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26KB ,
资源ID:60422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422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docx

1、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1、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 (一)

2、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古希腊时期,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他在 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

3、的定义。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 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

4、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当然,这些怜悯和恐惧的体验如何能够引起我们灵魂的净化,尚且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持久争议,但其理论贡献仍是不容抹杀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不仅指出了悲剧对于人的灵魂的净化作用,而且抓住了人们在欣赏悲剧时所经历的由消极情感(怜悯与恐惧)到积极情感的转化过程。尽管后代的思想家对于这个过程提出了日益精细的理论说明,但亚里士多德所发现的悲剧感的这一根本特征却始终没有被推翻,并且构成了悲剧理论研究的核心。 到了德国古典美学时期,黑格尔提出了悲剧发生于 “矛盾冲突”的理论,使美学史上对于悲剧实质的

5、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辩证法运用到了对于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他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理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和谐、静穆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会产生分裂与矛盾,这种分裂和矛盾会导致理念的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和发展。理念冲突的显著表现就是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描写这种冲突正是悲剧艺术的使命。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他并不认为 悲剧的发生是由于悲剧主人公的过失所致。而且,黑格尔的精辟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以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 安提戈涅为例说明,国王与安提戈涅的冲突就是国法与家法之

6、间的伦理力量的矛盾冲突,这两种伦理力量都是合理而片面的。国王与安提戈涅分别代表着国家利益和血缘亲情,所以,他们毫无疑问都具有合理性,然而他们又都以牺牲对方为目的,又都是有罪的,因此就必然受到 “永恒正义”的处罚,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黑格尔所举的一些例子已经包含了个人与社会形成矛盾冲突的意思,其中也折射着黑格尔所处时代的特征。当时,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正如火如荼,人们不仅面对自身的性格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迫在眉睫的种种社会问题。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时代主题。这表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在神秘主义的外壳之下仍包含着一定的时代气息。同时,他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阐释悲剧的本质,对于马克思主义悲剧

7、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尼采是继黑格尔之后对悲剧发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美学家。在他的 悲剧的诞生一书中,他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有关,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阿波罗代表梦境状态,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两种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交融,最终产生了古代希腊悲剧。悲剧是两种精神的结合, “悲剧一方面像音乐一样,是苦闷从内心发出的呼号;另一方面,它又像雕塑一样,是光辉灿烂的形象” 。他的悲剧诞生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从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演变看,悲剧最初的形式是

8、一种合唱抒情诗,这种抒情诗是醉境的艺术,表现了音乐的精神,是酒神气质的人的自我映现,希腊悲剧的歌队正是祭奠酒神的群众的象征。后来增加的对话部,外表呈现出简单明快的特征,是日神精神的体现,悲剧中的人物则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化装。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就是因为他们越过了日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回复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性。同时,悲剧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现实惨剧,是因为在酒神精神中,发挥出了人的一切象征能力,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自然也由此建立了新的和谐关系。其二,尼采的悲剧诞生论与他的哲学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尼采受叔本华的影响很大,认为痛苦是人生的孪生兄弟,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要摆脱种种人生

9、的苦痛,就得凭借艺术的功能,使自己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相统一的悲剧中体验生命的永恒与快乐。在此,尼采已经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有意识地进行了区别,这是美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最早对喜剧发生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他在 斐利布斯篇中借苏格拉底和普若第库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的喜剧观:他认为喜剧和悲剧一样,都引起 快感与痛感的混合;而滑稽和可笑大体是一种缺陷,缘起于大多数人在心灵品质方面所犯的认识错误,即 “自己以为具有并没有的优良品质”; “有这种妄自尊大想法的人如果没有势力,不能替自己报复,他们受到耻笑,这种情况可以真正称为滑稽可笑”。在柏拉图喜剧发生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进

10、一步指出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然而 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与他们的悲剧发生论一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要是从一般的抽象人的层面上来论述喜剧的产生,抽去了喜剧所具有的社会内容;不过,他们甚至还没有达到他们对于悲剧发生所达到的认识高度,他们论述的主要还是喜剧感的产生与状态,而没有像分析悲剧那样从矛盾冲突入手,进而辨析矛盾双方的合理性与缺陷及不足,所以,与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距离较远。 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较有深度的是康德,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一个印第安人在苏拉泰一英国人筵

11、席上看见一个坛子打开时,啤酒化为泡沫喷出,大声惊呼不已。待英国人问他有何可惊之事时,他指着酒坛说:我并不是惊讶那些泡沫怎样出来的,而是它怎样搞进去的。我们听了大笑,而且使我们真正开心。并不是认为我们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些,也不是因为在这里面悟性让我们觉察着更令人满意的东西,而是由于我们的紧张和期待突然消失于虚无。”所以他认为“在一 切引起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康德的喜剧发生论着重探讨的是喜剧对于人的心理效应,而实际上喜剧当然不限于心理的范围,它同样与人生实践紧密相关。 与康德相比,黑格尔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

12、较之中揭示喜剧产生的原因,就显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剧的本质。黑格尔认为,悲剧由于 “片面地侧重以伦理的实体性和必然性的效力为基础,至于对剧中人物性格的个性和主体因素方面却不去深入刻画”,而 “喜剧则用颠倒过来的造型艺术方式来补充悲剧的欠缺,突出主体性在乖讹荒谬中自由泛滥以达到解决”。他的意思是说悲剧着重于客观矛盾的冲突,着重于描绘抽象伦理力量之间的对立,相对就较少顾及人物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的细微刻画。悲剧的结果是来自于悲剧人物所代表的客观伦理力量的较量;喜剧则不同,喜剧的过程及结果则来自于人物自身性格与行动、目的与动作的内在矛盾。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 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目标,他从根本上是实现不了的

13、,只是在喜剧过程中不断地制造矛盾,不断地暴露自己的缺陷与可笑之处,最终使主体的意志和行动都落空而化为无意义。所以与悲剧人物相比,他们是一些自命不凡却又性格低下的人, “他们在意志、思想以及在对自己的看法等方面,都自以为有一种独立性,但是通过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内外两方面的依存性,这种独立自足性马上就消灭了” 。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上来看,悲剧与喜剧都是分裂的,悲剧是内容大于形式、压倒形式,喜剧则是形式大于内容、压倒了内容。二、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 、喜剧与人生实践 上面所讲的悲剧与喜剧理论主要是对作为艺术类型或样式的悲剧和喜剧审美特征的探讨与概括。这与我们所讲的作为审美形态和美学范畴的悲剧和喜剧虽有

14、联系,但并不相同。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喜剧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滑稽事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我们的逻辑前提是把审美看作一种人生实践,把广义的美作为一种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所以,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就比作为艺术类型之一的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的范围要宽广得多,又比生活中存在的不幸和滑稽有着更加确定的审美内涵。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既可以存在于戏剧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小说、诗歌、电影等诸种艺术形式之中,同时,更多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过去,我们习惯于以戏剧中的悲喜剧为例分析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无论审美形态意义上的悲喜剧,还是戏剧范围的悲喜剧

15、,都是主要相对于人的悲喜情感而触发审美享受的,而且都离不开集中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中的悲喜剧由于在有限的时空中集中了尖锐强烈的矛盾冲突,能够很快使人物陷入特有的境遇之中,并由行动引出富有必然性的高潮与结局,所以,可以说是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和喜剧的成功呈现。但我们不应该忽视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比戏剧中的悲喜剧有更加宽泛的能指,而且,在古希腊,悲剧和喜剧本身与后来纯粹意义上的戏剧体裁有所不同:希腊悲剧喜剧既是戏剧,也是诗歌。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戏剧重视情节设计,诗歌偏向抒发情感,但由于古希腊悲喜剧深受史诗影响,所以叙事与抒情成功地统一到了一起。 )古希腊的哲学家对于悲剧和喜剧的研究实际上既有经

16、验主义的心理分析,更有哲学上的理性认识,无论是何种视角,都有把悲、喜剧泛化的倾向,就是把悲剧和喜剧视为模仿的艺术,从艺术论的角度而非戏剧体裁论的角度展开论证的。例如,柏拉图是把悲喜剧与荷马史诗、绘画等放到一 起,以突出其表现人物情感的非理性特征;亚里士多德所讲的悲剧效应也是对审美意义上的悲剧与日常悲剧作比较,说明前者可以引发人的怜悯同情,并产生净化,后者则是恐惧压倒了人们观赏的可能。两种视角的共同之处是把悲喜剧视为有别于理性的纯粹激发情感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强调悲剧唤起以恐惧、怜悯为基础的审美情感并使得审美主体得到净化与升华。这种把悲、喜剧审美特性泛化的倾向已把悲、喜剧向审美形态提升推进了一步。

17、 但实际上,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说明这两种现象的本质,还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剖析。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正是这样做的。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 济金根时讲到,悲剧产生于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之间的矛盾。就悲剧产生于矛盾冲突的观点而言,恩格斯显然是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黑格尔的哲学是头脚倒置的哲学。恩格斯在这里也正是扬弃了黑格尔思想中纯粹精神推演的方法和观点,把视线聚焦到真实的历史与人类实践活动中来。人类的实践活

18、动总是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但具体的人的实践行为却可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当一种代表历史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实践行为付诸实施时,它自身当然代表着 “历史的必然要求”,但这种实践行为却往往会因为缺少现实根基而遭致失败,这就构成了实践主体的悲剧要素。这种实践行为的正义性与其失败的必然性是产生悲剧的根本原因,也是悲剧有异于一般悲惨事件的关键所在。同样,马克思也是把喜剧的产生放到一个更加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去揭示其产生的必然性的。马克思讲: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在现实人生实践中,悲剧人物的行为总是

19、具有某种历史的超前性,他们的人生实践是一种有价值而又注定要失败的实践,因此尽管他们所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但在第一次发生的时候却往往会以悲剧的形式出现。而当历史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之间的力量对比就必然发生根本的转化,正义的事业也就必然会以胜利而告终,而反动和落后的势力则必然失去了自己生存的依据,落得个可笑的下场。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规律正是悲剧和喜剧现象得以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与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它们应该包含历史与现实、心理与行为、过程与结果、目标与效果等一系列因素,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赋予人类的审美活动以足够的丰富复

20、杂性。由此出发,悲剧既可以是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也可以是日常生活悲剧;既可以显示永恒的价值与崇高的境界,也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小人物的辛酸和苦涩;同时,还可以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生活来折射一个时代和民族的历史轨迹。鲁迅笔下阿的悲剧,果戈理小说中小公务员的悲剧原可以与 “多余人”悲剧相比较而存在的。喜剧亦然,既包括历史喜剧,也含有现实喜剧;既有代表一个没落时代而出现的丑角,也有日常生活中的滑稽人物。有的喜剧中含有严肃的内涵,而另外一些则可能属于轻喜剧,只给审美者一种轻松的会心一笑。同时,还有一些属于正面人物的喜剧。总之,人生的丰富性决定了悲剧和喜剧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悲剧和喜剧产生原

21、因的各不相同。 我们说悲剧和喜剧具有社会性,是基于我们对于人生实践的基本观点。在我们看来,人的实践行为虽然是感性活动,但它首先必须也必然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包含了情感、思想和理性的行动,常常带有明确的动机、方式和目标,因而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悲剧和喜剧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也就源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这种实践关系富于挑战性 (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种挑战可以是挑战自然、向社会挑战或者挑战自我。正是由于行动所具有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内涵,决定了悲剧和喜剧主人公行动的发展轨迹和行动的必然 结局。虽然,在悲剧和喜剧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大量的偶然因素,但这些偶然因素在当时的时代和特定环境以及人与人的

22、关系中都可以得到必然的解释,即偶然之中蕴涵着必然性。所以,我们说,一个登山运动员的牺牲可能是悲剧,而游山玩水者的意外却只能是一个悲惨事件,因为登山运动员的行动属于一种挑战行为,既是挑战自然,也是挑战自我,其悲剧的结果就包含于行动过程之中。人的能动性决定了人可以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去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而人的局限性又决定了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控制自然,自然在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人的异己力量而存在的。征服自然代表了人类的尊严,被自然所惩罚、击败则往往会是情理之中的带有必然性的事情,不可战胜的是人的精神、意志、超越结果本身的理想情怀以及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历史的合理性和行动必然依据,同时也有人在实践过程中自我价值的确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