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148.24KB ,
资源ID:60730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730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命题与证明》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命题与证明》教案.docx

1、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命题与证明教案4.1 定义与命题(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定义的含义. 2.了解命题的含义. 3.了解命题的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能叙述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的定义.2.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术语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教学难点】像范例中第(3)题,这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改写成“如果那么” 形式学生会感到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 (1)阅读新华社酒泉2005年10月11日这篇报导: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

2、10月12日上午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搭乘两名航天员,执行多天飞行任务按计划,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行在轨道倾角42.4、近地点高度为200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4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2)什么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什么叫做物质的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某一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定义概念的教学从以上两个问题中引入定义这个概念: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象问题(1)中的轨道倾角、近地点高度、远地点高度、变轨的

3、含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即需要给出定义完成做一做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1)无理数;(2)直角三角形;(3)一次函数;(4)频率;(5)压强2命题概念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 判断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两条直线平行吗? (5)鸟是动物; (6)若,求的值; (7)若,则答案:句子(1)(3)(5)(7) 对事情作了判断,句子(2)(4)(6)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其中 (1)(3)(5)判断是正确的,(7)判断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命题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

4、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象句子(1)(3)(5)(7)都是命题;句子(2)(4)(6)都不是命题说明:讲解定义、命题的含义时,要突出语句的作用句子根据其作用分为判断、陈述、疑问、祈使四个类别定义属于陈述句,是对一个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规定而命题属于判断句或陈述句,且都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与判断的正确与否没有关系3命题的结构的教学告诉学生现阶段我们在数学上学习的命题可看做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

5、么同位角相等”三、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下面通过书本中的范例介绍如何找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1(课本例题变式)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3)对顶角相等;(4)同角的余角相等;(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分析: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命题在叙述时要求通顺和简练,把命题中的有些词或句子省略了,在改写是注意把时要把省略的词或句子添加上去(1)“三条边对应相等”是对两个三角形来说的,因此写条件时最好把“两个三角

6、形”这句话添加上去,即命题的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学生可能会说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结论是“等角对等边”教学时可作这样引导:“等角对等边含义”是指有两个角相等所对的两条边相等,然后提问学生,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有两条边相等?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命题中包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在一个三角形中”,在改写时不能遗漏(3)可作如下启发:对顶角指两个角的关系,相等指两个角相等把“两个角”添补上去,写成“是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这样学生不难得出这个命题的条

7、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两个角相等”这个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条件是“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这个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5)条件是“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结论是“这三个角的和等于180”这个命题可以改写如果“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那么这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6) 如果“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例2 (新增例题) 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若aAC,则CB吗?(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解方程;(6)123

8、答案:(1)(2)(4)(6)是命题,(3)(5)不是命题课内练习(1) 请给下列图形命名,并给出名称的定义: 答案:略(2)观察下列这些数,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给以名称,并作出定义: 52,2,0,2,8,14,20,答案: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四、应用新知 体验成功课内练习:教材中安排了4个课内练习,第1题是为定义这个概念配置的,第2题是为命题这个概念配置的,第3、4题是为命题的结构配置的第4题可以通过同伴或同桌的合作交流完成五、总结回顾,反思内化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学了什么?教师做补充六、布置作业 巩固新知课本P72作业题板书设计 4.1 定义与命题(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真

9、命题、假命题、公理和定义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会区分定理、公理和命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真假命题的判断,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公理、命题和定义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合作学习:复习命题的概念,思考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 边长为a(a0)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3/4(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 对于任何实数,提问:上述命题中,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得出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把学生分成两组,一

10、组负责说命题,然后指定第二组中某一个人来回答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二):举例: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 x=1是方程x2-2x-3=0 的解。(2) x=2是方程 (x2 4)/(x2 -3x+2)的解。(3) 如图,若1=2,则=。(4) 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像和原图形全等。(三)讲述公理和定义:公理: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的依据。这样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所得的同位角相等”,然后提问学生:你所学过的还有那些公理: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举

11、例请用学过的公理或定理说明下面这个命题的正确性:“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四):课内练习:见书本作业题(五):作业:见作业本板书设计 4.2证明(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了解证明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证明的表达格式,会按规定格式证明简单命题。【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证明的含义和表述格式。【教学难点】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按规定格式表述证明的过程。【教学过程】一、 新课引入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课内节前图:比较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通过简单的观察,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加以验证,体会验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 新课

12、教学1、 合作学习参考教科书P74: 一组直线a、b、c、d、是否不平行(互相相交),请通过观察、先猜想结论,并动手验证2、 证明的引入(1)命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的倍”是真命题吗?请说明理由分析: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用几何语言描述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的结论。 教师对具体的说理过程予以详细的板书。小结归纳得出证明的含义,让学生体会证明的初步格式。(2)通过例1的教学理解证明的含义,体会证明的格式和要求 例1(课本例1) 证明命题“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真命题。分析: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用几何语言描述题中的已知条件、以及要证明的结论(

13、求证)。 证明过程的具体表述 (略) 小结:证明几何命题的表述格式 (1)按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 (3) 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3)练习:P76课内练习2三、 例题教学例2(课本例2) 已知: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AO=CO,BO=DO。求证: ABCD (证明略)四、 练习巩固P76 课内练习3五、 小结(1) 证明的含义(2) 真命题证明的步骤和格式(3) 思考、探索:假命题的判断如何说理、证明?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4.2证明(2)【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探索并

14、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何证明;进一步熟练证明的方法和表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从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的过渡【教学重点】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进一步掌握证明的方法和表述【教学难点】例是由较复杂的题设条件得出若干结论,用到多个定理,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过程】一、 复习证明的一般格式和表述,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命题的求证过程,让学生自己回顾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格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1)求证: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设问:如何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图形如何进行证明(可由学生口述) (2)根据上述题目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出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格式: 按题意

15、画出图形;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 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简介把一个由实验得到的几何命题经过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让学生体验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的简单过渡。 命题:求证: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让学生回顾七年级对此命题的说明过程(2)教师通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上述命题,并板书论证过程(二)探究新知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什么?出示命题:求证(课本例3):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分析:(1)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并根据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2)请同学们回顾

16、,在三角形部分,对这个命题是用哪种实验方法加以说明的(可请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3)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这些线中哪些线容易产生相等的角?(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讨论学习,时间可稍长) 根据学生的回答,添辅助线并引导学生梳理推理的过程(此处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顶点处添加辅助线) (4)师生共同完成推理过程启发学生再思考,除了选三角形顶点作平行线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比如选三角形边上一点(此处也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尝试),师生共同探究出证明过程:可在BC边上任意取一点P,作PDAB,交AC于点D;作PEAC,交AB于点E证明:PDAB(已知) DPC=B CDP=A

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 PEAC EP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PB+EPD+DPC=C+A+B=180 (等量代换)设问: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自己试着给出证明过程)三、 运用新知,体验成功如图,比较1与2+3的大小,并证明你的判断(可让学生自行完成,并口述过程,老师作点评)四、 拓展提高,综合运用例(课本例4) 已知:如图,AD是BAC的角平分线,BCAD于点O,ACDC于点C求证:(1)ABC是等腰三角形;(2)D=B (一)启发诱导,形成思路 (1)要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只需证明什么?(AB=AC或B=ACB) (2)证明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常

18、用的方法是什么?(三角形全等) 图中能否找到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ABO与ACO全等吗?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3)要证明D=B,你能找到合适的全等三角形吗? 根据已知ACDC,能得到D与三角形中哪个角互余? 根据已知BCDA,能得到B与三角形中哪个角互余? (二)指导学生完成证明过程; (三)指明此题是由结论出发寻求解题思路,这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分析法五、疏理全过程,形成小结 (1)本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大概归纳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作平行线法; 常用的几何证明方法:由结论出发寻求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进而形成解题思路分析法)六、课外作业:见作业本板书

19、设计 4.2证明(3)【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继续学习证明的方法和表述2.通过探索,让学生归纳和掌握证明的两种思考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求,让学生归纳和掌握证明的两种思考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几何证明过程中,感受数学推理的严谨性,逐步养成严谨的学习作风.【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如何分析证明的途径【教学难点】难点是例6的证明,要用逆向思维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引例在RtABC中,ACB=Rt,CDAB于D。提问:通过观察,图形中这4个锐角大小有什么关系?提出问题,提问学生时帮助总结证明方法。二、新课讲解例5已知:如图,A

20、D是ABC的高,E是AD上一点,若AD=BD,DE=DC,求证:1=C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2、思考: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证明两个角的方法较多,如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在本题总结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引导1和C在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3、教师帮助总结4、问:如何证明?学生口述证题过程5、给出解题步骤三、课堂练习一四、新课讲解例6知:AD是三角形纸片ABC的高,将纸片沿直线EF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求证:EFBC联想本题,发生类比,从结论出发总结证明思路。一、 练习 P85 课内练习1、2二、 小结:1、如何去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2、怎么样的反例才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五

21、、作业:见作业本板书设计 4.3反例与证明【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例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举例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在简单情况下利用反例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提倡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活动中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用反例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教学难点】如何构造一个反例去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素数是奇数(2) 黄皮肤、黑头发的人是中国人(3) 在不同项点上有两个外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我们对真命题的证明,

22、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那么如何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如何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从而引出课题反例与证明二、 新课新授1、讨论(1)学生讨论1:如何去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生总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 学生讨论2:怎么样反例才能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生总结:具备命题条件但不具备命题结论的例子 如:可以举2是素数,但不是奇数,从而证明“素数是奇数”是假命题.(3)让学生举一个反例去证明“黄皮肤、黑头发的人是中国人”是假命题2、例题讲解例题(课本例题):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给出

23、证明(1) 若2 x + y = 0,则x = y = 0(2) 有一条边、两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解(1)是假命题。取x = -1 , y = 2 ,则2 x + y = 2 (-1)+ 2 = 0 但x0且y0。即x = -1,y = 2 具备2 x + y = 0 的条件,但不具备命题的结论,所以此命题为假命题(2) 假命题。如图:ABC和ABC中,A=B B=C AB=AB 但很明显ABC和ABC不全等,所以此命题为假命题例题小结: 如果要证明或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那么我们只要举出一个符合题设而不符合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这称为举“反例”。3、变式练习:判断命题“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24、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真假,并给出证明。分析:这是一个假命题,要证明它是一个假命题,关键是看如何构造反例。本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三角形ABC中,AB=AC,在底边BC延长线上取点D,连DA,这样在ADB和ADC中,AD=AD,D=D,AB=AC,显然观察图形可知ADB与ADC不全等,或者,在BC上任取一点E(E不是中点),如图4-4-4(2),则在ABE和ACE中,AB=AC,B=C,AE=AE,显然它们不全等。解 这是一个假命题证明如下:如图4-4-4(1),在ABC中,AB=AC,延长CB到D,连结AD。 则AB=AC,(已知) AD=AD,(公共边)D=D,(公共角)但ADB与ADC不全等。评注 能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反例不在于多,只要能找到一个说明即可。四、 练习 P85 课内练习1、2五、 小结:1、如何去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2、怎么样的反例才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六、作业:见作业本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