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8.70KB ,
资源ID:60483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483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必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必看.docx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必看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资料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是使目标人群能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施方法之一是健康信息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实施方法之二是强调社会、部门及个人对促进人类健康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应该采取的行为和策略。第一章 健康及健康层次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三维健康观: 三个方面并非孤立存在。1.生理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即无伤残、无病痛,身体各系统无疾病,这是健康的基础。2.精神健康:包

2、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和道德健康。3.社会适应完好:是指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岗位上对各种角色均有良好的适应,能胜任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健康层次: 第一层次:一级健康或称躯体健康,是满足生存条件;第二层次:二级健康或称身心健康,是满意度条件;第三层次:三级健康或称主动健康,最高层次的健康。健康的特性:1.相对性:健康永远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健康。2.动态性: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体,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表现出的健康与不健康状态均是健康与疾病动态作用的结果。3.可得性: 每个人都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健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个阶段:1.医学阶段:强调预防和治疗疾病,主要是人群卫生宣传2.行为阶段:

3、是对人们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3.社会、环境阶段: 健康的四类影响因素: 一、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影响1.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者见解的危害,对集体具有潜袭性、积累性和广泛影响的特点。2.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均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3.人们的行为不仅影响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还与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 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 特点:潜伏期长,作用特异性差,联合作用强,易变性大。二、环境因素:内部环境:机体的生理环境 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生物学因素:表现为细菌、病毒、寄

4、生虫和动物咬伤等。四、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疾病的自然史 1.健康问题: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地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2.疾病: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地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3.疾病自然史:疾病从发生到结局的全过程。 4.疾病的四个阶段:病理发生期、症状发生前期、临床期、结局。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也称为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通过预防、控制或消除病因以预防和推迟疾病发生的措施。 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缩短病程、延长生命的措施。 三级预防:为治疗和康复的措施。健康疾病连续带:健康与疾病的概念都是相

5、对的,健康与疾病是没有截然界限的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过程称为健康疾病连续带。亚健康:是一种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个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表现在躯体、精神、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疾病的“冰山现象”: 在人群中,能发现的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典型患者仅占该病或健康问题所有表现形式的一小部分。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

6、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特点: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2、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 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1.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划分: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职业人群健康教育等。 2.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划分: 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的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等。 3.按业务技术或责任划分: 健康教育的行政管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的评价等。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法 1.

7、实态性调查研究:直接从自然存在的现象中,或从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中搜集资料,记录事实,通过分析以找出其规律或发现问题。 2.分析研究 1)前瞻性调查: 2)回顾性调查: 3.社会调查研究:常用于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及信息反馈。 1)选题小组工作法 2)专题小组讨论法 3) 特尔菲法(专家反馈咨询法):设计好调查问卷后寄送给专家进行评估打分,之后统计出得分情况,再返回专家进行评估而最终的出某事件调查结果的方法。 4)案例调查法:将来已经发生的事情写成案例,之后在对某事件进行调查时,直接参考该案例的方法。 5)观察法二.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法 2.准实验研究法三.教育干预方法 1.信息传播法

8、:通过访问、电视、报纸等宣传信息。 2.行为干预法:通过具体知道和技能训练,帮助、促使受教育者实现特定行为的改变。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健康教育是整个卫生事业的组织部分,而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1.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完整过程,卫生宣传多为宣传活动,缺乏计划与评价。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卫生宣传多侧重卫生知识宣传。3、健康教育中的信息传播为双向传播,而卫生宣传则是信息的单向传播。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在联系1.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健康教

9、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2.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健康促进比叫抗教育更具有社会性,更为宏观。健康促进所涉及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的环境;3.加强社区的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基本特征:1、健康促进是为行为的改变提供各种支持环境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3、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4、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先导和基础5、健康促进融主观和客观一体。渥太华宣言指出的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1.倡导:倡导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的认同和卫生部门调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2.赋权:1)帮助群众具备

10、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知识、可行的技能,激发其走想完全健康的潜力; 2)使群众获得控制那些影响自身家抗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3)使社区的集体行动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与社区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3.协调:协调个人、社区、卫生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健康促进中的利益和行动。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社会动员”1.社会动员的意义:社会动员把健康目标转化为社会目标与健康促进完全一致;社会动员采取的高效动员社会、政治和群众方面的策略与健康促进策略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体现了先进的公共卫生观念。 2.社会动员的层次: 1)领导层的动员 2)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动员 3)非政府组织的动员 4)动员专业人员

11、参与 3.社会动员的手段 1)利用社会市场学的技术: 2)信息的传播: 3)人员培训: 4)管理技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2.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够有效预防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 2.促进

12、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4.积极推动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使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尤其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第三章 行为与健康行为:人的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反应。行为构成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目标指向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

13、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等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人的任一行为发生过程都可以用公式表示: SPR其中:S代表内外环境的刺激源;P代表人,一个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个体;R代表人的行为反应行为分类是否容易直接观察到:外显行为、内存的心理活动行为是否具有社会性: 本能行为:个体生存本能(进食)、种族保存本能(性)、自我防御本能社会行为,健康教育是人类社会调节社会成员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手段。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因素:相貌、气质、性别、记忆力等影响到行为2.人类行为的生物节律性:个体的智力、体力、妇女的月经期变化等影响到行

14、为3.神经系统的整合能力与人的行为传入神经收集的信息在大概的整合过程中,大脑的结构与行为活动有着特殊的联系4.内分泌对个体行为的调节垂体、甲状腺等分泌腺对行为有重要影响作用。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一、需要、动机与健康相关行为: 1.需要与健康相关行为 马斯洛需要五层次:有低向高排列如下,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动机与健康相关行为 动机:人们以需要、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和主观因素。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以上,并具备相应条件时才能转化为动机。 动机冲突:个体在有目

15、的的行为活动中,常常会同时存在一个或数个欲求的目标,因而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动机。 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二、认知与健康相关行为认知的过程: 刺激信号?注意?承认?解释?行为 认知的第一步骤是对具体的信号刺激的选择性的注意。人们在获得有关健康的信息时,也是一个选择性获得过程,健康教育应促使人们选择性获得健康知识,明智地选择信息。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环境影响因素:1、教育; 2、大众传播; 3、家庭;4、法规、制度;5、风俗、道德、宗教、社会思潮等;6、经济发展。依据是否有利于健康,分为:1、促进健康行为:

16、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2、危害健康行为: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健康相关行为。促进健康相关的判断标准:(五大基本特征) 1.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 2.规律性:行为表现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恒常性。 3.和谐性:行为表现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这些行为若与他人或环境发生冲突时,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与所处环境和谐。 4.一致性:行为本身具外显性,但它与内心的心理情绪是一致的,没有冲突或表里不一表现 5.适宜性:指行为的强度要在有利于健康的常态水平上。在对具体行为进行判断,看其是否属促进健康行为时需要注意,这一行为至少应具

17、备上述标准中的两条以上。促进健康行为的八大类:1.日常健康行为; 2.保健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4.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5.预警行为; 6.求医行为; 7.遵医行为; 8.病人角色行为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自身、他人和社会健康期望的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分为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2. 高危险行为:吸毒、性乱等 3. 致病性行为模式 4.不良疾病行为:患病后不是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病魔斗争,而是瞒病行为、恐惧行为、自暴自弃行为等。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一、知、信、行模式: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表示为: 知识?信念?行为知、信、行模式的内涵: “知”是知识的学习,“信”

18、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指的是行动。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是知信行模式中行为改变的两个关键步骤。 1.态度是行为的前奏,要改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1)信息的权威性:权威的信息号召力大,说服力强;2)传播的效能:传播的感染力越强,越能激发和唤起教育对象的感情,有利于态度的转变3)“恐惧”因素4)行为效果与效益 2.在信念确立以后,如果没有坚决转变态度的前提,实现行为转变的目标照样会失败,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有:1)利用促进信念建立的方法:如增加信息权威性、增强传播功能等。2)利用信息接受者身边的实例,强化对行为已改变者所获效益的宣

19、传。3)针对那些“名知故犯、知而不行”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强化行为干预措施。二、健康信念模式是以树立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信念为核心,以强有力的健康信念推动力,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转变。 健康信念模式在实践中遵循的步骤:1. 对疾病的认知(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2.让人们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3.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自我效能)行为变化阶段模式:把健康相关行为的转变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促进,最终达到树造个体或群体健康行为的目的。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中将行为的变化分为五个方面

20、:1.无转变打算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人,没有在未来六个月中改变自己行为的考虑2.打算转变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人打算在未来(六个月)采取行动,改变疾病危害行为3.转变准备阶段:进入“准备阶段”的人将于未来一个月内改变行为。4.转变行为阶段:在此阶段的人,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木边行为已经有所改变5.行为维持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已经维持新行为状态长达六个月以上,已达到预期目的。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是指针对环境以及团体和个体的行为进行影响,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分类:措施分:行为指导、行为矫正对象分:个体干预、群体干预 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方法1)开发领导:促进领导群体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

21、性、必要性、可行性,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议程,给予支持。2)动员群众:对团体的健康教育,必须通过舆论手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传播技巧,发动团体内每一位成员参与。3)培训骨干:开展团体健康教育必须树立典型,重点培养一部分骨干,由骨干人员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成员。4)利用舆论和规范的力量:使团体内全体成员目标、行为一致,同时对团体造成一种外来压力,制约危害健康的行为,形成促进健康的氛围。5)在团体内部建立激励机制:开展评比,总结经验,以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手段,对已改变的态度和行为给以支持和强化,并推广成功经验。健康相关行为的矫正:运用操作式条件反射及生物反馈的原理和方法,矫正个体偏离正常的不健康行为

22、。是长期的过程,更注重自觉投入。方法:1)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消除个体因对某种因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包括系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2)示范疗法:通过病人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或神经症性反应。3)厌恶疗法: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恶疗法4)强化疗法: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第四章 健康心理 健康心理: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当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即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健康心理的标准: 1.智力活动正常, 2.积极稳定的情绪, 3.心理行为反应适度, 4.人际关系和谐, 5.心

23、理行为符合心理年龄特征, 6.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7.具有完整和健康的人格。情绪: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时间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的特征:1)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2)情绪是主观体验;3)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情绪对健康的影响:1.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获得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2.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或否定的情绪体验,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3.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两个方面:心理刺激的质和量,个体对心理刺激的易感性和抵抗力。4.要获得健康的心理状态,必须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不良情绪两

24、种情形: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健康情绪的培养1.培养幽默感 2.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3.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4.以积极的态度观察事物个性: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时间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包含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特点: 1.组和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一般性和独特性 4.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人们个性生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先天生理素质、主要指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的影响。个性特征与健康 1.气质: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

25、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个体心理特征。气质是人格赖以形成的条件之一,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学内涵;任何气质都有其积极面和消极面,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的人都可培养和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才,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2.性格: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一个人个性中较稳定、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和改变。性格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后天的环境,因此性格与气质相比具有更大的可塑性。三、A、B、C行为模式与健康 A型性格的人: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为成绩而努力奋斗,性格急噪、缺乏耐心、容易激动

26、,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A型性格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B型性格的人:与A型性格的人相反,不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做事不慌不忙。 C型性格的人:童年时期遭受过挫折、经历坎坷、性格克制、情绪压抑、压抑愤怒、焦虑抑郁、过分谦虚、谨小慎微、过分合作等。C型性格人是一些癌症患者的人格表现特征。人际交往与健康 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因素:1.接近性;2.相似性; 3.互补性; 4.个性特征; 5.能力和特长; 6.仪表。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恐惧心理、孤僻心理、自傲心

27、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敌意心理。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个性缺陷或人格障碍;缺乏社会经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曾受挫折;压抑情绪或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5.赞扬原则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 心理评估的内容: 1.智力和认知评估; 2.情绪评估; 3.个性特征评估; 4.临床心理症状评估; 5.危害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的评估。心理评估的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交谈法 4.活动

28、产品分析法 5.个案研究法 6.测验法 7.问卷法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心理咨询的方式:1.直接咨询 2.间接咨询 3.个别咨询 4.团体咨询 5.门诊咨询 6.现场咨询 7.信函咨询 8.电话咨询 9.专题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 1.如实接受 2.整体性 3.坚持性 4.保密性 5.尊重与平等 6.自助性 7.艺术性 8.预防性 9.发展性 10.不评判 11.伦理性手段:宣泄、领悟、强化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心理健康的促进: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和适应环境; 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4.

29、直面挫折。第五章 传播与健康教育健康信息: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即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信息加工:对信息的接受、存储、提取、处理和传送的加工信息工程。 健康传播: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传播策略:有组织、有系统的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某(几)种传播渠道向目标人群(受众)传播特定讯息的全面计划。传播的基本特性: 1.社会性 2.普遍性 3.符号性 4.互动性 5.共享性 6、工具性人类传播活动的五种基本类型和概念1.自我传播:个人接受

30、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2.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3.群体传播(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5、群体传播:指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传播结构:从传播者到受传者之间构成的各种关系。传播模式:为了研究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5W模式) 即:一个描述传播行为的简便方法,就是回答5个问题:1)谁(who)?

31、2)说了什么(says what)? 3)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4)对谁(to whom)? 5)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者信息媒介受试者效果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传播是一种有反馈的信息双向循环往复的过程。传播的要素: 1.传播者 2.信息、讯息和符号 3.媒介渠道 4.干扰 5.把关人 6.受传者 7.反馈:是指信息使受众产生的反应,又通过某种传播形式返回到传播者的现象和过程。 8.传播效果建立传播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1.共同经验域: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识的经验范围。2.契约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3.反馈: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