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40.70KB ,
资源ID:60928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928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分析.docx

1、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分析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分析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分析摘要:我国经济在继续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失衡,楼市泡沫等,通过了解这些问题,我们也能更好的理解我国宏观政策的取向。一、我国最近宏观政策及经济的变化从去年的10月22号,中国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首次提出来在2009年,08年决定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10月22号就变了,变成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那时候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一些适当的变化,特别是货币政策,从比较宽松的状态转到了适度宽松的状态。2009年10月份

2、之后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整之后,到今年以来,一季度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第一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节奏,包括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跟货币投放量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大家看到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的速度,从去年27.7降到了今年3月份的22.5。第二信贷投放规模2.6万亿,这个指标反映的比较好。第二宏观经济上,整个工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增长了19.6%,GDP增长速度已经到了11.9%,增长速度来说是非常快的,比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从需求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第一投资增长速度从去年第四季度逐步回落,今年一季度增长了25.6%,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2个百分点。消费增长,我们看消费品零售总

3、额比去年一季度回落了0.3个百分点,第三个是进出口,出口比较快,进口也更快,3月份出现了75亿左右的逆差。工业生产、GDP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快的多,接近快了6个百分点,而三大需求都是在下降的。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中国的库存,一到二月份,库存增长至少拉动了GDP2个百分点多一点。第二消费增长里,除了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比较缓慢,绿色、文化、电影院这一块的增长也拉动了经济增长。由于库存起了比较大的作用,所以去年一季度的库存下降非常快的,经过过去三个多季度的库存逐步回补,到了今年一季度,中国库存的回补过程基本结束了,未来库存增长速度会适当放缓。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需求的拉动,

4、而消费需求长期低迷。根据我们的统计估算,中国经济增长率中差不多70%以上甚至接近80%都是由投资拉动的,而消费拉动仅仅是在20%-30%之间,这和国际社会恰恰相反,这也导致了中国国民经济的一系列结构性失衡。3.产业结构高度的提升落后于工业化的水平。突出表现为现在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根据现有土地资料显示,中国原本力争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第三产业附加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从2005年的40%略多的水平提高到43%以上,但是现在看来“十一五”规划的服务业结构目标很难实现。那么,即使考虑到统计数据的缺失(第三产业统计有一些遗漏),但是和国际相比,特别是和国际上与中国发展水平相仿的国家相

5、比,中国现在服务业的滞后已经是一个显著的事实。这种产业高度的落后实际上会严重制约中国的城市化、市场化进程。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不足的表现和结果,它们之间互为因果关系。4.中国的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进一步讲就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按照现在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城市化率是45%左右。这里还有一定的伪城市化水份,即,1.4亿的农民工在统计时也算到了城市人口中,而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方式很难说是市民。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大部分人口(55%左右)还是农村居民,因此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这和中国的工业化是不对称的。第三,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房地产泡沫,由于比较宽松的

6、货币政策加上一些刺激房地产市场措施的实行,2009年房价急剧攀升,天价楼盘、地王不断出现,而房地产价格离老百姓支付能力越来越远。从全球经验来看,由于房地产规模非常大、影响面巨大,而且是投资工具,所以很容易产生泡沫,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最终会导致国家经济和金融的危机。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商品供求不易均衡,而且合同期摊销交易成本低,这是泡沫载体所具有的一个条件。所以房地产容易产生泡沫,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2.土地的稀缺性。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水域的总和。城市面积在城市化过程中可以不断扩大但是土地资源是稀缺有限的,我国的土地

7、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稀缺的土地需求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这种需求既有发展经济的客观需求又有对土地获利的需求,在土地获利需求的驱使下,把获取的土地权益作为谋利手段。土地权益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它可以反复转手。马克思曾指出:“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有价格。在这里,价值表现是虚幻的。”因此,土地的稀缺性及其虚拟资本使地价运动可脱离土地利用实绩而产生泡沫。3.地价具有虚构性。地价的虚构性是由于土地资源价格与其资产性价格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说,由于人们预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现实的市场地价(市场地价等于未来土地持有期间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未来土地转让收益的贴现值

8、之和,如果人们的预期地价是合理的,现实的市场地价就等于未来无限年期的土地利用收益的贴现值之和)之间总存在事实上的偏差。这种偏差越大,说明现实的市场地价中虚构部分越多或者说泡沫成分越多,反之越少。综观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乃至破灭无不与发财致富的欲望与从众行为有关。“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成为当时海南房地产热时一些生意人的经典。这一点在东南亚房地产泡沫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几年来泰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供过于求,但是仍有许多新的开发商挤进这个领域。他们认为在前几年冒出的两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只有20家宣布破产,可见这个行业仍有大的赚头。许多开发商还想从继续建房中摆脱困境,在这种非理性的

9、支持下,造成泰国房地产市场熊市漫。4.房地产市场是不充分市场。由于房地产市场与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信息充分;商品品质;买卖者自由出入;交易双方数量众多)相差甚远,所以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准市场。由于买者信息缺乏和信息的不对称,许多房地产交易和定价是悄悄进行的,这种成交价往往不能反映成交物业的真实价值。5.银行及金融系统发放房地产贷款的倾向性。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及其保值增值性,银行系统很愿意发放房地产贷款,在宏观经济一片看好的情况下,政府也鼓励投资,银行利率就比较低。信贷的盲目扩张及大量吸引短期外资,给泡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三、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当前宏观政策取向的分析第

10、一、 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不动摇,继续实施积极地此证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的回升态势是脆弱的,是不巩固、不稳定、不协调的。消费虽有较快增长,但不足以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社会投资增长速度还没有明显回升,在出口增速尚未止跌回升的情况下,如果减少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经济回升的态势就有可能发生逆转,我们就不得不面临着二次启动的任务,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只有经济依靠内生机制达到平稳增长之后,财政刺激政策才能退出。但是,明年的财税金融政策又不是今年的简单重复。财政政策的实施不应再把重点放在用财政投资启动了多少重点建设项目,而要着重在四个拉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一是要拉动居

11、民消费,二是拉动民间投资,三是拉动银行贷款结构的优化,四是拉动出口。资金要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税负调整等措施,以四两拨千斤,促进结构的优化。货币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调整贷款投放力度。今年新增贷款将突破10万亿元,超过预期贷款规模一倍以上。明年贷款规模宜控制在8万亿元以内。同时要着力调整贷款结构,建立面向小型微型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小企业、个体户和农民贷款难问题。着力支持群众性创业活动。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大礼发展各种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区域性金融机构、股份制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放宽社会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政策。为此要相应健全小型微型

12、金融服务体系的监管。在银监会的指导下,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要把这项改革作为明年推进各项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着力在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以解决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的三项任务。这三项任务从调整需求结构、调整供给结构、调整要素结构方面指明了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方向。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转变发展方式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就能把金融危机的挑战变成机遇,把出口下降的压力变为结构优化的动力。2010年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应突出重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努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 1. 要在“双提高”上取得突破,即提高居民收入在

13、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率 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由现在的45%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5%,恢复到10年以前的水平。要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要适当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在再分配中适当降大居民消费的支付能力。与此同时,把居民消费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50%,用3年时间提高15个百分点。实现了这两个提高,使整个财富的分配向居民倾斜,每年增加的消费额将可达5万亿元左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可提高40%50%,从而实现福利型的经济回升。我们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这两个提高,就是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最好的贯彻落实。建议国务院有关部

14、门结合明年宏观调控计划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研究提出一个“双提高”的专项规划。 2.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情况 我国强调重视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提出,但是,始终见效不大,直到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为3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左右的水平,而且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即使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的印度,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的比重都已接近50%。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之后的根本原因,一是税收负担较重,税负高于工业;二是各种行政性收费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三室服务短缺。第三产业中有大批小企业

15、和个体户,他们在经营上需要的小额贷款缺乏供应主体。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和社区服务时我国第三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两个突出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政策鼓励物流、金融、保险、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技术的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社区组织,大力鼓励发展社区服务。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30%40%,我国社区服务业刚刚起步。要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 3.建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以此为重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圳华为公司2008年研发投入达70亿元,申请国家专利达1600多项,在全球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自主创

16、新上有投入才有回报。然而国有企业至今还没有建立起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只考虑有形资产,不考虑无形资产,企业的研发投入及其形成的技术成果,还不能完全纳入考核的内容,这是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少的根本原因。要认真落实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的各项政策,鼓励企业尽可能多滴增加研发投入。当前要抓住金融危机总成部分国外企业经营困难的机遇,通过国际并购,利用国际市场的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推广引智创新的经验,吸引国外科技人才为我国技术创新服务。各级政府应当为企业的国际并购和引智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保持房市稳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六条”,主要包括:1.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

17、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2.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3.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4.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次序。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5.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6.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这几条政策继续强调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继续强调加强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继续强调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的意义,继续强调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继续强调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中国的经济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而且这些政策的取向在短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参考文献:(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2)李扬财经问题研究 ,2009年07期(3)布兰查德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4)杨坚白,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 (5)郑超愚,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