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优质教学设计全册白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致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出示图片)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
2、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2、将不懂的词语划出来,同桌互相交流,提问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4、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交流:1、理解词语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适宜:合适;相宜。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嗜好:特殊的爱好。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孤独:独自一个;孤单。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本文指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清澄:(水、天空)清亮。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铿锵:形容声音
3、响亮而有节奏。2、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3、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4、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二、精读课文学习(1-5)1、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2、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
4、的“精巧美”。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划出相关句子)4、交流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学习(6-11)1、范读课文6-11小节。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3、学生自读自悟自写白鹭觅食(6)(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
5、水田的和谐搭配。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5)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白鹭栖息(7)(上同)白鹭低飞(8)(上同)白鹭全部生活场景(上同)三、总结全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板书设计白鹫觅食、栖息、低飞白鹭觅食白鹭栖息白鹭低飞生活场景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2、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3、.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
6、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2、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致趣,导入新课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师板书:雨 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2、将不懂的词语划出来,同桌互相交流,提问3、
7、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4、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交流:1、理解词语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姿态:姿势;样儿。缠着:缠绕、纠缠。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2、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3、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
8、迷人了。(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5、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邻居”“整个村子”“全年”)6、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此处的“浸”说明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的限制永远甜在人们的心里。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加甜美。7、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
9、花的香气里的?(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8、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生字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二、精读课文体验摇花乐1、分角色朗读对话2、体会下列句子(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3、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想起家乡的田野。想起家乡的老宅子。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想起家乡
10、的桂花茶。想起家乡的桂花糕。4、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5、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三、总结课文课文描写了“我”儿时在家乡帮大人摇桂花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无比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桂花雨摇花乐思念家乡珍珠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2、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教学重难点1、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
11、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大家是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2、将不懂的词语划出来,同桌互相交流,提问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交流:1、理解词语第一段(1):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第二段(2-12):写可爱的雏鸟出生了,
12、在“我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我”取得了小珍珠鸟的信赖,与它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第三段(13-14):点明主题一一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2、这篇本文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关系变化过程。二、精读课文3、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白天活动,夜晚休息)4、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课文从珍珠鸟的外形、叫声、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它的可爱:(1)小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
13、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2)大珍珠鸟发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小珍珠鸟“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3)小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4)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3、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
14、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总结: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喜近亲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 而这一变化来自于 “信赖”。4、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物等)5、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三、总结课文这篇本文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关系变化过程。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爱的颂歌,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板书设计珍珠鸟怕喜近亲爱
15、搭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致趣,导入新课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
16、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2、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2、将不懂的词语划出来,同桌互相交流,提问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4、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交流:1、理解词语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适宜:合适;相宜。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嗜好:特殊的爱好。流线型:前圆后尖,表
17、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孤独:独自一个;孤单。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本文指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清澄:(水、天空)清亮。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2、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溪是乡亲们的必经之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为了通过小溪,人们在小溪里摆放搭石。第二段(第2自然段):描写老人摆搭石的情景,反映了老人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第三段(第3-4自然段):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第四段(第5自然段):赞美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3、 这篇散文生动地
18、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4、“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搭石
19、,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没有人踩脚,没有
20、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4、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5、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学习第三自然段1、.“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他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
21、)摆搭石:人们把精心挑选的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离去。(2)走搭石:一行人紧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如果有两人同时走到溪边,总会止步,招手礼让;年轻人在溪边遇到老人,会背老人走搭石。2、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假如巧?(划出相关句子)三、总结全文1、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课文以搭石为题,是因为:(1)作者以“搭石”为线素,按”话搭石一摆搭石一走搭石一赞搭石”的顺序叙述了所见所闻;(2)借“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2、课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
22、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板书设计搭石话搭石摆搭石 搭石(美) 心想他人 无私奉献走搭石赞搭石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2、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致趣,导入新课
23、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2、将不懂的词语划出来,同桌互相交流,提问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交流:1、理解词语召集:通知人们聚集起来。文中指赵王通知大臣们聚集起来。隆重:盛大庄重。文中指蔺相如要求交换和氏璧时举行一个盛大庄重的仪式。胆怯:胆小;缺少勇气。拒绝:不接受,文中指秦王不接受蔺相如的要求。诸位:人称代词。对所指的若干
24、人的尊称。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文中指“和氏璧”是稀有的宝玉。完璧归赵:现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文中指蔺相如派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文中指廉颇善于打仗,百战百胜。负荆请罪:现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本课指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文中指廉颇和蔺相如共同努力保卫赵国。2、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二部分(
25、第1115自然段)写“渑池之会”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618自然段)写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学习“完璧归赵”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
26、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7、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二、精读课文学习“渑池之会”按照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1、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点拨: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板
28、书:不畏强暴,机智勇敢)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负荆请罪”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1、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 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语言:反映了廉颇
29、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三、总结1、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是因为廉颇认为自己立过大功却位于蔺相如之下,所以不服.廉颇知道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所以负荆请罪,两人和好。2、你从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热爱国家。廉颇:英勇善战、坦率直爽、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必改。3、蔺相如在哪两件事上立了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4、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后,廉颇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而蔺相如却只凭一张嘴,官
30、职就在他之上,很是不服气,就说碰见蔺相如会给他个下不了台。5、蔺相如是怎样对待廉颇的不服气的?处处回避廉颇,躲着廉颇,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6、结果如何?廉颇上门负荆请罪,俩人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7、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板书设计将相和完璧归赵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渑池之会 居功自傲负荆请罪 知错就改 什么比猎豹速度更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游隼、俯冲、呼啸而过、难以置信、轻易”等词语。2、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他们究竟有多快?教学重难点1、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比猎豹速度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