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05.17KB ,
资源ID:61367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367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师名校勘测设计注册工程师讲义土木工程材料考前复习指导第107讲第十九章第三节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师名校勘测设计注册工程师讲义土木工程材料考前复习指导第107讲第十九章第三节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docx

1、名师名校勘测设计注册工程师讲义土木工程材料考前复习指导第107讲第十九章第三节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第三节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一、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和成因地貌形态种类繁多,在工程勘察中,可能遇到的地貌形态类型主要有构造、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湖泊、沼泽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冻土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等。(二)各种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1.构造、剥蚀地貌构造、剥蚀地貌是指受地质构造控制,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改造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其基本特点仍被保留下来,在地形的形成中仍起主导作用。(1)山地桌状山和方山:主要由倾角小于5。的水平岩层构

2、成的地貌形态,并由坚硬的岩层构成平坦的山顶。单面山:是由单斜构造形成的地貌形态,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顺层坡较缓,一般由较坚硬的岩石组成,剥蚀坡较陡。当岩层倾角较大时,顺层坡和剥蚀坡的坡度大致相等,山脊高凸,形似猪的脊背,故称猪背岭,山脊多为较坚硬岩石组成,走向平直。褶皱山:是指由褶皱岩层形成的地表形态。若是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若褶皱形成的地蕨年代久远,长期遭受侵蚀破坏,则背斜多成谷地,向斜多成山。山地与沟谷的走向与褶皱轴向常相一致。断块山:是由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常见的有地垒式断块山,为中间升高的正地形,常形成如高原、山岳和丘陵。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

3、,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其规模最高可达百米,陡崖的走向各式各样,由断层性质决定。陡崖经侵蚀切割形成三角面。(2)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暴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其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3)剥蚀残山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4)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

4、分布面积一般不大。基岩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5)构造平原构造上升作用大于剥蚀作用。通常是沉积的海底、湖底,由于地壳的缓慢上升,而浮出水面或由于冰体融解露出的冰积表面,形成的平原称构造平原。依照其所处的绝对标高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洼地:位于海面以下的平展的内陆低地。这种低地为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的内陆盆地,表面切割微弱。平原:绝对标高在200m以下的平展地带。高原:绝对标高在200m以上的顶面平坦的高地。(6)断裂谷及断陷盆地地貌形态 断裂谷是沿断层破碎带发育的沟谷,一般较深,两岸陡峭,常呈峡谷,一般走向较平直。有时,断裂谷呈宽窄相

5、间的串珠状地形。断陷盆地是由断层所围陷的盆地,常呈菱形、楔形、长条形,主要是由地堑构成。断陷盆地和断块山常伴生,其组合地形叫做盆地一山脉地形。2.山麓斜坡堆积地貌(1)倒石堆:是由山体崩塌下来的岩土体在坡下平缓地带成锥形体状的地貌形态。倒石堆沉积无分选性,有巨大落石或巨砾与砸碎的角砾和岩粉混合堆积,岩块上有撞砸刻痕。(2)坡面泥流:泥流是斜坡上厚层风化的土石(如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向斜坡下部流动的现象。(3)坡积裙:它是由山坡上的面流将风化碎屑物质携带到坡地平缓处或山坡下,并围绕坡脚堆积,形成的裙状地貌。(4)洪积扇:它是由山间洪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在山沟沟口处,由于坡降突

6、然变化而堆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或锥状堆积体。其物质分选性差。(5)山前平原:山前堆积的大量洪积物、坡积物汇合起来,形成了宽广平坦的山前平原。(6)山间凹地:被环绕的山地所包围而形成的堆积盆地,称为山间凹地。3河流地貌(1)河谷河谷是河流侵蚀切割塑造的线形洼地。它包括谷底、谷坡、谷缘三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常有阶地发育,谷坡与原始山坡地面交界处称为谷缘,如图19-13所示。河谷发育阶段可分为少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1 少年期河谷。河身直,河床坡度陡,急流险滩多,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成“V”字形,出现陡崖深谷。“V”字形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特征。最初为隘谷、嶂谷,进一步发展成为

7、峡谷。2 壮年期河谷。河谷纵剖面接近平衡剖面,河谷常呈不对称“U”字形,以侧向侵蚀为主,河曲发育,晚期有蛇曲及牛轭湖生成,原始地形受到强烈破坏。3 老年期河谷。整个河流均达到平衡剖面,侵蚀作用几乎停止,而堆积作用特别显著。河谷特别宽阔,阶地完整,牛轭湖和蛇曲特别发育,巨大的河流缓流处则出现广阔的冲击平原。河谷内地貌单元特征主要有河床、河漫滩、牛轭湖、阶地。1 河床。河床是水流占据的谷底部分。按形态可分为顺直河床、弯曲河床、汊河型河床、游荡型河床。其中汊河型河床河身有宽窄变化,窄处为单一河槽,宽段河槽中发育沙洲、心滩,水流被洲、滩分成两支或多支。汊河与沙洲的发展与消亡不断更替,洲岸时分时合。随主

8、流线移动和冲刷,常伴生规模不等的岸崩,会危及河堤安全和造成重大灾害。 游荡型河床,河宽水浅,河道极不稳定。有时河床不断淤高而成地上悬河,平水期沙滩众多,水流离散。洪水期河床地貌易于变化,甚至发生溢洪导致水灾发生,而久旱则形成河床断流。其动态变化取决于上游来水、来沙及河床边界条件。河床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主要有岩槛、壶穴、深槽、心滩、沙洲、边滩和河嘴等。河漫滩。经常受洪水淹没的浅滩称为河漫滩,是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形成的。平原区河流河漫滩发育且宽广,常在河床两侧凸岸分布。山区河流比较狭窄,河漫滩的宽度较小。河漫滩的堆积物,下层是河床相冲积物粗砂和砾石,上部是河漫滩相细砂和黏土,构成了河漫滩的

9、二元结构。【例19-15】河流冲积物二元结构与河流的下列作用有关的是:A.河流的裁弯取直 B河流的溯源侵蚀C河床的竖向侵蚀D河床的侧向迁移解:河流冲积物二元结构反映的是,河漫滩堆积物的下层是河床相冲积物粗砂和砾石,上部是河漫滩相细沙和黏土,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反映了河流横向环流作用特征,即河床侧向迁移的结果。答案:D4 轭湖。牛轭湖是当河流弯曲得十分厉害,一旦裁弯取直,由原来弯曲的河道淤塞而形成的。在枯水期或平水期,牛轭湖内长满了水草,渐渐淤积成沼泽。牛轭湖一般是泥炭、淤泥堆积的地区,如图19-14所示。阶地。河流阶地是指位于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流谷坡段地貌形态。它是间歇性地壳运动

10、与河流下切形成的。其升降的次数和幅度不同,生成的台地级数和高度也各有不同。阶地级数从下往上依次排列,分别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阶地越高,形成的时代越老。根据阶地的成因可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a侵蚀阶地。它是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基本没有冲积物,主要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b基座阶地。它是由两层不同物质组成,上层为河流冲积物,下层为基岩。c堆积阶地。堆积阶地是由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下游最常见。根据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内叠阶地和埋藏阶地。上叠阶地是形成阶地时,河流下切深度较前一周期下切深度小,没有切穿沉积物,河谷底部仍保留一定厚度的早期冲积物。内叠阶地是

11、在形成阶地时的下切侵蚀深度正好达到阶地前一周期的谷底。埋藏阶地是早期地壳上升形成的多级阶地,后因地壳下降发生堆积,把其全部埋没而成。(2)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在构造沉降区,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平原。即在巨大河流的中下游,河谷非常开阔,堆积作用十分强烈。每当雨季,洪水溢出河床,流速降低,堆积大量碎屑物,在两岸逐渐形成了天然堤。当洪水继续向河床以外广大面积上淹没时,流速愈来愈小,堆积了更为细小的物质,形成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或者,当河流的阶地达到非常大的面积时,这个具有平缓的微微切割的广大地区也称为冲积平原。冲积平原上的堆积物常常很厚,基岩埋藏较深。山前平原主要是较粗颗粒的洪积物和河流冲

12、积物组成,中部平原以河流冲积物为主,滨海平原是由海相和河流相冲积物共同组成。(3)河口三角洲河流在人海或入湖的地方堆积了大量的碎屑物,构成了一个三角洲地区,称河口三角洲。由于人海处受到海浪或湖泊的顶托,流速很小,使淤泥等细小颗粒全部沉积下来,形成巨厚的淤泥层。三角洲地下水位一般很浅,地基土的承载力比较低,常为软土地基。(4)河间地块河谷相互之间所隔开的广阔地段,称为分水岭。在山区,分水岭通常是高峻的山脊;在平原地区,分水岭常表现为较平坦的地形,外表上不很明显,水仅从一个稍高的地段流向两条不同的河流,这种分水岭称为河间地块。(5)水系地貌水系是指具有同一归宿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河流的干流及其

13、各级支流构成的网络系统称为水系或河系。水系的排列分布形式多样,它们与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貌条件有密切关系,通常按水系的排列形式分为以下几种。树枝状水系:该水系的主流和各级支流之间是以锐角相交,状似树枝。这类水系在岩性均一、地形微倾的地区最为发育。格状水系: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角或近似直角相交。如在各组直交节理或断层构造地区,河流沿构造线发育形成格状水系。平行状水系:各条河流平行排列,在地貌上呈平行的岭谷,它们常受区域大构造或山岭控制,如滇西横断山区的河流。放射状水系:在穹隆构造或火山锥上,水流从一个中心顺坡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动,形成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穹隆构造山被侵蚀破坏后,一些沿被剥露出来的

14、软岩层走向发育的河流形成环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水流从四周向一个中心处汇流,多发育在盆地、湖泊或局部新构造沉降区。扇状水系:冲积扇、洪积扇或河口三角洲上,河流从山口或三角洲顶点向外散开形成扇状水系。倒钩状水系:在支流注入主流附近或支流的上游,呈多次90。的大转弯形成倒钩状水系。辫状水系:水系交错纽结成网,多发育在三角洲地区。羽状水系:干流强劲,支流短密,多发育在褶皱地区。4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破坏和改造形成的地貌形态。其地貌形态主要有下列几种,如图19-15所示。 图19 -15地表岩溶地貌形态(1)溶沟和石芽它们是地表水流沿着石灰岩坡面或者裂隙发育地带发生溶蚀形成的。

15、溶蚀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宽十几厘米至几百厘米。溶沟之间突出部分称为石芽。溶沟、石芽是石灰岩表面最初的溶蚀地貌形态。溶沟、石芽的分布特征常和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地形坡度较大的地面上,常形成彼此平行的溶沟和石芽,而在平缓的地面上溶沟和石芽常纵横交错,质纯的石灰岩地区溶沟石芽较密集,节理发育地区,溶沟石芽受其分布状态的控制。石林是由石芽进一步发育而成(2)峰丛、峰林和孤峰峰丛是一种山峰基部相连,峰与峰之间形成“U”字形的马鞍地形。相对高差一般为200300m。峰丛之间常发育溶蚀洼地、漏斗及落水洞。峰林是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峰群。峰林相对高差100200m,坡度很陡,一般均在45以上。峰丛与

16、峰林的主要区别是峰丛山峰间基部相连的高度比例大于上部分开部分。孤峰是岩溶区的孤立石灰岩峰,常常分布在岩溶平原上,相对高度由数十米至百余米。它是在地壳相对长期较稳定条件下,峰林不断溶蚀降低形成的。孤峰和岩溶平原是岩溶作用晚期阶段的产物。落水洞和竖井,落水洞是连接地表水流和地下暗河的垂直通道,一般沿着裂隙发育,其形态受裂隙控制,是溶蚀并伴随塌陷形成的。(3)坡立谷(又称岩溶盆地、岩溶平原)是指岩溶地区一些宽广平坦的盆地或谷地。岩溶盆地内常有溶蚀漏斗、落水洞和竖井分布。(4)溶蚀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形洼地。直径数米,深十几米至数十米。如果地面上有连续分布的成串漏斗,往往是地下暗河存在

17、的标志。(5)溶蚀洼地是由溶蚀漏斗逐渐溶蚀扩大或相邻漏斗合并而成的小型封闭洼地。直径可超过100m,最大可达12km。底部较平坦,常发育有落水洞和漏斗,从洼地四壁流出的泉水,经小溪最后进入落水洞中。(6)干谷和盲谷干谷是岩溶地区的干河谷。它是由于地壳上升,岩溶水的水平循环带下降,地表水流沿落水洞和漏斗转入地下,因而河流变成了干河谷。盲谷是在岩溶区,有的河流突然中止于石灰岩壁,有时又会从岩壁另一侧流出。前方没有出口的河流称作盲谷。(7)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的各种结构面特别是其相互交叉的地方溶蚀和侵蚀形成的洞穴。溶洞大小不一,形态多种多样。(8)地下河又称暗河,是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位于岩溶区地

18、下水的汇集和排泄通道。(9)岩溶泉岩溶洞穴的出口处常形成泉。按成因可分为暂时性泉、周期性泉、涌泉等。在泉水出口地带常有泉水沉积的碳酸盐类物质称石灰华又称泉钙华。5黄土地貌黄土是一种颜色、质地均一,具有疏松多孔隙,富含CaCO3,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易沉陷等特征的土状堆积物。(1)黄土沟谷地貌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在失去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极易遭受水流的侵蚀、破坏,形成不同规模的冲沟。冲沟沟壁常发生崩塌,使沟槽不断加宽。(2)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沟间地貌可分为塬、墚、峁三种类型,它们是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堆积的原始地面经流水切割侵蚀后的残留部分。(3)黄土潜蚀地貌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

19、渗进行溶蚀和侵蚀形成大的孔隙和空洞,引起黄土的陷落而形成黄土潜蚀地貌,主要有下列几种。黄土碟:黄土地面上的一种蝶形凹地,深数米,直径1020m。它是因地表水下渗浸湿黄土,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压缩或沉陷使地面陷落形成的。1 土陷穴: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或谷坡上部,由于地表水下渗潜蚀形成的。其形态有竖井状、漏斗状。深度可达1020m。有些陷穴成串珠状相连。这种陷穴多分布在坡面长或坡度大的墚峁斜坡上。黄土桥:两个陷穴间的通道:不断扩大,在陷穴间残留在顶部的土体形成的。黄土柱;分布在沟边韵柱状黄土体。它是由于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冲刷潜蚀引起黄土局部崩塌残留的土体形成的。黄土柱可高达十几米。6海岸地貌海岸

20、是具有一定宽度的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其上界是风暴浪作用的最高位置,下界为波浪作用开始扰动泥沙处。现代海岸带由陆地向海洋可划分为滨海陆地(后滨带)、海滩(前滨带)和水下岸坡(外滨带)三部分,如图19-17所示s滨海陆地是高潮线以上至暴风浪所能作用的区域,在此范围内有海蚀崖、沿岸沙堤及漏湖等。它们大部分时间暴露在海水面以上,只在特大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图19 -17海岸带的划分海滩是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地带,主要是海滩和岩滩。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只受浅水波的作用又称潮下带。波浪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对海岸进行塑造,形成海岸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1)海蚀崖海蚀崖是由海浪长期对海

21、岸冲刷,研磨和溶蚀形成的高出海面的基岩陡崖。海蚀穴是海蚀崖下部,大致与海面高度相等处,在海浪的不断冲掏下形成的凹槽。凹槽的深度比宽度大的叫海蚀洞。冲入洞的海浪将洞顶击穿形成海蚀窗。波切台是海蚀洞不断扩大,洞顶岩层逐渐塌落,使海蚀崖向陆地方向后退,在波浪与强有力的回流不断作用下,在大致海水面的高度上可形成一个海蚀平台,叫做波切台。(2)海岸阶地海岸阶地包括侵蚀阶地和堆积阶地。侵蚀阶地。它是由海岸的冲蚀作用和海岸上升所形成的。即海水下降使波切台及水下岸坡的一部分抬高到高潮线以上形成了海蚀阶地,常分布于多山地区的海岸。堆积阶地。它是由海水盼堆积作用和海岸上升作用形成的,常见于平原地区的海岸,这里常有

22、软土、淤泥分布。海岸阶地一般都是向大海倾斜的,阶地的外缘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冲蚀阶地的宽度一般比较窄,堆积阶地一般比较宽阔。海滩。海滩是与陆地相连接的砂砾质堆积体,平行于海岸线伸展的平缓地形,微微的倾向大海。随着海岸的上升或下降,海滩范围就会加宽或缩小。砂坝和砂堤。底流携带泥沙流回大海时,遇到后浪,流速抵消,堆积成与海岸线平行的砂坝。砂坝继续堆积形成暗礁,当突出海面后成为砂堤。渴湖和海滨沼泽。沙堤和海岸之间与大海隔离的部分海面称为溺湖。当溜湖为水草填满时,便成为海滨沼泽。砂咀。它是一种一端连接陆地,另一端深入海中的泥沙堆积体。其成因是当岸流顺着海岸流动,在海岸拐角的地方,、岸流一直流人大海中,海

23、水变深,流速降低;或者由于两股岸流向同一拐角处流动,相遇后流速抵消,泥沙堆积并不断向前伸长,形成砂咀。滨平原。海滨平原主要是由海成阶地组成。由L个或几个海蚀阶地连接起来组成的海滨平原叫海蚀平原。由一个或几个堆积阶地组成的海滨平原叫海积平原。海滨平原地形开阔,缓倾向大海。海滨平原上常有许多小沙丘,有时微呈波状起伏地形。若海滨沼泽进一步发展,也会形成海滨平原,外表常成蝶形洼地,洼地的底部有泥炭和淤泥堆积。7.湖泊及沼泽地貌湖泊是陆地上的积水洼地,规模大小不一,分布广泛。按湖盆的成因可将湖泊分为构造湖、火山湖和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湖。湖泊中的堆积物,从湖滨至湖心依次为沙砾石至粉细砂、亚砂土至黏土、淤泥

24、等。8冰川地貌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经过一系列物理过程,积雪逐渐变成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形成冰川。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种类型。冰川谷(又称幽谷、槽谷)。冰川移动的山谷称为幽谷,这是冰川下蚀和侧蚀的结果。冰川的底蚀和侧蚀力量很强烈,因而幽谷两壁陡立,横剖面呈“U”字形,且具有明显的冰川擦痕及磨光面等特征。【例19-16】典型冰川谷的剖面形态是:AU形BV形C蛇形D笔直解冰川移动的山谷称为冰川谷,或称为幽谷、槽谷,冰川下蚀和侧蚀力量巨大,使得幽谷两壁陡立,横剖面呈“U”字形,且具有明显的冰川

25、擦痕及磨光面等特征。答案:A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平面为椭圆形,长轴方向和冰卅方向一致,朝向冰川上游的一坡坡面较平缓,下游方一坡被冰川挖掘得高低不平,坡度也较陡。(2)冰碛地貌冰川侵蚀产生大量的松散岩屑及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做冰碛物。9风成地貌风成地貌是指由风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1)风蚀地貌石窝(风蚀壁龛。)。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其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凹坑,状似蜂窝,称为石窝。风蚀蘑菇和风蚀柱。孤立凸起的岩石或裂隙比较发育不太坚硬的岩石,受风蚀作用后形成

26、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地形,称风蚀蘑菇。它是由于近地面的风沙流的含沙量较大,对岩石下部侵蚀较强而形成的。2 风蚀垄槽。在干旱地区的湖泊干涸后形成裂隙,风蚀后形成沟槽与垄岗相同的破碎地面称风蚀垄槽。此地形以新疆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为典型,又称雅丹地貌。3 蚀洼地。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被风吹蚀搬走而形成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规模一般较小,直径约有几十米,深1m左右。其形状大多呈椭圆形成排分布,并沿主风向伸展。有时形成巨大的盆地,若盆地积水并含大量盐分时而成盐湖。风蚀谷和风城。【例19-17】形成蘑菇石的主要地质营力是:A冰川B风C海浪D地下水解蘑菇石是风的地质作用的一种结果。答案:B(2)风积

27、地貌砂丘。沙垄。(3)荒漠地貌气候十分干旱、地表裸露、植被稀少的地带称为荒漠。荒漠是干旱地区特有的地貌组合。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质组成可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种类型。岩漠。岩漠是干旱区分布有各种风蚀地貌的基岩裸露区,多形成在荒漠区的山麓地带。山麓剥蚀面是岩漠最为发育的一种地貌类型。它是由于风化作用、坡地重力作用和片流、洪流等共同作用下,使山坡不断后退,上覆薄层松散堆积物所形成的。砾漠。砾漠是指主要由砾石组成的荒漠,又称“戈壁”。它由强烈风力作用将细小颗粒吹走,留下粗大砾石形成的。沙漠。泥漠。泥漠是由黏土物质组成的荒漠。10冻土地貌冻土是指在高山或高:原地区,气温极低,降雨量很小,地面

28、裸露,少或无雪,年平均气温长期处于负温的条件下,被冰胶结的地表土、石层。若每年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冻土称为季节性冻土;多年不融化的或在夏季仅表层融化的称多年(或永久)冻土。我国冻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西北高山及青藏高原地区,冻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2.3%。在冻土区,由于融冻作用导致土体或岩体破坏、扰动和移动,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表形态称为冻土地貌。(1)石海,石河和石冰川石海。石河。石冰川。(2)石环,石圈和石带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形成的一种环状冻土地貌。(3)冻胀丘和冰核丘由于冻土区内土的粒度和水分的分布不均匀,含水多的细粒土中结冰后形成局部隆起的丘状地形称冻

29、胀丘。其高度几厘米到几米。若冻土中夹有未冻结层,其水分在地下慢慢凝结成冰体,使地面膨胀隆起,便形成冰核丘。(4)冻土阶地冻土阶地是由于冰冻风化和泥流作用产生的。多发生在冻结的山丘和丘陵顶部或上部,具有一个陡坡和平缓的表面,陡坡高几米至数十米,表面宽可达数百米,并被崩积物和泥流所覆盖。(5)热岩溶热岩溶是因气温较暖,地下冰融化引起地面塌陷所形成的各种洼地。(6)多边形构造土它是冰楔或砂楔(古冰楔)在地面的表现形式。平面上呈多边形,断面呈楔形。把砂楔称为-古冰楔。11火山和熔岩地貌火山是由岩浆喷发堆积的一种地貌形态。(1)火山地貌火山锥是火山喷发时,有大量气体、熔融的岩流和固体碎屑,它们通过火山喉

30、管从地球深部喷发出来,大量碎屑物质随气体喷到空中,再落下堆积成锥形的火山体称为火山锥。火山口是火山锥顶上的凹陷部分,平面近圆形,口大底小呈漏斗状,火山口的深度不等,视火山规模而定。 (2)火山熔岩地貌火山喷出的高温熔岩在地表流动一段距离后,所含气体逐渐散失,温度不断降低,流动速度也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在地表形成各种熔岩地貌。熔岩丘。它是由熔岩组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丘。其高度从几米至几十米,长几十米。椭圆形小丘长轴方向多有一个熔岩流出形成的裂口。熔岩垄岗和熔岩盖。熔岩垄岗是岩浆沿地表流动冷凝形成的长条状地形。如大同火山群的熔岩垄岗长达几千米,宽几十米至几百米,横断面呈凸透镜体状,中间微微高起,向两侧

31、缓倾。许多熔岩垄岗构成微微起伏的熔岩丘陵。在地形平坦地区,熔岩流从中心向四周流动,形成宽广的熔岩原野,叫熔岩盖。熔岩流经陡坎,就形成熔岩瀑布。熔岩隧道。熔岩隧道是在熔岩中形成的通道。熔岩表层冷却形成一层硬壳,其内部熔岩流仍不断流动,当无新熔岩流补充时,内部形成空洞称熔岩隧道。海口市有大规模的熔岩隧道,长2km左右,高3m,宽78m。(3)熔岩堰塞湖及熔岩湖当熔岩流到河谷内,阻塞河道,形成熔岩堤坝,使上游河谷积水成湖称熔岩堰塞湖。熔岩湖是在火山口洼地中,有液态的熔岩,下部和火山管道相连,四周为固态熔岩形成的堤坝阻挡其外流而形成熔岩湖第四纪是指约243万年(简写为2. 43Ma BP,下同)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第四纪的特点是: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显著的地壳运动,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上述特点成为第四纪的综合特征。按照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的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