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5.99KB ,
资源ID:61191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191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docx

1、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观游览,导游结合碑林博物馆的特色,详细介绍给游客知道。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模板,欢迎参考!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游览!就在西安市的三学街,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博物馆,它就是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它利用西安文庙扩建而成,苍松翠柏掩映着它,巍巍城墙护卫着它。千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慢慢的岁月长河,3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万多件,碑刻3千多方,更有国家级文物1

2、34件,它以萃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西安文庙来到碑林博物馆,你会被这恢宏壮观的文化丛林所感染,更会被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书法名碑所吸引,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丰富的碑石和动人的雕刻,是怎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呢?那就让我们从碑林的形成说起吧。公元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战火的硝烟,国力的衰弱,使大唐帝京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战争的灾难也殃及到文化。矗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开成石经濒临战争的毁坏。公元92XXX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此时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便于防守,将长安城区缩小到皇城之内

3、,国子监便处在了城外,开城石经等碑石就被遗弃在露天荒野之中。在许多文人学士政.府官员的竭力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鄩在公元92XXX年,陆续将开城石经等碑石搬移到城内唐尚书省的西隅,位置在今天西大街广场一带。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潮湿,经常受到雨水侵蚀,碑石容易陷落倾倒。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的精心组织下,又将开城石经迁徒到府学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当然与开城石经一同迁入的还有石台孝经等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所以,当我们说到碑林的形成时,就会想到开城石经,它是碑林的基础,因为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天蔚为大观的3000多方碑石。了解了碑林这些曲折而艰辛的迁移过程后,我们再看看这里

4、的孔庙旧址。孔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孔子的专门地方。古人的心中,孔子是圣人,祭孔是天下大事,各地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孔庙。西安的孔庙,则是唐代武德二年(619),在国家诏令之下所设立,位置在尚书省西隅的国子监附近。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曾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孔庙又称文庙。西安孔庙经历了五代北宋的几次迁徒,在宋崇宁二年(1103)最终将孔庙和府学迁于现址-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地,从而使孔庙府学和碑林融为一体。今天的西安孔庙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时的建筑,它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群中轴贯穿左右对称的原则,整体和谐统一,布局严谨大方,庭院重重,古雅深邃。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拱繁

5、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太和,是指阴阳会合;元气,指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源。这里既有祈求万福的意思,又是对孔子地位受到人们敬重和尊崇的体现,它是在明万历年间由皇族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而成。牌坊的南面是照壁,也称塞门。塞门外有清朝末年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题写的孔庙二字,字体醒目,结构稳健,运笔舒展。孔庙没有南门,因为南面正对明代城墙,所以只能在东西门两侧开门,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义路,其意是指供君子出入之门。牌坊之下则是明净清澈的泮池,它形如半璧,中间以泮桥连接。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为泮宫。泮宫是学校的前身,春秋时孔子在鲁国讲学,地点就在泮水之滨,后来在这里建立学校,

6、所以叫泮宫。并且成为后世学府的代称,科举时代称生员入学为入泮。与牌坊相对而呼应的是棂星门。棂星为天田星,主稼穑,凡是古代君王祭天,都先祭棂星,有祈年报功之义。宋代开始将棂星门设于文庙中,棂星成为主管取士之神,喻意祭孔如同祭天。元代为两门,清代为三门,中门额刻文庙二字,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额刻道冠古今,用以形容孔子才华学识和道德品行与天地齐平,古今永辉。门头两端雕刻的蹲兽叫做麒麟,神圣威严,寓意福瑞吉祥。走过棂星门,便可看到处在中轴线上出檐翘角肃穆庄重的戟门,为典型的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因为古代祭孔时门两侧陈列仪仗性的兵器而得名。按照礼仪制度,古时宗庙陵墓门前设立戟门及列戟的多少

7、是衡量主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穿过戟门,就是东西两庑和相互对称的六座清代碑亭。两庑过去陈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塑像。碑亭为八角攒尖顶,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评定一些边患叛乱的战争记录碑石。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一座最雄伟最典型的庑殿式建筑,它位于孔庙最后一重庭院中,里面供奉着孔子像。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古乐中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成,称为大成。这里的大成就指孔子能够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然而遗憾的是西安孔庙的大成殿已在1959年9月毁于雷火之中,如今这里已成为碑林广场。大夏石马屹立戟门西北处的是大夏石马。大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

8、民族匈奴人建立的国家,他们拥有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公元42XXX年,大夏国的创立者赫连勃勃率军攻占了长安,任命他的长子赫连璝为大将军,镇守在长安,石马就是在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发现的。石马采用圆雕的技法,线条简洁自然,风格粗犷古朴,我们至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前腿刻有大夏真兴六年大将军等字样。大夏国仅有2XXX年的历史,而这匹石马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纪年的文物。石马体态匀称,四蹄健壮,为承担马身的巨大重量,马的两前足与两后足各组之间均未镂空,显得坚实有力。马的双耳已不在,只留下两个插耳的圆孔。这些丝毫没有影响石马那凝重的神情和矫健的姿态,使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在那金戈铁马的时代,它驰骋

9、疆场的飒飒身影。唐景云钟与大夏石马相对的是悬挂在戟门东南处的景云钟。它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距今有近132XXX年的历史。景云钟原挂在唐长安城景龙观的钟楼上,后历经沧桑,数次变迁,明朝时悬挂在全城报时的钟楼上,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中。景云钟由26块青铜模板一次浇铸而成,重约6吨。钟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井然有序的排列着龙凤鹤,狮牛飞天彩云蔓草等,32枚突起的乳钉起到强固钟体和协调音律的作用,由于铜锡比例科学合理,所以音质清纯悠扬。钟身上铸有铭文,18行292字,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是李旦少有的传世佳作。铭文宣扬了道教的玄妙与神奇,即可以报晓时辰,更可以祈福祥瑞。而蹲于铜钟顶

10、端的怪兽称做蒲牢,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生性活泼,爱鸣嘶吼叫,于是投其所好,设置成钟钮用来装饰。景云钟以优美的声音,精美的纹饰华美的书法而成为世界名钟。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经过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这里有享有盛誉的名家精品,有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有生动详实的石刻文献,更有精湛娴熟的线刻图案。当你漫步碑林广场,伫立在高大的碑亭之下,你一定会被这绝妙的书法华章所感动,一定会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陶醉。石台孝经石台孝经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制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它刻于唐天宝四年(745),由于整座碑身立在三层石台之上,碑文是唐玄宗李

11、隆基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故称石台孝经。碑石通高6米,由35方巨石组合而成,碑首上满雕灵芝云朵,三层石台均雕有瑞兽及蔓草纹饰。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张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经正是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主帝王国家社稷相联系,希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政权。天宝四年(745)玄宗李隆基大力提倡,曾诏令天下民间家藏孝经一本。玄宗亲自用隶书作序抄录注解,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天子丰腴华丽端庄大方的书法神韵,更充分展示出大唐盛世的气度与风范。碑额由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用篆书题写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石台孝经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内涵帝王的书法而

12、成为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第一展室开成石经如果说石台孝经是封建帝王维护统治的需要,那么陈列在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又是刻于什么时候?为什么而刻呢?早在西汉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必读之书。将儒家经典镌刻在石头上既便于学习和流传,又避免了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在中国历史上,刊刻儒家经典的活动有七次,即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代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的嘉佑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代乾隆石经。今天除清代的乾隆石经因刊刻年代较晚保存在北京国子监旧址外,唯有唐代开成石经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完整地耸立在西安碑林中。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城

13、二年(837),它的内容包括儒家经典的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共刻114石,每石高2米多,均两面刻字,总计228面,160卷,65万多字,被称为最大最重的一部石刻图书,号称石质图书馆。开成石经改变了过去刻经排列中一行直下的特点,每卷的卷首都在右上方,这样不仅便于装订成册,而且成为唐代的一大创举。开成石经由国子监祭酒郑覃主持,刊刻由陈介艾居晦等用楷书完成。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发生的陕西关中地震,使开成石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40多通石碑断裂倒塌。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碑石,明万历十六年对碑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和补刻,并且将补刻小石立在原碑旁,共计96石1

14、13面,约53000多字。开成石经作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它厚重的积淀和精深的内涵而被世人珍重。第二展室当你为唐代的石经而自豪时,眼前第二展室的座座名碑又会让你产生强烈的震撼。这里以唐代名碑为主,有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梵汉合文陀罗尼经幢等,有书法名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史唯则的大智禅师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李阳冰的三坟记和拪先坟记等传世杰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徳宗建中二年(781)。大秦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派别-聂斯脱里派-碑额的上方刻有一个十字架

15、。碑文记载,景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由阿罗本传到长安,当时的唐太宗派使臣房玄龄列仪仗到西郊迎接。碑文还记述了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大秦国的疆域产物,以及在唐代截止立碑时一百五十多年的传播情况和政治活动,同时在碑石的下方还刻有古叙利亚文。公元845年,碑石受到唐武宗废佛运动的影响而埋于地下,明代天启年间出土。1641年写入葡萄牙文的中国通史中,译成拉丁文,从而引起世界轰动,现在世界上有6座景教碑,而唯一的真碑在西安碑林。皇甫诞碑皇甫诞碑是欧阳询为隋代的大官僚皇甫诞书写。欧阳询是初唐四大家中最早的一位,他经历了陈隋唐三代,书法风格结合北碑的纯朴和南帖的柔美,下笔自然随意,字体峻利圆润,法度平整

16、规范,以清秀而独树一帜。欧阳询少年好学勤奋,与李渊交往十分密切。唐太宗时大兴文教,为了提高书家素质,振奋社会风气,设立弘文馆,选召学士入馆工书,欧阳询任大学士,由他亲自执教。他的书法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名扬海外。他写的片纸数字都被人们争着收藏,作为习书的模板,时人称他的字为欧体。道因法师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记述了道因法师出家求法和曾在大慈恩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的经历。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书法造诣也很深,与其父并称大小欧阳。欧阳通从小丧父,在母亲徐氏的不断教诲下,临摹父书,仔细认真,从不懈怠。他的字笔力险峻劲挺,棱角分明,字体严谨规矩,一丝不苟。传说欧阳通对自己的书法特别珍惜,必须在具备象牙或犀牛

17、角的笔管,狸毛或兔毛的笔头,松烟和麝香的黑墨时才肯动笔写字,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而道因法师碑就显得弥足珍贵。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是楷书巨匠,他身历4朝。碑林中保存他的碑石有7座,是全国保存颜真卿书法最多的地方。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0多岁书写,内容叙述了佛教天台宗和尚楚金禅师修建多宝塔的经过,以及唐玄宗资助修塔和派使者吊唁并监护楚金丧事的情况。此时,正处中年的颜真卿书法端庄隽秀,朴实谨慎,规范整齐,无一懈笔,历来是学习颜体的模板。颜氏家庙碑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他的父亲所立,叙述了颜氏家族的家史和仕宦经历,碑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足以显示出家族的兴盛。此时的颜真卿已有人书俱老,

18、炉火纯青的风采,书体浑厚圆润,饱满遒劲。俗话说字如其人,而颜真卿真正做到了这四个字,成为书法界的典范和楷模。唐代李希烈发动叛乱,颜真卿前去招抚却遭到了囚禁。当李希烈的弟弟在军中被人杀死,李希烈十分恼怒,决意杀死颜真卿。于是假借皇帝之诏,派人用绳子勒死颜真卿,颜真卿终年77岁。颜真卿以他苍劲老辣的书法和刚正不阿的人品,成为楷书第一人。唐三藏圣教序碑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代怀仁和尚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遗墨中选辑集字而成,所以碑石称作集王圣教序。王羲之的行书称绝一时,在我国书法史上以书圣著称。南朝梁武帝评价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唐太宗更是称赞尽善尽美。太宗李世民十分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传说他藏有王羲之墨迹三

19、千余纸,并且是朝夕观赏。当太宗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后,唐僧的弟子怀仁决心将文章用王羲之的行书集凑而成。公元672年,怀仁和尚殚心竭虑,整整花了2XXX年的时间,细细拼集,慢慢寻找,甚至不惜千金,购买求得,所以称为千金碑。碑石不仅体现了唐初那浓厚的崇王风气,更凝结着唐朝人对王羲之书法的钟爱之情。玄秘塔碑到了晚唐,更有一位久负盛名闻名海外的楷书巨匠-柳公权。玄秘塔碑正是柳公权60多岁为大达法师所写,刻于唐会昌元年(841),碑文记述了唐长安城中安国寺寺主大达法师的生平以及受到徳宗顺宗宪宗等几代皇帝恩宠的事迹。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融圆厚于清刚之内,结体疏朗,法度森严,是

20、柳书的主要代表作。柳公权身居高官,廉洁刚直,敢于直言,人品书品皆为君臣世人所敬仰。据说,一次皇帝与六学士对坐于便殿,说话间,文宗称赞汉文帝恭俭,又掀起自己的衣角来说:这衣服已洗过三次了。众学士对皇帝作贺词,只有柳公权一言不发,文宗问他,回答道:人主当退不肖而进贤,纳净谏,明赏罚,至于穿着洗过了的衣服,乃小节耳,对于治国有益不大。柳公权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佳话。当你缓步走出第二展室,当你还沉浸在颜筋柳骨的神采气韵中,当你还回味着大欧小欧的隽永峻利时,眼前这幽静的回廊下,那一方方规整的青石,又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墓志这些方形青石称为墓志,埋放在墓穴中。上面刻着死者的生卒年月籍贯系谱履历官

21、职生平事迹和赞颂文辞,它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墓志在我国汉代已有雏型。到了魏晋时,由于天下盛行厚葬风气,官方严禁在地面竖立墓碑,因此埋入地下墓中的墓志便随之大量出现。而这些墓志大多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洛阳出土的,被于右任先生收藏,于1938年捐藏到西安碑林。其中以皇室宗亲及贵族官僚的墓志居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独特的书法价值。第三展室穿过回廊,进入第三展室,又会将你带入一个五体书法异彩纷呈的世界。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不同书体不同内容的碑石,不仅可以看到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的艺术特点,如梦英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汉代曹全碑及熹平石经唐代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徽宗的大观圣作

22、之碑等,还可以通过汉代仓颉庙碑仙人唐公房碑和西晋司马芳残碑等了解碑石的起源以及碑石形制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远古之时就有了关于汉字创造的美丽传说。伏羲画卦说,神龙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到以后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钟鼎文及春秋的石鼓文。秦始皇统一天下,进行书同文的举措,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使小篆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的文字。小篆字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俊逸。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梦英的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就是典型的小篆字体,内容是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540个部首偏旁用篆书书写,每个篆书之下用楷书注音。这座碑石字体端庄典雅古朴凝重,为我们提供了古代构字法的典型

23、范例。当小篆在完成了统一文字的使命后,向着容易书写便于认识的方向发展。秦朝末年有一个狱吏叫程邈,他在囚狱中工作的十年时间里,对篆书的笔画和字体的结构进行变革,由于将字体的圆笔改为方笔,繁复变为简洁,于是这种新的书体被称作隶书,到了汉代隶书达到成熟的时期。曹全碑曹全碑是汉隶中的精品,文字不仅清晰流畅而且宛转妍美。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的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的。碑文记载曹全为敦煌人,曾随军征战疏勒,战功显赫。他任合阳县令更是政绩清廉,造福一方,碑背阴还刻有捐资人的名单。曹全碑的书法扁平匀整,清丽流畅,自然雅典,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书风的代表。熹平石经熹平石经的书法是

24、汉隶成熟时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据说书写者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以这块周易残石为例,结体方正,字字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完全体现出了蔡邕所主张的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的规范。模板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不过,对照流传下来的熹平石经残石,书法差异很大,不像一个人所书写。我们推测是因为当时这项工程是由蔡邕所主持,加上汉代刻碑不留名的传统,所以流传下来的只有他一人的名字。熹平石经共刻石46块,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约3万多字。石经刻好后被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学子们校对和传抄。据后汉书记载,石经刻立后,前来参观摹

25、写的人将街道都堵塞了,可见当时的盛况。但遗憾的是,石经刻立不久,就遇到董卓之乱,后来又遭遇晋永嘉之难,碑石全部残毁,保存到今天的数量更加少了。碑林收藏的这块,上刻周易的内容,两面刻字,共有400多字。这块残石是192XXX年在洛阳出土,于右任先生花费4000两银元从古董商手中买下,后来与鸳鸯七志斋藏石一同捐赠给碑林博物馆收藏。在每一种书体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新的书体也会随即出现。当隶书一步步完善成熟时,新的书体楷书草书行书也在逐渐形成。西汉时已有章草,它的出现是在生活实际的需要中,为了加快公文的处理,开始将方折的隶书简化草化以处理官牒文书。东汉时张芝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为今草,它的出现无疑更能自由

26、而充分地表现人类情感的变化。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称为今草,笔势连绵飞舞,潇洒灵动。张旭断千字文断千字文是唐代书法家张旭所写,他是将各字上下相连,首尾相接,字体大小错落,粗细相间,浓淡相宜。他曾对颜真卿说:创变适度,不可妄变。由于他的字体极为奔放洒脱,自然舒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难以辨认,一般称为狂草。张旭为人豪爽豁达,性格狂放不羁,更是嗜酒如命,每逢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呼叫奔走,在极端兴奋的状态下,手拿毛笔疾书,一下数行。有时不尽兴,竟丢掉毛笔,解开发髻,用头发蘸墨写字,酒醒之后连自己都觉得神妙,所以人们都称他张颠。他和李白贺知章等8位文人墨客,并称饮中八仙。唐人爱酒,是时代的产物。在

27、一个高亢激越的社会情调中,在一个开明张扬的文化氛围中,酒成为激活和调动人们强烈生命和文化意识的重要媒介。在豪爽奔放的酒文化中,唐人倾注了生命的无限热情,更融进了五光十色的个性追求,张旭的草书正是这个盛世文化艺术的缩影。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武帝时,由周兴嗣在一夜之间将一千字组成了有韵律的文章,为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包括天文地理礼仪法制技艺及励学等,具有启蒙教育的作用。所以一经颁布,便成为少儿必读必写的教科书,至今流传一千多年,人们依然在传颂吟咏。怀素千字文怀素是唐代一位名僧,他是张旭之后以狂继颠的又一位草书巨匠。他因为家境贫寒,自小便出家做和尚,与张旭相同的是怀素虽为和尚,但喜欢喝酒吃肉,并乘着酒

28、兴挥笔作书。因此,人们把张旭和怀素合称为颠张醉素。怀素的字如骤雨旋风一般,随手万变,却又法度俱备。当年怀素练字也十分不易,他没有钱买纸,于是就在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芭蕉树,以芭蕉叶子为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在院子里都堆成了堆,他称之为笔冢。后来为了学习书法的精华,千里迢迢从家乡湖南来到长安,向张旭以及张旭的弟子邬彤请教,最终成为了与张旭齐名的草书大家。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都是刻于横置的长方形石块上,它们的形制与我们刚才所见的碑有些不一样。其实我们眼前这种刻石叫做帖,它与碑是有一定区别的。碑一般是竖长置放,有额有座,立碑的目的是传于后世,所以碑文内容一般都是对碑主人或者对事.件

29、的歌颂,有一定的格式,字体以庄重严谨的篆书楷书隶书为主。比如曹全碑颜勤礼碑就属这一类。而帖是专门为学习书法者提供前代名人书法而刊刻的,以字体的优胜为选择的标准,内容庞杂形式不一长短不限,而且帖一般是横方形的石板,比碑稍小,无额无座,也没有侧面,大多在正反两面刻字。同样内容的碑一般只刻一座,而同一个人同一内容的帖可能会刻好几块。不同时代,依据不同蓝本所刻的帖也是有好坏之分的。碑林收藏的这几块怀素千字文是明代成化年间所刻。当唐代那飘逸飞动的草书神韵在我们的脑海中流下深深的印迹时,第四展室的碑石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呢?第四展室这里陈列着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一些著名书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等的诗文书迹

30、,以及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明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清刻太华山图太白山图关中八景关帝诗竹魁星点斗等丰富多彩的线刻画,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回味。还有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明代感时伤悲记清代荒岁歌碑,在那些战乱与灾荒之年,人们颠沛流离痛苦悲惨的生活在碑石上都有详细的记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黄庭坚诗碑进入碑林第四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侧碑墙上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的巨幅行书作品。黄庭坚擅长写诗,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极深。他的书法清圆妙丽气贯脉通,运笔则圆劲苍老,结构中宫紧收,四出放纵而神凝之,颇似他豁达磊落的为人。他以画竹之法作书,其风枝雨叶,气高古雅,所以书法达到了风韵最旺的境界。而他的诗词对后人也颇

31、具影响,成为宋代诗坛巨匠,开创江西诗派。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安皇城的景致,主要写汉代长安城的皇室宫苑,崇高的建筑,盛美的仪仗,优雅的景色,庄严的宫廷,都是普通人所不能见到,甚至不能想象的。全诗如下:翠盖龙旂出建章,莺啼百转柳初黄。昆池冰泮三山近,阿阁花深九陌香。径转虹梁通紫极,庭含玉树隐霓裳。侍臣缓步随銮辂,冈上应看集凤皇。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锁蟠螭。云中帝座飞华盖,城上钩陈绕翠旗。紫气旋回双凤阙,青松还有万年枝,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苏东坡诗碑旁边这方碑石为北宋四大家中苏轼的作品。内容是苏东坡集归去来辞诗六首。苏轼,号东坡,是宋代著名大的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精力,用在了很多方面,不仅文学艺术造诣很高,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但政治上的波折却影响着他的生活,他曾被几次贬官,晚年甚至远赴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