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4.13KB ,
资源ID:61371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371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

1、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年度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1 概况与背景1.1学院概况1.2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1.3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学院强有力的发展支撑1.4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全面提升了学院内涵建设2 学校与改革2.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优化专业布局2.2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3坚持行动导向理论,系统推进课程改革2.4完善实训体系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2.5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6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2.7管理体制改革创新3 学生与人文3.1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3.2以学生为本,构建美丽校园3.3认同“工学交替、校企

2、合作”3.4“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5优质就业率稳步上升4 政策与项目推动4.1贯彻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4.2以名校建设完善改革4.3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5 成果与分享5.1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助推器5.2开展社会培训,使学校成为企业发展的资源库5.3中高职协调发展6 发展与挑战6.1生源危机导致招生工作压力增大6.2科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亟待提高6.3师资队伍建设上,还需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6.4经费投入分析要点导读概况与背景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建于2006年,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教职工432人,其中,专任教师307人,高级职称教

3、师9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51人,在校学生6410人。学院设有汽车制造工程系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25个专业,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学院有3.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仪器设备总值5800万元,校外基地50多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投入7.3亿元为学院建设新校区,新建了校舍、实训中心、标准厂房、实验室,以及模拟仿真生产、销售、维修等场所109处。同时,在资金、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给予学院极大

4、的支持。以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使办学理念更加清晰,办学定位更为准确,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师资结构明显优化,设备投入显著增加,图书馆藏大幅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与改革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形成以汽车、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工科专业为主,适度发展语言、管理等文科门类专业作为补充,创建独具特色,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专业体系。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在继续深化以“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

5、基础上,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行动导向理论,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打破学科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模式,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推行“621”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建设成省级精品课4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2个。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各个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承接生产性实训任务。加大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力度,强化师资管理,重视师德教育,三年来,学院引进优秀人才37人,副高以上职称为99人,中级

6、职称为175人,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年来,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101人次,干部培训140人次,国外培训10人次。参照山东省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学院“十二五”规划,吸收行业企业及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参与,深入研究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院、系(部)两级管理体系,建立教学信息运行反馈体系,制定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教授评议会,逐步提高学术在学院专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推行职员制、学院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动态的制度评估反馈机制,积极培育执行文化和必要的奖惩机制,完善绩

7、效考核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充分重视纪检监察、工会、督查等部门的建设和发展,营造院内民主氛围,保证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学生与人文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责任感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营造学生品德养成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品德水平。加强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营造出一种体现弘扬我们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的氛围。按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和教育性四个原则来建设校园,充分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各种教育的功能。利用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细化订单培养方式,创新办学模式、构建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

8、核心的课程体系,并利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接受技能训练的同时,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以增强从业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不断探索“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式培养。把教学工作“前伸” 到企业,通过深入企业研究了解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我院2010年共有毕业生1702人,月薪均超过了3000元,优质就业率达到65%以上。2011年共有毕业生1146人,月薪均超过了3500元以上,

9、优质就业率达75%以上。2012年共有毕业生1414人,月薪均超过了4000元,优质就业率达85%以上。政策与项目推动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建并推广“621”课程教学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吸收借鉴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建设成果,以“创建省名校”为建设主线,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打造特色专业。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加强优秀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选拔与培养。建立适应“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运行机制,

10、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三方合作机制”的规划、研究、开发、推进、实施、管理,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有关的工作制度。成果与分享三年来,学院累计为企业输送技能型紧缺人才3000多名,为全市主导产业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学院的科研工作也紧紧围绕为制造业服务的要求。三年来,已有“汽车防二次启动保护装置”等32项专利获得授权;120余篇专业教研论文在国家级不同刊物上发表;3项国家级教科研课题结题、4项省部级教科研课题结题、50项省部级课题获立项。三年来,学院共组织各类培训20多个班次,累计受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中高职的协调发展上,坚持重点发展高职,逐步压缩中职,以高职带动中职的发展

11、思路。同时,利用原中职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有效弥补高职计划不足,为高职发展储备生源。发展与挑战2012年,我院大专共录取1847人,其中省内录取1024人,比去年的1455人减少431人(省内普通专科940人,对口84人),省外录取823人。随着省内生源持续减少,录取批次的变化,以及高校无序竞争,导致高职专科招生压力不断增大。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带头人缺乏。科研项目等高水平标志性成果还有待突破。技术开发和服务社会能力亟待提高。与行业、企业的横向合作技术开发和服务没有真正达到的高度和水平。采取特聘、兼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人才。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流

12、动编制相结合、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新机制,所有这些措施的出台,都需要政府予以支持。2011年学院教育经费总收入为15026.27万元,剔除基建及化债专项经费后总收入为7141.27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1.2%。在学校各项收入中,财政性经费占47.36%,学费占43.58%,其他收入占9.06%,财政性经费中财政经常性补助与专项分别占28.8%和18.56%。从经费支出角度看,在学院经费支出总量中,设备采购费、日常教学经费、教学改革及研究经费和师资建设经费占了经费支出总量的23.1%,比上年有所提高。从以上数据看出,公共财政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的支持,是学院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但财

13、政经常性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多元筹资能力不强,仍是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年度1概况与背景1.1学院概况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学院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教职工432人,其中,专任教师307人,高级职称教师9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51人,在校学生6410人。学院设有汽车制造工程系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25个专业,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学院有3.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仪器设备总值5800万元,校外基地50多处。学院以企业

14、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为半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坚持人文技能相融,理论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实行订单式、冠名班、定向班等培养方式,先后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斗山机械工程中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现代、浪潮乐金数字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山东省经贸委确定为半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是山东省汽车工业职教集团和烟台市汽车工业职教集团的龙头学校。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了全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考察,并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15、和全省首批“企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2 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

16、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别就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是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者、管理者与教学者梳理过去,厘清现状,展望未来的一种努力与尝试,对于提高办好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办好职业教育的信心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着重要意义。纲要、质量年度报告及指导性文件为中国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

17、学院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3 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学院强有力的发展支撑学院所在的烟台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对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院由一所普通职业中学,发展到职业中专,再发展到普通中专,直到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其发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福山区政府投入7.3亿元为学院建设新校区,新建了校舍、实训中心、标准厂房、实验室,以及模拟仿真生产、销售、维修等场所109处。同时,在资金、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学院极大的支持。市、区两级领导还多次到学校考察办学情况,与学院领导共同研究学院的发展建设

18、。地方政府的支持成为学院发展的有力支撑。1.4 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全面提升了学院内涵建设学院以2011年的山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使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定位更为准确,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师资结构明显优化,教学改革有声有色,设备投入显著增加,图书馆藏大幅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工程成效凸显,标志性成果相继涌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被确认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由评估前的3门提高到7门;学生在全国或省内技能竞赛频频获

19、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6%以上,学院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显著增加;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学校与改革2.1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紧紧瞄准“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围绕大力发展制造业、海洋工程机械、船舶制造、港口贸易等战略,形成以汽车、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工科专业为主,适度发展语言、管理等文科门类专业作为补充,独具特色,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专业体系。以重点专业建设拉动专业群建设,使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加大了专业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电气自动化技术等6个院级特色品牌专业

20、,通过特色品牌专业的调整、改造和创新,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起步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6大专业群。2.2.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订单培养,与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有针对性的开设定向班、特色班,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学院先后获 “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山东省汽车行业烟台培训基地”、“中汽人才烟台培训基地”、“LG浪潮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定单班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

21、公司、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富士康科技集团机构工程(模具)人才培养基地”等称号。学院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在继续深化以“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举办校内合作型生产工厂,学校提供设备、场地及工具等,培养学生由实训、实习型向实际操作型转变,从而实现与企业技术工人“零对接”;二是推进订单培养,引入企业文化。专业班级冠企业名,由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主要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由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承担,共同选配

22、教师,用企业文化打造班级文化,主要专业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顶岗实习由校企双方共同安排,以企业为主实施管理和考核,实现招生招工同步,减少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成本。三是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面对合作企业生产订单出现阶段性、突击性增多的情况,学院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探索出一条分段实习、学工交替、半工半读的柔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四是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努力使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及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常态化,指导专业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等事宜,真正将学院各专业与企业相互融合,提升专业

23、影响力。2.3.坚持行动导向理论,系统推进课程改革 坚持行动导向理论,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打破学科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模式,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推行“621”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和课程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共建设成省级精品课4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2个。2011年学院制定了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按照实施意见和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组织我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专家共同研讨编写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制定了关于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实施评价的规定,出台了关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

24、打破单一考试模式,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按照课程内容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组织专业教师在调研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开发基于能力本位的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和教材,深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2011年,在全院推广6.2.1课程模式改革,在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从前期的企业调研,到整体教学设计,到最后的教学单元设计,比以往更全面、更深入、更贴近实际岗位操作流程,更能满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不拘泥于

25、现行的规定教材。在考核方法上,把企业纳入考核的主体。加强教材建设,精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积极鼓励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自编教材,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2.4完善实训体系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一)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开展2次会议,对各个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企业的专家还经常提供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成长情况,同时,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新技术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专业建设组,使学院专业建设工作始终健康、正确、有效的进行。(二)校内实

26、训基地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汽车综合检测线、汽车电控综合、汽车检测、钣金与涂装、自动变速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实训室,拥有先进汽车实训台、检查诊断仪器和维修设备、机械加工中心、数控车、普通车、数控技术、钳工、机床电器、网络可编程控制器、CAD/CAM、仿真模拟、电工电子、现代电工技术实训室、汽车电器、汽车总线、单片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柔性制造系统实训室、电工、模电,数电、电子、微电机控制、自动控制、电子商务等实训室。承担着培养汽车行业、机械行业、电子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同时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师生提供生产性实训环境,面

27、向社会开展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承接生产性实训任务,成为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已经与合作企业建立了成熟的合作关系。校外有对口、稳定、符合实习需要的实习基地50多个。其中国内品牌企业实习基地有:山东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烟台东联汽修、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汽齿轮、富士康、荏原空调、永宏机械、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得宝数字通信(烟台)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青岛有限公司。国外品牌实习基地有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烟台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LG浪潮、大宇造船、东洋机电等。2.5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

28、伍建设我院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一是大力实施“双师”素质与结构建设计划。加大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力度,提高任课教师中“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实施专业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和“访问工程师”制度。专业带头人每年不少于1个月时间到本行业龙头企业或较有影响的企业挂职实践;其他教师每年不少于2个月时间参加顶岗锻炼。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所有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对新进的仪器设备或生产线,安排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安装、调试,直至熟练操作并积极主

29、动开发新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动态管理,强调动态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要及时追踪行业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改善兼职教师队伍结构。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择优引进紧缺人才,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跟踪服务与管理,落实好引进人才的优惠待遇,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调动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近三年来,学院引进优秀人才37人,使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99人,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达到175人

30、,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强化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院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科研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有一篇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论文,都要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有项目”的良好氛围。学校教师在省级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上多次获奖,设计的课程多次获得省级精品课和优质课的称号。四是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定了学院师资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积极选聘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同时,聘任企业行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到校任教。三年来,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101人次,干部培训1

31、40人次,国外培训10人次。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五是积极探索师资管理机制。围绕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加强师资管理。完善师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师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层次、分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师资队伍的健康有序发展,既保证重点学科,支持优势学科,又发展新兴学科,既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又加强对已有教师的培养,既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扶植,又注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六是大力实施专业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遵循专兼结合的原则,按专业组建由专业带头人、

32、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每个专业至少培养和引进23名专业带头人、培养57名骨干教师、聘请57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每个课程教学团队至少由3名教师组成,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课程负责人。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数据库,汇集学院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资源;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学生校内实践技能课程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将兼职教师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兼职教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是加强师德建设。学校每年都开展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有奖征文等活动,积极做好优秀教师、先进个人评选工作,把在教书育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选拔出来,在教师节进行大力表彰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