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6.70KB ,
资源ID:61272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272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docx

1、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青岛汇森能源设备有限公司20071218一、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青岛市农村包括城阳区和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市六区市,面积10000平方公里,人口544万。现设115个建制镇,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示范镇7个,建设部确定的示范镇2个,省级中心镇13个,市级重点镇16个。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突出县级市城区和重点镇建设,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完善、集聚能力逐步增强。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8.6%,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5.8%,分别比2001年增长6.6和10个百分点,均

2、居全国领先水平。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市小城镇规划统筹考虑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和农民群众的意愿,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既因镇制宜、突出特色,又体现时代性和超前性,把经济产业特征、区位交通条件、自然景观优势以及名人典故、神话传说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又积极追逐现代文明、个性鲜明突出的小城镇规划。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等小城镇总体规划均获得山东省2005年度优秀规划一等奖,并已申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方案。平度市同和镇规划将建成区的面积由8.8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划分了生活区、商务区、生态

3、观光区和电子产业区、汽车配件产业区、化工产业区等八大功能区。聘请专家审查了工业区20多家企业的厂区规划,把建筑密度、容积率、厂区绿化率以及投资强度等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合理提升企业落户门槛,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平度市形象、质量、效益最好的工业园区。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小城镇的支撑力为了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来,青岛市将重点镇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耕地占用税的80%,以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止费的全部等,由青岛市和各区市两级财政切块专项用于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凡是区市驻地可以收取用于城市建设管理的费用,可以扩大

4、到重点镇。2000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补助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管理规定,补助资金按照青岛市、各区市和重点镇1:1:2进行配套,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胶南市隐珠镇2005年共投入资金2.9亿元,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投入3173万元,较上年增长23%。全市共开通硬化道路3.47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1.45万平方米,敷设各类供排水管道1.13万米、供暖管道3600米、生产用气管道4810米,燃气管道6150米。同时,把植树造林作为绿色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狠抓林带建设和荒山绿化,2005年新造林7075亩。目前,该镇城区林木覆盖率达39

5、%,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3、加大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强化小城镇承载力和吸纳力青岛市在推进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通过多种模式实现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1)新区建设带动模式。胶南市主动承接港口辐射,瞄准大炼油、造船、汽车、集装箱等重大项目,培育配套产业链。以“东接、北扩、南展”为发展思路,通过疏港连接线进行产业对接,通过海上旅游线,实现灵山岛、琅琊台和薛家岛旅游对接;北部规划了临港经济区,承接港口辐射,为青岛西海岸临港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南部则规划发展高教科研区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构建了东有港口带动,北有产业支撑,南有智力支持,西有旅游度假的现代化城市。(2)工业园区建设带动模式。园区经济促进了资金、土

6、地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合理配置,为城市化提供了产业支持,扩张了城镇规模。胶州市根据各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打破地域界限,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对原有园区实行区域整合、基础整合、功能整合和产业整合,形成了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工业区大框架,并与老市区、新城区合成三星拱月之势,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莱西市整合烟青一级公路两侧的工业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建设,形成了新的经济隆起带。各重点镇以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切入点,把工业园区发展纳入城镇规划体系,增强了产业集聚力。(3)市场建设带动模式。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不仅是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

7、要推动力。各区市充分发挥青岛海港、空港优势,加快仓储、运输、装配、包装、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建设。黄岛、胶南加快了海港物流业的发展。城阳区重点加快了航空物流、航空培训、航空维修为重点的空港物流业。胶州市抓住青岛产业重点西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吸纳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了北部工业园区产业升级的进程。产业集聚必然带动市场链的加速完善,进而扩张小城镇规模,强化城镇功能。各市区在加速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超前规划、建设了相关的专业市场,搭建起大发展、大流通的市场群。如即墨市建设了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平度市建设了大型农机市场、建材市场等。平度市南村镇始终坚持统一规划、扩大规模、体现特

8、色、提高档次的原则,加快推进小城镇市场建设。2005年投资1000多万元扩建蔬菜批发市场。在改善市场硬环境的同时,还建立了市场信息采集发布中心,不断加强信息管理。2005年南村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额达到5亿元,被评为农业部“全国重点市场”。(4)房地产开发带动模式。房地产业不仅扩张了小城镇规模,同时带动了建筑建材业、装潢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小城镇在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的同时,加大示范居住小区建设步伐。示范小区融合农村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文化特色,以建设生态型、低密度、田园式住宅小区为目标。在建筑形式上,以多层为主,低、中、高相结合,方圆格式相映衬,色调合理搭配,构造

9、了环境优美、生态突出、风格独具、空间形态丰富的城市形象。南村镇根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2005年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了鑫福嘉园住宅小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该小区在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布局合理,建筑设计独具特色,楼层设计为3米,非常适合城镇居民居住,竣工前已预定出85%。同和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努力建设住宅、商务、文化等精品工程,为集聚人口、凝聚人气提供了良好载体。2005年同和镇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秀水河商务中心、同和休闲广场和文化中心等精品工程。休闲广场的东侧建设了4500多平方米的会议中心,可满足各种会议、展览需要。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已承接了10多场大型会议,各级领导都给予了较高评价。

10、精湛的设计和高档的配置使该中心已成为同和对外交流的一张经典名片。4、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巩固和提高小城镇的发展质量(1)在基础教育方面,各市区政府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健全初中阶段教育,建立高中阶段的教育基地。(2)在文化方面,各市区合理规划建设小城镇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生活、强化小城镇的文化中心功能。李哥庄镇以镇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大院为依托,开展了“广场文化周”、“沽河艺术节”及“欢歌六一”、“喜庆十一”等系列化的大型文化活动。(3)在劳动就业方面,各区市已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体系,打破城乡分割,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就业。政府在制

11、定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动员社会机构或企业参与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其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同和镇将农村青年逐一登记纳入劳动力储备库,统一组织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90%以上都能得到妥善安排,确保了小城镇农民“失地不失业”。(4)在社会保障方面,选择了基础好、有条件的胶州市李哥庄镇、胶南市王台镇进行了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小城镇驻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全面推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李哥庄镇从2006年1月开始,镇驻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增加到每人每月220元,资金来源为胶州市财政拨款50%,

12、镇财政拨款50%。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各小城镇还建立了保险基金和个人帐户,按比例及时足额缴纳。隐珠镇建立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深受群众欢迎,对户均土地不足0.3亩(含0.3亩)、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80元,使全镇农民老有所养。5、继承人文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彰显小城镇特色小城镇最大的特色和魅力就是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各区市在充分考虑小城镇地理区位、历史文脉、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因素的基础上,继承已有的人文环境,进一步突出生态环境建设。16个重点镇以建设成为现代化小城镇为目标,树立生态意识和精品意识,注重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抓好造林绿化工作,积极建设以绿化为

13、主导的生态环境体系,突出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农村能源新技术,治理环境污染,逐步把小城镇建设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小城市。胶州市铺集镇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编制了城镇生态发展规划,目前已建成面积2千多亩的澄月湖公园和占地2万多亩的生态林。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群众自己动手拆除了全镇效益最好的一家化工厂。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建设了1000亩生态林,为小城镇提供了生态“绿肺”。6、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支持,推动小城镇良性发展(1)改革小城镇投融资体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各区市加强了对城镇资产经营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土地管理运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土地储备制度和土地

14、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了土地招标、拍卖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国有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同时,积极改革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建设,逐步建立了“政府打基础、社会做文章、全民来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排除人口集聚障碍,各区市实施了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严格执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对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均可根据农村居民的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县级区市城区和小城镇驻地的农村人口可不受无地农转非条件的限制,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居民户口,逐步解决“城中村”问题;积极鼓励偏远村庄向小城镇整体搬迁。李哥庄镇陈家

15、埠子村实行整村搬迁至镇驻地,全村一千多人全部成为城镇居民。二、青岛市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启示1、搞好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理念,从小城镇数量的空间布局、小城镇规模的把握到小城镇功能的定位,都需要事先作好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规划应实现以下转变:(1)以资本和生产集中为基础的“点”积聚模式向全要素联动发展为基础的“群”集聚模式转变;(2)由传统的、分散式发展向现代的、组团式发展转变;(3)由注重经济发展向注重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转变。2、突出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小城镇建设,应突出发展主导产业:(1)在农业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2)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和改

16、革,大力发展为大工业配套的零部件产业;(3)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4)在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小城镇强化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形成一个一个的专业镇和特色镇;(5)加快工业园区的整合、鼓励村办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平台,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6)在重点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加快金融、保险、信息等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3、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用市场经济方式来经营城镇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

17、资体制,是弥补小城镇财力不足的必然选择。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和国外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形式,投资小城镇建设。通过招标、拍卖等办法,经营好基础设施经营权、专营权、冠名权、广告权、收费权、租用权等无形资产。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行业,可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主体,实行政府特许经营。三、山东小城镇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小城镇随着乡镇企业的腾飞,得到了较快发展。近五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小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省共有小城

18、镇1479个,其中城关镇104个,其它建制镇1375个,占全部乡镇总数的83%。在全部小城镇中,平原地区901个,占60.9%,丘陵地区451个,占30.5%,山区127个,占8.6%。全省小城镇镇区人口已达1426.7万人,占全部乡镇人口的18.3%。其中镇区人口10万人以上的有6个,510万人的有25个,35万人的有39个,13万人的有335个,1万人以下的1074个。镇区人口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个数已达到31个,占全省小城镇个数的2%,1万人以上的小城镇个数已达405个,占27.4%。小城镇的聚集功能、经济带动、辐射功能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

19、呈现出以下特征: 1、小城镇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全省平均每个小城镇87.6平方公里,比1999年增长26.7;户数1.36万户,比1999年增长36;人口4.64万人,比1999年增长33.7;劳动力2.6万人,比1999年增长38.2,其中,非农业劳动力1.3万人,增长80.5。 按镇区人口分组看,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平均80.18平方公里,户数3.33万户,人口10.46万人,劳动力5.83万人,其中,非农业劳动力4.91万人。35万人的平均86.23平方公里,户数2.3万户,人口7.63万人,劳动力4.67万人,其中,非农业劳动力3.38万人。13万人的平均89.39平方公里,户数1.57

20、万户,人口5.38万人,劳动力3.03万人,其中,非农业劳动力1.65万人。 2、经济实力大幅增加 全省平均每个小城镇财政收入1998.2万元,是1999年的2.68倍;财政支出1626.8万元,是1999年的2.40倍;企业个数419个,是1999年的2.09倍;企业实交税金2467.3万元,是1999年的3.57倍。 按镇区人口分组看,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平均财政收入6561.7万元,财政支出4354.9万元,企业个数1473个,企业实交税金8685.9万元。35万人的平均财政收入4854.4万元,财政支出2742.2万元,企业个数976个,企业实交税金6244万元。13万人的平均财政收入2

21、680.7万元,财政支出2155万元,企业个数639个,企业实交税金4184.9万元。 3、小城镇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平均每个小城镇从业人员数2.6万人,比1999年增长38.2,其中外来从业人员0.16万人,第一产业人员1.29万人,第二产业人员0.72万人,第三产业人员0.59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之比为49.62:27.69:22.69。 按镇区人口分组看,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平均从业人员数5.8万人,其中外来从业人员1.12万人,第一产业人员0.91万人,第二产业人员2.76万人,第三产业人员2.15万人。35万人的平均从业人员数4.67万人,其中外来从业人员0.74万人,第一产业人

22、员1.29万人,第二产业人员1.92万人,第三产业人员1.45万人。13万人的平均从业人员数3.03万人,其中外来从业人员0.24万人,第一产业人员1.38万人,第二产业人员0.92万人,第三产业人员0.73万人。 4、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省小城镇拥有汽车站753个,比1999年增加294个,增长64;供水站924个,比1999年增加399个,增长76。平均每个小城镇拥有集贸市场个数5.5个,比1999年增长39.4;公路里程67.32公里,比1999年增加21.2公里,增长46。 按镇区人口分组看,5万人以上的拥有汽车站41个,供水站41个,平均每个小城镇有银行、信用社6.77个,公路里程

23、107.4公里。35万人的拥有汽车站33个,供水站47个,平均每个小城镇有银行、信用社4个,公路里程84.68公里。13万人的拥有汽车站233个,供水站263个,平均每个小城镇有银行、信用社2.78个,公路里程74.82公里。 5、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全省平均每个小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3亿元,是1999年的2.21倍,固定电话装机数量0.81万部,是1999年的4.5倍。 另外,平均每个小城镇移动电话拥有0.59万部,自来水普及率63.4,生活用燃气普及率60.8,有线电视入户率52.7,都比1999年大幅增长。 按镇区人口分组看,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平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亿元,固

24、定电话装机2.33万部,移动电话拥有2.62万部,自来水普及率85.5,生活用燃气普及率82.4,有线电视入户率81.1。35万人的平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亿元,固定电话装机1.41万部,移动电话拥有1.5万部,自来水普及率77.9,生活用燃气普及率68.2,有线电视入户率70.3。13万人的平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亿元,固定电话装机0.97万部,移动电话拥有0.83万部,自来水普及率69.6,生活用燃气普及率66.9,有线电视入户率60.9。 二、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滞后,规模小,吸纳能力弱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山东省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

25、着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的状况。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一般理论认为小城镇人口应为5万人以上,镇区人口23万人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而山东省小城镇起步低,发展缓慢。2004年,山东省小城镇人口超过5万人以上的有566个,占38.2,镇区人口超过2万人以上的只有162个,仅占11,平均每个小城镇镇区人口不到1万人。镇区人口是反映小城镇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它的数量级低,造成小城镇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

26、影响。同时,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利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弱。这势必妨碍小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2、与江浙沪粤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在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公布的2003年度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前1000个小城镇中,山东省仅有49个,而江苏、浙江、广东分别达到了266个、268个和152个。 从人均财政收入看,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前100名小城镇山东仅有6131万元,而浙江达到了22632万元,江苏达到了28724万元,广东达到了30585万元,分别高出山东2.69倍、3.68倍、3.99倍。 从人均财政收入看,浙江、江苏、广东

27、分别为3185元、3813元、1738元,而山东只有1138元。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看,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前100名小城镇,江苏、浙江、广东依次为6972元、8104元、8117元,而山东仅为4447元,三省分别高出山东56.8%、82.2%和82.5%。 3、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 目前,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政府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投资的很少,在吸引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而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乡镇财政状况紧张、资金短缺现象比较普遍,不利于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4、相关配套体

28、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引导性政策措施不配套。 当前小城镇建设中仍存在一些政策和体制性障碍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尚未完善,小城镇发展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受上述制度约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形式大多数都是采取半工半农,就业者“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流动”不“转移”,导致农村工业与农村城镇化相分离,制约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5、部分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由于有些地方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掠夺性开发利用资源,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突出表现为:一是城镇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新的破坏;二是城镇发展环

29、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三是城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四是一部分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很少考虑“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甚至把在大城市无法立足的污染企业转移到小城镇,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小城镇重要性的认识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政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建议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写入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小城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然途径。要充分认识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在新形势下,

30、抢抓机遇,克服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小城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努力加快小城镇发展。2、科学规划,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生产力,规划必须先行。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抓紧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全省可在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抓好50个区域性小城镇建设,要从合理的区域发展的需求角度,做好科学规划工作,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中心城市配套规划,形成城镇一盘棋,周边城镇相互呼应的系统效应,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

31、大小集镇、农村与城市的桥梁和纽带。 3、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于为农业服务 各地要从本镇的区位、资源、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选准适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支柱产业、特色市场,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市场强镇富民。 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注重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农副产品是发展小城镇的天然秉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形成种、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通过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 4、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民营经济 苏浙粤小城镇发展快,主要得益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和民营经济的较快发展。山东省小城镇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一是必须充分利用毗邻日韩和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域的优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半岛城市群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找好位置,积极置身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在区域经济产业分工中寻得一席之地。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谈不上小城镇的发展和壮大。只要民营经济这一亮点能够亮起来,山东小城镇就获得了较快发展的原动力。 5、深化改革、治理环境,完善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建设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户籍的一体化管理。还农民以“国民”待遇,确保进城农民在工资、劳动保障、医疗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