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森田正马第一部神经质的实质绪言过去所说的神经衰弱症或神经质等疾患,至今依然见解纷纭。对其本质和原因尚有诸多不同的说法。因此,在治疗上也就难有合适的措施。我提出了“神经质”这一病名,提出了其本质性的条件是疑病素质,而促使症状发展的条件,则是精神交互作用等学说。并根据它们,开始在治疗上找到了着眼点,也取得了一些确确实实的治愈成绩。因此,对以往沿袭下来的在神经症的疾病位置以及分类上,也带来了某些变化。在本部中,想首先阐述自己的学说,把神经质的发生叙述清楚。然后,就由其实质分化产生的病型进行分类,再对照历来命名的各种各样的神经质,经过取舍选择,列举出与神经质相对立的其他有关病类,借以
2、比较它的性质,从而说明这一疾患所特有的实质。我的疑病素质学说对神经质生理学的各种观点关于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本质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历来就有各种学说。例如新陈代谢学说、神经纤维学说及内分泌学说等。然而,这些似乎都没有脱离假说的范畴。因为这类学说,必须在说明神经症的同时,还要一起对日常的精神现象加以说明。例如,关于恐怖的感受,就必须首先研究内分泌或植物神经等的相互关系的生理变化过程,随后才能确定神经症是什么样的病态变化。即必须确定这些生理变化有些什么偏向或失调等情况.对在脚旁飞起一只小鸟,也会引起心悸加剧,这种日常精神现象的生理变化如果闹不清楚,那就不可能懂得害怕心脏麻痹而引起心悸加剧的神经症的病
3、理。在不了解长时期昼寝会有头重感等生理特点的情况下,就难以研究经常担心生病,整日无所作为,马马虎虎度日月这种神经衰弱症、头重感的病理对神经质心理学的各种现点另一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心理学上的各种观点。例如,有的认为神经症是由过去经受的恐吓、心悸、愤怨等事件为原因引起的。这是一种精神创伤学说。但是,有许多人平日经受过和他相同的精神创伤,却未曾都得神经症。对此就无法加以说明。还有一种潜意识学说,认为神经症是由于连自己也未曾引起注意的某种有害观念固定化之后引起的。再如下意识观念群影响学说,他们认为终归还是因为过去的感受体验产生的影响所致,其原因与精神创伤学说相同。然而,这种感受体验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
4、才能构成下意识状态,这些问题不深加探究,就无法加以说明,无法弄清它和我们平素常态心理活动中下意识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经受同样的感受体验,有的人却不得神经症,一定是缺乏最重要的条件。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神经症学说,结论也同样会是如此。另外,松原傅士对神经衰弱所持的过敏性体质学说,认为苦于神经衰弱的人们,属于过敏性体质者居多数。然而,即使不是过敏性体质,却仍然严重受着神经衰弱症状苦恼的也不在少数,对此就无从解释。精神上的倾向性对此,我提出了一种命名为疑病素质的学说。最初比尔德(Beard , 1869)提出神经衰弱症这一病名时,学者问也曾引起过各种议论。乔利就不承认神
5、经衰弱这一病名。他以为神经衰弱症可以分为歇斯底里和疑病症。我的学说和乔利虽不同,但在不承认神经衰弱的病名和将其归并于疑病症这点上,与他是一致的。我的所谓疑病索质,是指的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或称做素质。其程度如果加重,还可以叫做异常人格。弗洛伊德的神经症学说,简单地说,就是把过去经受的精神上的创伤看做是神经症的原因。所以,经过精神分析,了解其关系后,即可进行治疗。然而,住往许多人遇到过同样的原因而发展成神经症的、却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对其理由,弗洛伊德解释说:”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身心内部的人,就成为神经症;精神经常向外活动的人,就不会得神经症。”其实,这种所谓精神上的内向与外向
6、,例如,当想看飞机的时候,对于只顾看着天空跑,因而跌倒的人,可以叫做外向型的;而对于只顾注意脚下,却错过时机看不到飞机的人,则可叫做内向型。这种情况,是由各自不同的气质产生的。外向型精神活动的目标,经常受外界对象的支配。内向型的,却经常把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的力量和手段。歇斯底里是一种外向型气质。而神经质,则是一种内向型的气质.内向型的人偏重于自我内省。因此,对自己躯体方面或精神方面的不快或异常或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由于对以上情况的忧虑和担心而形成疑病。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常抑郁自卑以自我为中心、或带有那种要当诗人、当哲学家等的倾向。相反,外向型的人,精神常趋向外界,追逐现实,目的明快,有时
7、因勃然而起便忘乎所以,忘记自己,而出现轻率的表现。这种人热情,具有当军人和政治家的素质。其气质与神经质者截然相反,常因事业上的追求,无暇关注个人身体或疾病等。实际上人们精神生活的圆满周全、生动活泼,全靠这种内向和外向的协调形成的。如果出现大的片面性,便会逐步形成一种明显的精神倾向性。具有这种疑病性倾向的精神素质和松原博士所说的过敏性体质是否有什么关系呢?另外,和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的功能又构成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只不过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确实有这种疑病性倾向。而松原博士所说的过敏性体质,尽管有的比较明显,但也有的却没有这种倾向性。相反,有的尽管体质强壮,然而,这种倾向却又比较明
8、显。这种倾向,有的是由于幼儿期的教养条件或生活环境的影响,或者是机遇性因素,即由精神创伤助长或导致这种倾向。因此,还不能断然判定说它完全是由于先天性素质引起的。有的是同胞兄弟姊妹,相同的养育环境,或受到同样的教养,在气质表现上却常发现有的有明显的不同,其原因还不能全部归咎于客观环境。总之,我认为这种疑病性倾向,是形成神经质的基础,它才是产生本症的真正原因。精神创伤学说等,乃是一种机遇性原因或诱因。下意识的影响等说法,如后所述,它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之下,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状态或结果。什么叫疑病素质所谓疑病性,就是疾病恐怖,即害伯疾病的意思。是人的生存欲的显现,是人的本性。因此,可以说它是一
9、切人都具有的一种性情,只不过其程度过强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一种异常的精神倾向。渐渐呈现出复杂,顽固的神经质症状。如果从“疑病”(Hypochondriae)一词的词源来看, HyPo ”是“在 下”,或“低下”的意思;”Chondria”是“软骨”的意思,是指胸骨尖端的心窝部分。在焦虑不安的时侯,这儿会出现一种与平素不同的异常感觉。所以,所谓“疑病”一词的原意,就是从“始终放在心上”这一单词的意思中引伸出来的一个单词。这种疑病症,就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倾向,根据它的程度和种类可有以下各种情况如死亡恐怖、疾病恐怖、毒物,有害物恐怖、灾害或吉凶物恐怖。再如对感觉不快、痛苦和精神冲突等苦恼的恐怖或自寻
10、苦恼等各种情况。直接与死亡恐怖有关的,如:心悸加剧发作、焦虑不安发作、眩晕猝倒发作、运动麻痹发作等发作性症状。疾病恐怖,例如对癌症、结核、梅毒、精神病等的恐怖会由此成为所谓疑病或其他各种症状。对不快或苦恼的恐怖,则往往引起头痛、眩晕、头脑模糊身体倦怠、耳鸣、注意分散、记忆力减退、多梦不眠等各种症状。以上,按其所在部位来讲,主要表现为与血循环、内分泌、消化和生殖机能、内脏神经机能等有关;或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等神经机能有关;或与精神机能有关的普通神经衰弱症状。然而,这些并不真正是器质性的或客观查出来的,都只是主观上自觉性的症状,是由后面将要讲到的精神交互作用引起的。其外在表现形态,如在生活方面抵
11、抗力较为虚弱,即比尔德(Beard )所说的刺激性衰弱相。然而,这实际上只是从表面现象着眼观察的。如果我也仿照他们的观念,则可将它叫做假性刺激性衰弱或似是而非激性衰弱。强迫观念的发生以上是患者对自身的死亡、疾病和苦恼等本身的忧虑不安。因深信它们是眼前的事实,因而就对它们产生了恐怖和苦恼,但是,患者却未曾直接与死亡和疾苦发生什么关系。然而,有些人只凭自我认识或观察、判断,便把普通人常有的自我感觉或观念误会成病态的异常现象,煞费苦心地企图努力将它排除掉,因此,就越来越造成精神上的冲突,遂即加剧了自己的苦恼与烦闷。这就是强迫观念。或者说强迫观念是对个人苦闷、烦恼发生的恐怖。于是,患者进一步对它形成一
12、种预期的感受,自我暗示性地诱发,自己去迎接这种苦恼,并逐步发展和加深。象这样的强迫观念,因为是一种自我判断,所以,在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的是逐渐的,有的则因遇有某种机遇则立即发病。但是,还不会思考的儿童或白痴,却不会产生这种症状。所以,一般所说的神经衰弱、疑病症、或强迫观念等,都是由疑病素质引起的。这一点是共同的。也就是说,它们都应该概括在同一的神经质这个病名之下。这和对歇斯底里及精神分裂症等,不管其症状如何千变万化、状态表现如何差异,都应将它们放在同一病名之下是相同的。在神经质的各种病症中,其不同点是:一般性神经衰弱只是在表现上,即只不过是在意识领域中对其痛苦有所感受;疑病症则是对痛苦
13、产生恐怖,引起预期不安;而强迫观念则可以说是为了制止对以上恐怖的恐怖,却进一步促使了恐怖的发展。如果神经质的病理可以这样确定的话,其疗法的着眼点则必须放在对其疑病素质这一本质的陶冶、锻炼和改造上。以上各种病症,由于上述的差异,必须懂得:普通神经衰弱,疗法最筒单;而强迫观念,则最为复杂。神经质症状来自主观世界如上听述,神经质的各种症状,在没有身心的疲劳、衰弱及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原本就是属于主观范畴之内、自我知觉的东西,而不是客观的产物。所以,对其症状,也经常是使用头痛、头晕的感觉、注意力分散的感觉、多梦不眠的感觉等发自主观的词语。例如,关于头痛,头晕等,在对其性状、程度等进行详细地、根本的问诊
14、时,却往往听不到什么具体的实际表现,多数是模糊不清、捉摸不定的倾诉,医者也只好以不得要领而告终。而且,几乎所有的神经质患者的主诉特征都是:“从别人来看,不象个病人,好象也没什么病,可自己个人却遭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这状充分证明了症状全是主观性的感受。有的患者曾说:“象我这样遭受严重苦恼的人,另外绝不会有相同的情况”等。我对他讲:“承受这样的苦恼,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最悲惨的人。但若是个一般的人遇有这样严重的苦恼,恐怕他几乎就不能站立、不能说话了。若能对苦恼不管不顾,自己照常接待往来,照常上班劳动,那他就必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者。即:既是最大的不幸者同时又是最大的勇敢者。因此,自己虽然一面带有
15、抱怨不幸的心情,然而却还可以顺势转换成信心百倍、坚定愉快的心情。这样一来,它们之间仅有的差距就微不足道了。”神经质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这根据我多次治疗的结果,对患病前和治疗后加以比较就可判断清楚。例如对注意和记忆障碍或身心疲劳者等,经临床测定观察,如果和健康人对比,则会看到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这方面的试验,已有契亨,韦根特和杜布瓦等的报告。而根据肌力测描器的肌肉疲劳曲线、眼肌疲劳实验及其他关于精神活动效能的检查等来看,各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虽有不太一致的地方,但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者们在对疲劳性神经衰弱症和神经质的诊断上,未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我的精神交互作用学说什么叫精神交
16、互作用在神经质的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而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这种精神活动过程,命名为精神交互作用。神经质的症状,常见的例如对头痛、站起时头晕、精神恍惚感、心悸加剧、注意分散、失眠、胃部膨胀感、传染病等疾病或感觉发生恐怖,对众人环视的羞愧感,遇见异性突然产生淫乱的联想等各种情感,以及其他偶然产生的不安发作、麻痹发作、疼痛发作,以及神经疼痛等等症状。然而,如果由此追溯到症状初起,认真加以调查研究的话,原来全是些健康的人,只是由于平素有
17、时体验到了一些一般性的感觉或体验、或过劳之后及睡眠过度时的头重感、饱食之后的胃部不快感、恋爱时的赤面、遇到暴病死者时的恐怖感等,伴随以上感觉或体验出现的恶寒、心悸加剧或跑步后的侧腹痉挛等,都是些谁都经常可以遇到的体验。不过,神经质患者,因存在疑病性素质,而把以上感觉或体验当作病态的异常现象,从而引起了对它们的恐怖或预期不安,由于精神交互作用,使这种感觉逐步加深,逐步强化固定,乃至周定成为长期的症状。学习过度、头部外伤、流感等引起的头痛、失眠、眩晕等感觉,都是实际发生的症状。但神经质的感觉过敏,却不是什么真正的过敏,只不过是由自己的疑病素质将它固定起来构成的一种自我感觉。所以,它是一种假性感觉过
18、敏。以上这些神经质症状,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这种解释,对于诊断和治疗最为便利,确切。而伴随其他疾病或灾害引起的神经质症状,即使病已治好,实际症状早己消失之后,仍然会残留在主观的感觉上或感情上,呈现了和实际病觉相同的症状。形成这种感觉固定的理由,将在下一章说明。由于精神交互作用,在症状已经充分发展之后,例如习惯性头痛也罢、眩晕也罢、强迫观念也罢,患者犹如在睡梦中那样相信这些症状似乎是真实存在的,并封闭在主观世界内部,由此带来了痛苦和烦恼。对中风后的半身不遂患者,偶尔可能由外行的业余精神疗法专家给治好,有的也可能因此出了名。然而,这是因为该神经质患者患的是轻度中
19、风,在实际的半身不遂业已过去之后,因恐怖和过度注意致使该症状固定了,经过他的精神疗法,仍还可以从主观中解脱出来。由此可见,如能预先对此加以诊断,然后再开始治疗的话,那当然是十分正确的。但如采取盲目乱抓一把的精神疗法,那将会带来各种危险。我所说的精神性心脏症显示精神交互作用最为典型的是精神性心脏症。神经性心悸加剧这一名称,是因为交感神经的过敏状态,或因为容易被误解该处似有解剖上或物质上的某种原发性异常而特意命名的。它是发作性神经症的一种。例如,倘若忽然看到因心脏病而苦闷得象是要死去了的患者,任何人都必然会产生极大的恐怖感受。而且,有的人会考虑我也能这样吧!从而成为持续焦虑不安的缘由,便会引起心悸
20、加剧的发作。再如在俟后的日常生活中,虽已忘却此事,但是,或因半夜做恶梦受惊,或遇有担忧的事件,偶然之间,在感到心脏搏动的同时,便立即把它和以前见过的心脏病患者的情况联系起来,由于精神交互作用,有的人就会因此引起心悸加剧的发作。就象早前所说的“感情出自内心”那样,如常感到心胸不快,就会引起心悸加剧。这一切感受都是一种生理现象。所以,当突然感受到心悸加剧时,如果本人对其前后精神过程认识不清,立即就会受到一种无关恐怖的控制,这种恐怖,必然会再引起心悸加剧,从而使注意集中于此,便越发感到不安,注意与不安交互作用的结果,更使心悸加剧起来。在此基础上,或是因患者自己测试脉搏,或是仔细进行自我观察等就会越发
21、使脉搏次数增加,甚至感到全身血管在搏动。再进一步,由于这种发作经常反复,患者便经常处在这一恐怖的控制之下,注意也经常被吸引到这里,因而就会越发增加发作的频率和强度。这利,心悸加剧的发作,有的脉搏会达到每分钟120,140或160次。但是,有的患者虽也感到心慌,脉搏却几乎接近正常,这说明只不过是一种主观性的自觉症状,而象前者那样之所以比一般人的脉搏特别快,大概可以假定他是由于体质原因,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敏感状态。不过,有的即我所说的神经质者的体质既不很虚、身体又不衰弱,也不是因为什么神经系统的敏感引起恐怖感,只是由于本人精神上的缘故因为恐怖才产生敏感。我认为这样理解,才便于说明问题。例如,当一个人
22、在僻静的山路上行走时,如果突然从草丛中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他必然会发生惊恐。这时,倘能镇定下来,止步注视,很快就会平静下来。也可能想“难道能有什么幽灵吗?看看它那真面目原来不就是些干枯了的狗尾草吗!”,但如惊吓不已地突然拔腿奔跑起来,在忘我的迷惘中和自己脚步声的敦促下,必将丧失常态,吓得神魂颠倒。这时发生在主观上的是恐怖感受客观上也可能会相应地出现心悸加剧、头脑发涨、血脉上涌、手足变冷等躯体现象。当时的这种主观和客观,完全是同一现象的表与里,只是看法上有所不同罢了。对此,如果用”神经纤维”的变化或神经过敏来加以解释的话,那么止步站立与抬腿跑开两种情况间的相背就无法区别。倒不如说是由于当时的外界
23、环境和本人对它的态度才引起了上述生理和心理上的现象,这样说明反倒是一种自然的解释。就象举重物时脸色会变红、睡眠时会带来脑部贫血。然而学者们对于问题的认识也很容易发生出入。例如有的把脑贫血看做是睡眠的原因或条件,以为面部充血就能增加肌肉的力量。不过这在逻辑学上讲是一种逆反理论,所以,相反的理论常常未必是真理。努力使脑贫血作为睡眠手段是很难让人想通的。屏息面赤,但却未必是拿举重物的结果。心情一紧张面部也会充血。对于这几种不同场合的同一现象,不加分析,不区别看待是不行的。关于潜意识学说以上所说是直接看到心脏病患者后的一种体验。另外,有的是因为长时间护理父亲的半身不遂,或因看到情死的溺水尸体等。有了这
24、类体验,在以后的某种机会,有的就会为此而引起神经症。弗洛伊德、杜布瓦及其他很多学者,对于这种神经症的发病原因称之为潜在观念、或观念复合体潜在的意识状态解释为加给患者精神上的种种坏影响。不过,这些学者们对这种感受体验为什么竟然会成为潜意识的问题,似乎都未给予应有的注意。这种潜意识的形成过程,概括地讲,是由于以下的理由。例如,假若患者突然受到心悸加剧发作的袭击,这时的患者,整个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对发作的恐怖上,完全封闭在主观世界之内,没有顾及其他的余地。所以,对现在的心悸加剧和以前体验的恐怖感受的关系以及引起这一发作的前后精神过程,都不能由自己详细地加以认识、理解和判断。因此,便只能看做是偶然引起
25、的一种病态现象。如果把这种发病原因,单单解释成潜意识,那么,遗憾的是,这种观点对引起症状的精神过程就不会切实认真地加以探讨了。而且,与这种潜意识有关的相应症状,对于常人,神经质者和歇斯底里患者等会有不同的程度和变化。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倡导生命的运动,爱因斯坦也发现了相对论原理。我们的精神正如“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所说那样,不断地变动转换,即使是一瞬之间,也不会静止或固定。所以,对于精神的研究,必须从外界和自我相互间的联系来寻求,从其变化转换之中来查究。弗洛伊德等将潜意识异物化,看做是构成人格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这是我非常不同意的一点。禅家有歌曰:“钟鸣呼,槌鸣呼、钟槌之间鸣也。”它表示:有了
26、具备一定性质的躯体,给它施加外界刺激时,才会引起精神活动。而且,精神既不存在于钟与槌的中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象木柴燃烧,刹那间就不能保持特定的形状那样,在内部和外界之间进行着不断变化的就是精神。不是木柴,也不是氧气,而燃烧这种现象本身就等于精神。相当于外界事物的槌,开始对相当于内部的钟引起实质性的震动时,这其中就有精神现象。事实上,并不是“钟槌之间鸣也”,而是“槌撞,则钟鸣”。并不是因存有潜意识这种特殊的活动体就引起疾病的发生。弗洛伊德等所说的观念复合体,换句话说,就是带有强烈情感的观念群。或者说是伴有某种感受的既往体验。假若我们看到过重症心脏病患者的痛苦状态,或遇到大震之灾,这大概可以
27、说是精神创伤,它会作为一个恐怖感受的体验,在心中残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可以成为俗说的忧虑的种子(起因)。以后,或者生病、或遇有灾害,或接到家中来的电报、或遇到倒霉事情等,这和本人是否注意并无关系,就会和以前的事情发生观念上的联系往往回忆起原有的感受体验,使它再现、变形、或被夸张,构成所谓观念复合体。例如在七年前,我的四岁的男孩曾患过百日咳。以后,我的近邻又曾有个得了同样病症的男孩,时常听到他那痉挛性咳嗽的声音。每当这时,转瞬之间过去自己孩子生病时的情感体验,又闪电似的照原样在自己心里闪过,而且,忽然紧张地想到:“我的孩子又怎么啦!”再三地抬起头来回顾一下身旁的孩子。问到妻子,她回答也是如此体验
28、。这种情感的再现,和上面说的记忆的再现相同,尽管经过了较长的岁月,可是在遇有容易和它联系起来的刺激或条件时,突然就会照老样子再现出来。以上所说的所谓观念复合体的构成,是一种常态下的一般心理过程。如果把它看做是直接引起心悸加剧发作、或其他神经症症状的原因,那么,很多人必然都会引起这种神经症症状。事实上,之所以如此发病,是因为有比它关系更为重要的其他条件,它就是疑病素质。具有这种情感基础的人,当他看到重症心脏病患者的痛苦时,因为恐怖不安,有的就会产生心悸加剧发作。另外,经过若干时日以后,一旦具备与它容易联系起来的刺激或条件时,由于精神交互作用,如上所述,有的会立即引起发作。倘若这种疑病素质较少,即
29、使存有潜在观念的复合体和惊吓恐怖,因为没有出现精神交互作用,它也只是种保持原状的单纯惊吓性恐怖,而不会形成神经症症状。按照弗洛伊德学说的精神分析法,探求神经症的原因时,必须要寻找这种观念复合体,即以往的感受体验。发现它后,按照他们的疗法,还要使患者坦白地说出过去的感受体验,并了解它和病症的关系,据说由此就可以使之痊愈。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近似于宗教性活动的忏悔疗法,还没有脱开症候性疗法的领域。据我所见,作为神经症疗法,对于其致病原因,见过重症心脏病患者也罢、交通事故也罢、或因愤怒、怨恨也罢,不必象了解一件一件的具体事实情节那样,不需要这么繁杂的难度和时间,只是在破坏患者的恐怖或调节精神交互作用
30、上,下些功夫就究全可以了。恐怖的感受以上所说的心悸加剧发作,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只是一种恐怖感受的表现。从根本上讲,所谓恐怖,乃是对自己将要发生灾害的预想,或预感到危险即将降身时产生的一种感受。在突然受惊的时候,胸肌要向上提起,感到胸内压迫、腹部下陷、下腹无力、心悸加剧、呼吸急促、头部血液上涌、手足有乏力感、口内干燥,舌根痉挛。身体震颤,精神不安、联想中断、注意固定等,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这时,如果不作周密的自我观察,也只不过是象往常一般的感受性不安、战栗感等等而已。但是,如果疑病时,致使自己的注意集中指向某一方面时,便会察觉到心悸加剧或血气上涌等,这些再与过去体验过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就能开
31、始引起各种发作。例如本人恐惧心脏病时,就引起心悸加剧发作、恐惧中风时,就会出现血气上涌、精神朦胧、眩晕、摔倒等感觉。其他如出现下肢运动麻痹发作、齿根震颤不能咬合的发作(有的患者时常把它说成是引起的痉挛发作)、恶寒、冷汗发作、口干胸闷、言语困难发作焦虑不安发作等各种情况。恐惧感受本身虽都完全相同,但是只要注意集中指向的处所不同,就会由此出现患者的主诉不同。由于同样的原因,再进一步看,例如有的发生过去认为是一般歇斯底里发作的所谓歇斯底里球(译者注:当歇斯底里发作时,据说出现喉中象球状物堵塞的感觉)、胸痛或侧腹痛发作、或俗称作痢的胃痉挛、子宫痉挛等。这并不是胃或子宫真正的痉挛,只不过是这个部位发生疼
32、痛样症状。另外还有更为严重的事例,例如将在下章说到的治愈病例,竟有一位孕妇误会自己是阵痛发作。这些,做为局部恐怖感受的现象,有的是从侧腹无力感或痉挛感、或胸中象是燃烧剐裂等感觉引起,由精神交互作用发展起来的。第一次引起发作的时候,患者并不把它着做是日常体验到的恐怖现象,或者连这种发作和以往的恐怖体验是什么关系也不了解,其理由是因为他受到疾病恐怖的支配,全部注意固定于此,不能冷静客观地进行自我观察,因此对其前后关系也就意识不到了。患者一旦经历过第一次发作之后,就会经常受这种发作性恐怖的干扰,无论触及什么感受,同样的发作都会频繁发生。象这种疼痛发作之类的情况,就是以往的疼痛体验作为现实事实再现出来
33、的。梦这种东西就是某种观念、情感或痛苦的体验,在脑海中浮现出来后,照原始状态立即如实地当成是现实来加以感受的:患者的发作也可以比做是这种做梦或幻觉。正象许多学者所说,倘若对这种症状只想按照患者的意识状态说明的话,那么对其他神经质的症状,例如关于头痛、眩晕,强迫观念等,也必须同样按照潜意识对它们进行解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患者关于该症状的由来或过程,自己绝不可能确切地意识到它是疑病性原因或者是精神交互作用。痛苦情感的固着以上列举的心悸加剧发作之类的症状,尤其对其实例,能对该发作的发展和经过情况稍加细致地观察就会知道,它们是最容易由精神交互作用引起的。其他,如单纯的头痛,眩晕,或复杂的强迫观念等,也可以同样由此加以说明。例如头重,或因过劳或睡眠过度,其他如产后或肠炎之后等,都会因头部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