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706.51KB ,
资源ID:60510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510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方案.docx

1、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方案-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为规范红火蚁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疫情,准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红火蚁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品、监测方法、疫情诊断、监测记录与档案以及监测报告等要求,适用于全国各地开展红火蚁监测。 1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与红火蚁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简要的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 2.1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监测目的是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2.2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高风险区域,包括经过疫情发生区的交通沿线、近年来从红火蚁发生

2、区调入高风险物品(包括土壤、垃圾、装盆用混合或有机覆盖物、干草或秸秆、其他如草皮、苗木、绿化树运载土壤的工具等任何含土壤或附着土壤的东西)的地区。监测目的是了解红火蚁是否传入。 3 监测范围 重点监测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高尔夫球场、货场以及可能调入盆栽植物、垃圾、木材、肥料的场所。 4监测时期 在气温为20-32时间段进行。 5 监测用品 工具:诱瓶、扩大镜、解剖镜、挖掘工具、镊子、指形管、样品袋、标签、记录笔等; 材料:酒精(95%)和诱饵(火腿肠等)。 6 监测方法 6.1未发生区 6.1.1 访问调查 向当地居民或经常在该区域工作的人员询问是否有被蚂蚁叮咬后出

3、现红火蚁危害的症状,是否看见隆起高于地面呈金字塔状的蚂蚁巢,近年来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过高风险物品,每个社区或行政村随机询问调查10人以上,记录可疑蚁害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对访问调查过程发现的可疑地点,进行重点踏查。 6.1.2 踏查 结合访问调查情况进行,在调查区域内步行观察附近有无可疑的蚁丘,计划行走的路线要覆盖整个调查区域。可用一根长80-100 cm、直径0.3-0.4 cm铁丝,拨开杂草或障碍物观察有无蚁丘。如有蚁丘,则用铁丝插入蚁丘5-10 cm,观察是否有蚂蚁迅速出巢并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采集蚂蚁标本(方法见附录1),进行现场鉴定或送室内鉴定。填写红火蚁监测记录表(附表1)。

4、 如确认有疫情发生,进一步按照发生区的要求进行监测。 6.2 发生区 6.2.1发生范围监测 参照6.1各方法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 6.2.2发生动态监测 6.2.2.1 诱饵制作及用量 用火腿肠作为诱饵。将火腿肠切成厚度约0.5cm 左右的薄片,放入专用的塑料诱瓶中,并固定在地面上进行诱集。注意使用的火腿肠要新鲜。 6.2.2.2诱瓶的放置与使用 诱瓶的放置应覆盖所有的村庄或社区,每个村庄或社区每类型场所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诱瓶,瓶间相距10m。对于条状的区域(如绿化带)则每10 m左右放置1个诱瓶。注意选择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放置诱瓶。使用时将诱瓶置于地面,30分钟后取出蚂蚁

5、,进行鉴定和计数,必要时制成标本。填写红火蚁诱集监测记录表(附表2)。 7 疫情诊断 7.1 现场诊断 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可疑蚂蚁,可根据蚂蚁的形态特征、行为以及蚁丘的形状进行鉴定(附录2),必要时可采制标本。 7.2室内鉴定 经现场鉴定,难以下结论的,取样带回实验室,在立体显微镜下作进一步鉴定。监测单位不能鉴定种类时,送省级植物检疫机构或其指定的科研教学单位鉴定。送检时应填写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见附表3)。首次鉴定的标本需要妥善保存。 7.3 标本保存 将采集到的蚂蚁标本置于小塑料瓶中,加入7095%酒精后密封,并贴上标签。标签上要注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单位、采集人。 8 监测记录与档案

6、 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调查结果。各项监测的原始记录连同影像资料等其它材料妥善保存于县级植物检疫机构。 9 监测报告 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并按要求逐级上报(发生程度分级参见附录3)。在县级行政区内发现新疫情或原有疫点红火蚁爆发,呈迅速扩散趋势时,应立即报告。 附录1: 从蚁巢中采集红火蚁的方法 1 采集工蚁 用手指在采样瓶开口的内缘处涂上滑石粉,将瓶子的下半部分插入蚁巢。采样者须戴手套以防蚂蚁叮咬。装够半瓶或15分钟后盖上盖子。在每个瓶中,可装入从蚁巢中采集的一头无翅蚁后。 2 采集蚁后 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如前日晚上温度较低,取样时天气晴朗,温度较高时,可用

7、铲子挖取蚁丘早晨向阳的部位的表层约几厘米厚的地方。对于多蚁后型,这样通常会很快采到多个蚁后;对于单蚁后型,也比较容易采集到蚁后。但是冬季温度过低、夏季温度过高时,蚁后会下移到蚁丘深处,这就得挖开蚁巢仔细寻找了。 不要将不同蚁巢的无翅蚁后混在一起。如果瓶中的蚂蚁数不足10头,可用镊子收集尽可能多的蚂蚁。用记号笔在瓶上标记采自同个蚁巢工蚁和蚁后的数目、瓶号、采样地点和日期。如条件允许,将所有的采样瓶放在致冷设备内的冰上1个小时使其停止活动。等所有的样采完后向瓶中加入70%的酒精。 附录2: 红火蚁鉴别特征 1 形态特征 红火蚁小型工蚁(工蚁)体长2.5-4.0 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

8、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 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头部略成方形,复眼细小,黑色,位于头部两侧上方,触角共10节,柄节(第2节)最长,但不达至头顶,鞭节端部2节膨大成棒状,常称锤节。额下方连接的唇基明显,两侧各有齿1个,唇基内缘中央具三角形小齿,齿端常着生刚毛1根。上唇退化。上颚发达,内缘有数个小齿。 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节间缝不明显;中、后胸背板的节间缝则 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卵圆2明显,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第1结节呈扁锥状,第 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形,可见4。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桔红色,腹部背板色6-7 mm大型工蚁(兵蚁)体长 略深,上颚发达,黑

9、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 红火蚁腹柄结 红火蚁工蚁 红火蚁蚁后红火蚁生殖型有翅雌蚁 红火蚁蚁巢 2 蚁巢特征 鉴别红火蚁除依靠上述的形态特征外,还可依据其建巢的特点作出判断。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 cm,直径30-50 cm的蚁丘。新形成的蚁巢则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但在蚂蚁种群发展成熟前蚁丘并不明显。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在野外,可根据蚁丘的特点和红火蚁的攻击特性,作为迅速判断是否为红火蚁的方法之一。 3 危害特征 红火蚁主要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蜇后会有

10、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8-24小时后叮蜇处化脓形成脓疱。如遭受大量红火蚁叮蜇,部分人除立即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险,若脓疱破掉,则容易引起二次性感染。 附录3: 红火蚁发生程度分级 1 按单位面积活动蚁巢数量分级 在红火蚁发生区域随机选择3个以上500 m2大小的区域,记录活动蚁巢数量。活动蚁巢指的是受到扰动后60秒内有3头以上红火蚁爬出活动的蚁巢。 根据目前中国大陆大部分发生区域红火蚁是多蚁后型种群的情况,以单位面积的活动蚁巢数量作为分级标准,分为以下5级: 2活动蚁巢数为0个。 第一级:无发生区,平均每1000

11、0 m2活动蚁巢数为1-10个。第二级:轻度发生区,平均每10000 m 2活动蚁巢数为11-5010000 m个。 第三级:中度发生区,平均每2活动蚁巢数为51-100个。第四级:中偏重发生区,平均每10000 m 2活动蚁巢数大于100个。第五级:严重发生区,平均每10000 m 2 按诱集工蚁数量分级 将诱瓶诱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分为以下5级: 第一级:未发生区,诱瓶均未诱集到红火蚁。 第二级:轻度发生区,平均每诱瓶红火蚁数5.0头以下。 第三级:中度发生区,平均每诱瓶红火蚁数6-50头。 第四级:中偏重发生区,平均每诱瓶红火蚁数51-100头。 第五级:严重发生区,平均每诱瓶红火蚁数10

12、0头以上。 按以上方法进行调查监测时如单位面积活动蚁巢数量级别和诱集工蚁数量级别不一致时以发生较重的级别为准。 附录4: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 检疫措施 严格控制红火蚁发生区物品外运,防止人为携带疫情外传。对发生疫区外调的物品、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检查及消灭红火蚁处理,防止任何可能带有红炎蚁的货物调出疫区,同时做好产地检疫工作。 2 防治方法 (1)二阶段化学药剂防治法 二阶段处理方法是将二种处理方法共同配合使用,这也是最被研究人员与防治人员所推荐使用的方法。在红入侵火蚁觅食区散布饵剂,而约在1014天后再使用独立蚁丘处理方法,并持续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二阶段处理方法建议每年处理二次,通常在45月

13、处理第一次,而在910月再处理第二次。二阶段化学防治药剂防治方法建议用药,经农药谘议委员会通过3种饵剂与6接触性药剂可以使用于农地的火蚁防治工作上 (2)饵剂诱杀 大部分火蚁饵剂用药的剂型多使用磨碎的除去油脂的玉米颗粒为饵剂的基质及 大豆油为载体,也就是说黄色固体的材质是去油脂的玉米颗粒,而作用的药剂原料是加在大豆油中,再将含有药剂的大豆油与玉米颗粒混合,而大豆油将是饵剂吸引蚂蚁来取食的重要成分。但大豆油常常会因为过期而开始腐败,而影响对蚂蚁的诱引力,所以需要在饵剂新鲜的时候尽快使用。饵剂中所使用的药剂大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化学药剂 (毒剂),第二类为昆虫生长调节剂 (Insect Gro

14、wth Regulators, IGR)。一般研究调查显示不管饵剂使用那一种药剂类型,所获得的防治效果都仅能防除85% 至95%的火蚁族群。但明显的差异在于可见蚂蚁族群数量减少开始时间与速度上,一般而言,生长调节剂的成效要比较延后,但其却较有利于去控制火蚁族群的拓展阶段。散播火蚁饵剂最低有效量的公式,大部分状况约每4000平方公尺需要洒1公斤的药剂。 (3)独立蚁丘处理法 在严重危害区域与中度危害区域以灌药或粉剂、粒剂直接处理可见的蚁丘,此种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的防除98%以上的蚁丘。但其明显的缺点是在仅能防治可见的蚁丘,但许多新建立的蚁巢是不会产生明显蚁丘,在一些防治管理措施较为密集的地点也较

15、不易看见蚁丘,而往往会造成处理上的疏漏。大部分灌药的剂型产品每个蚁巢需要加入510公升的药剂才有效果。 附表1: 红火蚁监测记录表 监测单位(盖章) 点地 调 查 县(市) 乡(镇) 村 东 经 北 纬 海拔高度(米) 调 查 内 容调查方法 调查地点类型 ) 调查面积(亩 ) (代表面积亩 蚂巢数量 蚂蚁是否攻击性强 受害群众人数 最早发现时间 样本采集编号 初步鉴定结论 调查记录人 /月/调查日期(年日) 注:此表将作为监测的原始记录,请妥善保管 附表2: 红火蚁诱集监测记录表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人 调查地点(乡镇/村)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类型 代表面积 (亩) 监测点序号 诱瓶序号 可疑蚂蚁数量红火蚁数量 注:此表将作为监测的原始记录,请妥善保管 附表3: 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 送样单位(盖章) 通讯地址 邮编 送样人 电话 传真 E-mail 标本编号 标本类型 样本数量 采样人 采集地点 海拔高度 寄主植物 采集方式 采集场所 处理方式 危害部位 危害状描述(或图片) 您好,欢迎您阅读我的文章,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打印。阅读过后,希望您提出保贵的意见或建议。阅读和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坚持下去,让我们共同进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