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34KB ,
资源ID:61184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184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word.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word.docx

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word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归纳总结】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

2、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

3、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商朝政治制度“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4、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

5、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背景: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定都镐京)2、内容:(1)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6、发展历程:推广于西周,衰落于春秋。 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后来出现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周天子权威削弱。(2)宗法制;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实质: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影响:A、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

7、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C、内化为孝悌伦理观念,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天下)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使各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浓厚的部落色彩有浓厚的迷信和神权色彩有开创性、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高度的集权。【方法技巧】1知识要点(1)对宗法制应明确: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

8、立子以贵不以长”;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四个重要观念,“血缘亲疏”、“男尊女卑”、“忠孝观念”、“尊祖敬宗”。(2)对于分封制应明确其分封的对象、内容、影响,及其与宗法制、相应土地制度的联系等。(3)注意礼乐制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2社会热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分封制与宗法制虽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但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就起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中国很多地名的简称也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宗法制对今天现实生活的影响更大一些,如

9、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等习俗。附:1易混易错(1)长子一定是嫡长子。错误。“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子”,偏房所生为“庶子”,诸“嫡子”中的长子为“嫡长子”。因此,偏房所生的长子不是嫡长子。(2)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内容相同。错误。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3)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概念:贵族政治: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

10、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的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分封制的推行必然是贵族政治,而分封制的衰落也必然导致贵族政治的衰落官僚政治:郡县制的推行必然是官僚政治,秦始皇设职授官,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也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终止,官僚政治是建立在管理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体系3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项目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内容特点(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诸侯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

11、贡述职(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1)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续数百年(2)开拓了疆域(1)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2)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关系宗法孩子、分封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4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纵向联系:明

12、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影响积极影响:对周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后世影响: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而且很多王朝在初建的过程中均实行过分封制,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中的“国”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明代的燕王朱棣(明成祖)也是分封制下的王侯。5宗法制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1)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

13、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3)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4)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5)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典题探究】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

14、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背景:1、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需要中央集权的保护)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秦国统一六国3、思想:百家争鸣,法家思想兴起4、实践:商鞅变法的成功实践(二)内容:1、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权力高度集中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最终使军车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三公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

15、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3、地方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三)巩固措施:1、选官制度:沿用军功受爵,制定一套选拔制度。2、监察制度:建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检查制度3、考核制度:建立一套考核官吏的制度4、法律制度:制度秦律,轻罪重罚(四)影响:(1)积极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19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2)消极影响:秦法以“轻罪重罚”为指导思想,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在一

16、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方法技巧】1知识角度,从制度创新角度认识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特别注意郡县制度的推广产生的深远影响。2史观角度,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此为切入点,从文明史观或社会史观角度考查秦朝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3热点角度(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打破贵族分封,促进大一统王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环节,具有鲜明的“人治”色彩。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祖国统一和民主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附:1易混易错(1)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

17、概念的区别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2)秦朝是郡县制的首创者,并将其推广到全国。错误。郡县制出现在春秋后期,很长时间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秦朝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因此,郡县制不是秦朝首创的。(3)秦朝既是君主专制国家,也是中央集权国家。正确。在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统

18、一的,近代以来,君主专制的国家越来越少,但是,大多数国家实行中央集权。2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典题探究】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

19、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答案】C考点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归纳总结】(一)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1、内容:(1)中央: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中朝,三公九卿转变为成为外朝,是一个执行机构。(2)地方:汉高祖:郡国并行汉景帝:削藩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2、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二)隋唐时期的政治制

20、度1、内容:(1)中央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指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作用:A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B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C三省六部的确立和完善,使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2)地方:设置节度使,镇守地方。(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措施:(1)削实权 (“权”) 削弱藩镇;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二府削弱宰相权力;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2)制钱谷(“钱”)地方各路设转运侃,各州郡赋税均由中央直接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21、设三司,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3)收精兵(“兵”)设三系列衙,统领禁军,彼此互不统属;发兵之权归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2、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纺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四)元朝的政治制度1、内容:元代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简称行省或省,全国分为十个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构并直接管理大都及周围地区称之为“腹里”;二是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中书省是元代中央最高的行政的机

22、构。)2、特点: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政区,但受中央直接控制。3、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五)选官制度:主要解决官僚机构官员选拔问题汉朝察举制形成西汉时建立和发展,包括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内容。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称乡举里选。后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逐渐由官僚家族所支配。特点是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影响察举制拓宽了选官渠道,注意德才兼备,不拘一格,使西汉武帝时人才济济;这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门第声望逐渐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导致官僚集

23、团的形成。魏晋九品中正制形成曹魏时曹丕建立,将人才划分九个等级,由中央有名望的官员考评,授予相应的官职的一种制度。起初,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特点是一种家世、才能并重的选官制度。影响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为世家豪门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为士族门阀政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隋唐至1905科举制形成和演变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改革;明清堕落(实行八股取士),晚晴(1905年)废止。特点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使门第不高但有才干

24、的庶族地主也能参予到统治集团中来。评价积极意义:科举制的实行,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主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消极影响:明清时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

25、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其种种弊端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端化的产物。(六)监察和谏议制度(一)监察制度1、历程:(1)秦: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2)西汉:中央: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刺史(监督地方高官和诸侯) (3)隋唐:门下省 (4)北宋:通判 (5)明朝:都察院2、影响:(1):利处:一定程度上打击地方割据(2)弊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与低效。(二)谏议制度1、历程:(1)隋唐:门下省 (2)北宋:设谏院 (3)明朝:没有专门的谏议机构(反映了皇权专制不断加强2、影响:(1)弊端: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 (2)利处:一定程度上防止决策失误【方法技巧】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

26、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掌管军政,只有调兵权,统兵权归三衙);三司(掌管财政)(2)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国策是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壮大,也使选官过冗过滥。实行恩荫制度,后来王安石变法时有所改变。(3)谏议制度: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附:1易混易

27、错(1)“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正确。汉朝初年基本沿袭秦朝制度,但有所变化,如地方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就是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封建君主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3)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是两个职责相同的行政机构。错误。元朝的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但不是最高行政机构,唐朝最高行政机构是尚书省。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

28、集权采取的措施异同: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地方上汉武帝削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地方上汉武帝削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3比较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三省六部制美国三权分立目的加强皇权防止专制,维护民主机构中书省、下门省、尚书省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职权决策、审议、执行立法、行政、司法实质封建专制制度民主制度(或代议制)4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

29、制不同点盛行时间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确立于元,推行至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由皇帝与中央任免。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认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

30、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典型例题】有关我国官员阶层假日和办公时间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在唐代,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官员办公时间的增多本质上反映了()A需要有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职责逐渐的增加B分权与制衡降低了各级公务员的办事效率C专制王权的强化皇帝更像一个严厉的主人D以文取仕的科考制度弊端在明清日益凸显【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归纳总结】(一)君主专制的新高度明朝1、明太祖:(1)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六部分权,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无决策权;(2)地方废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主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2、明成祖:在文渊阁设立内阁,此后内阁大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票拟”。(1)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2)影响: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二)君主专制的顶峰清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