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57.66KB ,
资源ID:60928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928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 呼吸系统.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 呼吸系统.docx

1、第三章 呼吸系统第三章 呼吸系统学习目标: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支气管、肺、胸膜等各种基本病变的概念,病理改变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基本病变与疾病的关系;基本病变包括:支气管阻塞,肺实变,空洞与空腔,结节与肿块,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钙化,间质性病变,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胸膜钙化及肿块。2掌握几个常见病的病理改变与影像学特征:支气管扩张;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各期的意义,各型肺结核的影像特点; 支气管肺癌;肺部转移性肿瘤;纵膈肿瘤。3熟悉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化脓性肺炎的X线表现;肺部粟粒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如粟粒性肺结核;肺泡癌的鉴别诊断;熟悉胸部CT及MRI

2、的检查适用范围重点和难点。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支气管、肺、胸膜基本病变的病理改变与影像学表现。(2)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如支气管扩张;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I、型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与肺部肿瘤的鉴别。2难点:基本病变的概念及其病理与影像表现特征的理解;呼吸道异物所致的活瓣性肺气肿的机制与影像学表现;纵隔肿瘤与肺肿瘤的鉴别。呼吸系统主要包括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纵膈及膈。因肺内含有大量的气体与周围组织和器官形成良好的自然对比, X线检查应用最为广泛。CT 、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小病灶或早期病变,纵隔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以及纵隔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超声检查主要

3、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引流和超声导引胸膜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1、胸部摄影: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摄影体位如下: (1)后前位:取立位,前胸壁靠片, X线自背部射入。不能站立的患者,采用仰卧前后位。(2)侧位:患侧侧胸壁靠片,两手抱头,X线自健侧射入(图31)。(3)斜位:常用于显示肋骨骨折及心脏大血管情况。(4)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均优于传统胸片。对肺内病变特别是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胸片,对传统胸片不易显示部位的病变如肋骨

4、病变、纵膈病变和心影后的病变能较好显示。但显示间质和肺泡病变不及传统的平片。 2、胸部透视:方法简单、可多体位观察病变、并可观察呼吸时隔肌的活动度及心脏的搏动状态等。缺点是不易发现细微病变,且病人所接受的射线剂量大于胸部摄片,因此仅作为胸部摄片的补充检查。 3、特殊检查:高千伏摄影即应用电压不低于120kV的摄影。由于X线穿透力强,可减少胸壁软组织、肋骨对肺内病变的干扰,使肺纹理显示清楚,有利于中央型肺癌、纵隔病变及尘肺等的观察。由于DR、CT及MR的应用,高千伏摄影应用已不多。 4、造影检查:血管造影主要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造影,主要用于检查肺动脉瘤、肺动静脉瘘、肺动脉发育不良及不明原因的咯

5、血。由于螺旋CT,尤其是多层CT增强扫描的应用,单纯的肺部血管造影也已很少应用。 二、CT检查 1、普通扫描(平扫)系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扫描范围通常从肺尖至肺底,也可根据定位片所见进行局部选层扫描。对多数胸部病变,平扫既能满足诊断要求。平扫通常分别使用肺窗观察肺,纵隔窗(或称软组织窗)观察纵隔。 2、增强扫描:通常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为经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仅使用纵隔窗观察。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 3、高分辨力扫描: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为薄层(1mm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

6、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观察病灶的细微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常多用肺窗观察,它是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4、动态扫描:注射对比剂后对某感兴趣区行多次快速扫描,以了解对比剂的浓度变化,主要用于明确血供丰富的病灶或血管性病变。 5、CT灌注成像:在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时,对感兴趣区层面进行动态CT扫描,可有效地反映局部肺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 6、多层面CT扫描:系X线管一次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4、8或16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多层面CT扫描明显缩短胸部扫描的时间,提高空间分辨力。可对肺部病灶进行多方位观察,且具有肺结节分析功能、肺支气管成像、肺含气量测定及支气管仿真内窥镜

7、功能等。 三、MRI检查 1、检查方式:自旋回波(SE)、反转恢复及饱和恢复序列,以自旋回波最常用。此外,有减少呼吸运动伪影的呼吸触发相位编码技术、心电门控技术、流动补偿技术、快速自旋回波(FSE)及平面回波(EPI)等技术。常规应用SET1WI及FSET2WI。 2、扫描断面:常规先行横断面成像,必要时行冠状面或矢状面成像。 3、肺血管成像:成像技术有时间飞越法和相位对比法两种。时间飞越法是利用流动相关增强效应,相位对比法是利用血流中的相位效应。第二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一)X线片检查 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内、外各种组织、器官包括胸壁软组织、骨骼、心脏大血管、肺、胸膜和膈肌等相互重叠的综合投

8、影。某些胸壁软组织和骨结构可以投影于肺野而形成能与病变混淆的阴影。1、胸廓胸廓包括软组织和骨骼,正常时胸廓应两侧对称 (1)胸壁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的阴影。锁骨下皮肤皱褶为与锁骨上缘平行的3mm5mm宽的窄条状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与胸锁乳突肌影相连。 胸大肌:在肌肉发达的男性,胸大肌于两侧肺野中外带可形成扇形致密影,下缘清楚,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续连。两侧胸大肌影可不对称。 乳房及乳头:女性乳房可重叠于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向上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续连。乳头在两肺下野相当于

9、第5前肋间处,形成小圆形致密影,多两侧对称。 (2)骨性胸廓:骨性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锁骨和肩胛骨组成。 胸椎:优质胸片上,可以清晰看到上部第1- 4胸椎,正位像上横突可突出于纵隔影之外,与肺门重叠时不要误为肿大淋巴结。 肋骨:肋骨起自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斜行。肋骨前后端不在同一水平,一般第6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肋骨后端的高度。前段肋骨扁薄,不如后段肋骨的影像清晰。第l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肋软骨不显影,故肋骨前端呈游离状。25岁以后第1对肋软骨首先开始钙化,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肋软骨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致密影,不要误认为肺内病变。肋

10、骨及肋间隙常被用作胸部病变的定位标志。肋骨有多种先天性变异,如颈肋、叉状肋及肋骨融合。 胸骨:正位胸片上,胸骨几乎完全与纵隔影重叠,仅胸骨柄两侧外上角可突出于纵隔影。侧位及斜位片上胸骨可以全貌显示。 锁骨:两侧锁骨内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两侧胸锁关节应对称,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半月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边缘不规则时,勿误为骨质破坏。 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叠,勿误为胸膜肥厚。青春期肩胛骨下角可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勿误为骨折。 (3)胸膜:胸膜菲薄,分为包裹肺和叶间的脏层和与胸壁、纵隔及横隔相贴的壁层,两层胸膜之间为潜在的胸膜腔。在胸膜返折处且X线与胸膜走行方向平行时,

11、胸膜可显示为线状致密影。后前位片常见于第2肋骨下缘,表现为与肋骨下缘平行的线形阴影称伴随阴影。常规胸部正位片多可见水平裂胸膜,表现为从腋部第6肋骨水平向内止于肺门外1cm处的水平线状致密影。侧位片上,斜裂胸膜表现为自后上(第4、5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的线状致密阴影,在前肋膈角后2cm3cm处与膈肌相连;水平裂起自斜裂中点,向前水平走行达前胸壁。 肺叶间裂的变异常见的有奇叶副裂,系肺的发育过程中奇静脉被包入发育中的右肺叶内,由奇静脉两侧的四层胸膜形成,表现为自右肺尖部向奇静脉方向走行的弧形线状致密影,以小圆点状的奇静脉为终止点,其内侧肺组织即奇叶。 2、气管、支气管: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纵膈中

12、部垂直下行,长约10-12cm。气管在胸56椎体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为6085。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叶、肺段、亚肺段、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右侧主支气管分出上叶支气管后至中叶支气管开口前的一段称为中间支气管。左侧无中间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共分出背、内、前、外、后五支肺段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则分为背、内前、外、后四支肺段支气管。3、肺 (1)肺野:即两肺在胸片上的影像,表现为纵膈两侧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人为地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

13、中、外带。横的划分: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分为上、中、下三野。纵的划分:分别将两侧肺纵行分为三等分即将肺部分为内、中、外三带。此外第一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图32)。(2)肺门: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正位胸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cm2cm,两侧肺门可分上、下两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右下肺动脉内侧有含气的中间支气管衬托而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其横径不超过15mm。左下肺动脉由于心脏影的遮盖不能见其

14、全貌。侧位胸片上两侧肺门大部重叠,右肺门略偏前。肺门表现似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其前缘为上肺静脉干,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拖长的逗号尾巴由两下肺动脉干构成(图33)。(3)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影像。在正位胸片上,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中、外带延伸,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围几乎不能辨认。下肺野肺纹理比上肺野多而粗,右下肺野肺纹理比左下肺野多而粗。 (4)肺叶、肺段、肺小叶: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上、下两个肺叶。肺叶在正位胸片上前后重叠。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每个肺段

15、有单独的段支气管和血管供应。肺段常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的外围,肺段间没有明确边界。各肺段的名称与其相应的支气管一致。肺段由多数的肺小叶组成。肺小叶既是解剖单位又是功能单位。肺小叶由小叶核心、小叶实质和小叶间隔组成。小叶核心主要是小叶肺动脉和细支气管,其管径约1mm左右。小叶实质为小叶核心的外围结构。小叶间隔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走行。小叶的大小不完全一致,直径约为10mm25mm。每个小叶又由35个呼吸小叶(又称腺泡)构成。终末细支气管直径约0.6mm0.8mm,在腺泡内继续分出l、2、3级呼吸细支气管,然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肺泡壁上有小孔,称为

16、肺泡孔,空气可经肺泡孔相互沟通。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为肺的气体交换部分。 肺叶:胸片上,借显影的叶间胸膜可分辨肺叶多不能完整地显示肺叶的界限,但结合正侧位胸片常可推断各肺叶的大致位置。 右肺上叶:右肺上叶位于右肺前上部,上缘达肺尖,下缘以横裂与中叶分隔,后缘以斜裂与下叶为界。 右肺中叶:右肺中叶位于右肺前下部,上缘以横裂与上叶为界,下缘以斜裂与下叶分隔,自横裂最外端向内,向下斜行至右膈内侧部,内界直达右心缘,呈三角形 。 右肺下叶:右肺下叶位于右肺后下部,以斜裂与上叶及中叶分界。 左肺上叶:左肺上叶相当于右肺上叶和中叶所占据的范围。 左肺下叶:左肺下叶相当于右肺下叶所占据的范围。

17、 正位胸片上,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侧位胸片上,上叶位于前上部,中叶位于前下部,下叶位于后下部,彼此不重叠(图34)。 副叶:副叶是由副裂深人肺叶内形成,属于肺分叶的先天变异。奇叶为常见的变异,因奇静脉位置异常,奇静脉与周围的胸膜反折形成奇副裂,分隔右肺上叶内侧部分成为奇叶。奇副裂呈细线状影,自右肺尖部向内、下走行至肺门上方,终端呈一倒置的逗点状是奇静脉断面的垂直投影。肺段:胸片上不能显示其界限。在病理情况下,单独肺段受累,可见肺段的轮廓。肺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肺小叶:胸片上不能显示其轮廓。当腺泡范围内发生实变时,胸片上可表现为类圆形结节状致密影,称腺泡结节样病变

18、。4、纵隔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为胸廓入口,下为横膈。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淋巴组织、神经、脂肪及胸腺等。 胸片上除气管及主支气管可分辨外,其余结构缺乏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方法有多种,现多采用六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下为下纵隔;以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作为前、中纵隔的分界,再以食管前壁及心脏后缘连线作为中、后纵隔的分界。从而将上、下纵隔各分为前、中、后三区,共6区(图35)。5、横隔 横隔由

19、薄层肌腱组织构成。分左右两叶,介于胸、腹腔之间。两侧均有肌束附着于肋骨、胸骨及腰椎。横膈上有多个连结胸腹腔结构的裂孔,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和内脏神经通过;食管裂孔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裂孔有腔静脉通过。此外,还有胸腹膜裂孔及胸骨旁裂孔,为横膈的薄弱区,是膈疝的好发部位。左、右横膈均呈圆顶状,一般右膈顶在第5肋前端至第6前肋间水平,通常右膈比左膈高1cm2cm。横膈的圆顶偏内侧及前方,所以呈内高外低,前高后低。正位胸片上,膈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外侧逐渐向下倾斜,与胸壁间形成尖锐的肋膈角。侧位片上,膈前端与前胸壁形成前肋膈角;圆顶后部明显向后、下倾斜,与后胸壁形成后肋膈角,位

20、置低而深。平静呼吸状态下,横膈运动幅度约为1cm3cm,深呼吸时可达3cm6cm,横膈运动两侧大致对称。横膈的局部发育较薄弱或张力不均时,向上呈一半圆形凸起,称为局限性膈膨出,多发生于前内侧,右侧较常见,深吸气时明显,为正常变异。有时在深吸气状态下,横膈可呈波浪状,称为“波浪膈”,系因膈肌附着于不同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的牵引所致。 (二)CI检查胸部的组织复杂,有含气的肺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及骨组织。因为这些组织的密度差异很大,其CT值的范围宽广,所以在观察胸部CT时,至少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分别观察肺野与纵隔,有时还需采用骨窗,以观察胸部骨骼的改变。胸部CT图像是胸部不同

21、层面的断层图像,普通CT只能进行胸部横断面成像,多层螺旋CT除横断面成像外,可行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成像。 1、气管气管长约1012cm,除接近隆突一小段略向右偏外,基本处于中线位置。气管壁由2022个马蹄型软骨与后部的厚纤维膜围成。成人气管横径正常为1027mm。2、胸壁 纵隔窗观察可分辨胸大肌、胸小肌。胸大肌前方为乳腺。胸小肌较薄,位于胸大肌上方之后。后胸壁肌肉较复杂。腋窝的前壁为胸大肌和胸小肌,后壁是背阔肌、大圆肌及肩胛下肌。腋窝内充满大量脂肪,检查时如上肢不上举可见腋窝走行的血管影,勿误为淋巴结。 胸骨柄呈前凸后凹的梯形,两侧后方的凹陷为锁骨切迹,与锁骨头形成胸锁关节。胸骨体呈长方形,成人

22、剑突多呈小三角形高密度影。胸椎位于后胸廓中央。肋骨断面呈弧形排列,第1肋软骨钙化突向肺野内,不要误为肺内病灶。肩胛骨于胸廓背侧呈长形斜条状结构,前方可见喙突,后方可见肩峰及肩关节盂的一部分。螺旋CT三维重建可立体显示胸部骨骼。 3、纵隔 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方,心脏大血管之前。前纵隔内有胸腺组织、淋巴组织、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胸腺位于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内,分左右两叶,形似箭头,尖端指向胸骨,胸腺边缘光滑或呈波浪状。儿童胸腺外缘常隆起,成年人胸腺外缘平直或凹陷。胸腺的密度取决于其内的脂肪含量,老年人胸腺几乎全部为脂肪组织代替,仅见一些细纤维索条状结构。前纵隔淋巴结包括前胸壁淋巴结和血管前淋巴结,前者C

23、T上难以显示。血管前淋巴结位于两侧大血管前方,沿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及颈总动脉前方排列。 中纵隔为心脏、主动脉及气管所占据的部位。中纵隔结构多,包括气管与支气管、大血管及其分支、隔神经及喉返神经、迷走神经、淋巴结及心脏等。心脏各房室之间有少量脂肪组织,所以CT上可大致区分各房室。左、右心膈角区可见三角形脂肪密度影,常对称性出现,右侧多大于左侧,为心包外脂肪垫,注意不要误为病变。中纵隔淋巴结多数沿气管、支气管分布,主要有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奇静脉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CT不能显示走行于纵隔内的神经。 后纵隔为食管前缘之后,胸椎前及椎旁沟的范围。后纵隔内有食

24、管、降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及淋巴结。4、肺 常规CT只能从某横断面上观察某一个断面的肺野或肺门。两肺野可见由中心向外围走行的肺血管分支,由粗渐细,上下走行或斜行的血管则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断面影。有时中老年人两肺下叶后部近胸膜下区血管纹理较粗,系仰卧位扫描时肺血的坠积效应所致,勿误为异常。肺叶及肺段支气管与肺动脉分支血管的相对位置、伴行关系及管径的大小较为恒定,肺动脉的管径与伴行的支气管管径相近。 右肺门:右肺动脉在纵隔内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很快分为三支分别伴行于右上叶的尖、后、前段支气管。下支在中间段支气管前外侧下行中,先分出回归动脉参与供应右上叶后段。然后有右中叶动脉、右下叶背

25、段动脉分出,最后分出2支4支基底动脉供应相应的基底段。右肺静脉为两支静脉干,即引流右上叶及右中叶的右上肺静脉干和引流右下叶的右下肺静脉干。 左肺门:左上肺动脉通常分为尖后动脉和前动脉分别供应相应的肺段。左肺动脉跨过左主支气管后即延续为左下肺动脉,左下肺动脉先分出左下叶背段动脉和舌叶动脉,然后分出多支基底动脉供应相应的基底段。左肺静脉也为两支静脉干,即引流左上叶的静脉进入纵隔后与左中肺静脉汇合形成左上肺静脉干,引流左下叶的左下肺静脉干。 叶间裂:叶间裂是肺内的重要解剖标志,在普通CT肺窗上表现为无血管带或区。当叶间裂走行与扫描平面接近垂直或略倾斜时,则可显示为细线状影。高分辨力CT图像上,叶间裂

26、可清楚显示为线状影。横断面上斜裂可见于第4胸椎平面以下的层面,表现为从纵隔至侧胸壁的横行透明带影;水平叶间裂因其与扫描平面平行,可表现为三角形或椭圆形无血管透明区。多层螺旋CT冠状面或矢状面成像易于显示叶间胸膜。 叶间裂是识别肺的标志,左侧以斜裂前方为上叶,后方为下叶。右侧在中间段支气管以上层面,斜裂前方为上叶,后方为下叶;在中间段支气管以下层面,斜裂前方为中叶,后方为下叶。 肺段:肺段的基本形态为尖端指向肺门的锥体状。CT图像上不能显示肺段间的界限,只能根据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走行定位。发生肺段范围内的病变时,则可显示肺段的形态。肺小叶:普通CT难以显示肺小叶结构。高分辨力CT可显示肺小叶呈不

27、规则的多边形或角锥状。底朝向胸膜尖指向肺门,其直径约10mm25mm。CT显示构成小叶核心的小叶肺动脉和细支气管,其管径约1mm。小叶实质为小叶核心的外围结构,主要为肺腺泡结构,其内可见高密度的斑点状微小血管断面影。小叶间隔构成肺小叶的边缘,主要由来自胸膜基质的结缔组织构成,表现长10mm25mm的均匀线状致密影,易见于胸膜下,且与胸膜垂直。小叶间隔内的小静脉多可显示,表现为点状或伸向胸膜的线状影。 5、横膈 膈肌为圆顶状的肌肉片结构把胸腔与腹腔分开,大部分紧贴于相邻脏器如心脏、肝脾等,且密度与相邻器官相似,CT常难以显示这些部位的膈肌影。膈肌前方附着于剑突与两侧肋软骨上,多呈光滑的或轻微波浪

28、状线形影,少数呈不规则或边缘不清的宽肌肉带影。膈肌后下部形成两侧膈肌脚,为膈肌与脊柱前纵韧带相连续而形成,简称膈脚。 (三)MRI检查 正常胸部结构的MRI表现取决于不同组织的MR信号强度特点。肺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骨组织具有不同的MR信号强度,在MR图像上表现为不同的黑、白亮度。 1、胸壁 胸壁肌肉在T1WI和T2WI上均呈较低信号,显示为黑影或灰黑影。肌腱、韧带、筋膜氢质子含量很低,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肌肉间可见线状的脂肪影及流空的血管影。脂肪组织在T1WI上呈高信号,显示为白影,T2WI上呈较高信号,显示为灰白影。 胸骨、胸椎、锁骨和肋骨的周边骨皮质在T1WI和T2W

29、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中心部的海绵状松质骨含有脂肪,显示为较高信号。肋软骨信号高于骨皮质信号,低于骨松质信号。 2、纵隔 胸腺呈均质的信号影,T1WI上信号强度低于脂肪,T2WI上信号强度与脂肪相似。 气管与主支气管腔内无信号,气管和支气管壁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且较薄,通常也不可见,管腔由周围脂肪的高信号所衬托而勾画出其大小和走行。纵隔内的血管也是由周围脂肪的高信号所衬托而勾画。胸段食管多显示较好,食管壁的信号强度与胸壁肌肉相似。 淋巴结多易于显示,T1WI上表现为均质圆形或椭圆形结构。通常前纵隔淋巴结、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右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左上气管旁淋巴结、主、肺动脉淋巴结及隆突下

30、淋巴结较易显示,左下气管旁淋巴结及左主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不易显示。 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左喉返神经通常不能显示。胸导管有时在横断面可显示。 心脏与大血管详见心脏与大血管一章。 3、肺 正常肺野基本呈黑影。肺纹理显示不及CT,不呈树枝状,而呈稍高信号的横带状影,近肺门处可见少数由较大血管壁及支气管壁形成的支状结构。 由于肺血管的流空效应,肺动、静脉均呈管状的无信号影,而肺门部的支气管也呈无信号影,所以两者只能根据其解剖学关系进行分辨,但应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肺动、静脉均呈高信号,则可鉴别。在肺血管与支气管之间,由脂肪、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融合而成的小结节状或条片状高信号影,其直径一般不超过5mm。

31、4、横膈 膈脚在横断面显示清楚,呈一较纤细、向后凹陷的曲线状软组织信号影,前方绕过主动脉,止于第1腰椎椎体的外侧缘。冠状面及矢状面能较好显示横膈的高度和形态,横膈的信号强度低于肝脾的信号强度,表现为弧形线状影。第三节、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一、肺部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1渗出与肺实变(exudation and consolidation) 渗出是病理学概念,是指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进入肺泡和间质的过程。肺实变指肺泡腔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取代,受累肺组织的体积无或仅有轻微改变。病变累及的范围可以是腺泡、小叶、肺段或肺叶,也可以是多个腺泡、小叶受累而其间隔以正常的肺组织。肺泡内的渗出液可通过肺泡孔向邻近肺泡蔓延,故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间无截然分界,呈逐渐移行状态。肺实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其他各种肺炎;也见于肺泡性肺水肿、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肺结核、肺泡癌及真菌病等。 X线检查:X线胸片上实变范围可大可小,可为小片状、大片状、一段、一叶甚至一侧肺,可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可相互融合;实变中心区密度较高,边缘区较淡,但当其边缘至叶间胸膜时,可表现为锐利的边缘。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