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7.60KB ,
资源ID:60682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682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章旅游建筑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章旅游建筑文化.docx

1、第五章 旅游建筑文化第五章 旅游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属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活动形成的至今仍具有一定物质形态和观赏研究价值的旅游吸引物,如古文化遗址、文物、陵墓、园林、雕刻等。建筑是一种文化。从构成角度看,建筑与文化同构。建筑既要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又要体现政治、经济、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精神需要,还要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需要。这种综合性,使建筑成为人类每个历史阶段发展水平和成就的最重要标志。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其深刻的哲学内涵、高超的建造技术和丰富的审美特征,以及独特的民族性而享誉世界,

2、使它同以意大利比萨斜塔为代表的罗马建筑和以法国巴黎圣母院代表的哥特式建筑并列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它是历史上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它虽然饱经风霜,但是至今仍保留下许多规模宏大、绚丽多彩,令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的古代建筑珍品。其中有体现我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哲学理念的天坛建筑,有体现皇权至上、展现严肃方正的帝王宫殿和皇家陵寝,有展示儒家文化的曲阜孔庙,有寄托宗教理想的白云观、白马寺、外八庙和布达拉宫,有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万里长城,有显示祖国统一、充满巨大向心力的避暑山庄,又包容旖旎风光的苏州园林等等。这些建筑珍品,构成中国

3、人文旅游景观的重要内容,以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观光者。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建筑的本质和旅游价值(一)建筑的本质人类初起,建筑为满足居住需求而具有实用功能,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逐渐超越了遮风避雨等实用功能,与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美学家黑格尔这样赞叹建筑艺术:建筑是对一些没有生命的自然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与人的心灵结成血肉因缘,成为一种外部的艺术世界。建筑不仅仅是简单的土木制造,它同时还是美的创造,是意境的展现,是文化的结晶。建筑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筑材料、遵循一定的科学与美学规律所进

4、行的空间安排,是物质外显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换言之,建筑是空间的“人化”,是空间化了的社会人生。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集中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的精华,古代的建筑在某种艺术上说是古代一定社会历史时代的缩影。建筑的本质: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二)建筑的旅游价值1、旅游业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对建筑的观赏是旅游的重要内容,旅游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作为旅游者,伫立在建筑前,看到的不仅仅是物质材料的堆砌、精湛高超的营造技术以及匠心独具的建筑手法,而且还要透过建筑外在的物质形式,去领会其所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说过,欣赏优秀的建筑,

5、就像欣赏一幅画、欣赏一首诗,建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蕴藏其间的一系列的“意”。而这种“意”的体会和把玩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鉴赏能力以及对文明渴盼的心境。唯其如此,作为文明符号的建筑才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真理的诠释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2、旅游者 是重要的文化艺术产品建筑是文明的符号(1)超越时代的精神功能如宫殿建筑:借用抽象的绘画、雕刻,反映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高度的同一性,如威严、崇高、神秘、宏伟等。具有超越时代性。(2)历史事件的记载功能乾清宫正大光明:皇室争权夺利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为了避免猛兽和自然灾害的侵袭,曾经构木为巢或利用天然洞穴作为居住的地

6、方。大约进人氏族社会以后,人们才开始营建房屋。大体上,在北方地区是由洞穴而“掘地为穴”,建造上面有以木柱支撑、草泥覆盖的屋顶以蔽风雨的半地穴式房屋,逐步发展为地面上的房屋。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原始村落遗址(约距今5000 -6000年)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在南方地区,则是由树巢逐渐下降至地面,浙江河姆渡发现的原始建筑遗址(约距今6000一7000年)可作为这一类型的代表其木构建筑在仅有的石器和骨器的条件下,制作出了规整、精巧的榫(sn)卯构件,说明当时的建筑结构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夏、商和周三朝是我国的奴隶制时期。商朝已有成熟的夯土技术,原始时期建筑中简单的木构架经过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经成为中国主

7、要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在建筑整体布局上,后世所谓的“四合院”的雏形也已出现。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建筑上强烈表现阶级对立以及等级制度,这一现象后来一直贯穿整个阶级社会的建筑之中。春秋战国之际,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铁工具的普遍使用,使得建筑中对木、石材料的加工日益精细,建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其突出成就,一是夯土技术和木构建筑相结合的高台建筑;一是以宫室为中心,围以夯土城墙的城市。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不同地区的建筑技术得以交流。为了巩固统一封建国家的需要,统治阶级不惜民力,营造了许多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城防和水利工程,形成丰富的建筑类型。这一时期的木构建筑在结构方法、造型式样上都初步

8、形成体系。同时砖石结构的建筑也有所发展。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对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的若干因素的吸收,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这一时期除原有建筑类型继续发展外,因佛教的传人和道教的兴起,出现了宗教建筑这一新类型,其突出的成就是佛塔。另外,开始使用琉璃瓦件,代替以前灰瓦上涂色的装饰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史中是一大创新。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外来建筑的影响被进一步吸收、融化。大小和形式不同的建筑物,其构件的基本形式、用料标准已有定型。木构建筑作为一种体系已逐渐走向定型化。气势恢宏的建筑布局,较高的造型水平和精美的装饰艺术,显示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建筑体系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9、宋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转变时期,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不断被中原建筑所吸收,建筑风格一改唐代的庄重宏伟而渐趋柔和绚丽;打破完全对称的单调格局,出现多样的平面和立面。建筑类型、使用材料和装饰手法也出现多样化的倾向,各建筑工种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较严密的规定,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建筑学专著,即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对以后各时期的建筑影响较大。宋代以后,我国封建社会逐渐停滞并走向解体。建筑技术上有程度不等的创造和发展。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建筑的地区特色逐渐显著,建筑亦开始走向程式化;同时,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渗人建筑的各个方面,官式建筑完全定型化。因此,有些建筑出现风格拘谨、过分追求细致的现象。尽管

10、如此,这段时期还是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明清的建筑,是继汉、唐、宋建筑之后,我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事业在技术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它不仅彰显着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同时也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与构造特征,包括完整的木架构体系,三段式的外观特征,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装饰色彩与等级的紧密结合等。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2、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3、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4、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5、装饰绚丽多彩6、具有强烈的伦理观念7、三段

11、式的外观特征我们先说第一点: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两个源头。数千年前,长江流域、黄河中下游一带气温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具有肥沃的土层,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林木,为中华先民就地取材从事建筑提供了广泛的材料。亲木文化情结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像中国这样,在近现代西洋建筑东渐之前,如此漫长地热衷于土木结构及其群体组合。优点:第一,取材方便、加工容易中西比较: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1420年动工,1470年完工;同期紫禁城1407年动工,1420年完工;法国凯旋门30年完工,同时期乾隆建造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开始于1767年,1771年完工。第二,灵活性强由于墙壁

12、不负担屋顶和楼面的重量,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门窗开设比较自由,并发展成精妙而独特的中国门窗文化。第三,抗震性强,墙倒屋不塌木材具有一定弹性,梁柱的框架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因而木架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强,墙是隔断不承重,防御地震。例子:山西应县释迦塔在我国现在保存的古塔当中,应县木塔无论在建筑规模或建筑艺术上,都有特殊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以至世界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应县在山西省的北部。木塔坐落在县城的西北角,原来这里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佛宫寺,后来寺庙塌毁,只剩下这座原名叫释迦塔的木塔巍然屹立。应县木塔建于辽代(1056年)。外形是八角形,高达67.13米,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木头建造,各层

13、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而木柱之间,使用了60多种斜撑梁、木枋和短柱,规格和手法变化多样,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使整个塔的构架联结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美观。这座塔900多年来,经受风雨侵蚀以及多次地震、战争的破坏,依然巍然耸立。塔建成200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7日,但木塔无恙;1926年阎奉军阀战争,这座塔曾中200多发炮弹,除打断了两根柱子,别无损伤。缺点:第一,怕火紫禁城火灾:1421年三大殿雷击烧毁;1557年三大殿、太和门、午门等被烧毁,从明到清较大火灾24次。圆明园火灾:1860年英法,石造宫殿、石柱、石墙;防火措施:紫禁城,金币和金元宝,“天下太平”;水缸。第二,木结

14、构对生态的破坏2、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中西对比:群体与单体中西文化差异:群体与个性。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性格特点不同:英国人绅士风度说,德国人精确高效率说,美国人自由开放说,日本人善采众邦说等等,这是民族的特征。致使各民族的文化不一样。基本单位:间单体建筑构成庭院,形成中国庭院文化。“群”: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汉墓画像砖中的院落:左右,左为两种院落,后边的是主人的堂屋,右边为附属建筑,灶膛、水井,仆人扫院子。以木架构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以“间”为单位构建单体建筑,再由若干个单体建筑构成庭院。单体之美,只有体现为“群”的一部分时,才有价值,也只有存在于“群”中,其艺术价值的丰富性

15、才能得到充分展现。甚至可以说,“群”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太和殿的威武壮观只有在紫禁城的森严氛围中才能得以表现,祈年殿也只有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群体组合使中国古代建筑远远超过了其他造型艺术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获得了极为特殊的美学风格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举例:张氏帅府张氏帅府是“大帅府”、“少帅府”的合称,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寓所,位于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建于19141939年。 这是一座由青砖素面墙围廓的中西混合建筑群,墙高3米余,四角归方。从建筑时间和使用上帅府可分为两部分,即以现存院内青砖墙为界,分东、西两院。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

16、、大青楼、关帝庙,还有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砖混楼房6座。 四合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群体建筑中心,位居中轴。建于1914年至1918年。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三进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余间。从前门入内便是第一进院,前有门房七间,中为过道门,东为传达室,西为电话室,两侧为卫士房。东西厢房分别为内帐房、大厨房,承启处、餐厅、电工室。通过仪门(垂花门)是二进院,正房七间,中开过门。东西厢房各五间,这是张作霖属下八大处的处理公务之地。正房东间是卧室、客厅,西间是书房、仓库。东厢房北为内收发,南是秘书长室。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办公室。第三进院是张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

17、居室。正房当中靠北是祖先堂,东、西,南辟三门通往东西屋和院内。东西厢房各五间对称,东为会客室、西是办公室。三进院都各有东西便门与院外相通。 小青楼在东院,坐北朝南二层楼。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大青楼是三层楼,坐北向南,多边形,砖混结构,欧洲哥特式建筑,青砖墙体,白色水泥抹边线,黑白相映,显得格外醒目、素雅。在东墙外路东,有一座几何形单体建筑,即赵四小姐楼 。3、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均衡对称: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庭院布局为两种:三合院、四合院。受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宗法意识影响,古代建筑的庭院与组群布局大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纵轴线

18、为主、横轴线为辅进行设计建造。一般庭院布局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在纵轴线上先安置主要建筑,然后在院子的左右两侧沿着横轴线以两座体量较小的次要建筑相对峙,构成三合院;或在主要建筑的对面再建一座次要建筑,构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四合院。四合院的四角通常用走廊、围墙等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一个整体。这种布局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制观念。另一种四合院则在纵轴线上建造主要建筑,在其对面建造次要建筑,在院子的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两座建筑连结成一体。这种以回廊和建筑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起到艺术上大小、高低、虚实、明暗的对比效果,同时回廊各间装有直棂窗,可向外眺望,扩大空间感。

19、除上述各种布局方法以外,汉朝以来还有很多在纵横二轴线上都采取对称方式的组群。与四合院的建制相反,它以体形巨大的建筑为中心,周围以庭院环绕,在外面用矮小的附属建筑、走廊或者围墙构成方形或圆形外廓。历代坛庙等礼制建筑采用的多是这种布局方式。以均衡对称方式为原则构成的古代建筑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是一个可以满足各方面用途又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群体的严密整体。以北京故宫为例,它的总体布局是沿着南北轴线纵向布置起来的,以天安门为序幕,外朝三大殿为高潮,景山作为殿尾,既有主有从,又前后呼应,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大组群的建筑形象,恰如一幅中国的手卷画,只有自外而内,从逐渐展开的空间

20、变化中,才能体味到它的美妙与精华所在。4、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善于将建筑的各种构件进行艺术加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突出特征之一。以木架构为结构体系的中国古代建筑,它们的柱、梁、枋、檩、椽等主要构件几乎都是露明的,这些木构件在用原木制造的过程中大都进行了美的加工。月梁、驼峰、撑拱、牛腿、菊花头、蚂蚱头、麻叶头;屋顶上的鸱吻和宝顶、瓦当;屋脊上的瓦头雕刻花草、禽兽等纹样,增加了建筑鲜活的生命感;门窗、石礅、木柱;总之,中国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利用木架构的组合、各构件的形状以及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5、装饰绚丽多彩中国古建筑在色调的运用上,大胆而富于创造,

21、反映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从南北朝至唐,宫殿、庙宇多使用白墙、红柱,在柱、枋和斗拱上施以各种彩绘。青灰色瓦顶绿琉璃剪边。宋金的宫殿喜用白色台基,红的墙、柱、门、窗和黄绿琉璃瓦顶;檐下斗拱、杭额,装饰朱红或白粉衬地,青绿彩绘间装金色;元代的宫殿上仍沿用之。明清的色彩运用趋于制度化,白石台基,黄绿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门、窗、墙柱和以青绿色冷色为主调的金碧交辉的梁枋彩绘,成了宫廷、庙坛中最盛行的建筑基调。北京故宫就是最典型的实例,宽广洁白的覆黄色的琉璃瓦顶,在蔚蓝色天空的背景下,明快地衬托出建筑的轮廓;素净洁白的玉石栏杆与锦缎包镶的梁柱,色泽鲜明,造型浓重,显示建筑的稳重、高雅;檐下阴冷色调的青绿彩画同

22、阳光下暖色调的黄琉璃瓦顶,格外醒目绚丽;再加上红色柱身、墙面和门窗比、烘托,使得整体建筑物的色彩更加丰富明亮,富丽堂皇。另外,不同性质及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物体,色调的侧重面各相同。北京天坛祈年殿,因为是皇族“祭天”、“祈谷”的场所,色调则用凝重的青蓝色。这种冷色调的色彩与诚挚地祈祷上苍赐予福丰的思想意境相吻合。建筑形式采用圆形,层层收缩的汉白玉圆形台基与层层收进的青蓝色琉璃瓦三重攒尖顶相呼应,金色的宝顶与天相接,造成一种庄严肃穆、高高向上的气氛,体现出象征“天圆地方”的祈年殿崇高庄重的性格。6、具有强烈的伦理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意识形态为主流。儒家道统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讲求“礼”,即尊卑主

23、次的等级秩序,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单从屋顶的等级来看,有重檐庞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庞殿、单檐歇山、悬山和硬山等多种级别,从天子到各级官员,要按等级取用,不得逾越。建筑用色也有讲究,礼记规定:“楹(yng堂屋前部的柱子),天子丹,诸侯黝(yu),大夫苍。”色彩的尊贵等级,从高至低依次为黄、赤、绿、青、蓝、黑和灰。装饰彩画的等级,从高至低大致是和玺彩画和鬓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这类等级规定,社会各阶层的人者。必须严格遵守,不可越级便用。在平民的住宅,如北京的四合院,沿中轴线布置的数座宅院,以家中长、幼、尊和卑为序居住,通常依次为父母、未婚子女、已婚儿子、妾、未婚妇女和仆人。正

24、房通常为男性长者所住,两侧厢房则住男仆和家中晚辈,富裕人家的内院供女眷和孩童居住,后院则作为随从、女仆住处。7、 三段式的外观特征 就外观而言,中国古代建筑由台基、屋身、屋顶三个部分组成,称为“三段式”。台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部分,具有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的实用功能,弥补单体建筑物不够雄伟壮观的美学功能,还有昭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功能。屋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部分,采用梁柱式结构形成梁架,梁架与梁架之间组成“间”。建筑的屋身一般由若干间组成,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古代能工巧匠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出造型独特的“大屋顶”,这是中国古典建筑区别于西方古典建筑最鲜明的特征。这种屋顶不但体形硕大,而且是

25、曲面形,屋顶四面的屋檐两头高于中间,整个屋檐形成一条曲线,令原本笨重的屋顶变得轻盈活泼,好似一条充满活力的天际线,柔和而有韵律,古代文人形容其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成为整座建筑极富神韵和艺术表现力的一部分。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无论宫殿、陵墓、寺庙等大型建筑,还是普通的民间建筑,这种大屋顶的造型都很常见。古人在实践过程中还创造出了形式不一的屋顶式样,包括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卷棚顶:庑殿顶:是四面坡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和一条正脊、四条斜脊组成整个屋顶。歇山式:又称九脊式顶,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

26、山墙组成。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悬山顶:是双坡屋顶形式的一种,特征是屋面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两坡相交处有脊,这种屋顶又称作挑山。硬山顶:是双坡屋顶形式的一种,山墙同屋面平齐,也有略微高出屋面者,两坡相交处有屋脊。卷棚顶的特点是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前后坡相交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一、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中国古代哲学提出“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充分肯定自然界与人的精神之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之和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呢?它绝不仅仅是指人与人孩子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

27、大地上万物和谐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我国的古代建筑文化受到“天人合一”理想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的理念。这种观念体现在建筑设计与规划中,奠定了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思想基础。例如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就由专门的大臣负责,从水源、地势到与天象的对应等诸方面,做到相当详尽的考察,所以多依山傍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外部造型上,尽力表现出有实有虚,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一定的变化。台基的功能,除了有助于木结构的防水防腐外,还可以增加古建筑的稳定感。柱、梁和斗拱等组成的木构架轻

28、盈通透,给人以凌虚的观感。硕大的屋顶以漂亮的反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给予建筑一种柔性的适应感,使之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和谐,取得相当好的效果。房屋的设计上,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打开后,使室内外空间完全流通在一起。另外,廊是室内建筑空间与室外自然空间的一个过渡,是建筑与自然保持和谐的一个中介和桥梁。另外,中国人还有一种尚大观念。中国建筑起码自秦汉时起,就具有了效法自然宇宙的文化胸襟,因此一旦经济条件、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水平允许,人们就将对自然宇宙的领悟倾注于宫室的营建之中,建造尽可能恢宏博大的建筑以象征自然

29、宇宙之大。比较古代中外的都城面积:大唐帝都长安城面积为84.10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第一帝都。公元3世纪末罗马城13.68平方公里;公元5世纪的拜占庭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1.99平方公里;公元8世纪末的巴格达城30.44平方公里。唐都长安是包括中国古代都城在内的古代世界帝都之冠。总之,几乎处处可见的古代建筑的雄大风格鲜明地表现了古人对宇宙的理解与认识。二、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人本思想:人本思想就是与人为本。人本思想是与神本思想相对而言的,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看待和思考一切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宗教表现出了令西方人难于理解的理性与闲淡。中国人对宗教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淡泊与

30、超然”。中国人信神,相信民间崇拜。民间崇拜的特点:多元性 崇拜的对象五花八门,可以同时崇拜好多神。“见庙烧香”。调和性 多神都供。务实性 拜神是为了有用,有用就信,没用不信。随意性 信不信随意,信谁随意,随意编造神。例如有伍子胥庙,杜拾遗庙,后来庙被破坏,根据人们的记忆,起名为五髭须,杜十姨,再到后来,又把两个庙合起来。成了夫妻庙。从属性 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神权从属于政权。梁漱溟曾经谈到:“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淡于宗教、远于宗教,可称非宗教的民族。”这种文化传统的形成与中国宗教的发展状况有关。中国的宗教一直处于原始的状态,天地崇拜与祖先崇拜是它的核心。在中国,真正起到支配地位的并不是人对之

31、绝对服从与崇拜的“主神”。来自远古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神农、黄帝、盘古、西王母等神尽管都有一定的神性,然而在文化性格上都不同于舶来的上帝、真主与释迦牟尼这些主神。为什么中国人淡于宗教?由于儒家的理性精神。在中国,儒家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准宗教”的角色,行使了宗教终极人生关怀的功能。宗教是迷狂的、神秘的,儒学恰恰相反,它充满了理性精神。儒家学说的最核心内容就是关心政治、注重人事,概括起来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孔子对待鬼神采取了清醒的态度,他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竭力淡化人们对鬼神的崇拜,强调以血缘宗族关系为基础的人事伦理。儒家的崇理精神

32、形成了中华民族人本主义的文化传统。人是宇宙万物的主宰,神仅仅是烘托巩固皇权的工具而矣。相反,在近代以前,欧洲恰恰是神本思想。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神是人的世界的主宰,基督教神学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总的理论纲领,而君权与皇权相比,始终处于一种依附、次要的地位。从前有一个国君,他想同教皇对着干。于是教皇跟他说:从今天起,你就不是基督教徒了,这个国君就失去了它他的权力,因为你如果不是基督教教徒,别人就会排斥你。这种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迥异的建筑格调与品位。中国古代建筑:人本主义建筑,弥漫着浓厚的人本精神;西方古代建筑:神本主义建筑,充满着强烈的神的味道。具体差异:1、世俗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始终处于压倒性地位,宗教建筑处于从属地位。西方古代建筑:神庙与教堂;古代中国:代表王权的宫殿、陵墓以及坛庙。政治伦理性建筑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明清紫禁城,远远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