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25.60KB ,
资源ID:61229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229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理论基础.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理论基础.docx

1、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理论基础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理论基础 追溯经济思想史可以发现,创新思想在许多经济学先贤的著作中均有体现,但将创新思想理论化的第一人当属熊彼特。作为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基于创新的经济周期及经济发展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创新驱动发展理论,均是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推进和发展。一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方法出发,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吸取营养,将创新理论纳入经济学分析范畴,成功开创了创新经济学。(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源泉:马克思的创新思想马克思的创新思想大多

2、是后人通过其著作整合表达出来的。然而,仔细研究马克思的论著可以发现,尽管马克思并未明确使用“创新”一词,但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及资本论中,在“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和“技术变革”等术语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想。熊彼特在谈及其创新理论时曾说,他的创新思想源于马克思。1经济学家保罗思威齐也看到了熊彼特理论与马克思理论的关系,他指出:“熊彼特的理论在某些地方酷似马克思的理论。创新过程的断续现象是经济周期的基础,这一关于创新和经济周期的概述,熊彼特和马克思都看到生产方法的变革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21.马克思关于新机器使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新机器的使用是为了“缩短工人为生产其工资所必需的劳动时

3、间(必要劳动时间)”3,以便占有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可见,在马克思看来,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4。新机器的使用可以视为一次技术创新的过程。马克思通过对相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指出创新的推动力主要在于资本家逐利的本性,他们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榨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当只有单个或者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机器时,“采用新机器的工厂中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缩短了使暂时还受旧生产方式支配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了”。5这时候,率先进行创新的资本家占有超额利润。当整个社会采用这种新技术的时候,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发展。此时,由于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动

4、力不变,个别资本家将继续寻找并采用更新的生产技术以保持超额利润。由此,整个社会会呈现螺旋递进式的发展。2.马克思关于技术变革社会性的论述马克思在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确立中强调技术变革的巨大作用。他指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6生产技术的变革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73.熊彼特对

5、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吸收马克思关于新机器使用及技术变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用的思想,即“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的过程”8,被熊彼特用技术创新过程重新进行表述。在马克思看来,技术变革推动社会进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熊彼特在此后的评价中说道:“谁都没有能看到这样明显而且很久以前马克思就曾强调过的一个事实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仅从来不是,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静止的它不断地从内部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毁灭老的,又不断创造新的结构。”9正是马克思关于创新对社会变化过程影响的思想,催生了熊彼特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1.

6、创新的内涵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创新”一词引入经济学,提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并且把该生产函数引进生产体系之中。在该书中,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五种具体情形10:使用新产品,这种产品首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探索并进入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无论这种供应来源过去是否存在;实现新的工业组织,也就是说促成垄断或者打破垄断。这五种创新可依次归纳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其中,前两者属于技术创新,后三者则为非技术创新。2.企业家的作用熊彼特在其创新理论中尤其强调企业家的作用。根据熊彼特的观点,经济增长的首要要素是非经

7、济的,他将工业化国家所发生的巨大增长归因于企业家的活动。在他看来,企业家并不仅仅是经营者或管理者,企业家具有独特性,生来就是风险承担者,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经济体。他认为,将创新引入生产活动,是企业家唯一的职能。熊彼特指出,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源自资本的逐利性。在他的分析中,创新并不是技术范畴而是经济范畴。由于社会存在某种潜在利益,企业家为了获得这种潜在利益,就会引入资本进行创新活动,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以获得该利益。当然,熊彼特并未因此而忽略其他层面的因素,他认为推动企业家进行创新除了追求潜在利益外,还有从精神上得到的满足,即从施展自我的才华与从事情的成功中获得欢乐,这就是熊彼特所说的

8、企业家精神,创新就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113.大企业的作用熊彼特强调,大企业是“技术进步最有力的发动机”12,创新产品能不能出现以及是否能用于商业,都带有不确定性,而大企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是承受风险的先决条件。他指出,技术创新通常来自大企业内部,新技术的出现会带来超额利润,占有新的市场形成垄断,有利可图会使模仿者学习该技术从而削弱垄断,然后大企业又会进入新一轮的创新。4.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熊彼特指出,创新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出现的主要因素。一个或几个企业家通过创新获得社会潜在利益,其余企业家看到有利可图,通过模仿获取潜在利益,于是创新的扩散引起经济的繁荣。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瓜分潜在利益

9、,潜在利益最终会消失,社会经济便会进入萧条阶段,大量的投资造成投资过剩,资源过度浪费,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于是社会经济出现停滞,直到下一次创新的出现带动新的社会发展,这就是资本主义衰退、复苏、萧条、停滞的经济周期过程。135.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自发的,根本原因来自利益的驱使。然而,这种来自微观主体的创新结果,却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他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过程,属于发展的范畴,最初的创新可能是小步骤,然后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实现从旧组合到新组合的转变,创新由此从发展走向成熟,继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和循环性。他将创新的行为过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变经济结构的创造性

10、破坏过程,另一类是积累性的创新过程。所谓创造性破坏是说资本主义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完成新生产体系的建立。二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创新中最重要的一环,熊彼特的追随者以技术如何演化并向社会蔓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理论。(一)技术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1.技术创新的分类根据克里斯托夫弗里曼(Freeman)与卡洛塔佩雷斯(Perez)的观点,技术创新可以分为四类: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技术系统的变革以及技术经济模式的变更。14渐进性创新是指对技术的微小改进,一般起着节约生产资料、提高产品质量等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根本性创新是全新的技术原

11、理应用在商业上,这类创新历时较长、投资较大,非大企业无法承担,根本性创新成果的出现可以改变一个产业的结构,带来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系统的变革是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结合,一般以创新群的模式出现,并导致新部门的出现。技术经济模式的变更则指更加深远的技术创新,它包含多个技术系统的变更,会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带动时代的发展。2.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第一,技术推动。普莱斯(Price)和巴斯(Bass)发展了熊彼特关于技术推动创新的理论,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包括从新知识的开发到应用于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研发尤为重要。15施穆克勒(Schmookler)则在技术推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出

12、需求拉动理论,他指出:“专利活动也就是发明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基本上是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它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16第二,市场竞争程度。莫尔顿卡曼(Kamien)和南塞施瓦茨(Schwartz)认为,市场竞争机制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17高度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通过产品的差异化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而在高度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中,由于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行业,垄断企业可以形成技术保护。总体而言,中等竞争程度的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最为有利,此时,创新动力源于垄断前景和竞争前景,前者是预期技术创新能带来垄断利润而采取技术创新,后者是因

13、为担心市场竞争丧失利润而进行技术创新。第三,企业规模。莫尔顿卡曼和南塞施瓦茨强调指出,技术创新面临不确定性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因此,企业规模越大,给予技术创新支持的力度也越大。此外,企业规模大小也决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市场规模大小,从而决定技术创新带来的商业影响力的大小和回收利润的多少。183.决定技术创新成功的因素第一,企业自身因素。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具备哪些条件更容易获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彼特斯(Peters)和沃特曼(Waterman)的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因素包括企业家的创新倾向、主动接触消费者、有企业家精神、重视人才、价值驱动创新的传递、精确定位企业的位置以及有积极

14、创新的员工等。19英国经济学家兰格力士(Langrish)等亦持有类似观点,他们将技术创新成功的企业层面因素总结为创新组织中的权威人物、对市场需求清晰的定位以及组织内部良好的合作。20第二,政策因素。弗里曼(Freeman)等学者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为促进企业成功实现技术创新,政府需提供三套政策21:一是扶持、资助鼓励技术发明的政策,二是推动技术创新扩散与应用的政策,三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政策。4.技术扩散的过程技术如何扩散是技术创新的一大难题,曼斯菲尔德(Mansfield)为此提出了技术“模仿说”。22他认为技术扩散的过程其实是技术模仿的过程,这一过程呈现S形状,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

15、的影响。一是模仿的比例。采用新技术的企业越多,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二是盈利率。企业采用新技术后,盈利率越高,技术扩散越快。三是投资额。采用新技术需要的投资额越多,技术扩散越慢。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模仿说,在技术的创新和技术的扩散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极大地丰富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内容。(二)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1.引入技术因素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熊彼特创新理论对新古典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出表现为在其增长模型中引入了技术进步因素,其中,罗伯特索罗和保罗罗默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1951年,卡洛琳索洛(Solo)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述评中提出,创新成立的条件是新思想的来源和其后阶段的实现发

16、展23,这为后来的创新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1957年,罗伯特索罗(Solow)在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中建立了增长速度方程,将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24保罗罗默(Romer)沿着这一线索建立了技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决定了创新水平。252.引入路径依赖的技术创新理论路径依赖是指一旦人们选择了一个路径,就会有惯性的力量沿着这条路径继续走下去。路径依赖的程度对分析技术创新有关键性的作用,被阿瑟(Arthur)用来描述技术变迁的自我强化和自我积累性质。26阿瑟认为,自我强化主要表现在新技术的采用可以凭借占先的优势地位,形成规模从而使单位成本降低,在学

17、习效应和协调效应的驱使下,该技术在生产中越来越受欢迎,人们也就越来越相信它,从而形成自我强化。而与之相反的后发技术,虽然性能更加优良,但由于晚一步进入市场,也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三 制度创新理论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后,部分经济学家意识到交易成本妨碍了社会潜在利益的获得,因而需要通过确立相应制度进行挖掘,当旧制度不能继续获取潜在利益时,制度就会变迁。在此基础上,诺思等人将制度理论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制度创新理论。(一)新制度学派的制度理论1.制度的作用制度理论起源于新制度学派关于制度对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考。科斯(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中将交易成本引入经济学分析,将制度界定为一系列

18、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27诺思(North)继承并推进了科斯关于制度的思考,他曾坦言,“我的制度理论是建立在一个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与一个交易费用的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的,当我们将这二者相结合的时候,就能理解诸种制度为何会存在,及它们在社会运行中发挥了何种作用” 28,“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29。2.制度的类型在诺思看来,制度是一种约束条件:“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更规范一点说,它们为决定人们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 30这种激励结构包括正规规则

19、和非正规约束的行为标准、文化习俗以及将两者实施的措施。正规规则既有经济规则,也有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决定了与经济相关的产权、权利、义务等制度。31(二)制度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1.制度创新决定经济增长诺思和托马斯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32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阐述道:“我们列出的原因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就是增长。”33也就是说,在诺思和托马斯看来,以往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所提出的经济增长原因本质上都不是原因,而是制度创新所引起的,因而,决定经济增长的本质因素还

20、是制度创新。2.制度创新的动力源于对潜在利润的追求制度创新是由于现存制度下出现了潜在获利的机会。诺思等把诱致人们创新制度的收益来源分为“规模经济、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费用”四类。34他们进一步分析认为,市场规模扩大、生产技术发展、人们对现存制度下成本-收益看法的改变等因素都会引起潜在利润的产生,但这些潜在利润由于经济、政治等障碍无法在现有制度下实现。当潜在利润大于这些障碍所造成的成本时,就会有人为了获取潜在利润而率先克服这些障碍,于是,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就会出现。3.制度创新中政府处于优势地位制度创新的决策者分为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第一行动集团的组成包括个人、团体及政府,其成员相当于“熊彼

21、特意义上的企业家”。35第二行动集团起到辅助第一行动集团的作用。在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成员中,政府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政府比个人或团体发展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制度的创新。其次,政府具有强制性,有时潜在利润的实现受到私人财产权的阻碍,政府必须发挥它的强制性,来实现潜在利润的获取。再次,有时制度创新所创造的潜在利润被社会全体成员获取,这时候个人或团体不愿意承担制度创新所需的成本,那么政府必须承担这种制度创新所需的成本,以便其能够实现。最后,在实现社会公平的情况下,需要伴有强制性措施的创新,而由政府机构来施行这种创新,保证社会的稳定是最合适的。所以,诺思强调:“制度的创新来自统治者而不是选

22、民。”364.制度创新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诺思(North)将制度创新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形成“第一行动集团”,第二阶段由“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第三阶段由“第一行动集团”在制定的所有制度创新方案中选择可使利润最大化的方案,第四阶段形成“第二行动集团”,第五阶段由“第一行动集团”与“第二行动集团”协同合作实现制度创新。37在完成上述五个阶段后,如果无法通过制度创新继续获得潜在利润,表明制度处于均衡状态,但这种均衡不会一直存在,它有可能被以下三种情况打破:一是生产技术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潜在利润重新有了获得的可能性;二是制度发生变化,如出现新发明、形成新组织形式以及经营管理方式

23、等;三是法律和政治情况的变化而使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新的制度来约束社会运行,降低新的交易成本。(三)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制度创新理论被提出之后,如何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成为研究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创新理论也因技术创新的融入得以发展。例如,纳尔逊等提出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的理论,指出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特征受到支撑它的制度结构的影响,而制度创新也强烈地以新技术在经济体系中是否和怎样被接受为条件,因而,制度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技术。38培利坎(Pelikan)则接受诺思的制度“约束规则”功能,强调技术创新能降低制度建立的成本,制度的建立也能消除社会各部门的技术黏性,激励技术创新,进而引导技术向

24、好的路径发展。39默尔曼尼(Murmann)进一步论证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作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指出良好的制度效应可使市场规范、技术创新流程成熟、转化效率大大提高,而技术创新获得的潜在利润则为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40四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当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创新带来了经济繁荣,学者们意识到创新可能并非单一的线性化行为,更多的时候,创新是一个国家整体的行为。弗里曼、纳尔逊在对日本和美国各阶层进行深入调查后,沿着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建立了以国家为单位,国家内各个子系统相互协作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一)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1.国家创新系统的内涵弗里曼将其对日本创新行为考察的重要结论表述

25、为,国家创新系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弗里曼指出,国家创新系统即公私部门机构组成的网络,其活动和相互作用促成、引进、修改和扩散了各种新技术,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41纳尔逊透过对美国企业的研究发现,创新的出现必须经过各子系统的互相配合,各部门在行使自己内部职能的同时,需与其他部门产生资源的流动效应。4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在1997年国家创新体系报告中断言,创新是不同要素与企业之间相互复杂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反馈的结果。43可见,创新是技术创新和一个国家体制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经济发展有强大推动作用。

26、现代国家创新体系在制度上复杂交错,既有各种制度和技术行为因素,也有致力于公共技术知识的大学和政府基金一类的机构。2.国家创新系统的要素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包含六个方面,即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行为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行为主体间有效的联系和合作、对创新活动产生影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总和、作为创新背景的市场环境以及国际联系。3.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国家创新系统由六大部分组成:一是以企业为主体构成的创新系统,主要由熊彼特创新理论中的五种情况构成;二是以科研单位为主体构成的知识创新系统,包括知识的研究和开发;三是以政府为主体构成的创新系统,主要功能是为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环境;四是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服务系

27、统,主要是保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五是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系统,主要是为创新提供资本支持;六是以信息网络为主体构成的系统,它使国家创新系统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推动创新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三螺旋创新理论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三螺旋原本是用来解释基因、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引入三螺旋旨在分析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互动关系。三螺旋结构指产生知识的学术界与产业、政府所代表的创新主体之间如何借助市场需求这个纽带,如何相互协调使知识转化为社会利益所形成的三方互相纽结螺旋上升的结构。三螺旋创新理论认为,大学、产业部门和政府部门除了各自的职能外

28、,还相互交叠、互动发挥一些新的职能,最终产生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社会。根据三螺旋创新理论,在知识经济下,“高校-产业-政府”三个层次应该相互协调发展,通过三个层次的共同作用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产业化以及升级。44五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用来分析单一产业从成长到衰退发展过程的理论。该理论源于弗农(Vernon)在1966年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5,后经A-U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46、G-K产业生命周期模型47的发展而流行。(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G-K模型是学界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此后在众多研究者的推进下,形成了用于描述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和

29、衰退期的四阶段模型。1.形成期在形成期,产业逐渐成形,某些生产或某些社会活动不断发育和集合,构成产业的基本要素。产业之所以能形成,主要原因是潜在需求被市场接纳转化为现实需求,厂商生产的产品有了需求才能形成产业。产业形成一般来说不会顺利,呈现高风险、低收益、低进入壁垒、弱竞争性的特点。从企业角度来看,形成时期的产业刚刚诞生,该产业市场上仅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产品,由于市场小、产品未成形、技术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需求量不大,企业主要致力于产品、市场、服务上的发展以占领市场份额,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市场开拓成本,企业面临投资风险。从产业角度来看,形成期经历产业萌芽和产业形成两个阶段。产业萌

30、芽表现为新企业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开发。由于产业萌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此时生产体系尚未成形,市场获利较少。当产业萌芽完成后,具备产业的基本要素,产业开始形成。产业形成的前提是资本投资形成产业的各个要素,并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推动产业成形。产业形成有分化、衍生和新生三种方式。产业分化是指新生产业从原有的成熟期的产业中独立而来。分化的动机从内部看是创新的出现使产业之间的功能及规模与原产业不能兼容,从外部看是社会经济环境的需要催生而来。产业衍生是指一种产业作为另外一种成熟产业的配套而产生,这种产业协作性更强,一般和原产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产业新生是科技突破带来的一种新兴的、有高度独立性的

31、产业,这种产业的成长期时间更长,从产品的出现到消费者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2.扩张期扩张期是在产业形成后,吸纳各种经济资源从而实现自我扩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向社会索取资源,其目的是自我扩张,产业的扩张不仅意味着该产业在市场上量的扩张,也意味着技术进步,产业文化的形成,产业组织更加合理。在扩张期,产品技术趋于完善,产品经过形成期的宣传,逐渐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逐渐上升,产品生产体系逐步完善,生产成本下降,利润增多,越来越多的厂商投资于该产业,使得产品供给量增多,产品供给也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使该产业资金流动频繁从而促进了产业的扩张。扩张期是产业能否

32、步入成熟期的关键阶段,是市场选择产业的过程。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在经历扩张期后会步入成熟期,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会退出市场。由于厂商增多、竞争压力变大,一些不符合消费者选择的厂商开始退出市场,市场上的厂商数量先上升后下降,之后趋于稳定。3.成熟期当产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空间的扩大渐渐停滞不前时,产业步入成熟期。产业成熟说明该产业各个方面已经完善,市场稳定,在经历成长期的产品竞争后,少数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市场垄断程度增强。此时,产业内厂商的竞争转向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和加强售后服务等非价格手段竞争。从市场来看,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其规模已达到可利用资源下的最大,产品普及率达到极限,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巩固,产品受消费者青睐,企业拥有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