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9 ,大小:81.45KB ,
资源ID:61200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200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整理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MicrosoftWord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整理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MicrosoftWord文档.docx

1、整理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MicrosoftWord文档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1王德春 张 辉(原载外语研究2001年3期) 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认知语言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和方法,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以后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方法论;隐喻;转喻;心理空间;概念整合;语法 1引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许多语言学家认识到生成语法研究范围的局限性,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现象。八十年代末,认知语言学初步形成,其标志是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Duisburg, Germany 1989

2、)的召开和1990 年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cs)的出版。认知语言学大会每二年召开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七届。 在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出版了一批摘引率较高的认知语言学著作。例如Lakoff 和Johnson(1980), Talmy(1983), Fillmore(1985), Fauconnier(1985), Lakoff(1987), Langacker(1987,1991), Talmy(1988), Rudzka-Ostyn (1988), Lakoff 和 Turner (1989), Sweetser(1990) 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系列(CLR)

3、第一辑Langacker(1989)。这些著作确立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框架。该框架有以下五个研究主题:(1)语言研究必须同人的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联系起来。(2)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般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解释(construal)。(3)概念形成根植于普遍的躯体经验( bodily experience),特别是空间经验,这一经验制约了人对心理世界的隐喻性建构。(4)语言的方面面都包含着范畴化,并以广义的原型理论为基础。(5)认知语言学并不把语言现象区分为音位、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用等不同的层次,而是寻求对语言现象统一的解释。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并涉及到语言现象的各个方

4、面,在本文中我们试选出几个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简述其来龙去脉和主要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发展趋势。 2认知语言学的方法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属于功能主义传统。从根本上讲,认知和功能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受其服务的功能和一些相关的因素制约,这些相关因素包括环境的、生物的、心理的、发展的、历时的和社会文化的。怎样对待这些相关因素是区分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关键。功能主义认为,了解这些相关因素,对语言结构进行描写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和基本的,而形式主义则认为,这些因素对语言结构的描写和研究是不重要和从属的。这就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差异。Langacker (1999)指出语言研究领

5、域有两个:1、描写领域 2、功能领域 结构 功能 句子 话语 认知表征 实际的言语行为 共时的语言结构 语言变化 个别语言 语言类型和共性 习得语言系统 习得过程 心理表现 神经基础 理论和描写 实际应用以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对这些领域进行研究直接有助于形成全面的语言理论和关于语法的主要和基本的观点。形式主义承认以上对语言研究领域的区分,并且认为应着重研究描写领域,而功能主义却不承认这一区分,并且认为应优先考察第二领域。Langacker(1999)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优先考察哪个领域,而在于以取长补短方式同时研究两个领域。为达到此目的,Langacker(1999)指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应包括

6、下面三个方面:1、 一组体系和描写概念等,能用来对语言的成分和结构进行明淅的描写。2、 一组语言中具类典型特征的结构,包括其类典型的程度(prototypicality)。3、 在1和2的基础上,再进行功能的解释。 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重点研究第一个方面,语言类型学和共性的研究重点考察第二个方面,而许多认知和功能的语言研究则致力于第三个方面,因此认知语言学由于其研究的三个方面而表现出方法上的多样化。认知语言学从语言的角度或以语言为窗口研究人脑中的概念内容,而认知心理学仅研究人脑的结构(王更等1992)。认知语言学试图根据对语言结构的分析,来推测人类思维中概念内容的特点

7、。各种图式和隐喻映现等在人的理解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视概念内容,同时又强调概念来源于躯体经验(embodied experience)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对语言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找出其规律的方法具有主观的局限性。根据个别研究的直觉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假设。认知语言学家不接受关于概念知识的假设,而是从两个方面寻求对理论分析的支持:一是探求“心理上真实的”理论或从实验中获得“客观”的证据。实际上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分析结果都有待于心理语言学实验的证据。这一工作刚刚起步。Gibbs, Glucksberg, Cacciari等人近十几年来发表了许多论文,主要是用心

8、理语言学的实验证实认知语言学的分析结果。这种互补性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独到之处。二是寻求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支持。Deane(1992)证明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为认知语言学提出的形式空间化假设(Spatialization of form hypothesis) (Lakoff 1987)提供了神经方面的证据,他指出在布洛卡区(Brocas area)后面和维尼克区(Wernickes area)上面的区域是大脑下顶叶(inferior parietal lobe),这一区域是空间和语言信息的关键处理器。这一区域受损可导致失语症。形式空间化假设预测了这一区域的存在,即大脑下顶叶不仅

9、是空间的脑中枢,而且还可作为语言信息的关键处理器。空间和语言思维在大脑中使用了同类的结构。Lakoff 和Feldman正在研究语言的神经理论(Neural theory of language)(Lakoff & Johnson1999)。Feldman在七十年代发展了结构的连接主义(structured connectionism), 这一理论可使我们构建概念和语言结构的详细的计算神经模式。从神经计算的角度,大脑包括大量的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的神经元,并具有某些计算特征。Lakoff 和Feldman通过这一模式在其实验室里试图解决如何从神经元中计算出思维和语言。TRegier(1996)发

10、现大脑结构的某些类型,如视角的局部解剖图和方向敏感细胞等,能计算出认知语言学家发现的原始的空间关系,即图象-图式(image-schemas)。Narayanan(引用Lakoff 和Johnson 1999)的神经模型研究证明,大脑结构可计算出体(aspect )的概念、概念隐喻、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等。Lakoff & Johnson (1999)预言下一个突破将是语法的神经理论。Peeters(1999)引用了Household 关于语言研究方法的二分法:一是上帝真理法(Gods Truth),二是巫师魔法(hocus-pocus)。前者指语言有结构,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发掘出这种结构,并清

11、淅和经济地把结构描写出来。后者认为语言是一些不连贯和无形式的材料,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安排和组织这些材料,并赋予与该材料不相冲突的结构。他指出当今许多语言学理论都沉醉于巫师魔法,认知语言学也有这种倾向。他特别指出,Sydney(1996)吸取了生理学中的思想,对语言和其他能力的运作进行了生理认知的解释,是个有益的尝试。他认为只有认知语言学探索语言的心理和生理现实,即进行上帝真理式的探索,才能得到认知科学界更大的认同。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认知语言学要想取代Chomsky理论在认知科学界的地位,还需要时间,到那时认知语言学才能更加名副其实。 3. 隐喻与转喻:一种认知的视角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能力

12、是一般认知能力的反映,并由一般的神经过程所控制。根据这一观点,各种认知之间是一个连续体,而语言不是人的心灵和大脑中独立的“模块”。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在各种认知能力中,一个主要的和普遍的认知能力是想象(imagination),即把一些概念投射到另一些概念中去。这就是为什么想象机制的隐喻和转喻会成为认知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Lakoff & Johnson 1980, 1999, Johnson 1987)。3.1 隐喻和转喻的主要研究内容隐喻是一个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mapped)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前者叫来源域(source domain)

13、, 后者叫目标域(target domain)。在隐喻“爱是旅行”(LOVE IS A JOURNEY)(Lakoff & Johnson 1980), “旅行”域映现到“爱”的域上,例如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我们的关系已经恶化了,直译:我们的关系脱离轨道)Were spinning our wheels.(我们关系发展迅速。直译:我们使轮子飞转)Lakoff(1987)指出了这二个认知域之间的对应关系:(1)相爱的人对应旅行的人;(2)爱的关系对应旅行中的工具(这里“轮子”和“轨道”对应“爱”的关系);(3)相爱人的共同目标对应旅行上的共同目的

14、地;(4)关系中的困难对应旅行的障碍。在以上的对应中,有本体的次映现(ontological submappings):来源域的实体(人,物等),行动或状态映现到目标域中的对应体上;还有知识次映现(knowledge submappings): 目标域中的旅行的情况映现到目标域中的关系中去。转喻是在一个认知域中映现,如部分代表整体就是一例, 请看例句There are a lot of intelligent heads in this university.(大学里有许多智者。)(直译:智慧头脑)在上例子中,“Head”(头脑)代表人,是用人的器官代表整个人。Lakoff(1993)认为一个

15、隐喻和转喻通常是一个更抽象的隐喻和转喻的具体表现。例如“爱是旅行”是隐喻“生活是旅行”的具体表现,而“生活是旅行”是事件结构隐喻(event structure metaphor)的具体表现。同样,转喻“头脑代表人”是“身体部位代表人”的具体表现,而“身体部位代表人”是“部分代表整体的具体表现。隐喻和转喻的系统性通过隐喻和转喻的组合在构建概念域中最为明显。这些复杂的组合在“情感”域中得到了详细的分析(Kovecses 1990)。隐喻和转喻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有关,因为经验域在所有的文化中并非一样的,但一些最抽象和重要的隐喻和转喻可作为普通和基本的来源域,如一些普遍的空间概念(垂直性和包容性等)

16、,它们被称为图象-图式。这些图象图式是基于人的最基本的身体经验而习得(Johnson 1987, Turner 1996)。隐喻和转喻都是认知模式的基本类型,两者都以经验为理据,并用于某些语用目的。把隐喻和转喻作为“模式”强调了它作为稳定的“认知装备”(cognitive equipment)的一部分,即隐喻和转喻应是我们人类范畴系统的稳定成分。在这一点上,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论区别于Searle的隐喻理论。Searle没有给予隐喻以认知模式的地位,而是把隐喻词语看成语言的特例,并通过语用规则还原为字面意义,对隐喻词语理解需要人的额外认知努力。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

17、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的,隐喻意义不必还原成字面意义,也并不需要额外的认知努力。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论认为,映现总是单一方向的(unidirectional), 即只能从来源域映现到目标域上,而反过来就不行。根据这一理论,双方向的隐喻映现是不存在的。这一特征使其区别于其它的隐喻理论,如Black的相互作用理论(interactional theory)(Black 1962)。在常规隐喻“人作为动物”(PEOPLE AS ANIMALS)中,我们把动物的一些特征映现到人的一些特征上去,反过来则不行。但还存在“动物作为人”(ANIMALS AS PEOPLE)的隐喻,在此隐喻中,人的一些特征映现到动物

18、的特征上去,反过来也不行。这两个隐喻并不是一个隐喻的两个变体,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隐喻。(Lakoff & Turner 1989)。近些年来,认知语言学在隐喻和转喻研究中的趋势是,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概念整合的一个特例(Fauconnier 1994, Fauconnier 1997, Turner & Fauconnier 1995)。概念整合理论与隐喻和转喻的双域理论并不矛盾,因为前者以后者为前提。然而概念整合理论能更准确地解释隐喻和转喻的运作情况(Turner & Fauconnier 2000), 而且还能解释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Turner 1996可参看本文4、2节)。

19、3.2 隐喻和转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3.2.1 隐喻和转喻的区分问题隐喻和转喻认知理论的基本问题是经验域的问题。Langacker(1987) 和Taylor(1995)认为,认知域是一个“百科”域,即它包括说话人所拥有的关于一个经验领域的固定的知识(entrenched knowledge)。认知域因人而异,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如何用它来区分转喻和隐喻呢?认知语言学家对情感认知域有较深入的研究(Kovecses 1990),认为情感的效果是情感域的一个次域(subdomain),即情感对我们身体和行为的影响是情感认知域的一部分,例如Pete is down in the dumps. (彼得闷

20、闷不乐)Im in low spirits. (我情绪低落)悲伤情感的行为效果是表现出下垂的身体姿势。这一身体姿势所构成的经验次域包括垂直性的和三维空间次域。根据隐喻和转喻的特点,垂直性和三维空间存在于悲伤认知域中,所以上面两例应是转喻而不是隐喻,因为域的一部分代表这个域(悲伤域)。但大多数认知语言学家都认为这两句是概念隐喻,即“悲伤是向下”(SADNESS IS DOWN)和“高兴是向上”(HAPPINESS IS UP)二个隐喻在语言上的表现。因此有效地区分隐喻和转喻就成为认知语言学家目前讨论的热点。Barcelona(2000b)认为,在有意识的常规层次上,没有一个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会把

21、垂直性和三维空间归结为悲伤和高兴的一部分。虽然在无意识的层次上,垂直性和三维空间通过隐喻和转喻起一定的建构作用。因此我们说隐喻是两个有意识的和独立的域之间的映现。这种对隐喻的重新定义表明,来源域和目标域被看作为两个独立的域,是由于某一文化中,我们总是常规的和有意识的对域进行分类。但这个定义并不说明,我们不能制定隐喻的转喻理据(metonymic motivation)。其实隐喻和转喻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渐进性的(scalar),这主要表现在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上。322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问题众所周知,隐喻和转喻常常相互作用,有时异常复杂(Lakoff & Turner 1989, Goo

22、ssens 1990, Gibb 1994),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类型 (Barcelona 2000b):(1)在纯粹概念层次上相互作用;(2)在同一语言词语中,隐喻和转喻在话语中的相互示例(co-instantiation);Barcelona认为在这两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最重要,并有两种次类型:(1)隐喻的转喻理据; (2) 转喻的隐喻理据。 大多数的隐喻都在概念上由转喻提供理据。隐喻“悲伤就是向下”和“高兴就是向上”是由转喻“悲伤的效果代表这一情感”来表示的。Lakoff(1987)认为情感隐喻是由一组转喻提供理据的,即愤怒的生理效果代表这一情感。例如: When I told hi

23、m the news, he just exploded. (我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就火冒三丈。) Dont get hot under the collar. (不要发怒。) Barcelona(2000)还研究了转喻在多大程度上能为隐喻网络提供理据。转喻的隐喻理据可在词语的转喻解释(metonymic interpretations)中找到,这种转喻解释只有在共现的隐喻映现中才有可能。Goossens(1990)举了一个例子: She caught the Ministers ear and persuaded him to accept her plan.(她抓住了部长的注意力,并劝说他接

24、受她的计划。)在这句中,隐喻是“注意力是物体”(ATTENTION IS A PHYSICAL ENTITY),同时在该句中,有一个常规的转喻“身体部分代表其功能”(BODIES PART FOR FUNCTION)。这一转喻只有出现在包含注意力作为目标域的隐喻映现之中,该转喻才能有其转喻的意义。第二类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是隐喻和转喻由同一词语在话语中的相互例示来表示的。转喻与隐喻映现在同一词语中,而该转喻在概念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与前面讲过的相互作用不同。它们的共现不是由于它们在概念上能相互提供理据,而是因为它们在话语中不相矛盾,例如The ham sandwich started snarl

25、ing. (点汉堡三明治的人开始咆哮起来)在上句中,隐喻是“人是动物”(PEOPLE ARE AMIMALS)和“愤怒的行为是放肆的动物行为”(ANGRY BEHAVIOUR IS AGGRESSIVE ANIMAL BEHAVIOUR)。转喻是“消费的食物代表顾客”(CONSUMED GOODS FOR CUSTOMER)。隐喻和转喻在上句中不相矛盾,因为两者均以一类人作为目标。而两者在概念上又不相互依靠,因此替换了上句中的转喻或隐喻,句子仍可成立,例如John started snarling.和The ham Sandwich started eating.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26、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将研究隐喻和转喻在语法和话语中的作用,这必将进一步开拓了隐喻和转喻的研究范围(Barcelona 2000a)。 4心理空间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 41 心理空间理论及其应用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 1985)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系统地考察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结构中的体现。心理空间理论是意义建构的理论,包含句子意义的体现分割成空间。虽然该理论都是处理语言材料,但它在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心理空间是说话人谈论实体和其各种关系时建构的一些可能世界和有关某一领域的信息集装箱。通过心理空间对真值条件语

27、义学中有争论的传统问题,如指称晦暗性(opacity)和预设等提出一个统一的解决办法。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和描写认知视角的不同的信息辨认度(accessibility),考察语言的用法是进行认知研究的重要工具。心理空间的各种连接或映现可使我们使用词语作为触发词(trigger)去指称其它心理空间中的另一目标实体,这些连接或映现包括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tion),转喻、隐喻和类比等。语用功能可把两个心理空间连接起来,例如作者名字可与该作者所著的书对应起来。有了这一功能,作者的名字可用来指称其著作就是一例,例如Plato takes up half of t

28、he top shelf of that bookcase。 Fauconnier(1985)提出了辨认原则(principle of access)用来规范实体与指称的词语之间的关系。辨认原则认为,如果第二个认知域可从第一个认知域中辨认或在触发词与目标词之间有联系,那么一个命名和描写实体的词语(触发词)可辨认另一认知域的实体(目标词)。可及原则在意义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空间建构和连接的基本思想是,当我们思维和谈话时,在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压力下,建构和连接心理空间。随着话语的展开,我们创造出一个心理空间网络。由于每个空间都来自于一个母空间(parent space), 而每个空间又有许

29、多子空间,所以空间网络将是个二维点阵(two dimensional lattice)。在这个空间网络中,我们可以从子空间到母空间,也可以从母空间到子空间。Fauconnier和Sweetser(1996)认为自然语言的语法包括对以下问题的部分回答:什么是起始点(基础空间)(base space)?什么空间是目前的视角?就基础空间而言,视角的位置如何?什么空间是焦点? 空间之间的连接和空间的内部构造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心理空间理论应用于语法和思维过程的重要方面。由于心理空间建构中所固有的信息分割和主观性,一些空间可用于可及其它空间和视角,有时甚至改变基础空间,而且一些空间对其它空间没有

30、辨认性。因此辨认是关键。下面我来看看心理空间理论是如何解释晦暗性这一老问题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14) Max believes the woman with green eyes has blue eyes.在基础空间,我们有“a woman with green eyes”, 并与“woman”和 “green eyes”的特征相关联。”Max believes”打开一个新的空间M,其结构代表Max认为的事物将会建立。在这一新空间中,“ has blue eyes”与“blue eyes”的特征相联系。可及原则在这里起了关键的作用:基础空间和新空间M相互连接起来,即基础空间中的”the

31、woman with green eyes”与M空间中的 “has blue eyes”具有对应关系和可辨认性。注意这里有两种辨认“the woman with green eyes”的方法:一是通过以上的对应关系达到辨认;二是直接在M空间里与”has blue eyes”达到辨认。前者的视角在基础空间,焦点在M空间上;而后者视角和焦点均在M空间中,因此”has blue eyes”直接在M空间中得到辨认,并与两个特征“green eyes”和“blue eyes ”相连,产生了一个几乎矛盾的解读:Max认为绿眼睛的女人有蓝眼睛,其实她具有绿眼睛。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可解释指称的晦暗性心理空

32、间的辨认原则。心理空间理论在近几年又有较大的发展,所研究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Fauconnier和 Sweetser(1996)就是对心理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文集涉及到语法、语义和话语分析等领域。这是心理空间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Cutrer(1994)指出,语言中时态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相邻心理空间之间的局部时间顺序关系,并且跟踪视点和焦点的变换。Cutrer提出了一套由时态引导的心理空间连接的原则,并解释了我们用语言来构建时间和视点组织的方式。例如 (15) (a)Max is 23. (b) He has lived abroad. (c) In 1990, he lived in Rome. (d) In 1991 he would move to Venice. (e) He would then have lived a year in Rome. 我们从“Max is 23.”信息构建基础空间开始,使这一空间为焦点,并附加上Max过去在外国生活( Max live abroad)的信息。在句(c)中“In 1990”是空间构建词,建立新的焦点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