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93.53KB ,
资源ID:61375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375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中考总复习专题一声现象 知识讲解讲义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中考总复习专题一声现象 知识讲解讲义解析版.docx

1、人教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中考总复习专题一声现象 知识讲解讲义解析版中考总复习:声现象【考纲要求】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

2、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考点二、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别与联系: 影响因素音调响度音色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自身因素有关 生活实例声音的“粗”、“细”;男高音、女高音;管乐器的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的鼓皮绷得越紧,音调

3、越高;声音越尖细,音调越高等声音的“大”、“小”;打击乐器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调整收音机音量,响度变化;“声振林木”、“歌声嘹亮”、“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等“闻其声知其人”;声纹锁;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等区别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响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

4、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噪声的来源:(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dB。(2)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

5、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 dB。3、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4乐音和噪声的对比区别名称乐音噪声定义听起来优美动听的声音听起来嘈杂刺耳的声音产生原因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波形联系乐音和噪声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有些声音从物理角度是乐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噪音。大小都用分贝(dB)作单位要点诠释:(1)噪声只能减弱,不能消除;(2)噪声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噪声除草、发电、除尘、诊病等。考点四、声的利用

6、1、声与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2、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要点诠释: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是人们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任何声音的传播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重点考向】考向一、声音的产生1、华为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时我们听见的手机铃声是通过固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B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C手机发声时,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D会议中,将手机铃声调为振动是在

7、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平时我们听见的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故A错误;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C、手机声音是由听筒膜片的振动发出的,故C正确;D、将手机调到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C。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 B C

8、 D【答案】D【解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溅起水花则说明音叉在振动,也就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故说明了声音发生的条件;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说明了音调的影响因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当介质越来越少时,声音的传播就越难,推想后可得,无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故说明了声音传播的条件;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正确,D符合题意。【变式2】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

9、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铅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1)(2) B(2)(3) C(2)(4) D(3)(4)【答案】D【解析】(1)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说明的是声音

10、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铅笔在运动,而铅笔是固定在大钟上的,这也就说明了敲响的大钟也在振动。故选D。考向二、声音的传播2、最近,羊村的小羊们以“声现象”为主题展开了一次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冰中传播B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都可以听到C声速不受介质种类的影响D声速不受介质温度的影响【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冰是固体,声音可以在冰中传播。故A正确;B物体振动能够发声,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我们无法听到声音。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在固体中声速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D声音

11、只有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 m/s,温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说明声速受温度影响。故D错误。举一反三:【变式1】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答案】C【解析】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

12、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嗒嗒”声C将要上钩的与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答案】C【解析】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向三、声速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

13、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且保持不变。则汽车的速度为A30.9 m/s B34.0 m/s C37.8 m/s D75.6 m/s【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根据v=可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 m/s0.25 s=85 m;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2= v声t2=340 m/s0.15 s=

14、51 m;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 m51 m=34 m;这34 m共用了:t=tt1+t2=1 s0.25 s+0.15 s=0.9 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37.8 m/s,故C正确。【变式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20 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28 mB汽车遇到两次信号

15、的时间间隔内行驶了32 mC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 sD汽车的速度约为24.62 m/s【答案】A【解析】A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距测速仪,故A错;BCD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距测速仪;汽车遇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经过时间,汽车的速度,故BCD正确。【变式2】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m/s。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答案】340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解析】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声音在

16、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所以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考向四、音调4、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三种不同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波形的复杂程度也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振幅

17、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C乙、丁的响度相同 D甲、丁的音调相同【答案】D【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

18、,故音调不同,故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丁偏离原位置的远近不同,振幅不同,故响度不同,故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D正确。【变式2】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

19、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样的选择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3)为了验证猜想3,请填如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_cm,横截面积为_mm2;(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答案】(1)2 (2)不合理 C、H、I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同 (3)80 1.02 (4)选取材料、长短、粗细相同的琴弦,调整它们的松紧程度不同来进行实验【解析】(1)A、D、F琴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

20、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故是为了验证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2)如果验证猜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短不同,而C与H、I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同,故选择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不合理;(3)如果验证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的数据相同,即80、1.02;(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改变两者的松紧,比较音调的高低。考向五、响度5、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

21、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A响度 B音调C音色 D音调和响度【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根据题意知的,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即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只有A正确,故选A。举一反三:【变式1】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

22、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选填“高”或“大”)些。【答案】避免声音的干扰 大【解析】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听音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变式2】如图所示,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B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速和振幅的关系【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

23、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考向六、音色6、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

24、息,则就是噪声。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D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错误。答案为B。举一反三:【变式1】某天,小明爸爸接到一个自称小明班主任的人来电:小明上体育课受伤送医院了,急需汇手术费。小明爸爸通过声音判断这不是班主任,可能是诈骗电话。小明爸爸的判断是依据声音的_。【答案】音色【解析】小明爸爸的判断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因每个人的音色不同,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发声的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变式2】观众能区别出不同的演员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_。【答案】音色【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

25、音特色,音色因人而异,观众能区别出不同的演员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考向七、噪声的概念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里的轰鸣声;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装修房子的电钻声;学生上课时,歌舞厅的音乐声;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根据噪声的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ABD错误,C正确。

26、举一反三:【变式1】(2019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初二月考)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A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音乐,伴随着老人的晨练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十分开心D公路上机动车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答案】B【解析】A学校附近歌舞厅的音乐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属于噪声,故A项不符合题意;B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不属于噪声,故B项符合题意;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高声谈笑会影响到其他人正常看电影,属于噪声,故C项不符合题意;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都会影响到

27、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息,属于噪声,故D项不符合题意。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交换信息、交流情感。但伴随人类的活动,产生了一种新的污染噪声污染。(1)吉他和吸尘器都能发出声音,但这两种声音是截然不同的。请指出如图所示,图_表示乐音,图_表示噪声,并指出两者的区别_。(2)噪声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的响度,通常人们用声音强弱的等级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其单位名称是_,单位符号是_。(3)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宽的林带可使噪声减弱,科学家们提出不要把城市绿化带地面上的树叶扫光,你估计这是出于什么原因?【答案】(1)甲 乙 乐音是由物体的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8、(2)分贝 dB (3)城市绿化带地面上的树叶层对噪声有吸收作用。【解析】(1)乐音是物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也是有规律的,因此乙图是乐音;而吸尘器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没有规律,因此甲图是噪声;松软的地面具有较好的吸音作用,城市绿化带地面上的树叶层具有较强的吸音效果;(2)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用符号dB表示;(3)落在地上的树叶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故不能把落在地上的树叶扫光。考向八、噪声的控制8、(2019天津中考模拟)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不能减弱噪声的措施是(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D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

29、有消声器【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符合题意;C、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变式1】(2019涡阳县高炉镇普九学校初二月考)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答案】D【解析】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禁鸣喇叭是防止噪声产生,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A项不合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阻断噪声传播,B项不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也是阻断噪声传播,C项不合题意;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选项D符合题意。【变式2】(2019泗洪县第四中学初二月考)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无法确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