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39.63KB ,
资源ID:60894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894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补充材料小学教育教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补充材料小学教育教学.docx

1、补充材料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章 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1、单项选择题 1.B学记 2.C亚里士多德 3.A培根 4.B大教学论 5.C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B卢梭 7. B学记 8. B卢梭 9. B.教育漫话 10.B. 赫尔巴特 11. C理想国 12.A苏格拉底 13.D裴斯泰洛齐 14.B洛克 15. B大教学论 16. A.普通教育学 17. A.夸美纽斯 18. D.杜威 19.A.马卡连柯 20.C孟子尽心上 21. 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22. B生物起源说 23.D劳动起源说 24. B奴隶社会 25. B奴隶社会 26.D资本主义社会 27. D资本主义社

2、会 28.C.资本主义社会 29. C .资本主义社会 30. B奴隶社会 31. B生产力 32. C政治经济制度 33.A生产力 34. C、文化功能 35. D、人的主观能动性 36.A遗传 37. D人的主观能动性 38. C教育 39. A强制性 40.B1986 41.C义务教育法的修订 42. B癸卯学制 43.A壬寅学制 44. C壬子癸丑学制 45. D.壬戌学制 46. A.六三三制 47.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8.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9.A调查法 50. B研究条件 51. C历史法 52.A基础研究 53.C.叙事研究 54. C观察法 55. C历史法

3、56.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57.C.间接功能 58. D.超越性功能 59. B.垄断性 60.强制性 61.D.义务性 62.A.基础性 63.C.目标模式 64.C.隐性课程 65. D.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6.C.重视知识的逻辑顺序 67.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68. B.社会、知识、学生 69. A.教师 70.C杜威 71.C.综合课程 72.A.学科课程 73.C计划性 74.B综合课程 75.C课程标准 76.D课堂中心 77.A课程标准 78.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79.D.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0. B.教师 81

4、.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82.C.课程标准 83.A.螺旋式 84A.课程计划 85.D. 非预期性 86.D. 师生关系 87.D.直观性原则 88.D.疏导原则 89.C.练习 90.D.情境教学法 91A教学目标 92A.认识活动 93.D间接经验 94.B赫尔巴特 95.C杜威 96.A启发教学 97.B循序渐进原则 98.B.循序渐进原则 99.A个别教学 100. C班级教学 101.C班级教学 102.A.夸美纽斯 103.C有利于因材施教 104.D.讨论法 105.A.教学 106.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07. D.可接受性原则 108. A启发性原则 109. B上

5、课 120.D.巩固性原则 121.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22.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3.C.直观性原则 124. C.直观性原则 125.D.讨论法 126.C实习作业法 127.A练习法 128.B.启发性原则 129.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30.D.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31.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132. C.个体内差异评价 133. A.相对评价 134.D自律道德阶段 135.A道德认知 136.C“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137.A道德认知 138.D道德行为 139.B德育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 140.D看具体情况,

6、可有多端 141.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42.B疏导原则 143.D榜样法 144.A马卡连柯 145.B.榜样示范法 146.B陶冶教育法 147. B说服教育法 148.A榜样示范法 149.A品德评价法 150.D修养指导法 151.A榜样示范法 152.B.权威阶段 153.B.权威阶段 154.B.权威阶段 155.B.权威阶段 156.B权威阶段 157.C可逆性阶段 158.A、前习俗水平 159.B、习俗水平 160. A、道德认识 161.B.以间接经验为主 162.B.以间接经验为主 163.C、学习中介 164 A 陶冶教育 165.D.蔡元培 166.D.夸美

7、纽斯的大教学论 167.B.分层抽样 168.B、分层抽样 169.A、系统抽样 170.D、整群抽样 171. D.道德行为 172.B.凝聚功能 173.C. 175.D.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76.C道德意志 177.D分层抽样 178. B、分层抽样 179.A、系统抽样 180.D、整群抽样二简答题1. 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本题略)2.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 (2)全民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互补性和协调性。4.简述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 2、简述

8、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途径;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5.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教育通过培养大批的统治人才,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教育通过帮助个人社会化

9、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文化 (2)选择文化 (3)保存文化 (4)交流文化 (5)发展文化。6.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2)教育育是有计划地影响人的活动过程 ,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教育活动由受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负责实施,有更高更专门话的教育素养。7.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1)言语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研究能力 (5)自我反思能力 (6)沟通交往能力 (7)自我调控能力 8.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

10、互关系 (1)各育是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各部分都不可能相互孤立地对学生发生作用,忽视其中任何一者,都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2)各育是不可替代、相互促进的。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 (3)五育并举并不是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平衡着力。五育并重的前提应当是德育发挥主导作用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的全面发展。9.简述美育的功能。 直接功能:引导学生的审美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间接功能:美育对其他各育的促进作用 以美启智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 以美导善

11、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功能。 以美健体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 以美促劳眉宇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的树立、技能的形成。 超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终极意义、意趣及教育过程本身美学自由精神的追求等的认识10.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优点: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逐步递进、内容连续的逻辑系列,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可能会压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1.简要说

12、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自主性 (5)生成性12.简述课程的主要类型(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2)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13.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14.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内容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

13、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1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

14、习和能力的培养。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16. 简述课程的组成部分 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1)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科书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17.简述教学活动的本质。 教学活动是

15、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1)教学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2)教学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认识方式的间接性(3)教学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4)教学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18.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要求: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智力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知识的积累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提高 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统一起来。19.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现代教

16、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 要求: 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0.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1.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哪些要求? 充分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差异 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22.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讲授要条

17、理清楚,重点分明 讲究语言艺术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配合。23.简述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启发性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7)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8)量力性原则 2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谈话法 (4)演示法 (5)实验法 (6)参观发 (7)练习法 (8)实习作业法 (9)读书指导法26.布置作业的要求有哪些? 作业目的明确,为学生知识

18、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服务 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业有启发性和典型性, 作业的数量和形式符合学生的特点 恰当选择作业类型 作业布置要考虑学生的差异。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8.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这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中

19、的客观存在。 (4)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29.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0.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內容正确 教学方法适当 教学过程紧凑 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31.简述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 (2)理想和传统教育 (3)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4)道德教

20、育 (5)集体主义教育 (6)劳动教育 (7)纪律和法制教育32.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2)德育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33. 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 、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四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2)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德育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

21、德发展的具体情况。 (3)德育过程具有针对性。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的发展往往不平衡,要针对发展状况,因材施教,使四者的整体功能得到最佳发挥。34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炼,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3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22、?(1)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 ()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修养指导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36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哪些?(1)导向性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原则()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37简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

23、一。 要求:()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38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 (5)班级活动,如校会、班会等。39.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主观依据:人的价值选择,如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性人格等。 (2)客观依据: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历史发展进程;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40.教育研究的基本研究步骤有哪些? (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24、(3)制订研究方案。 (4)搜集并整理、分析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三材料题 1.答案提示: (1)对孙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设计恰当;作业目标明确;形式灵活;分量适中;给学生选择的机会;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符合小学低年级的特点。 (2)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减负不意味着不布置作业,适当适量的作业是毕业的。2.答案提示:(1)以往教育中过于强调被动学习谈谈你对被动学习的看法。 被动学习主要表现为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注重学生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智能的发展。(2)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学

25、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答案提示:(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体现出来。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

26、积极性、主动性,那么他的教会得以真正的落实。(3)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的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4)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4.答案提示: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是有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的人,同时也是需要尊重和欣赏的人。学生都是可教育的,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启示:(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关心爱护他们,通过耐心的教育和引导也可以使

27、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5.答案提示: (1)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6.答案提示: (1)联系案例说明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这一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全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要注意个别差异,以便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 (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方法,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独立性、差异性,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达成目标。 (3)结合案例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

28、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等,都主要由教师予先决定和设计。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只有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体现。 7.答案提示:这位老师主要贯彻了:(1)启发性原则.他从算式入手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2)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他鼓励学生实事求是而又不乏创意的回答,要求学生挖掘算式中隐含的积极意义.这位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讲授法.(2)谈话法.老师按照教学

29、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知识.(3)谈论法.老师指导学生对910所隐含的意义进行讨论,从而获取知识,明辩是非. 8. 答案提示:该老师贯彻了如下教学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该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批评等处理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处理,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组织纪律性、文明语言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2)启发性原则 老师从突发事件出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单词的意义,而且还了解了同一单词在不同语气下的不同意义。 9答案提示: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疏导原则。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认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当学生的情况与往常不同时,该教师不是实事求是地去了解原因,而是故意为难学生,期待学生失败、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