望用道学的角度将这篇文章的精义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希望藉此来引发有缘之人的向上。但因后学德薄言轻,解释的方向又与大家所恭维的朱熹版本大不相同,苦于没有足够的先圣言论可以支持,所以多所顾忌。所幸后来看到北海老人全书里面,其中有三、四页讲到中庸、大学与修行的关系,文字虽不多,但却画龙

21、点睛似的给予我正确的指引,因此后学乃开始着手翻译大学这一篇文章,有志者若能对照各教经典的记载,及返观本心本性的实相,必会发现这学问与各教圣人的性理心法吻合无异!以下我就来逐字解开大学这四十二个字中所隐含的修身之密。大:古人说:仓圣造字惊鬼神,可以说中国字的每个形都有很深的义理存在。好比大这个字,是由人与一所组成的,人上面得个一,我们就称为大,得着一的人,我们就称为大人了。佛家说万法归一、道家说抱元守一、儒家说执中精一、耶教说默祷亲一、回教说清真返一。可见得五教皆为此一而来!道德经三十九章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可以说一切有形无形都得

22、靠这个一才能生生不息,可见这一有多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一呢?一的意思可由两个方向来加以说明:(一)万物共同的本源,共同的出处谓之一。就如世上的万物虽多,但它们皆来自同一个本源。举个例子:就像市面上无数的电器产品,虽然同样是电器,但它们的外形不同、特性不同、功能也不同。例如冰箱是冷的,但烤箱却是热的;烘干机是干的,洗衣机却是湿的,看起来大不相同,然而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有的,它们都是靠电来显现出各种不同功能。这个电就是所有电器产品的生命所在,也是它们共同本源的所在。试想,如果你把这电器的插头拔掉,它还能显现出不同的功能吗?不插电的话,它们都一样,只有等着生锈老死而已!但是如果把插头接上,你会

23、发现它们好像有了生命一般,可以显出各种该有的功能了。所以若以究竟处来说,世上电器虽多,然它的本源处只有一个,就是电! 以上到底在比喻什么东西呢?就像世上的万物虽多,它们的外形不同,特质不同,功能也大不相同。例如水往下,而火往上,蜂会酿蜜,老鼠会打地洞,万物从外观上看、从功能上看、从特性上看,可以说是各不相同。然而追根究底,它们一样有一个相同之处,万物的背后隐隐约约好像也插着一条电线一般,有个东西不断输送给他们源源不绝的能量!就像一颗树站在地上,很青翠,蓬勃生长,你感觉这棵树的树干里面有着丰富的生命力。但如果我们把它的树根给它切断,虽然它现在还是站着,树叶看起来还很青翠,树干一样还在,叶子也一样

24、还在,但是这树干里面好像少了一个源源不绝的东西,因此这树干每一秒都在走向衰败!同样地,真正的生命并非万物的那个躯壳,而是在这个躯壳里面还有一个真宰,有一个让这躯壳得以生生不息的能量存在。这万物也好,人类也好,其躯壳好像隐隐约约插着一条电线一样,通往万物共同的一个根源,一个万物共同的总能量,它分分秒秒由天地间源源不断地输入给万物及人们,这总能量才是万物生命的主轴。万物生命的主轴是源自同一个本源,同一股能量,我们从末端看万物虽都不同,但本源处则完全一样,因为本源处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称为一。学问要做得大,做得根本,就要在这万物皆同的本源上去下功夫才是真正的大学!这一既是万物的总根源,其名曰道,其规则

25、曰理,此理在天为天理,在地为地理,在物为物理,在变为易理,在人为性理。以其主宰万物故名之曰天、曰帝,以其能故曰灵、曰神,以其为万物之所本,故曰一,曰极。万物皆为祂所生所造,祂具足可以创造万物的所有原理,所有无量的智能,祂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祂创造阴阳,创造五行,创造天地间之万物,及造化着万物的所有道理。我们称祂为道也好、称祂为理也好,拟人化称祂为上帝也好。有人问说祂会不会思考?想想看,我们的脑袋是祂所创造的,我们只是祂身上的一粒细胞,我们这一小粒的细胞都会思考了,那背后的巨人怎么不会思考呢!这问题就好像在问:家里的电会电人,不知道核电厂里的高压电会不会电人?当然是更会电人啰!我们总以为只有我们

26、会思考,只有我们最聪明,不是吗?何不想想创造我们的真宰有多么高的智慧呢!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全部出自于祂的创造,祂以极简单的原理,创造出极繁复的世界!祂就像核电厂一样,站在本源上,源源不断地供给我们生生不息的能量,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上帝!祂就是一股能量,因此能不断地供给万物能量,祂正是我们唯一共同的出处。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得到一,就是得证万物的本源,也等于是获至无量的能量,无量的智慧,能与大道同登无极,同享永恒。所以说这人得一的学问,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大学问。然而,这个学问要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你的身上开始,研究道就像要研究电一样,研究电不必大老远跑到核能电厂去找电,也不必要跑到隔壁家才有电,

27、因为你自己家里的任何插座里都有电。研究道也是一样,道在哪里?天地何其大,我要去哪里找道?不必找!因为道创造了天地万物,也创造了你,你正是大道最精华的一股能量所创造出来的,因此大道此刻就在你的身上了!所以想要找道,要走遍天涯海角去找道吗?不需要的!此刻在你身中就具足了大道的精华了。所以,人要得一要在哪里努力?要在自己的身上努力!古人说人身难得,因为这学问正是从我们这臭皮囊里去追寻起,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学问。现在我们来讲一的第二定义精纯不二的意思。什么叫精纯不二?例如一块纯金,我们用24K来表示它没有丝毫的杂质,没有杂质就是金的精纯不二了。金子只有在精纯不二时,纯金的性才得以显现无遗。纯金应该有什

28、么特性?例如纯金是软的、亮丽的、不生锈的、不怕火炼的、延展性非常好的、比重非常高的这些都是金子到了精纯不二时,才能显现出来的特性,也就是到了精纯不二时,纯金才能见性!经典中常提到性、本性或见性这样的字眼,提到万物怎么显现它的本性、它的特性,这样似乎并不难懂。而万物之灵也有我们的性,但经典中提到人的本性这个词,或是见性这个词时,每个人好像立即陷入深思,我们开始不知道这个词到底在说些什么,甚至我们为了同一个本性而开始各说各话,开始辩论不休!可见本性这个词,其实很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意思。既然人的本性这么不好懂,谈起来又那么多的争执,不如就让我们先放下人的性不谈,先来说说万物的性是什么吧!性就是万物该有

29、的特性,例如纯金的性就是软的、亮丽的、不生锈的、延展性非常好的等等,这就是纯金的本性。我这样说,不论哪宗哪派的人都不会有意见,但我们也可以这么超然的写出人的性是什么,而让各宗各派的人都口服心服吗?恐怕不行!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待会儿不是陷入激辩,就是各说各话了!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于万物的性是如此的客观而一致,但对于自己的本性是如此的迷惘与分歧!因此我们还是先回到金子来做个比喻吧!刚刚提到金子精纯不二时,可以显现出它某些很好的本性来,但当这金子的纯度因为杂质的加入而降低时,它的特性马上就跟着改变了。例如我们在纯金里面加些铜,让它的纯度降到14K,那么它还跟纯金一样软吗?不是的,它变得比较硬了;

30、它也还永不生锈吗?不是的,时间久了它就会渐渐氧化了;它还是不怕火炼吗?不是的,火炼过后它的重量就明显减轻了!如果我们再加些铜进去,使这块金的纯度降到8K!8K的金子还软吗?它一点也不软了,因为它已经几乎是铜了!我们还应该叫它金子吗?不适合了,应该称它为铜比较适合!它现在还亮吗?亮是亮,但是铜的亮,而不是金子的亮!它还不生锈吗?会的,而且生出来的锈是绿色的,因为这几乎已经是铜锈的颜色了!这例子是在告诉我们,纯金的本性,只有在金子精纯不二时,才显现出来,而当其它杂质渗入时,纯金的美好特性,都将丧失殆尽!这便是大学为什么要谈人得一,为什么要谈人的精纯不二,因为只有在精纯不二的状况下,才能显现出我们的

31、本性,显现我们的本性,经典中称为见性!方才我们谈纯金的性,每个人起码都可以说出几项,而且其它人听了也没意见,因为我们说的正是全天下纯金的本性所在,所以没有疑义。天下凡同类之物,都有相同的本性,不信的话我们再来谈谈木有什么特性?你会说:遇水则漂、遇火则焚。或是说:砍下来,大枝的可以当栋梁,小枝的可以当筷子!或说种在土里会往上生长、到了一定的时间会开花,有的甚至会结果,每个人最起码可以写出好几项,而且别人看到一定没什么异议,因为我们说的正是全天下的木都应该有的本性!同样的,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水的性,你会说往下流动,遇热会蒸发,随方就圆,洗涤万物,你还可以写更多更多!而且各宗派的人看了也一定没什么异议,因为全天下的水都有这样共同的性!但此刻如我把话锋一转,来谈谈人性!不得了,不仅待会儿要各说各话,而且马上要变成辩论大会!我知道各位都很聪明,问你哪一种类的东西有什么特性,不论他是读很多书,还是没读什么书;不论他是基督教还是佛教;也不论他是哪个国家、什么种族的人,每个人都可以振笔疾书,写出一箩筐,而且内容八九不离十,大家也都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