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4.70KB ,
资源ID:60976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976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原理总结哲学+科社.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原理总结哲学+科社.docx

1、考研原理总结哲学+科社总任务表:马原总论:一大题哲学总论:三大题唯物论:4观4原1新辩证法:13原3新认识论:9原1新唯物史观:12道题政治经济学考选择题,科学社会主义(最多)一道单选一、马原总论:一大题问: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2、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哲学总论:三大题问:什么是哲学?答: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一定的世界观决定了一定的方法论,故哲学又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4.从相互联系上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两者谁为第一性划分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解决了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3.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它是人们在实践

3、活动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决定了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问:哲学思想的发展?答: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元素;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所有物体的共性。3.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三、唯物论:4观4原1新四观之物质观:1.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2.认

4、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区别了不可知论。3.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了一切旧唯物主义。4.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四观之运动观:1.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2.运动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静止具有相对性、有条件性。3.运动和静止相互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物质的存在都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只强调运动而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强调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四观之意识观:1.意识是人所具有的最高级的反应能力,是社会劳

5、动的产物。2.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利用和制造工具,在分工协作中的交流形成了语言,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人的意识。3.意识是人对物质即客观实在的反映,但主体反映能力具有差异,因此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4.主观反映之下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歪曲、错误的反映,但都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都有客观原型、社会原型,因此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四观之实践观:1.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2.实践分为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生产劳动实践,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政治实践,以及探索事物规律的活动即科学文化实践。3.实践具有能动创造性、社会历史性以及直接现实性(这也是实践高于

6、理论的品性所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1.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3.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PS:当前最大的实际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当前的新实际是经济新常态:a.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b.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c.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初级阶段的实践过程中,要研究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所具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

7、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能动创造性,人对客观物质的改造作用以及对其他生理器官的控制作用。3.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而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人的认识、改造过程。4.因此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即如何正确发展意识的能动作用)1.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只强调主观能动性的是唯心主义,只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的是机械唯物主义。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遵循客观规律。4.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推动绿色发展,解决发展中

8、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践观原理:(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之所以存在是在实践中存在的)1.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引起了主、客体的相互转化。2.在实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中体现了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联系的中介。3.不当的实践活动会破坏人和自然的关系,带来环境问题,而适当的实践活动会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推动绿色发展。新增知识点:虚拟实践1.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2.定义:主体与客体间,借助数字化工具,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双向的对象活动3.特点: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4.影响作用:大大开拓了人类活动空间,提高了人类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起着

9、十分重大的影响作用,但同时也有些消极影响。四、辩证法:13原理1新增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而且存在于事物内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2.要坚持用整体、全局的观点看待事物,要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3.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依赖关系,立足全局视角,统筹兼顾各方的矛盾,发挥各个部分的相互促进作用。外延:a.四个全面的整体与部分关系b.全面深化改革与六大体制改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c.五大发展理念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发展及其过程论原理:1.发展是事物向上的、前进的运动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2.

10、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分界点为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3.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作为过程而存在。4.过程论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5.过程论也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考察事物,任何事物都要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外延: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度的原理:1.度是维持事物的质的稳定的量的范围、幅度、限度,度的两个端点称为关节点。2.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过犹不及,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把握分寸、掌握尺度。PS:党员要遵守纪律,讲规矩(党的纪律条例)质量互变关系

11、原理:1.判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准在于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性和飞跃性、不显著性和显著性的关系。3.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基础上又引起新的量变。4.要把远大理想目标与科学的求实精神相结合,把党的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原理:1.矛盾的同一性对应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以及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矛盾的斗争性对应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离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

12、。外延:1.任何事物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在和平发展、全球化的时代中,要学会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双赢共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3.中美关系:既对立又统一,超越修昔底德陷阱,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4.两岸关系:不仅要求同存异,而且还要聚同化异,互利共赢。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1.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矛盾的同一性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我的因素,促进矛盾事物的发展。2.矛盾的同一性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只能向着对立面转化,即物极必反。3.矛盾的斗争性在量变阶段促使矛盾事物发展,在事物质变阶段促使旧事物瓦解、新事物产生。矛盾的普遍性

13、原理:1.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2.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时时有矛盾。3.面对任何事物,实质是面对矛盾去分析、解决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PS:矛盾的普遍性提供了面对矛盾的态度的理论指导,告诉我们面对任何事物时要敢于面对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面对矛盾是增强问题意识的第一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事事、时时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尽相同。2.矛盾只有三种结局:一方克服另一方;相互融合最终形成新事物;双方同归于尽。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4.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殊矛盾,才能把握事物特殊的质,从而把

14、握并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原理:1.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个性离不开共性也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只强调(共性/理性认识)而否认(个性/感性认识)会导致教条主义,只强调个性而否认共性会导致经验主义。4.认识到两者的关系是把握矛盾、辩证法的关键,也决定了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5.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主次矛盾关系原理:1.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支配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被主导、被支

15、配作用的矛盾。2.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着主要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4.面对事物的众多矛盾,要区分主次,着重抓主要矛盾,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中心环节,抓根本,抓关键。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中处于主导、支配作用的方面,次要方面是处于被主导、被支配作用的方面。2.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4.面对事物矛盾的双方,要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事物要抓本质,面对形势要抓主流。辩证否定观原理:1.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

16、起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2.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了肯定方面的消极因素,又保留了肯定方面的积极因素。PS: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就是辩证否定的态度,克服糟粕保留精华,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1.事物的发展只有经历两次否定才能同时克服矛盾双方的消极因素,同时保留矛盾双方的积极因素,事物的发展才能完成。2.否定之否定规律从内容上揭示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必然要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到否定之否定。3.从形式上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

17、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知识点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1.“四个全面”的内部关系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2.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四个全面”思想贯彻了唯物辩证法全面看问题的方法。3.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四个全面”思想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新知识点学习唯物辩证法,增强五大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把握事物总体趋势方向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知古鉴今,用历史的眼光把握现实辩证思维能力:矛盾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把握事物的矛盾创新思维能力:破旧立新底线思维能力

18、: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努力新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2.原因和结果3.必然性与偶然性4.可能性与现实性5.现象与本质6.内容和形式万能分析:1.一者决定另一者,相互依赖/一者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另一者2.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二者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五、认识论:9原理1新增知识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1.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性作用)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

19、用,认识一定要到实践中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原理:1.主体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进入实践活动中从而与主体相联系的事物。2.二者互为前提,并且在实践中相互转化,不能只强调一者而忽略另一者。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反映世界并且创造世界。4.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认识的辩证过程规律原理:1.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并最终实现认识与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受到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而使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对象即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要求人的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无限地发展下去。3

20、.实践是具体的,并且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活动,所以要求人的认识一定要与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事物相统一。认识辩证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1.从实践到认识,实质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从现象总结归纳本质规律的过程。2.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外部联系的片面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系的全面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3.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唯物论),感性认识也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辩证法)。4.二者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指导,也要借助于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理性以感性为基础,理性认识的东西要借助于感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述。5.要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

21、跃,感性材料必须丰富、全面、正确,并且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PS:毛泽东提出要“去伪存真、取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认识辩证过程的第二次飞跃:1.第二次飞跃是指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理论也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3.实现第二次飞跃要求理论必须是正确的,并且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要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1.认识中的非认知因素如本能、习惯、目的、情绪等作为认识中的精神因素,在认识过程中起动力作用,推动认识过程的发动、抑制、加速或延缓。2.认识过程中的非逻辑因素如灵感、直觉、顿悟猜测等对认识起到激发、诱导的作用。3.理性因素是主导,

22、非理性因素制约着理性因素。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原理:1.真理是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而谬误是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错误反映。2.真理在与谬误的相对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3.真理有适用范围的条件,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条件,真理就变为谬误;相应的,让谬误回归到原本适用的范围条件,谬误就转化为真理。(度的原理+对立统一原理)4.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要不断实现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两者的统一,真理就变成了谬误。(认识论)5.真理是全面的,是诸多原理构成的统一整体,如果把某一方面单独地孤立出来,真理就变成了

23、谬误。(整体和部分,整体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6.错误是正确的先导,不断批判谬误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真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原理:1.真理是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2.真理原则遵循客体原则,要求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价值原则遵循主体原则,要求客体与主体相一致。3.真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真理的目的、归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导引,割裂两者的相互联系是错误的。4.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自觉反映,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5.在实践中要做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以人为本。PS: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身本质的认

24、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真理是指主观和客观的相一致,只有能把主观和客观相联系的东西,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相联系,所以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具体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时无法检验某些理论的正确性。(相对性/不确定性)4.实践是历史的,随实践的不断发展最终会检验理论的正确

25、性,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绝对性/确定性)新知识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3.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4.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科学性、革命性/实践-认识-实践-认识)5.创新又是以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六、唯物史观:12道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

26、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多选题-新增知识点)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为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B.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C.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PS: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作

27、用原理:1.地理环境和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2.地理环境决定着社会产业的分布,影响着社会劳动生产率。3.地理环境和人口若与社会经济相适应则对其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具有阻碍作用。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产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从而使得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人和自然相和谐,从而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它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2.它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它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种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4.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PS: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能动反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思想文化、道德建设,为现代建设提供正确方向、精

28、神动力、智力支持。(价值观的作用)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1.在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中,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其次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对生产力、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这种决定作用和反作用中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什么科技的发展会带来全球问题,又反映了什么:1.科技的发展如同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2.全球性问题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用好./不当.)。3.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不是科技本身带来的,关键取决于社会制度、体制、组织管理以及人类意识

29、能否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2.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根源社会生产力。3.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依据。PS: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类似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活动之间的关系:1.社会规律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构成,由历史的全力所决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可以认识、利用、驾驭社会规律,在历史发展的种种可能的途径中作出能动的历史选

30、择。3.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PS:人民群众不是所有人,只包括那些实践了的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指导意义: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确立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遵循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民管理国家的法制法、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积极投身于国家和社会建设。4.坚持群众史观,

31、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推动共享发展。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作用,受到怎样的历史制约性:1.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给历史的发展烙上了深刻的个人印迹。2.历史人物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的统一。3.时势召唤英雄,时势锻炼英雄,时势筛选英雄。4.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代表的阶级上来考察,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依据他在社会历史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公正评价。人的本质:1.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3.最根本的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关系。4.它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七、科学社会主义:一道题(选择题-新增知识点)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分别是基于怎样的原则建立的:1.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第一国际2.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巴黎公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