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阶段常见的古今异义1初中阶段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亲戚今旁系亲属。古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三章 )。妻子今爱人(女方)。古妻子和子女。例遂率妻子荷担者(愚公移山)所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用来,靠它来。例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绝境今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无论今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更不必说。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稍稍今稍微古渐渐地、慢慢地。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唧唧今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织布机声。例唧唧复唧
2、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豪杰今才能出众的人。古有声望、地位的人。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何苦今不值得做,犯不着。古哪怕,怕什么;怎怕。例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肉食今肉类食物。古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卑鄙今品质恶劣。古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垄断今把持独占。古山川阻隔。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烈士今为革命而牺牲的人。古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牺牲今为正义而死。古用作祭礼的牲畜。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曹判论战)交通今来往和运输。古交错相通。例阡陌交通。(桃花源记)秋天今秋季;古秋季的天空。例如: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小生今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古青年人。例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虽然今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古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一毛今一角钱。古一根小草。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开张今店铺开业。古广泛。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学者今有专门学问的人。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无赖今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活泼好
4、玩。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可怜今值得怜悯。古值得同情。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让人怜爱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间今当中。古中,当中;间,夹杂着。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以为今认为。古以,把;为,当做。例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可以今能够。古可,可以;以,凭,靠。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从而今连词。古从,跟随;而,而且。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师说 )会计今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古会,聚会;计,商议。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不必今用不着;不需要。古不一定。例是故弟子不必不
5、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作文今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古写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感激今深深的感谢。古感:感动;激,奋激。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痛恨今十分憎恨。古痛心遗憾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再今又一次,再一次,多次。继续,还有。古数词。两次,第二次。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
6、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 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
7、”,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
8、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2、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 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9、必以情。(曹刿论战)13、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7、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20
1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21、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22、致词 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23、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今义:不值得做。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25、捐 古义:丢弃。 今义:献出。例句:乃捐金于野。(乐羊子妻)26、烈士 古义:有雄心
11、壮志的人。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27、虽然 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 今义:一个词。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28、然而 古义: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例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9、所以 古义: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今义: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
12、输)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30、学者 古义:两个词,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例句: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墨池记)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一览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出处同上) 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 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 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 (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 古:沿着,顺着。今:扶持。14诣太守,说如此
14、。(出处同上) 古:像这样。今:这样。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 古:计划。今:规则,成例。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古:买。今:集市。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 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 古:窗户。今:门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 古:坐具。今:卧具。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 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古:这样。今:量词。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 古:在这时。今:因此。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15、。(魏学 核舟记) 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 古:雇船。今:买船。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出处同上) 古:及,到。今:过了。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古:渐渐。今:稍微。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31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32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3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16、古:浅陋。今:粗俗,低下。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处同上) 古:案件。今:监狱。36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37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 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 古:遗憾。今:仇恨,怨恨。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1)若。古:你。今
17、: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41则久已病矣。(出处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42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一词多义1、故:温故而知新(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公问其故( )2、或: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3、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4、遗:以光先帝遗德(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加:而山不加增(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弗敢加也( )6、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 )7、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又何间焉(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8、志:处处志之( )
18、 寻向所志( ) 必先苦其心志( )9、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10、市: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11、备:前人之述备矣( ) 一时齐发从妙必备( )12、鄙:肉食者鄙(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蜀之鄙有二僧( )13、策: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14、道:策之不以其道( ) 不足为外人道也( )15、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 野芳发而幽香( ) 发闾左谪戍渔阳( ) 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16、奉: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固: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8、意:意少舒( ) 意暇甚(
19、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19、引:下车引之( ) 丁壮者引弦而战( ) 引喻失义( )20、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曾益其所不能( ) 曾不盈寸( )21、至:寡助之至( ) 僧富者不能至( ) 礼逾至( )22、亡:今亡亦死(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且秦灭韩亡魏( )23、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 弗敢加也,必以信( ) 欲信大义于天下( )24、许:杂然相许( ) 时人莫许之( ) 高可二黍许( ) 曳屋许许声( )25、文:皆披发文身(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舍其文轩( )26、期:陈太丘与友期( ) 期在必醉( ) 度已失期( )27、去:一狼径
20、去( ) 日始出时去人近( )28、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 ) 所以动心忍性(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9、属:良田美池桑竹宇宙之属( ) 属引凄异(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召令徒属( )30、临:执策而临之( ) 临溪而渔(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1、强:赏赐百千强( )项为之强( )余强饮三大白( )以弱为强者( )32、且: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33、绝: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佛印绝类弥勒( )34、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第令毋斩( )愿借子杀之( )35、将:出郭相扶将(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
21、公将战( )36、见:胡不见我于王( ) 曹刿请见( ) 子墨子见王( ) 路转溪头忽见( )37、顾:元方入门不顾(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8、归:吾谁与归(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9、拂:行拂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40、过:以其境过清(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及鲁肃过浔阳( )41、当:当奖率三军( ) 今当远离( ) 木兰当户织( )42、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 伐无道( ) 策之不以其道( ) 不足为外人道也( )43、得:二者不可得兼( ) 故不为苟得(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4、辞:未
22、尝稍降辞色( ) 蒙辞以军中多务( )45、诚:诚如是(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帝感其诚( )46、比:比至陈( ) 每自比于管仲( ) 其两膝相比者( )47、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 衣食所安( )48、恶:恶能无纪( ) 所恶有甚于死者( )49、称: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先帝称之曰能( )50、夫:夫环而攻之( ) 夫齁声起( ) 荷担者三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 )常见文言实词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
23、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24、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
25、(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
26、隆中对) 9会 (1)适逢。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 10见 (1)看见。例: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 (2)拜见。例: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接见。例: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4)了解。例: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认识。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xin,引见。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1将 (1)将要。例: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27、) (2)带兵。例: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带兵的人,将领。例: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带领。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6)拿。例: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7)和,与,同。例: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13尽 (1)全部取得。例:利尽南海(隆中对) (2)尽兴。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4)穷尽。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5)完,没有了。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4文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6知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