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2.80KB ,
资源ID:61206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20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整理平舞工程建设亲历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整理平舞工程建设亲历记.docx

1、整理平舞工程建设亲历记平舞工程建设亲历记张向阳今日舞钢,是一个资产万亿,职工万余的大型钢铁企业,它是曾为长江三峡24扇巨型闸门,为北京奥运会鸟巢,为国家重大工业装备项目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我国首家宽厚钢板生产、科研基地。它的辉煌是在七十年代初期,有十数万人参与的平舞工程会战和平舞工程建设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组织这场会战的总指挥就是时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将军。当年我曾以平舞工程会战民兵师施工调度、平舞工区办事处技术员身份,参与平舞铁路施工和平舞工区建设,现回首往事记述亲历与见闻。一、从焦枝到平舞我是许昌水利战线上的一名治淮老兵,1969年9月响应党的号召去支援三线建设,修建焦枝铁路。经过80

2、万民兵的艰苦奋战,仅用八个月时间,就修成一条北起河南焦作,南到湖北枝城,长达800公里,贯通鄂、豫两省的我国第二条南北交通大通道。创造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通电祝贺。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通车典礼刚刚结束,人们正沉浸在通车的喜悦之中,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的时候,又传来消息说,参加焦枝铁路会战的第三民兵师师部机关全体干部,整建制转入平舞工程会战,修建平舞铁路,参加我国第一座特厚钢板厂的建设施工。在过去,我国工业落后,所需特厚钢板全靠进口,西方禁运,苏联封锁,一直制约着我国军工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紧张,在中苏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双方陈兵对峙,摩

3、擦不断。1969年3月中苏在黑龙江省珍宝岛上发生一场战斗,一辆苏军坦克被我军击坏滞留在乌苏里江江面上,苏军数次企图拖走坦克,都被我军击退。很显然,这辆坦克一定有什么玄机。我军就炮击坦克附近冰面,坦克下沉,使苏军无法拖走,最终坦克被我军缴获。据说钱伟长就是根据这辆坦克研制出我国防弹能力极强的特种钢。我们所要参与的平舞工程会战,就是要建造又宽又厚防弹能力极强的特种钢,是国家的“独生子”。同志们都深感责任重大,任务光荣。再加上在那个年代里,绝大部分同志都已离开原工作单位两年有余,修完焦枝铁路,个人的去向还不明,当听到要继续参加平舞工程会战的消息后,同志们都喜出望外,忘记了八个月会战施工的疲劳,顾不上

4、探家和休息,就又迅速投入到平舞工程会战中去了。中国第一座特厚钢板厂,是在当时备战,大搞三线建设的背景下兴建的,按照靠山、临水、隐蔽的要求,厂址就选在舞阳县杨庄公社马鞍山前,紧靠石漫滩水库的一个山前临水地带。1970年10月,成立平舞工程会战指挥部,时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任指挥长,指挥部由原焦枝铁路会战河南省指挥部从洛阳整建制搬迁到平顶山市,更名为平舞工程会战指挥部。焦枝铁路会战第三民兵师师部从宝丰搬迁至叶县,更名为平舞工程民兵师,以组织指挥舞阳特厚钢板厂建设施工。参加平舞工程会战的单位有:平舞工程民兵师,省军区直属民兵团,冶金部第六治金建设公司,冶金部北京钢铁设计院,四川德阳重型机械厂,省

5、电建一公司,郑州铁路局等单位约10万余人。民兵师下属长葛、许昌、宝丰、郏县、叶县、舞阳、鄢陵、临颍、襄县9个民兵团共8万余人。民兵团按团、营、连建制,配有军队干部、实行军事化管理。由于任务紧急,我们施工组一边由宝丰往叶县搬家,一边组成一支施工测量队,奔赴平顶山开始了平舞铁路的施工测量和放样工作。平舞铁路由平顶山申楼车站下线,测量经叶县、坟台、八台、铁山、寺坡等车站直至轧钢厂厂区。当施工测量队测至哑口时,我有机会赶上随测量队选线,过焦沟、越山岭,进入厂区,圆满完成了平舞铁路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过去哑口,迎面就是石漫滩水库,左侧是国营舞阳林场,右侧就是寺坡村。石漫滩水库是我国修建的第一座水库,号称

6、“中国第一坝”。那时水库的水虽不像今日清澈见底,但水混而鱼肥,每到冬季,都会有成百上千斤鲜鱼收获。南来北往的侯鸟,更是水库的一大景观。今日库面如镜,一定与连年植树造林,改善植被环境有关。林场,是50年代我国建立的第一批国营林场之一,下属十多个林站,100多个护林员,管理着东到西平,南至遂平和泌阳数百平方公里的林权。多数站点上竟是只身一个护林员,他们既要承受深山的寂寞,又要对付偷伐、偷猎者和虫蛇野兽的侵害。回林场开会,如同进城一般。我们每次由这里经过,都会到林场场部歇歇脚,找点水喝,凑机会听韦场长讲革命故事。舞钢是一个革命老区,场长韦福聚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任舞阳县吴城区委书记,后因

7、年事已高,改在林场任职,他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对付日本鬼子的经验。寺坡,是石漫滩水库北面的一个小山村,村上村民几乎全是水库移民返迁户。1951年修建石漫滩水库时。库中央有一个村砦叫接官亭。古时南阳卅官来舞阳县时,县令要在距城45里处一个接官亭相迎,故称“45里接官亭”。1951年修建石漫滩水库时,全村移民到甘肃省。后因水土不服,绝大部份都又陆续返迁到今寺坡、大石门和焦沟一带。我所结识的几个当地干部,个个都有一段移民、返迁史。当听到在这里要修建钢厂时,村民们都是喜出望外。1970年11月5日1970年11月11日,平舞铁路76.27公里铁路专用线和厂区“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平整场地),工程

8、全面誓师动工。8万多名建设大军,在平顶山、叶县、舞阳大地上开始了修筑铁路,建厂施工。他们辟山开路,遇水架桥,工地上红旗招展,歌声如潮,肩挑人扛,架子车、土牛车,你追我赶,一片繁忙景象。工地上最响亮的口号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祖国争光,让毛主席放心”。由于平舞铁路所经路线,除厂区、矿区填挖土石方任务较大,其他地段地形比较平坦,经过两个多月紧张施工,除沙河大桥,澧河大桥,哑口大挖方,小石门大桥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外,其他路段大部分土石方工程均已基本完成。除留下大型桥梁施工所需民兵外,其他团民兵,均按任务分工全部进入厂区,开始了各个厂区、矿区的场地平整和生产、生活设施建筑施工。当时按基本建设提

9、出的要求是“先生产、后生活”,所以一切生活设施只能紧随其后。进驻厂区的干部、职工大都是在临时搭建的工棚内办公和居住。沙河大桥是平舞铁路线上的特大桥,为赶工期,早在平舞铁路全面开工之前即已由铁路专业队伍开始施工。大梁是在山海关桥梁厂预制,每片长达31.7米,重达百吨,均由火车运到平顶山东站后,再用大板车运到大桥工地。其他各类混凝土构件,均由长葛民兵团在平顶山预制厂预制。长葛民兵团团部就设在今平顶山公园内临时搭建的工棚内。预制厂就建在今平顶山火车站南侧紧靠铁路线的一片空地上。平舞铁路线上所需的所有桥涵、混凝土构件以及平舞工区建房所用楼板等构件均由这个预制厂生产。为保证质量,他们除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把

10、好质量关外,还利用土办法对空心楼板做破坏性实验。(图),以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1969年焦枝铁路施工时,由于国际形势紧张,国家处于高度备战状态,焦枝铁路属“三战”建设,为防敌特破坏,工地上禁止任何人拍照。但当全线通车国务院要影相资料时,才又匆匆的赶拍了一些镜头,到修建平舞铁路时就注意了这些问题。民兵师向许昌地革委要了一部上世纪40年代捷克生产的双镜头120照像机,交施工组由我保管使用。而我又不会照相,就跑到叶县照相馆求救,就这样我拿着这部老掉牙的照相机,记下了平舞铁路施工和平舞工区建设的一些宝贵场面。我被聘为“平舞战报”的通讯员,曾有多幅照片在平舞战报上刊出。可惜的是这些照片多数已经丢失,只剩

11、下一张特厚钢板厂厂房建厂初期的施工照片。(图)1971年3月平舞铁路开始铺轨架桥,由长葛民兵团和省军区直属民兵团配合铁路专业队伍施工。平舞铁路用的是“准轨”即 “50”轨,意即每米50公斤重的标准轨,每根40米长,重达两吨。装、卸车没有机械,就由几十个人按口令用双手抓起、放下,这个动作叫“抓轨”,场面非常壮观。(图)当铺轨到舞阳县上澧河店澧河大桥时,我正好赶到大桥工地,只见架桥机的长臂正吊起一片钢筋混凝土大梁慢慢向大桥移动时,我赶快拿出相机“咔嚓”一下抓住了这个镜头。(图)。就在我收起相机时,有两个民兵向我走来:“你干什么”?我说:“我是师部的”。他说:“师部也不行,见营长去。”无奈之下我只好

12、被当作特务跟随其后,到营部营长一见就说:“上次现场会上见过你,有点挂面。工作是我们布置的。”我说:“您的民兵警惕性挺高啊!”两个民兵微笑着离开了营部。平舞铁路全线开工不久,民兵师师部机关在叶县召开干部会,传达了“9.13”林彪摔死在蒙古国温都尔汗的“林虎事件”。其实同志们都不感到意外,因为在此之前坊间已有传闻。在那个年代里,虽然各地革委会已经建立,但社会上仍然是山头林立,派性十足。但在参加会战的干部中,仍然保持着焦枝会战的传统,不管来自何方,一律不讲派性。同志们亲如一家,团结互助,干劲十足,一心为祖国争光。工作是紧张的,生活是艰苦的,精神是愉快的。在平舞工程会战施工中,师部机关一直没有搞什么政

13、治运动,包括社会上大抓“5.16”份子等政治运动都没有波及,大家都是一心一意的工作着。究其原因,施工组长李琛(原许昌专区粮局局长)悄悄告诉我:前一阵子平顶山高中省指挥部大楼内,有人贴出要抓“5.16”份子的大字报,张司令员看到后,马上指示说:“把大字报撕下来,不准搞派性,谁搞谁回去。我这里没有5.16都是好干部”。有的想搞也不敢搞派性。在那个年代里,能够生活、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说是幸运的。后方领导为照顾会战干部的生活,就把从日本进口化肥分装时留下的尼龙袋,以每个0.2元的低价卖给参加会战的干部,因数量有限,每人只能买两个。当时棉布凭证购买,虽然从原来的每人每年16尺布证增加到22尺,但仍

14、然是不够用。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大个子就更显不足了,很多人就把买到的尼龙袋洗洗做衣服穿。当时社会上流传的顺口溜记载了那段历史:“干部见干部,穿的尼龙布,前边日本产,后边是尿素”。“看着可跩,不值两块。”“看着可烧,穿的麻包。”用水再洗,商标是难以洗掉的。鉴于当时的环境,为节省开支,有的同志就自学理发,自学缝纽。办事组冉福寿同志就自备一套理发工具为同志们理发。曾多次为我理发,并教我学习理发,我也曾用学到的技术为我儿子理发,只理一次儿子可不干了。1971年5月1日,平舞铁路建成通车,虽然厂区段铁路线路还在施工,但大批建厂物资已经可以直接运至铁山火车站。加上平顶山至寺坡的公路改扩建,基本上可以满足建厂物

15、资运输的需要,民兵师承担的筑路任务基本完成。二、张树芝在舞钢今天,当人们回顾历史,谈及舞钢,谈及我国第一座特厚钢板厂时,第一个不能忘怀的人物,那就是张树芝,他的名字在当地群众中,在建设舞钢的干部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身为民兵师施工调度,虽然接触面较广,但毕竟不是和张树芝司令员直接接触的岗位。只能从领导传达、冉福寿同志记述,相关资料和亲身经历中去展现张司令员为建设舞钢所付出的心血和贡献。张树芝,湖南华容县人,(1915年-2001年),1930年15岁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任班、排、连、营、团长、军区司令,先后6次17处负伤。据省地质队技术负责人张源有讲:“看到张司令员的手、臂和颈部等身体

16、裸露部位,到处伤痕累累,似乎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不禁使人肃然起敬”。他战功卓著,多次受勋,1955年授少将军衔。(一)临危受命,勇挑重担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国内,文化大革命方兴未艾,正处于高潮时期,虽然各地革命委员会已经相继建立,但社会上仍是山头林立,派性十足。生产下降,工厂开工不足。很多干部都集中在“五.七”干校或“斗、批、改”学习班中学习。在国际上,国际形势紧张,美国在沿海和周边地区布兵,对中国形成包围圈。在以前的所谓大后方,苏联在中苏两国边境线上陈兵百万,珍宝岛上枪声已经打响。帝、修两霸扩张主义野心很大,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而当时我国的工业落后,装备陈旧,外国封锁,在急需加

17、速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特定背景下,国家决定要建自己的特厚钢板厂。张树芝司令员就是在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腹背受敌,大批干部尚未解放的环境下,临危受命,担当起建设舞阳特厚钢铁厂的建厂重任。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工作,争取尽快生产出制造坦克、军舰的特种钢材来。1970年8月20日,国家建委1号文作出了“关于特厚钢板厂建设问题”的纪要,纪要指出:“最近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已确定厂址放在河南舞阳。”同时指出:“国家建委会同国家计委于8月27日邀请河南省军区张树芝同志等到会”。这说明国家将建设舞阳特厚钢板厂的任务交给张树芝了。1969年大搞三线建设,在国家秘密修建焦枝铁路时,时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树芝和

18、武汉军区司令员孔庆德一起,共同担负起修建焦枝铁路的重任。他带领河南省8个专区组建的4个民兵师,42万民兵,奋战8个月,完成河南段筑路任务,修建了一条北起河南焦作,南到湖北枝城的焦枝铁路,创造了我国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就在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通车典礼过后不久,张树芝司令员就又接受了组织指挥修建我国第一座特厚钢板厂的任务。接到任务后,他就将原焦枝铁路会战河南省指挥部从洛阳搬迁到平顶山,将第三民兵师师部从宝丰整建制搬迁到叶县,继续组织指挥平舞工程施工。根据舞钢工程建设的需要,张树芝司令员就通过组织部门从省直机关和各个地区抽调干部,他对组织部门讲:“搞派性的你们别给我抽调。来平舞的干部,政治上要

19、可靠,因为这是一项保密工程,要身体好,能吃苦,有专业知识。”张司令员到省委组织部向他们表示:“把靠边站的干部给我。”省委组织部先后从省直和各地区调进了大批干部,省直“第一批抽调厅局级干部有赵怀远、常乐、卢嵩、张子平、徐学龙、廉怀德等10名”。许昌地区有孙世升、梁化平、徐本详、赵鸿亮等,驻马店地区纪函星,信阳地区赵定远。(二)深入现场,实地察勘从焦枝铁路会战中,我们可以品味到张树芝司令员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群众性。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将军、解放军指挥员,而且是组织指挥经济建设的专家。在他接到组织指挥舞阳特厚钢板厂建厂任务以后,在焦枝铁路刚刚通车,还有很多配套设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为了在开工以前

20、检验舞阳钢铁厂设计、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厂区、矿区、行政区、居民生活区布局的合理性,1970年8月张树芝司令员就率领民兵师张福廷师长,以及设计、施工、地质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来到舞阳县平舞工程所要建厂的矿点,以及预选的厂区地段实地察勘。办事组冉福寿同志随行。察勘车队过舞阳到八台矿、铁山矿、铁古坑矿点,走寺坡,过龙头山,对马鞍山南麓地段全部察勘了一遍。沿途设计人员向张司令员一一汇报了矿点选址、厂区布局等有关情况。平舞工程整个厂区分采选和冶炼两大体系,采选在山北,冶炼在山南。冶炼区选在杨庄公社的李辉庄至冯庄一带,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1-2公里,占地145公顷,其中荒坡地79.3公顷,占5

21、1%。厂区北靠马鞍山,东过头龙山就是石漫滩水库,西南为环形丘陵地带,战略防御条件非常好。司令员说:“要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充分利用闲散土地。选址就是要选防冲击波好的地方建厂”。最后设计人员形象的说:“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好似一个头西脚东的浴盆,厂区就在盆底,周围如同铜墙铁壁”.司令员听后赞赏的说:“这个地方选得好,一是离矿区近,运输方便;二是靠山近木,符合战备要求;三是不占或少占良田,好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要实行大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建设原则,工厂建成后,这里的年经人就都成工人了”。第一次察勘后不久,张树芝司令员就又同平舞工程副指挥长兼民兵师长张福廷再一次抵达舞钢。登上

22、鏊山了望石漫滩水库,经水库大坝北侧山顶,沿苏山东西山峰到小石门。这次身带有食品、水壶,头顶烈日,脚踏荆棘,行程艰辛。同志们都不时问要不要休息,司令员说:“我带有急救药品,还有注射器,我自己感觉需要了就打一针,没问题。”同时他还关心的叮嘱张师长:“师长要注意,心脏病是容易发作的”。原来张司令员知道张师长的病情。早在1969年焦枝铁路施工时,在鲁山县大狼河大桥施工工地上,张福廷师长心脏病发作了,情况危急,是张树芝司令员将自己随身带的速效救心丸给他用上,并说:“心脏病发作时不要动,要尽量保持病人的安静”。当张师长病情缓解时,司令员说:“小炮弹发挥了作用”。脱险后张师长说:“是张司令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3、”。当行到水库北侧山上时,大家驻足休息。举目南望,群峰环抱。森林茂密,库水如镜。山水相映,景色迷人。俯视山腰,松柏遍布。张司令员触景生情,对张师长说:“咱俩都是南征北战,戎马大半生了,这个地方这么好,工程建成后,咱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吧”!师长回答说:“这个想法好,建成后我们都不走了”。,当翻过大石门,爬上寺坡北侧山顶时,张司令员指着山脚下的一块地方说:“这里建火车站,还要建办公楼和居民生活区,地方确实不大,可以向西延伸,但一定不能占群众的良田”。当行到小石门东侧山口时,司令员指着西北方向的一块小盆地说:“这个地方周围是山,只有这么一个山口,变电站就放在这里再好不过了”。环视周围,司令员又说:“

24、这里山不算高,但东西成一条天然屏障,防原子战争的条件很好。就是打常规战争,只要扼守住东边,北边两个山口,居高点作好控制,进攻来是很困难的。当年日本鬼子只到山北,没敢进到这里,看来就是因此”。这里就是今日舞钢小石门变电站。(三)修改设计调整方案在平舞工程全面开工以后,张树芝司令员曾多次深入施工现场,会同设计、施工部门实地调研。反复强调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反复论证,减少浪费。并对厂区、矿区、线路设计、施工方案作了重大修改和完善。1971年4月2日,张司令员会同张福廷师长以及民兵师施工、后勤各组领导一起察看了冶炼厂区工地。听取了冶金部第六冶金公司和各民兵团的汇报。汇报中大家一致认为,按设计要求要把

25、马鞍山前这块14.5公顷的冶炼区,从原地面标高145-117米丘陵壑沟,平整为西高东低标高113-90米的坦途,难度很大。几万人已经苦干了几个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与计划要求的工程量差距还很大。为掌握施工进度,我们施工组的同志经常到厂区许昌、郾城、郏县等民兵团了解施工进度情况。参加施工的各民兵团都组建有女子民兵连,姑娘们和小伙子一样,拉车、推土个个都是干劲冲天。那时的工作虽然艰苦、单调,但也有幸福和欢乐。施工组技术员柳德钧同志就是在冶炼厂厂区施工中,和郏县民兵团女子连连长相识、相爱结婚的。我们每次到施工现场去,只见各团完成的土石方数量大幅增加,但厂区的变化有限。所以这次会议上,各民兵团一致要求交

26、个底,到底挖到什么地方。听完汇报后,张司令员沉思良久。经请示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在争得国家建委认可后,他立即带领设计人员按照厂区整体南移方案,就地立杆画线。4日上午,张司令员把第六冶金公司,各工程指挥所、民兵师负责同志,召集到许昌县民兵团办公室再次开会。他急切沉重的说:“冶炼厂南移问题我同谢北-(国家建委副主任)同志商量过了,这两天我们又都在现场看了,并就地解决了问题,已经插上了标杆,主厂区南移80米。主要是为了减少石方开挖量,争取时间。按南移方案计算了一下,可以减少石方开挖量300多万立方米,节约开支1000多万元,关键是可以争取时间。这样大家再共同努力,可能会按计划实现厂区平整”。同时要求各

27、施工指挥机构:“不要等南移后的设计图纸,就按工地上插的标杆进行施工。标高一定要测量准确,保证炼铁、炼钢、轧钢等厂区铁路线的坡度控制在2以内。要像修焦枝铁路一样,做到多快好省”。这项厂区集中南移方案的修改和调整,大大加快了舞钢建设进度,深得会战单位的赞誉,足显一个军事家在主持经济建设中的指挥艺术和工作能力。(四)惜土如金,不占良田熟悉舞钢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整个舞钢分四大片,冶金部第六冶金公司是建设舞钢的主力军,万名职工集中在阮岑山丘上不下山;钢铁公司在寺坡不过老公路;市政机关全部在哑口;矿山公司在朱兰,不占村北一分田。这些都是按照指挥长张树芝司令员珍惜土地,不占良田的原则指导下规

28、划和建设的。张树芝司令员在指挥焦枝、平舞工程施工中,除了工程之外,强调最多的就是工农关系。要少占耕地,不占良田,变废为宝,废物利用。关于行政区规划,原计划在朱兰店。1970年12月7日张司令员在察看哑口挖方时,指着西侧的一片丘陵荒坡对随行的民兵师师长、政委说:“这一带没有村,也不成庄稼,地势起伏不大又不高,行政区就建在这里,可以不占好地”。据省指挥部刘怀之同志讲:“张树芝司令员在寺坡至扬庄的公路旁,对寺坡的规划定了一条原则:只许占路北(荒坡),不许占路南(良田)。谁过路南,谁受处分,要考虑子孙后代吃粮问题。”张司令员说:“先念同志给我讲过,我们是人多地少的国家,人民依赖土地生存,建厂占多少耕地

29、,要为民造多少田。你们要尽量节约用地,不可宽备窄用,我们都要坚持这一原则。“1990年在舞钢建市大会上,张树芝司令员在回顾舞钢建设里程时还说:“李先念副总理在京主持召开舞钢设备选型会上对我说:张司令你要注意,工程建设不要占用好地,不然群众会打倒你”。关于工业和农业争水的问题,也是司令员一直关注的问题。司令员说:“以前我曾提出,冶炼区用石漫滩水库的水,选矿厂用田岗水库的水,都属于同农业争水,这是关系到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大事。为保证农业生产不受损失,开始我建议从舞阳县北部澧河取水,而设计部门同志说,根据勘探,舞阳城南部地下水很丰富,只取地下水不会影响农业生产,结果会是怎么样,我看没把握”。后

30、来,为了落实司令员的指示,在八里河上修一拦水闸蓄水,抬高地下水位,缓解了工农业用水矛盾问题。20年后,1990年11月22日,舞钢市举行建市大会,当年指挥过舞钢会战的张树芝司令员,赵正天、赵定远、孙业升、梁化平、赵洪亮等老领导都满怀豪情的回去参加会议。舞钢领导汇报说:“那时只提到舞阳钢铁厂是国家的独生子,要建轧钢之王,没想到,今天不仅有轧钢之王,还有电炉之王”。在舞钢建市大会上张树芝司令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舞钢建设中所开创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舞钢人民和舞钢建设者将会永远铭记。三、市政建设1971年9月,随着筑路任务的进展,施工任务的南移,除宝丰团在平顶山姚孟电厂,长葛团在平顶山预制

31、场外,其他各团民兵全部进入厂区,参与厂区施工和市政建设。民兵师师部由叶县搬迁至工区寺坡村,开始了市政建设工程。最先开工的是职工医院、招待所和钢铁公司办公楼。当时没有建筑公司,除从后防调来些木工、泥瓦匠外,其他全是民兵。开始有的连挂浆、勾缝都不会,边干边学,不合格就返工。这些人后来竟都成为当地市县建筑公司的技术骨干。工程结束后,长葛民兵团将所用工程机械带回后方,组建了长葛县建筑公司,平舞工程不仅锻炼了干部,而且也为各县培养出一大批技术工人。1972年3月,成立河南省平舞工程市政建设处,由平舞工程会战民兵师师部整建制组建而成。我们施工组更名为基建组。后勤组更名为财贸组,开始组建商业公司。施工组在张

32、树芝司令员规划的行政区哑口山坡上搞市政工程,开始是先生产,后生活,住工棚,现在该着手建房了。但建房没图纸,又没设计院,建设处领导就派我到北京钢铁设计院去选图纸。去后就住在冶金部招待所,设计院的同志给我拿去了好多套住宅设计图纸。当时国家计委明文规定,干部住宅标准:司地级100平方米,县处级80平方米,其他60平方米。我比较了一整天,最后选定6套图纸带回。今日舞钢哑口山上1号-10号楼全是按北京带回的那些图纸建成的。市政建设处成立后,大批干部从省直、从许昌、驻马店、周口等地直机关源源不断调来。当时没房子,很多干部都住在撤离后的民兵工棚内。这些干部中,有一部分还是地市级或县处级干部。为了安置他们的临时住房问题,就在寺坡后面山东头的缓坡上建起五幢简易平房,就这样没有听到一个人闹住房问题。建设处成立后,商业上要建8大公司,还要建很多工厂,于是就开始在各地下乡知识青年中招工。这就是后来的所谓“72年突击招工”。这些下乡知识青年被招来后,每一批都要首先组织学习,然后向他们介绍舞钢工程情况,并组织他们参观舞钢工程。每次都是由我为他们带队并介绍舞钢的各项设施和工程情况。舞钢72年“突击招工”,招工对象全都是下乡知识青年或吃商品粮的干部子弟,鉴于当时户口双轨制管理,家居农村的单身职工子弟与招工无缘。后来为了解决单身职工两地分居的问题,有的就通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