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07MB ,
资源ID:60882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88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面向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的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方法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面向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的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方法综述.docx

1、面向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的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方法综述面向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的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方法综述作者:杨弋鋆 邵文泽 王力谦 葛琦鲍秉坤 邓海松 李海波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第06期摘要 现如今,深度学习已然成为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语音处理、问答系统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通过附加经过特殊设计的细微扰动而构造出的对抗样本,能够破坏深度模型的原有性能,其存在使许多对安全性能指标具有极高要求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以视觉感知为主要技术优先的智能驾驶系统,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对对抗样本的生成攻击和主动防御研究,成为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极

2、为重要的交叉性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简述了对抗样本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典型的对抗样本攻击和防御算法.随后,列举了针对视觉感知系统的多个物理世界攻击实例,探讨了其对智能驾驶领域的潜在影响.最后,对对抗样本的攻击与防御研究进行了技术展望.关键词 对抗样本;目标检测;语义分割;智能驾驶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志码A0 引言得益于深度学习1技术的巨大突破以及计算机性能的快速提高,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的新技术如语言翻译、人脸识别、图像生成、场景检测等迅速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在深度学习领域,研究者们不断追求着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广的应用范围,然而在这一片欣

3、欣向荣之景的角落,却隐藏着一个“幽灵”,它难以被人发现却能轻松“破坏”研究者们引以为傲的智能机器.尽管这些智能机器的精确度已在诸多应用中远超人类,但在这个“幽灵”面前,很可能立刻变成低能儿.而这个“幽灵”就叫做对抗样本(Adversarial Examples)2.2013年,Szegedy等3在研究图像分类问题时首次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在测试图片上附加一些经过特殊设计且人眼难以察觉的轻微扰动,并将其输入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图像分类系统后,会得到错误的输出结果,而这个错误的输出甚至可以被他们任意指定.简单来说,对于这个分类系统,干净样本(未附加

4、扰动的原始图像)与附加了扰动的样本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在人类观察者眼中,两者几乎毫无差别.如图1所示,深度模型将加入了细微扰动的“熊猫”错误地识别为了“长臂猿”.图1a是干净样本,可以看到图中是一只熊猫.图1b就是经过特殊设计生成的对抗扰动,它好似一团毫无意义的噪声.而图1c就是干净样本附加扰动之后生成的对抗样本了,我们会认为它和图1a完全一样,但分类器却将它识别为了长臂猿.这个发现很快引起了各方研究者的注意.他们将这个被附加轻微扰动从而具有“攻击性”的输入样本定义为对抗样本,而生成这些扰动的算法就叫做对抗样本生成算法,也叫攻击算法(Adversarial Attack).随着对对抗样本的深入研

5、究,针对其他模型或任务的攻击算法也随后出现.各种深度学习模型如DNN模型、强化学习模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等,以及各类任务包括图像分类、场景检测、语义分割等,无一例外都被“量身定制”的对抗样本成功攻击.既然存在着对抗样本这么一支锋利的矛,那么就需要一個坚固的盾来抵御它.事实上,针对防御算法(Adversarial Defense)4的研究早在对抗样本发现初期就开始了.尽管目前在防御方面确实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防御思路,但始终存在着难以突破的局限与挑战,很多时候这些防御方法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就目前来讲,现有防御算法仍无法有效抵御大部分攻击算法.1 对抗样本攻击算法对于对抗样

6、本的研究也不过6年时间,针对不同模型或不同任务的攻击算法却有不少.简单来说,大致可以将这些攻击算法分为两类,分别是有目标指向的攻击和无目标指向的攻击.前者是指在对抗样本输入模型之后,会获得攻击者指定好的错误结果,比如让受到扰动的汽车图像统一错分类为风筝.而后者表示获得的结果只要是错误的就行,具体内容无所谓.另外,如果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单步攻击和迭代攻击两种.表1给出了部分比较典型的攻击算法.FGSM是无目标指向的单步攻击算法,因此其训练速度很快,但由于其攻击思路相对简单,导致其攻击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目前许多防御算法都能高效抵御FGSM的攻击.对FGSM的直接改进便是放弃向梯度方向跨固定步

7、长的做法,转而迭代地进行许多次的小步幅扰动,在每次扰动后调整扰动方向以达到攻击的目的,这就是基本迭代算法(Basic Iterative Method,BIM)7.此外,无目标指向的迭代攻击还有DeepFool8、UAP9、PGD10等.此处再介绍一下DeepFool.DeepFool由Moosavi-Dezfooli等8提出,该算法主要根据网络的原始决策边界来迭代生成对抗扰动,将位于分类边界内的图像逐步推到边界外,直到出现错分类.形象来说,它和BIM的差异在于:BIM通过多次小步幅的调整,将受扰动的图像沿着任意路径远离正确的类直至出错,而DeepFool则是让其从正确的类指向类决策边界进行移

8、动,以最短路径进入其他的类别区域.这种做法使产生的扰动更加细微,进一步增强了其不可见性.1.2 有目标指向的攻击对于有目标指向的单步攻击,比较典型的有LLC算法7.事实上,这种算法是FGSM的一个扩展,它用DNN分类器预测的最低概率的类别标签来替代FGSM中使用的真实标签,并最小化损失函数,然后从原始图像中减去计算出来的扰动从而得到对抗样本.类似于BIM,LLC自然也存在其迭代版本ILLC7.其他有目标指向的迭代攻击还有JSMA11、C&W攻击12、EAD13等.其中C&W攻击算法由Carlini和Wagner提出,他们针对同时期提出的用于抵抗对抗样本的防御蒸馏法14,引入了3种攻击算法.C&

9、W算法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节置信度,且生成的扰动更小,同时它可以破解包括防御蒸馏法在内的多种防御算法,使其适用于黑盒攻击.当然,这个攻击算法的缺点是计算量太大.除此以外,已有的攻击算法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比如数字化攻击(Digital Attack)和真实世界攻击(Real-world Attack).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前者只是在同一计算机内以纯粹数字的形式进行计算和攻击,而后者则是能在真实世界将对抗样本打印出来,并对第三方识别系统如手机、广场监控等进行攻击.另外还可以分类为白盒攻击(White-box Attack)和黑盒攻击(Black-box Attack).前者表示在对

10、模型和训练集完全了解的前提下进行扰动的生成,而后者则是在对模型和训练集知之甚少的情况下进行对抗攻击.2 对抗样本防御算法对抗样本的存在使一些极具安全敏感性的技术领域受到严重威胁,研究能有效抵御对抗样本的防御机制成为当前深度学习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从防御方思路上看,目前大致可以将防御算法分为三类(表2):1) 对数据集进行修改或预处理;2) 对原模型进行修改;3) 添加外部模型而不改动原模型.第一种方式不直接涉及模型本身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数据集上,第二和第三种方式则更关注模型本身的优化.另外,从防御效果上看,可以把防御算法分成两类:完全防御和检测防御.前者意在使模型完全抵御对抗样本的攻击从而恢复原

11、有性能,后者的目的则在于让模型“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攻击,从而发出警报,但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防御.2.1 对数据集进行修改首先介绍对抗训练(Adversarial Training)15.在原有的训练集上加入对应的对抗样本数据集,即让原图与对抗样本一起作为训练集输入来训练模型.实验证明,这种对抗训练能有效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同时,对抗训练能使网络进一步规范化,减少过度拟合.当然,这种方法的局限性非常大,已有相关实验证明,对于已经接受对抗训练的网络,仍然可以构造出其他有效的扰动,从而获得新的对抗样本进行攻击.Dziugaite等16受到图片JPG压缩的启发,将这种压缩方式运用在了对抗样本上.实验证

12、明,JPG压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FGSM扰动下分类精度下降的趋势.然而,这种压缩方式,包括后来尝试的DCT、JPEG及PCA等方式,远远不能产生高效的防御,同时压缩也导致了图片本身精度的下降,有些得不偿失.其他还有如在训练过程中做高斯数据增强17,在测试时对图像作随机填充18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鲁棒性.2.2 修改网络模型本身Ross和Doshi-Velez19将输入梯度正则化作为一种防御思路.他们的方法是,在训练可微模型的同时,惩罚导致输出相对于输入变化的变化程度.这意味着,一个小的对抗性扰动不太可能大幅改变训练模型的输出.实验也表明,该方法和对抗训练相结合,对FGSM和JSMA等攻击

13、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这种方法成倍增加了网络的训练复杂度.Papernot等14利用蒸馏的概念使深层神经网络对对抗样本攻击具有鲁棒性.蒸馏是Hinton等29引入的一种训练过程,用于将更复杂的网络知识转移到更小的网络之中.Papernot等14引入的蒸馏过程的变体,实质上就是利用网络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鲁棒性,这种算法会以概率向量的形式从训练数据中提取知识,并反馈给原模型进行训练.实验表明,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网络对图像中微小扰动的恢复能力.Lu等21曾假设,在网络的后期阶段,对抗样本相比于干净样本,会产生不同的ReLU激活模式.因此,他们提出了SafetyNet,其将SVM分类器添加到目标模型中,让

14、SVM使用网络后期ReLU计算的离散码来检测图像中是否存在扰动.其他还有Gao等20的DeepCloak,Metzen等22的探测子网(Detector Subnetwork)以及Grosse等23的Aca擾动检测等防御算法.2.3 使用附加模块Akhtar等24提出了一种针对全局扰动的防御框架.该框架向目标网络添加额外的扰动校正网络(Perturbance Revise Network,PRN),训练它们对扰动后的图像进行校正,使分类器的预测指向正确结果.而训练PRN网络的过程不影响原有网络的内部参数.此外,Lee等25使用近年流行的GAN框架30来训练一个对FGSM之类的攻击具有鲁棒性的防

15、御网络.他们利用试图产生对抗扰动的生成器来训练分类器.在训练过程中,生成器不断尝试生成具有更强攻击能力的对抗扰动,而分类器则不断尝试正确地对干净样本和对抗样本进行分类.这样,经过多次迭代训练,其训练出的分类器将会具有更强的鲁棒性.Xu等26提出使用特征压缩来检测图像存在的扰动.他们在分类器网络中增加了两个外部模型,这些模型降低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颜色位深度,并对图像进行空间平滑.在此过程中,附加模型对原始图像和压缩图像进行预测比较,如果差异值超过特定阈值,则代表该图像受到了攻击.其他还有Meng等 27提出的MagNet以及Liang等28提出的自适应降噪算法等.3 智能驾驶与对抗样本前文介绍了

16、一些典型的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算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一下对抗样本对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的影响.在此之前,关于对抗样本是否在物理世界真实存在的问题,学术界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而OpenAI经过深入研究,在其博客(https:)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明确的结论:物理世界存在稳定的对抗样本.此后,关于对抗样本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针对真实世界的攻击算法接连出现,当下热门的智能驾驶(Automatic Driving),因其超高的安全性要求,更是成为研究者们的重要关注对象.智能驾驶汽车利用雷达装置、视觉装置、定位系统等部件协同合作,让计算机可以在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尽

17、管自动驾驶技术已经研究了多年,许多公司也致力于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但多次死亡事故31依然时刻警示着研究人员.其中最近的一起特斯拉的死亡事故引发了业界对于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系统安全性能的深思.这次事故中车辆上的视觉系统错误地将前方的大型货车车厢识别为了天空,使车辆高速地撞上了货车.很多人会认为这无非就是视觉模型还存在漏洞,说明模型还没达到绝对的精准性,只要做进一步训练就能避免.然而真的这么简单就能解决问题吗?当然,就这起事故而言,确实是由模型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但是否有可能在视觉系统确实足够精准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手段让其失效呢?对抗样本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完全可以.事实上,已经有研究人员针对如路标识

18、别32、行人检测33等智能驾驶常用的视觉感知技术进行了攻击实验,并得到了明显的成效.3.1 路标识别攻击路标识别对智能驾驶系统来说,是一个必需且基本的技术,智能汽车应能够准确识别出路标所表示的内容,从而采取相应的机动措施.例如,当识别到STOP路标时应进行停车动作,再如当识别到限速40的路标时就要进行相应的限速措施.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32,只要在路标上贴上几个不起眼的小贴纸,智能汽车或许就无法识别出这些路标了.这项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三星集团美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论文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攻击方式,而在第二种攻击中,他们只需要几

19、个小小的标签,就能让YOLO v234无法检测出路标.而这些小标签能伪装成涂鸦艺术之类的东西融入到路标图像中,让人们难以察觉,即使是发现了也往往不會在意.首先介绍是第一种攻击,研究人员对路标进行了有目标指向的全局扰动,然后将其以海报的形式全尺寸打印了出来,覆盖在原来的STOP路标上.在测试中,视觉感知系统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对这个对抗样本进行识别,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将STOP路标识别为了限速标志.前文在介绍对抗样本时提到过,只要在原图上附加非常轻微的扰动,就能产生攻击效果.事实上,这种做法目前只局限于数字化攻击中,如果要将对抗样本带入真实世界,那么这种扰动必须是较为显眼的.因为打印过程、再

20、摄像过程、再保存过程都会产生信息丢失,原本细微的扰动极容易在这些过程中被“消去”.因此不难发现,图2a中假路标上的扰动确实过于明显,真的拿它去欺骗视觉感知系统的话,虽然效果很好,但很容易就被人怀疑.因此,第二种攻击所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扰动尽可能不被人警觉.在第二种攻击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的对抗样本形式,叫做对抗补丁(Adversarial Patch),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小标签.他们对RP2算法35进行了改进,加入自己设计的“Disappearance Attack Loss”,成功制作出了可以将STOP路标“隐藏起来”的对抗补丁,如图2b所示.尽管这些小标签本身还是比较显眼,图案内容也和

21、路标有些格格不入,但相比于第一种的全局扰动,其覆盖面积大大减少,且在人类眼中其对路标内容的影响基本上可以无视,因此可以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不被人警觉的要求.下面重点介绍他们的第二种攻击算法.该攻击算法针对的是基于YOLO v2的物体检测模型.实验使用了专门设计的损失函数来对对抗补丁进行训练,通过迭代训练使该损失函数的值最小化,最终得到相应的补丁图案,使附加上该补丁的STOP路标无法被识别系统检测出来.训练对抗补丁所使用的损失函数由三部分构成:该函数针对的是对抗补丁的可打印性.由于打印机的色域有限,某些计算机中存在的颜色打印机中却没有,从而无法被打印出来.该函数的目的在于让对抗补丁每个像素的色

22、值尽量接近打印机所拥有的色值.将三部分损失函数相加,进行迭代训练,最终可以得到能高效攻击STOP路标的对抗补丁.除此以外,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名为“Creation Attack Loss”的第四个损失函数.与之前的工作不同,该函数的目的是让检测器在无法检测出STOP路标的前提下,在相同的位置能够检测出其他原本不存在的物体,相应的实验也显示出了较好的结果.图3展示了该实验的部分结果.另外,尽管这项实验针对的是YOLO v2模型,但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设计,成功将攻击迁移至了Faster-RCNN.这项研究充分表明了智能驾驶的视觉感知系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不能有效抵御对抗样本的侵扰,不排除会有不法

23、分子对路边的路标进行恶意攻击,从而使智能汽车无法正确识别,引发交通事故.3.2 行人检测攻击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几位研究人员研究发现33,借助一张简单打印出来的图案,就可以完美避开行人检测系统.如图4所示,视觉系统成功检测到了左边的人,但却没能发现右边的人.可以看到,右边的人身上挂了一块彩色的纸板,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对抗补丁,正是这块补丁欺骗了视觉感知系统,让系统无法发现这块补丁所在之处还存在着一个人.该对抗补丁的生成算法和上文介绍的路标识别攻击算法有着相同的思路,都是通过设计好的损失函数,去训练一个固定形状的对抗补丁,使附加了补丁的对象在输入检测系统后得到尽可能低的物体存在置信度.行人检测攻击

24、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可以通过这种补丁恶意地绕过监控系统,或者更糟糕地,让别人穿上带有对抗补丁的衣物,使其在路上行走时无法被智能车辆检测出来,从而大大增加事故概率.图5展示了该项实验针对室外场景的一部分数字化攻击实验.因此,对于智能汽车将要普及的未来时代,务必需要找到能高效抵御这类对抗样本的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智能汽车的安全性.3.3 道路场景的其他恶意攻击上文介绍的两项研究成果表明,现有的攻击算法已经可以通过补丁的形式,使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系统针对路标和行人的检测失效.这些诡异的对抗补丁,时刻威胁着视觉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以做一个设想,回想一下之前提到的特斯拉追尾事故,是否有可能存在一

25、些不法分子,恶意地在大大小小的货车车厢后面贴上一些不起眼的对抗补丁,从而让这些货车“消失”在路上呢?又或者在一些弯道很多的山路上,在转弯处的护栏上贴上这些诡异的补丁,让智能汽车误以为那里是一条直路而直冲而去呢? 虽然相信这些反人类的行为不太可能出现,但只要还没研究出高效的防御机制,这种隐患就绝对不能视而不见.除了针对物体检测和识别的攻击,目前也有文献报道了针对语义分割、实例分割等视觉任务的攻击方法.Xie等36成功使用自己设计的密集对抗生成算法(Dense Adversary Generation,DAG),对图像生成全局扰动,使视觉系统对其做出错误的语义分割,如图6所示.图6中的左上图是干净

26、样本,左下图是干净样本的语义分割结果,右上图展示的是DAG算法生成的对抗扰动,右下图则展示了干净样本受到攻击后所得到的语义分割结果.语义分割技术可以让智能汽车在检测出前方物体的同时,能进一步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从而获得更加精细的路况信息,更顺利地进行超车、绕行、规避等动作.若上述针对语义分割任务的攻击算法移植到智能驾驶系统,其影响可想而知.事实上,研究人员完全可以设计出一系列面向道路场景的对抗补丁,将行人、树木等物体与背景“融为一体”,使视觉系统无法将其正确分割出来.4 研究展望到目前为止,面对各种各样的对抗样本攻击,仍没有足够有效的防御机制来抵抗它们.更何况这些对抗样本或补丁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27、,将会变得更小、更隐蔽、更具破坏力与迁移力,并对所能想到的经常出现于道路场景的任何物体进行攻击,使智能汽车的视觉感知系统无法检测出它们的存在.可以说,对抗样本的存在,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尽管目前大部分的攻击属于白盒攻击,市面上许多智能驾驶企业也对其使用的视觉感知模型处于保密状态,但对抗样本的多任务化、强迁移化、高隐蔽化、强攻击化正是目前攻击算法的必然趋势,如果不能研究出可以高效抵御这些对抗样本的防御方法,智能汽车将始终藏着一枚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针对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方法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不仅有趣而且至关重要.一方面,研究对抗样本可以让人们从一个

28、新的角度去剖析深度神经网络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高效抵御对抗样本也必然是未来达成人工智能终极目标通用人工智能(AGI)所必须跨越的鸿沟.当然,就目前来讲,其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能进一步保障深度学习模型的安全性,尤其是针对智能驾驶这类有着极高安全性要求的技術领域,毕竟对于一切的人类活动,安全问题乃重中之重.参考文献References1Lecun Y,Bengio Y,Hinton G.Deep learningJ.Nature,2015,521(7553):436-4442Akhtar N,Mian A.Threat of adversarial attacks on deep learning

29、in computer vision:a surveyJ.IEEE Access,2018,6:14410-144303Szegedy C,Zaremba W,Sutskever I,et al.Intriguing properties of neural networksJ.arXiv Preprint,2013,arXiv:1312.61994Yuan X,He P,Zhu Q,et al.Adversarial examples:attacks and defenses for deep learn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2019,30(9):2805-28245Goodfellow I J,Shlens J,Szegedy C.Explaining and harnessing adversarial examplesJ.arXiv Preprint,2015,arXiv:1412.65726Tramr F,Kurakin A,Papernot N,et al.Ensemble adversarial training:attacks and defensesJ.arXiv Preprint,2018,arXiv:1705.072047Kurakin A,Goodf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