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28KB ,
资源ID:60647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647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无伴过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无伴过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docx

1、无伴过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无伴过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暗中。”无伴过患者,就是指无依无靠、独自一人前往后世的过患。也就是生死中一切都是虚假的法,什么也靠不住,连亲眷都无可靠之处,只有法可靠,必须洞明这一层道理。就像亲友书所说,如果你能了解,死时有这样无依无靠的过患,那你就应当发愿摄取三种福的光明,这是为死时的前程着想。因为只有法可作助伴,一定要知道轮回里的法都靠不住,特别是在死时暴露地尤其明显。那时候需要独自去往即使日月也难以破除的无边际的黑暗中,也就是要再次趣入无明的黑暗里。我们的生死恍如一场迷梦,我们与亲人的暂时接触好像梦人

2、与梦人接触一样,然而梦中的人本来就抓不到,没实义的,怎么靠得住呢?只不过缘聚时有影像的相聚,缘散时影像各自飘零,哪里靠得住?因此应当一心靠着心中的善法,只有善法能资助往后的前程以及从此迷梦中解脱和成佛。如此了解后一心厌患这个生死中的法,而愿取正法光明。了知过者,谓当了知如前所说,须如是死,愿取福光。三种福者,谓三门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种善事。无边黑暗者,谓无明黑暗。无伴而趣者,如入行论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在这里了解过患,就是指了知像前面所说必须这样死,也就是孤独无伴,亲人、财富甚至自己的身体都不能相伴而行。死时就

3、是这样的无依无靠,因此要想:什么能在那时利益我呢?那就是三福之光。由此就愿意摄取这样的福光明,将此世的时光珍重地去摄取这些法的光明、福的光明,那就是具义的人生,那就是具慧的人了。三种福有两种解释,一种指身口意三门造作的善事,也就是起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等出现的福德。它在中阴会出现光明相,或者很明亮、很吉祥的相,这是由善业的力量所致。另一种解释是指布施、持戒、修定的三种福,也就是施所生、戒所生、修所生的三种善事。这样常常精勤于这三类善事,自然有巨大的福德力支持,在中阴的时候会走得非常平安、吉祥,会往上走,往净土走。无边黑暗就是指无明黑暗,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三福的光明,那决定将趣向一个得不到边际的

4、无明黑暗里,自己在这生死的长夜中还要一轮又一轮地迷暗下去,非常可怕。就好比梦里如果行善的话,就逐渐地出现明亮、吉祥、往上升的相,而且越来越清净,有脱离梦境的机会。如果没有修善法,都是造恶法,那个梦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暗,因为它本来就是无明的体性,将会沉醉得没有边际。所以一定要知道这种过患,努力地摄取正法,我们才有希望解脱。无伴而趋,就是像入行论所说:我们这个身体是独自生也将独自死去。死时,跟这个俱生的、形影不离的骨肉之躯尚且要分手,何况亲友、财富等其它的身外之物?生时独自生,死时独自死,别人不可能受取我身上苦的一分,有什么必要再依止这些作障的亲友呢?他们只会给自己的菩提道作障碍,就是由于贪嗔等的

5、牵拉会在生死里陷得更深,走得更远。因此对这些暂时虚假现相里的亲友,自心要息掉贪嗔分别,一心出离,向往永离生死的寂灭境界。如是六苦总摄为三,谓于生死中无保信处,受彼安乐终无饱期,无始而转。这样的六苦总摄来修就摄在三类苦里,要明知它的苦相。一、生死中全无保信之处。保信,就是指生死里的任何事情、任何好事都没有可信赖的。也就是说都根本不可信,一下子就会变掉、会失去,或者就坏掉了,从这里要看到全是苦相。二、享受诸乐终究无有饱足之期。这是指在生死中的凡夫以贪欲为根本,当受用所欲的境界时只会使它增长、坚固,以后一碰到相应的境界就起欲求,因此受乐没有饱足的时候,不要以为通过享乐能止贪,越享乐只能越增贪。从这里

6、可以看到轮回众生都有一个极重的贪欲病,它要依靠思苦、念空来断除,而不是满足它,越满足只能使这个问题变得越大。三、无始而转,就是指轮回从没有边际开始,就这样辗转地下来,从中看到生死极其漫长的苦相,或者因果辗转相续的苦相,想想太可怕了!自从一念从清净界中沦落下来,辗转地起惑造业、受报、结蕴相续,简直是一个漫无边际的历程,想到这里应当发求解脱心。初中有四:一、于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谓身数数舍;二、作诸损益不可保信者,谓无决定;三、于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谓高下变易;四、于诸共住不可保信者,谓无伴而往。所谓生死中无保信者包括四个方面:一、身;二、损益;三、盛事;四、共住。一、身无保信每次得到一个身我们都以为

7、它是最可依靠的。我们依靠它吃饭、睡觉、穿衣、活动、性交、学习等等。高级一点的就是依靠它修禅定、享受定中的喜乐。总而言之,就是认为这个身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所依。然而事实上这个身体是极不可信的,所以叫无保信处。也就是寿数一尽、时间到了的时候,这个身就死了,必须舍弃它再去寻找另一个身依,然后再投胎。按人间来说就是再生成一个小人儿、逐渐地长大,之后又依靠这个身享乐、性交、求财、享受衣食等五欲,用它做事业、创名声、得权位、实现自我等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又失掉,经营的一切也全部都报销,再也没有了。又再次取一个身,又以为得到了一个坚固事。又是长大,又是性交,求知识,求名誉,做事业,有各种感官享受,就是这些,没

8、别的,然后又死掉。这样就看到我们这个人身根本不能信赖,数数舍弃的身体堆起来超过了好几个须弥山。应当从中认识到身体一点也不可信,不要相信它,不要以为这是幸福的资本、安乐的源泉、享乐的根据地,实际上它是个大苦器,暂时的乐完全是在迷惑自己,千万不要错认。二、损益无保信再者,有情之间的关系也不可保信。根本没有一点能相信的地方,比如说亲和怨的关系,亲人对我作利益,但他突然间就翻脸不认人,或者就变成了仇敌,所作所为完全是损害我。所以利益我的也不能相信,你不要因此就认定他是很好的人,会一直利益我。同样,作损害也是不可信的,以前是怨敌,后来和好,现在对我做各种利益等等。就像这样,连父子之间都是如此。过去曾经作

9、怨家,现在成了父子,怀里抱着,手里牵着,比自己还要爱的就是这个宝贝儿子。或者现在两个人亲密无间,一直对他作利益,但是后来反目成仇,恨不得把他杀掉。就像这样,这个世俗的亲怨关系以及由此而作的利益、损害等的表相是不能信的。为什么呢?它都是心假立的,而心是一个迷梦中的妄分别,它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随时可以定义亲、定义怨,然后发出利益的做法和损害的做法。这样可以看到整个轮回都是疯子一样的人、迷乱的心,一点不可保信,这就是所谓亲怨不定的过患。三、盛事无保信盛事也不可保信。以为现在得到了非常显赫的身世,当上了总统,过两年从总统的高台上下来就成了大家打击的对象,人见人骂。这个人过去是总统现在却连猪狗都不

10、如。或者曾经是一个亿万富翁,显耀在人类的上空,忽然间传出他的丑闻,之后倾家荡产,背负着重债,成为乞丐沿街乞讨。轮回盛事是这么可笑,一下子就是个大反转,乃至上面的帝释天王多少都沦落下来,有的在猪胎里,有的在马腹里,或者有的在地狱里。做天王的威德、洪福那可谓是大盛事了,一个人能够荣升为天王,那比做总统要荣耀百千万亿倍了,可是他做到最后还是滚下来了。所以轮回是一个闹剧,过患极大。你一直想要往上爬,一直爬到了最高处,但它是空的,由虚假的因缘支持的,因缘力一消耗完的时候脚下一空,顿时就掉落下来。随着另一种因缘成熟,变现出了非常卑下凄惨的境遇。想一想哪里有真实的呢?像这样轮回中的盛事全是欺诳性,它的后边际

11、都是以衰败所摄,最终都没得到个好下场,就像一个倩丽的美女最终竟然变成了一具尸体,这就是轮回的表相。这样可以看到盛事不可保信,崇高会变得卑下,任何好的、旺的、新的全部会变衰、变破、变散、变坏。所以轮回真的是个大欺诳戏,众生都是在自己骗自己,由自己一度业力的幻化,抛出一个非常荣耀的景象,自己为此着迷、发狂,忽然之间又一下子收场了,因为它只是暂时放映的幻相,过后当然就没了,又演一出卑微戏、寒酸戏、可怜戏。就像这样信不过的,这叫不可保信。所以千万不要相信轮回,一相信轮回保准会倒霉,准是疯疯颠颠的一时哭一时笑。四、共住无保信所谓共住不可保信,是指无伴而往的过患。暂时一场戏演的是一家人以及一些相关的周边关

12、系,然而这都只是梦和梦中的人。由于过去不晓得做了什么共业,就像签了合同一样,这一世就做夫妻、父子、朋友等。其实他们都是在做梦,梦心上有一点点共同的习气,当这个习气力成熟的时候,他们会在一起呆一阵子,但是要想两个梦影能够长期保证一直相续不分离那是不可能的。其他的突发状况不说,死时终究是要诀别,而没有人可以跟随。这要看到无伴而往就是说暂时的共住不可保信。世人真是愚痴,都说要天长地久,什么在地愿做连理枝,在天愿为比翼鸟,说要生死相随,但这怎么可能?这都是痴男怨女在说胡话。再者,母子之间的情、父子之间的情都非常深,都希望永远在一起,但是也不可能。就记住刚才轮回的陌路相逢,只是履行过去签的合同。合同到期

13、就意味着要分离,所以轮回里永远没有真正的团聚,只有回归法界才是永恒。这样就看到这个轮回聚后散的戏实在太多,而且全部都是这样的戏,这才知道它是有无伴的过患,总归是我随着自己的业风在转啊!哪里会有一个永远伴随我的人呢?我在过去世种下了好多的因缘,这个因缘成熟的时候就到这一家投胎,那个因缘成熟的时候就到那个腹中去住等等,总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业力安排在不断地做梦,这叫无伴而往。第三者,谓数数结生,展转受生不见边际。如是总摄亦当思惟。第三、无始而转,是要知道轮回的漫长无有边际,它不断不断地在结生,如果往前际去推,只有辗转地受生,看不到第一个我,这样才知道,这个轮回老众生,不晓得转了多少世,没完没了的。所

14、以不要再纠缠轮回了,应当从中脱出,否则因因果果接连不断,发展得漫长无有边际,极为复杂难以走出,犹如稠密的森林一般,像这样的总摄也应当作思维。第三,修三苦者。思惟三苦分二:一、依广大行派法轨思惟;二、依甚深见派法轨思惟一、依广大行派法轨思惟分七:一、坏苦;二、苦苦;三、行苦;四、由三受生起烦恼之理;五、由烦恼生苦之理;六、于三受中以三观遮止三毒之理;七、标明出处一、坏苦谓譬如极热或疮或痈,若于其上洒以冷水,似为安乐,于生死中所有乐受,若坏灭时,还起众苦,故名坏苦。此复非惟其受,即此相应余心、心所及为所缘诸有漏境,皆是坏苦。思维坏苦分二:一、比喻;二、意义。一、比喻:极热的痈疮如果洒上冷水,感觉上

15、好像安乐,这就好比生死中的乐受皆为坏苦。要看到本来是个苦性的疮,只不过因为洒上一点冷水出现了安乐的感觉,但很快就失坏了,又起苦痛。当时碰到了冷水的因缘使苦减轻,显现出来的似乎是安乐的状态或者感受,就譬喻坏苦。二、意义分三:(一)、坏苦的事相;(二)、坏苦得名的原因;(三)、坏苦的内容。(一)、坏苦的事相:就是指生死中的所有乐受,下至地狱里一丝凉风的快感,上至天界住在定中的喜乐之受,全是坏苦。(二)、坏苦得名的原因:由于它是因缘力所生,当因缘消散的时候,当即息灭,然后就起各种的身心苦恼。由于它在坏灭位时会引起很多的苦,所以称之为坏苦,或者说以此乐受与苦相连故,称为是苦。(三):应当全面地理解,不

16、只是代表性的乐受,还有与乐受相应的心王、心所和所缘的有漏境,这些全部都是坏苦。二、苦苦又如热痈逼切,触热水等变异触时,起极楚痛。如是当知,苦受随才生起,便能触恼或身或心,故名苦苦,譬如肾痛。此复如前,非惟其受。思惟苦苦分二:一、比喻;二、意义。一、比喻:好像热痈触到热水等的触时,发起极大的痛楚,这种痛譬如苦苦。二、意义分三:(一)、苦苦的事相;(二)、苦苦得名的原因;(三)、苦苦的内容。(一)、苦苦的事相:就是在刚生起的时候就有苦受,这一切的身心上起的受都是苦苦。(二)、苦苦得名的原因:是因为它刚起的时候就会触恼身或者心所以叫苦苦。(三)、苦苦的内容:不仅是代表性的苦受,还包括与之相应的心王、

17、心所和所缘的诸有漏境,统统是苦苦。三、行苦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行苦。此亦如前,非惟其受。此由先业、烦恼自在而转,故名为苦。及为能发后烦恼种所随逐故,名为遍行粗重所随。思惟行苦分二:一、比喻;二、意义。一、比喻:热痈在没有触到冷水或热水等触的时候感觉不苦不乐,然而这是一种苦性。也就是里面满满的都是病毒、细菌在随逐着,所以是病态、苦态。又因为它是苦因所以是行苦。也就是虽然暂时没有爆发出苦苦、坏苦,然而一旦遇到冷水的缘就出乐受,出坏苦,遇到热水的缘就生痛楚,出苦苦。就是因为它一直都随着病的因缘、热疮的体性在相续着,不自在地这样转。而且就现在位而言,它是一个病毒细

18、胞随逐的状态,所以只要一遇缘,无间就会发起乐或苦受,显现出坏苦和苦苦。它是一种苦因的状况或者说它是随着先前因缘力他自在转的体性,譬喻行苦。二、意义分三:(一)、行苦的事相;(二)、行苦得名的原因;(三)、行苦的内容。(一)、行苦的事相:又有狭义、广义的安立。先说狭义的安立,就是指一切三界的有漏舍受,包括人间没有苦、乐的平庸状态,或者上界天处在无色定的舍受状态等等,都是行苦。(二)、行苦得名的原因:由于它一直被诸粗重或者说烦恼种子、苦种子所随逐,这种状态都叫做行苦。另一得名原因是由于这个状态一直是随着从前的业和烦恼的力量自在而转,所以称为苦。总之有两义:一是为烦恼种子、苦种子随逐故,是苦因故,是

19、行苦;二是随先业烦恼自在转故,迁流故,称为行苦。总之,是就这个五取蕴以苦因或迁流而定义为行苦。(三)、行苦的内容:不仅是舍受,还包括与舍受相应的心王、心所和所缘的诸有漏境。行苦的事相从广义安立:应当明确所谓的有漏舍受是它的代表,其实有漏的苦、乐、舍一切受全是行苦。因为无论处在什么状况都是粗重随逐、是苦依,或者无论什么状况都是随先业烦恼自在而转,因此都是行苦。好比一个病人,无论他处在苦、乐、舍哪种状况,始终是癌细胞随逐的状态,因此都是苦的自性,而且往后一遇缘就爆发出各种病苦,应当这样作广义的理解。论中说到“为能发后烦恼种所随逐故,名为遍行粗重所随”,就是指它能够发起后后烦恼的种子一直随逐在心相续

20、的缘故,叫做遍行粗重所随。一切时、处都是这种状态,从来没有脱开过。也就是自从清净界中一念妄动有了无明,之后由细到粗,到了后位的时候已经执取了四大、五蕴为我,然后起惑造业,就已经造成了三界的有漏蕴。而这种取蕴的状况一直相续不断,它就是粗重态。就像得了病,从此无量劫都没有好,一直都背负着这个负担,它始终都是无数个烦恼种子所随逐,那就是非常沉重,背着一个取蕴的重担,它就叫粗重所随。这种状况是自从流落生死,一直到没有彻底解脱之间就遍在一切刹那上面,因此称为遍行。由此要了解我们在生死中行走的苦态,这个行走就是指不断地迁流,不断地在这里面流转。四、由三受生起烦恼之理如是若起乐受,贪欲增长;若起苦受,嗔恚增

21、长;苦乐俱非,随粗重身,则于无常执为常等,愚痴增长。行苦的第二分观察就是要知道,这种苦因的状况在遇到缘以后怎么不断地发生各种苦因、苦态、苦果。也就是这样的五取蕴一旦起了乐受,由于贪欲的种子在里面随逐,所以以乐受为缘,贪欲就增长;如果起苦受,由于嗔恚种子随逐的缘故,随之嗔恚就加大;再者,在苦乐都不是的舍受状况下,也是随着这个被烦恼种子所随逐的粗重之身,当时有愚痴的随逐,所以就以为无常是常、苦是乐、无我是我等,增长愚痴。五、由烦恼生苦之理其中贪欲能感当来于五趣中生等众苦。嗔于现法起忧戚等,于后法中感恶趣苦。痴于前二所感二苦随逐不舍。总而言之,此有漏蕴只有苦、乐、舍三态,而以乐受为缘生爱或者起烦恼的

22、缘故,就会增长苦因,由此贪欲会感得将来在五趣里的受生等的众苦。“等”字还包括了求不得、爱别离、老病死等。嗔恚有现法和后法两分,当心有嗔恚的时候,现法里就起忧戚等,有很大的苦苦的逼恼,而后法中以嗔恚的力量直堕恶趣,感受各种火烧、刀割等的大苦。痴是贪欲和嗔恚的根源,由于痴的缘故,使得我们对于由贪嗔所感得的两种苦一直都紧随不舍。也就是由于这个痴心在增长,一直认为这个是乐、是常等,在遇到可意境的时候就起贪,遇到不可意境的时候就起嗔,使得贪嗔所感的苦一直都不间断的成熟在自身上,所以说它跟在身上是苦的源泉。常常说愚痴是起惑造罪的根本,由于愚痴就什么心态都会起,什么业都会造,这样出现的两极的苦一直都舍不开。

23、这才知道,由于遍行粗重所随的缘故,这个五取蕴它成为发起苦因的源泉,进而出现各种果报的源泉,这才知道五取蕴是众苦之源、过患之根,它是集起轮回一切业、一切苦的根据地。六、于三受中以三观遮止三毒之理以下教诫在三受当中需要用三观来遮止起烦恼的道理。也就是在三受中要观乐受是苦,苦受如毒痈,舍受是无常、坏灭的体性,这样来遮止起贪、起嗔和起痴。故于乐受,应观为苦,灭除贪欲。于诸苦受,应作是思“此蕴即是众苦因缘,苦从此生,犹如毒痈,灭除嗔恚”。于诸舍受,应观无常、销灭为性,灭除愚痴。不于三受为三毒因。所以对于乐受要观为苦来灭除贪欲。如果观为乐,自然就会起欲求心,耽著在上面,由此在往后坏灭时要起极大的忧苦。而且

24、由于起贪的缘故,会发生各种烦恼和与它相关的业而堕入恶趣生死当中。所以为了避免后患,应当在乐受起时观为苦,止息贪欲,这就是智者,能见到广远的缘起,在问题还没发生时,首先遮止。再者,对于苦受应当知道从这里会随即生起嗔恚,要想到这个蕴是众苦因缘、是发生众苦的地方,苦就是从这里生的。就像毒痈,本来它就是苦的自性,本来就是会不断发苦的,不必生嗔恚。这就是能客观地了解它是苦器,是发生苦处,就像黄莲本来是苦的,没必要因此而起嗔恚一样,这就是作唯苦法观。再者,处在舍受中,容易起这是常、是我等的愚痴,应当观察无常、消灭的体性来灭掉执取五蕴是常乐我净的愚痴。这样在发生三受时,就不会因此而发起贪嗔痴,这是在因位杜绝苦患。七、标明出处此如瑜伽师地即 摄抉择意趣而说。这是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的意趣而宣说的。思维心中的法道1、思维生死中无伴过患。“无伴”是什么意思?2、依广大行派的法轨思惟三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