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与楚辞一、离骚创作缘起文心雕龙云:“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以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自从国风大雅小雅的歌声渐渐停息,再没有类似新的创作。后来涌现出一批奇特的妙文,那就是离骚一类的作品啊!这是兴起在诗经的后面,活跃在辞赋家的前头。大概由于离圣人孔子的时代还不久远,而楚国人又多有才华的缘故吧。这段话说的是春秋至战国,周王室礼崩乐坏,采诗献诗体制无以为继。诗神的青睐,朝向南方的一片乐土。“去圣未远”即离孔子不远,“楚人多才”即楚国出人。楚辞出现标志着中国诗史个体创作时代的到来。
2、产生了一个伟大诗人屈原。产生了一部宏篇巨著离骚。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伟大的诗篇,它开创了一种诗体,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很大。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个人叫王恭,字孝伯,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名士不必须奇才”,只要你有闲,“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个条件我们在座很多人都具备,你只要能喝酒,熟读离骚,就可称名士。我不具备这个条件,不能喝酒,熟读离骚也不能称名士。这话使人想起唐代,唐代的歌伎是要招聘的,就像现在的艺考一样,不是说随便哪一个人,你想当歌妓就能当歌妓的。白居易跟元稹写得一封信中提到,他说我第二次到长安,听说有一个节度使叫高霞寓的人,要聘军妓,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部队的文艺工作者,从
3、事演艺的。有一个应聘者说了一句话,面试时问她有什么本领,她说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我同那些人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个人由此因此得分比较高。这是白居易跟元稹讲的事情。恰如王恭说的,只要背的离骚,肯定跟其他人不同,便可称名士。我有一个学生在成都七中当语文老师,他是怎么应聘成功的呢。面试时有一题,就是背离骚。他就背了这首长诗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节选的部分,背完之后,主考满意。他就当上七中的语文老师。总之,离骚是中国诗史上很重要的作品,影响很大。楚辞,或离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土壤当中产生,是在什么条件当中产生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楚国和楚文化。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相对于其他的诸侯国,是比较独特的一
4、片土地。第一,它在中国的南方,不在中原,因此它的文化跟中原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地域的特色,很强的地域特色。比方说,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藏文化跟汉文化之间就既有联系,又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比如服装,楚人的服装跟中原人就不一样。楚人的帽子跟中原人戴的帽子就不同,比较高一点,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南冠”。楚国的音乐叫“南音”,跟北方的音乐曲调不一样。左传记载,晋国国君去军府里去视察,看到一个人,像是楚国人的样子,因为他戴着楚人的帽子,就问了一句:“南冠而絷者谁也?”那个戴着南冠的、用绳子拴住的人是谁?主事者告诉他,是郑国人所献楚国的俘虏。然后就问那俘虏的家世。回答说:“伶人也。”说是出生在音乐世家
5、。晋侯问:“能乐乎?”你会音乐吗,能操乐器吗?回答说:“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那是我家传的职业,难道能改做别的职业么?意思就是当然能操音乐。“使与之琴”,他弹琴时,“操南音”,即弹奏楚国曲调。从这个记载能看到,楚国的文化、楚国的服饰、楚国的音乐跟中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晋侯一看这人的穿戴,就很打眼。还有一件事,是战国策秦策记录的。秦始皇的父亲,后来的秦庄襄王,最初是一个落难的公子,曾经被作为人质扣在赵国。后来碰到吕不韦,这个商人很有政治野心。吕不韦一见秦始皇的父亲,这个“异人”,便觉得是个“奇货”。商人嘛,就是要囤积居奇,奇货可居。看到这个人可做政治投资,如果控制起来,将来在政治上可以捞一把
6、。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秦孝文王、当时的安国君,是“异人”的父亲。安国君的儿女很多,这些子女的母亲地位不一样。“异人”因母亲地位不高,并不受父亲的宠爱,不然的话怎么会让他去作人质呢。但吕不韦在“异人”身上打主意,就带他去见安国君的夫人,很受宠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她是楚国人,吕不韦就让“异人”穿着楚人的服装,即民族服装,去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一看就觉得亲切,又觉得他智商高,“高其智曰:吾楚人也。”我们是老乡啊。“而自子之”,就把他收为养子。“异人”本来就是安国君的儿子,得宠的华阳夫人又收为养子,这就提高了他的地位。所以后来他继承了秦孝文王的王位。从这个记载也可以看到,楚人的着装,跟中原
7、是不一样的。楚国在诸侯国地位很高,春秋五霸有楚国,战国七雄有楚国,如果说三强,也有楚国。另外两个强国是秦国和齐国。战国策秦策里,一个叫顿弱的说客游说秦王,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未尝无事也,非纵即横也。”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诸侯国间的外交策略,不是合纵就是连横。“横成”,要是连横成功,“则秦帝”,秦国就要统一天下;“纵成”,要是合纵成功,“则楚王”,楚国就要称王。也就是说,在战国时代所有的诸侯国当中,有两个超级大国,就是秦国和楚国。惟一能和秦国相对抗的国家,也就是楚国。而屈原,就生在这样一个国家。而且是一个贵族。是一个政治家。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国风俗,用了六个字:“信巫鬼,重淫祀。”怎么讲?就是说,
8、楚国的民间信仰、民间祭祀活动非常活跃,风气很盛。中原不是这样。中原重礼治,礼教,对鬼神的态度很谨慎。孔子的态度最为典型,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不轻易谈神说鬼,倒不是唯物主义,而是持敬畏态度,叫“敬鬼神而远之”。但是楚国不同,对鬼神不是“敬而远之”,反而是走得很近,和鬼神套近乎。民间有许多庙会,以歌舞娱神,弄神,祀神。桓谭新论记载,楚灵王迷信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国君自己去跳神,拿着道具“起舞于坛前”。吴国人打来了,国人告急,鸡毛信都送到面前了,楚灵王还“鼓舞自若”,仍然跳他的神,一点也不慌张。他为什么这么镇定呢?因为有神灵保佑。就像义和团一样,以为念着咒语、画着符,就可以刀枪不入。就是这么
9、一个情况。这件事很荒唐,然而对文学的影响很大,对楚辞的影响很大。大家在屈原的作品当中,看到一种非常浪漫的气息,嗅到祭祀活动里那种香火的气息。聊斋志异序言说,“披箩戴荔”,就是把花花草草的东西披在身上,这是迎神的装束,“三闾氏赋而为骚”,屈原把他写进离骚。离骚里写了很多花花草草,还有编制花环之类的事,这跟楚国风俗有很大的关系。影响到唐诗的“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被称为“骚之苗裔”。总而言之,楚辞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的诗歌体裁。宋人黄伯思用了四句话概括了楚辞的地域特色:“屈宋诸骚,皆书楚语”,屈原宋玉的作品皆用楚国的方言;“作楚声”,用楚国的曲调;“纪楚地”,有很多楚国的地名(含水名);
10、“名楚物”,有很多楚国的名物,植物动物之类,“故可谓之楚辞”。楚辞里的方言,最有特色就是感叹词“兮”,“兮”是大量运用的,就是感叹词,除了兮之外,还有那个“些( su )”,写着那个“些”的那个字,他也是一个语尾的助词,还有那个“只”也是,诗经里面也用这个语词如“母也天只,不量人只。”楚辞里的方言,可以编一个辞书了,常用词还有:羌(qing):语助词。蹇:语助词。谇(su):进谏。邅(zhn):转向。偭(min):违背。姱(ku):美好貌。侘傺(chch):失志貌。陆离:参差绚丽貌。偃蹇(ynjin):美盛貌。晻蔼(ni):旌旗蔽日貌。汨(m):水疾流状。婵媛(chnyun):牵挂状。纬繣(w
11、ihu):乖戾状。轪(di):轮。于菟(wt):老虎。鹈鴂(tju):杜鹃或伯劳。崦嵫(ynz):传说中日入之山。等等。在楚辞的注解里凡是这些方言都有注解,这个我们就不去详细说了,因为我们不是讲古代汉语课。楚辞运用的骚体,这个是屈原的创造。但不是凭空创造。他是根据楚国民歌,根据楚歌创造的。楚歌跟楚辞有什么区别呢?楚歌比较短小,基本上是抒情的。楚辞则多是鸿篇巨制,通过铺叙、铺张的方法,可以叙事、可以议论,这是屈原的创造。还有就是运用赋比兴手法上的区别。楚歌当中最有名的几首,一个是孟子离娄和楚辞渔夫里都引用过的一首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河里的水如果很清
12、,我可以洗帽带,河里的水很浑浊,我可以洗脚。当然这是一个兴语,本意没有说。这两句写得非常好,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话中有话,你可以自去体会,本意没说,有一层含义应该是:身逢治世可以有所作用,身逢乱世可以归隐。这是非常高明的。还有一首很有名的歌,就是越人歌。那个楚歌怎么会叫“越人歌”呢?原来这是用楚语翻译的一首越语的歌。刘向说苑有个故事引用了这首歌,其楚译是:“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首歌本来是一个越国的一个船夫唱的。其本事是:楚王的弟弟鄂君子皙,有一次出游,在水上有一个盛大的船队,
13、举行了盛大的仪式,音乐演奏完毕,划船的一位越国船工抱着那个船桨,唱了一首越语歌。是越语,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个“粤语”。他唱得非常迷人,但是鄂君子皙听不懂,不知道他唱了些什么。于是找一个楚国歌手来翻译,那个歌手很厉害,懂双语,于是译成楚歌。这首歌的歌词大意是:今天晚上多么美好啊,我在河里面划船。今天是一个多么的好日子啊,我给王子划船。王子对我这么好,一点不因为我的身份低贱而感到委屈。我的心很激动,也感到很不安。王子恩重如山,山里有树啊树有树枝。我是多么倾慕你啊,但是你未必知道。鄂君子皙听了这个翻译之后,非常感动,就上去跟那位越人拥抱,并把华丽的衣服披在他身上。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古代的同性恋的
14、故事。作为恋歌,同性之恋跟异性之恋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反正都是爱恋。过去,异性恋者不懂得同性恋,以为是一种病态。其实是DNA决定的,这个也没有办法,对吧。这个歌本身非常的动人,这点是没有问题的。席慕蓉文章中说这越人是一个女性,是没有看这个故事完整的版本的误读。完整的版本中,这个故事被另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说,楚国的襄城君是个美男子,在他受封那一天,穿着华丽。楚国大夫庄辛非常动心,想上去牵他的手。襄城君的脸色就变了,觉得受到了侮辱。庄辛说你不要生气,于是就讲了鄂君子皙与“越人歌”的故事。进而质问道:难道我的身份还不如那个越国的船夫吗?你跟鄂君子皙都很高贵,我也不低贱啊。襄城君听了这个故事,于是
15、谅解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这首歌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是译诗!还有一首诗同样是译诗,同样有名,就是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的说见(xian)牛羊,有的说见(jian)牛羊,都没有问题,只不过表达出来的意思稍微有点不同。敕勒川原来是鲜卑语的歌,最后被翻译成汉语。由于翻译得好,最后成了汉语诗歌的事实。二、屈原及其作品下面介绍一下屈原。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也。他是贵族,跟楚王同姓。在楚怀王的时候做左徒。左徒相当于副总理,管外交。屈原起草过宪令,也就是国家的法令。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名字叫做靳尚,还有楚怀王身边的宠妃,叫郑袖,还有一个公子子椒,与屈原
16、在外交路线、内政路线上持反对意见。这些人就在楚怀王面前谗毁他,最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流放。这个流放,不必是严格意义上的流放,也可能是疏远。等于撤销一切职务,还可以到处走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那种流放,或者说押到那个地方看管起来。近代某些学者提出了一个很奇特的见解,因为屈原离骚里面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样的话,以及屈原作品里面有很多花花草草,就作出了一个判断,说屈原是一个弄臣。什么叫“弄臣”呢,就是在楚王身边陪他寻欢作乐的近侍,不排除搞同性恋。刚才谈到“越人歌”,可见楚国有这种事情。但是从史传,正史里面的记载,我的感觉是没有这个可能性。第一,他是贵族,跟楚王同姓;第二,他是重臣,
17、是作大事的,搞外交,起草宪令,掌管王族的三姓,做“三闾大夫”,做这种大事的人,日理万机,很忙很累。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国家的总理副总理,工作有多忙。要他陪楚王去玩,去寻欢作乐,叫做“没有作案时间”。我的直觉判断,这不可能的事情。楚辞里一名篇叫渔父,就是一个推船的老头。这篇一直系在屈原名下。但是读起来不像是屈原写的。但确实写得很好,文章用第三人称叙事。说“屈原既放”,屈原被楚王疏远了,流放了,“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这个写得非常生动,可见屈原被楚王疏远、流放之后,心情非常不好,身体也受到摧残。“渔父见而问之”,一个推船的老头见了他,那老头不是一个等闲的人物,而是一个文化很高的
18、人物,可能是隐士,他见到屈原就问:“子非三闾大夫与?”你不是三闾大夫吗?看来这个老头多识广对,起码看过新闻图片吧,晓得眼前这人是三闾大夫。“何故至於斯”?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间都浑浊只有我是干净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大家都喝醉了只有我醒着,“是以见放”,所以呢我被楚王疏远了。老头说:“圣人不凝滞於物”,看来这渔父确实文化程度很高,他教训屈原说,圣人不古板不固执。“而能与世推移”,能与时俱进。“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世界上既然浑浊,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嘛。“众人皆醉”,大家喝得酩酊大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你为什么不吃一吃醪糟。“何故深思高举”,为什
19、么要做得那么高深的样子,“自令放为”,等于自我放逐。完全用不着嘛。既然天下浑浊,大家都混水摸鱼嘛。他就这样教育屈原。但屈原是个没有灵活性的人,他只讲原则性。毛主席曾批评刘少奇,说他有原则性,但没有灵活性。说邓小平既又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洗过澡的人,戴帽子的时候要拍一下灰。“新浴者必振衣”。刚洗过澡的人,穿衣服都要抖一下。也就是爱惜羽毛的意思。“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怎么能用干净的身体去接触那些脏东西。“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宁肯跳到湘江里面喂鱼,“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怎么能用我雪白的身体,沾上世间的灰尘呢。那个渔父一听,便觉不
20、可救药,不能再交谈下去。于是“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打着船桨走了,一边走一边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不再跟屈原搭话,留点口水养牙齿,对吧。假如这篇作品真的是屈原写的话,那屈原就该是一个幽默,灵活的人。如果他幽默而灵话,最后就不会跳江。通过反证法,可以结论,本篇是写屈原的,而不是屈原写的。出自庄子那样的高手,最后归到了屈原的名下。这个作品里面实际上讲了两种思想,一种就是儒家的思想,就是孔孟的思想,就是“杀生成仁”、“舍身取义”。一种是道家思想,庄子的思想,叫做“明哲保身”,“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基本上是一篇小说,或小小说,写得非常精彩。屈原的作品一
21、共二十五篇,这是汉书艺文志里的记载。到现在这二十五篇作品全部都在,有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离骚一篇、天问一篇、招魂一篇、卜居一篇、渔父各一篇,一共二十五篇。现在能够确定是屈原写的有离骚、天问,天问也是一篇非常奇特的长诗,一共有170多句,全部是问题,读起来比较痛苦。只问不答。如果是问一句,答一句,就要好些。“你问一个一,我对一个一”嘛,就要轻松一些。你170个问题完全没有答案,读起来就比较的累。但它是一篇杰作,而且是独一无二,里面充满了一些哲理性的思考,对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记载,提出一些质疑,表示一些怀疑。九章是屈原写的,是屈原的政治抒情诗,加上九歌十一篇,就二十篇了。离骚天问确实是屈原写的
22、,这就二十二篇了。其他几篇,如招魂卜居渔父,这几篇有不同说法和争议,总之,可以肯定有二十二篇是屈原写的。三、离骚赏析以下重点说一下离骚。刚才我们说道魏晋南北朝人那么看重这一篇,说只要读一篇离骚,其他的可以不读,话里有这个意思。文心雕龙辨骚谈这一篇有这样的话:“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如果没有屈原这样伟大的作家,哪来这样一篇宏伟的巨著。给屈原离骚很高的评价,这算是一句。给还有一句:“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什么意思呢?这是说离骚继承了诗经,比方说比兴手法。不过从语言上讲,是有独特创造的。这两句话,可以说非常的简要、非常扼要地概括了屈原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再看汉代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文心雕龙引用
23、了两位汉人的评价。一是淮南王刘安对屈原离骚的评价。这个刘安对屈原的作品非常推崇,可以说是屈原的一个粉丝了。文心雕龙说“汉武爱骚”,汉武帝爱离骚,“而淮南作传”,淮南王刘安有个阐释。下面便是淮南王刘安的话:“国风好色而不淫”,国风多情诗,但不过分,这个叫“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小雅里面虽然有很多批评时政的东西,但它的立场是忠君的。“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离骚可以说兼有两者之长。“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它表现的精神境界非常高洁。“皭然涅而不缁,出淤泥而不染”,“涅而不缁”,就是在黑色的水里面也不会染黑。“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最高的评价了,这也是屈原作品里有的话:“与天地兮
24、比寿,与日月兮同光。”(涉江)这是汉人的一个意见。另外一个是历史学家班固,正统的史学家,对屈原有一些批评性的意见。“班固以为露才扬己”,“露才扬己”就是太张扬个性,太锋芒毕露。因为在离骚里面有很多批评楚王,指责权臣,讽刺世道的话。班固还认为,“忿怼沉江”,因怨气太大而投江,也是不对的。“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离骚里面写的一些传说人物,跟正规的历史书如左传讲的不吻合。“昆仑悬圃”,神话地名,“非经义所载”,在儒家经典上找不到依据。这就是批评家班固自己的不是了。一个文学作品,你怎么要求他像一个史学著作一样地必须核实呢?不能核实。不过,最后班固还是加以肯定,说离骚的文学成就很高,“然其文辞丽雅”,
25、说它很有文采,“为词赋之宗”,是后来辞赋的一个鼻祖。“虽非明哲”,虽然作者算不上英明的人物,“可谓妙才”,却应该承认他的文学天才。此外,还应提到王逸离骚序中的评价,他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离骚的文辞取法诗经的比兴手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用益鸟香草譬喻忠臣。 “恶禽臭物,以比讒佞”,害鸟恶草譬喻坏人。“灵修美人,以媲於君”,用神明美女来譬喻君王。“宓妃佚女,以譬贤臣”,也用美女比喻贤臣。“虯龙鸾凤,以托君子”,用龙凤之类譬喻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用飘风浮云譬喻小人。专讲离骚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比兴意象群。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离骚,这个作品太长,不能
26、逐字逐句的讲。我们只能读一读,点评点评,感受一下这个作品。读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要靠感受,而不能一味咬文嚼字。离骚题义,主要有两说,一说是“离忧”(司马迁),班固解为“罹忧”,王逸解为“别愁”。一说是“牢骚”,即大招提到的古歌劳商。郭沫若称它为“以烦恼为主题的一部回旋曲。”(屈原赋今译)全诗373句,近2500字(2476),可分为述怀、追求、幻灭三部曲,全篇除女须、灵氛、巫咸几个人物对话,几乎全由抒情主人公的独白构成。离骚和作者的政治生涯及战国的历史风云密切相关,全诗有极现实的思想内容。但由于历史和艺术的原因,诗中运用了大量超现实的语言意象和创作手法,将历史和神话传说、真实与幻觉想像交织在一起
27、,文藻芬芳馥郁,思致波谲云诡,惊彩绝艳,炫惑眼目。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一节详细介绍了作者的家世诞辰与名义,所谓堂堂正正。这不是通常写诗的做法。伟大诗人鸿篇巨制可以这样做。如杜甫北征:“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在屈原、杜甫则可,在我辈则不可。后人称生日为“初度”出此。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一节反复强调的个人修养和及时,并开始了香草美人的譬喻。“披萝带荔,三闾氏赋而为骚”。以对服饰装束的爱好,譬喻对社会
28、理想的追求。离骚如此,九歌亦如此。造成一种骚体独有的“悱恻芬芳”(清陈济生雕虫论)的情韵。古诗涉江采芙蓉,唐诗李贺李商隐都继承了这种情韵。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这一节写作者的抱负,即李白所谓“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及“只争朝夕”的精神。“春秋代序”、“草木零落”、“美人迟暮”,成语出此。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这一节写作者的不幸,遇到一群险恶的党人和一个糊涂的楚王。鲁迅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荃不察”三字即
29、出于此。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这一节楚王态度的摇摆不定,和作者的恨铁不成钢。班固所谓“露才扬己”,就是指这些地方而言。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方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一节写执掌三闾时辛勤的付出和失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这一节写作者百折不回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决心。“謇朝谇而夕替”,即韩愈左迁至蓝关寄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苏轼:“九
30、死南中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九死未悔”语意出此。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一节再写楚国高层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劣,可谓积重难返。“浩荡”即荒唐。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这一节写作者的孤独困惑和苦闷,以及“独立不迁”(橘颂)的禀性。他与党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忳郁邑”、“侘傺”皆典型的楚语。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这一节写作者愤极而思委曲
31、求全,思改弦易辙,而做不到。姓是屈,性格是不屈。此即“诗可以怨”(孔子),即“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这一节写作者的持守,“君子固穷”,“穷则独善其身”。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这一节写作者的自负与憧憬。自负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俚语谓之:“学就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箷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这一节写来自亲爱者的批评。女嬃的劝告与渔父的劝告,内容相同:明哲保身,知其不可而不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内心纠结。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节开始以游仙的形式写执着的追求,希望时间解决问题。鲁迅彷徨即用这八句作题词。又曾集:“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联请乔大壮书写,悬于北京寓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