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0.70KB ,
资源ID:60401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401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归案园田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以及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和关键句翻译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适时点拨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

2、,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教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洲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作品其一.二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出声朗读三、初读文章 重点字音的把握。四、整体把握一首诗的标题往往能反映是个核心内容“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以归于为核心解读诗歌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我相信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追

3、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痛恨官场的生活。“尘网”,“樊笼”。整个官场如同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束缚着他,用这种比喻,写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对诗人的束缚。老师补充: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屈原:“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苏轼“侣鱼虾而友麋鹿”,林逋“梅妻鹤子”,庄子曳尾涂中。远离官场。2、为何而归?明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

4、想,只能当官,走仕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什么修辞、写出诗人什么心情?比喻和拟人,像鸟一样迫切要求摆脱束缚,自由自在飞回田园。鸟是陶渊明爱用的形象之一,笔下有如“鸟倦飞而知还”,“山气日夕隹,飞鸟相与还。”这样的诗句,飞鸟代表了对自由的向往。3、归向何处? 明确: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明确: “守拙”也表示自己安守本分,过朴素的生活。官场生活中的人都是八面玲珑、尔虞我诈、人会让失去真实的自己。教师补充:历史上诸葛亮“躬耕垄亩”。颜氏家训说:“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务。”陶渊明却冲破了这种剥削阶级的意识,坚决地走上了躬耕自给的道路。追问:三毛说

5、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这亩田你要拿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是什么样的?回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追问:寻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田园的句子。分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总结:诗人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情景交融、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一一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险恶。 在

6、这里老师帮大家总结了白描这种艺术手法:指用浅近的语言描摹事物,不用渲染烘托的一种表达手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朴实的一句话,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地展现出来。“站着喝酒”,说明他穷困潦倒,他的迂腐和虚荣,通过装束就显现出来了。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写景物,可以用白描。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述直白而富于美感,意象简单可是意蕴深厚。没有浓墨

7、重彩,有一种洗尽铅华的真实,有一种千淘万滤的厚重。(4)归去如何?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安逸、喜悦。 提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虚室的感觉,有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的田园,让人流连忘返。五、探究诗人精神世界陶渊明选择归隐,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吗?你怎么看待呢?李白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杜甫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我跟大家谈谈我的一点感悟:他是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

8、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纵浪于世俗,守拙于园田。超脱名利的缰锁,他质性自然,眼里有清新的风,脸上有干净的云,潇洒自如,万古流芳!六、独立思考及合作探究部分1、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回答如何看到陶渊明归隐这一选择?2、屏幕上展示不同时期文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李白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杜甫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北宋苏轼 “古之贤者,贵气真”。“陶渊明的心灵已经发展到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到他内心有一丝一毫的冲突,因之,他的生活也像他的诗一般那么自然而冲和”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佳作展示 扪心自问,我的确不喜欢陶渊明这个人物。倘若当真要违心称赞他一二,也只是个文学造诣极高的懦夫。若是生在现代,他可

9、能是一个天赋极高的演说家。正如狂人希特勒发表演说,宣称“德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引得德国人民沉醉其中。又有多少人陷在陶渊明的桃花源中。 遍观历史,为我所欣赏的无非两种人:一种是有故事的人,另一种则是有气概的人。诸如曹孟德、项羽。活得有滋有味,笑得神采飞扬。人生不该是绵柔入喉的桃花酿竹叶青,而应是一口饮下抢出眼泪的烈酒。 所谓英雄,不该是“你是英雄,所以你注定无泪无悔”,而应是存在于血光剑气之中的真性情。所谓隐士,不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故作清高的做派,而应是遍观世态炎凉后依然担当的豁达。也许隐士所隐的不该是自己,而是一颗怀有沧海桑田的心。 作为隐士中的佼佼者,东方朔曾说:“大隐隐于朝,

10、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若依东方先生的观点,陶渊明只属最末。 世人皆语桃花源,可桃花源当真存在吗?莫要忘记桃花源记结尾时数人去寻,皆不得。也许世间本无桃花源,陶渊明也从来没有真正走出藩篱。他的东篱,他的南山,他的桃花源,大概只是他逃避现实的接口,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七、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教师寄语 1、教师寄语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是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渝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发生的问题。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

11、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的栖居!常常吟咏归园田居会帮我们洗去烦躁、郁闷,让我们的心灵保持一种宁静与旷达。八、结语他是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纵浪于世俗,守拙于园田。超脱名利的缰锁,他质性自然,眼里有清新的风,脸上有干净的云,潇洒自如,万古流芳!归园田居其一学情分析 归园田居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课文。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材体例安排来说,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高一学生虽然初中时候已经接触过陶渊明的文章,有一点了解田园

12、诗歌,但对诗歌鉴赏的能力仍较欠缺。此外,高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对本课陶渊明的选择和思想感情较难深层次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对于初中的诗歌存在一个简单的表面了解,在学习诗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在鉴赏高中诗歌时会表现的茫然,不知所措。学生必须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反复去朗诵诗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从而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

13、生有效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教学策略运用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所以在渗透作者生活时代背景方面需要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就包括对导入的设计方式与方法,让每位学生的思想参与其中,这就等于诗歌教学在学生身上发生了效力。逐渐培养了学生开阔的视野,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随机抽取学生座谈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此次调研活动累计听课30人次,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环境、设施状况等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二、调查结果项目序号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优良中差1学

14、生课堂表现能在上课过程中有效积累知识点。90%10%0%0%2课堂无吃东西、交头接耳、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籍等现象。100%0%0%0%3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75%20%5%0%4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90%10%0%0%5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85%10%5%0%6教学环境设施情况课桌椅摆放整齐、课室照明、卫生情况良好。95%5%0%0%7教学用具准备齐全。100%0%0%0%8教学设备、设施正常运行。100%0%0%0%三、调查分析:1、学生课堂表现(1)第1、2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进行的调查,调查结

15、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2)第3、4项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的学生未能很好发挥主体能动性,课堂投入不够。2、学习效果评价第5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通过与学生交流,9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听课紧张,影响发挥。3、教学环境、设施运行情况第6、7、8项主要是对课室的卫生状况、教学用具的准备情况以及教学设备、设施的运行等方面进行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来看,对以上几方面的认可度较高。四、结果分析:(一)继续贯彻并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一切教学都要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

16、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提供更好的表达展示的机会。教师做到少说精说,学生才能多说多练;简化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二)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涵泳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 (三)重视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基础。没有用心揣摩,细致思考而得来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一堂让学生受益的好课;没有巧妙的课前预设,就不会有美丽的课堂生成。归园田居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

17、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1)画中有诗 课前导入:给同学们展示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陶渊明诗意图册中的一幅画,让学生调动积累,说一说透过图画能够联想到的诗句。学生的答案一般都会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些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着丰富的田园风光,可以说这幅画把我们带入了具有乡土气息的田园。田园是生长粮食也是生长诗意的地方,今天让我们穿过陶渊明诗人田垄般整齐的诗行,去寻找在都市中久违了的田园风光。那么什么叫田园诗呢?接下来我们

18、一起了解。 田园诗: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等。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一位田园诗的集大成者陶渊明。(2)识诗者、明背景。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老师检查,课堂学生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生平事迹以及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19、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写作背景: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

20、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3

21、)诗中有画 此环节设计首先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欣赏配乐朗诵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选择诗中自己喜欢的一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想象,将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提问:这是非常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这段描写具有怎样的意境?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

22、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文有同工之妙。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

23、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4)通画意、品诗情。同学们所描绘的图景都彰显了一个“归”字。分别有从何而归?(涉及的是尘网、樊笼的句子)为何而归?(涉及的是爱丘山,羁鸟,池鱼)归向何处?(守拙归园田)归后如何?(开荒,草屋,户庭,桃李,虚室等句子)就是说可以把所有的句子都统一到这四个问题中来,最终表明陶渊明与官场的决绝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请同学们试着捕捉诗歌流露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提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实际上拿田园生活的什么特点与官场对比? 明确:这两句写所感,具体

24、、写到诗人田园生活之乐。它的两个特点可与官场对比,一是“无尘杂”,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看不到今天恶心的“官场现形记”;二是“有余闲”,可以不必作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劳,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做诗。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提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

25、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小结: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5)拓展延伸: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学生门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园田居其一评测练习 【课前自测】1、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又名_潜_,字_元亮_,自号 _五柳先生_ _,谥号_靖节先生_ _。_晋宋_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

26、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_田园_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略(1)羁鸟( )(2)守拙( )(3)荫( )(4)暧暧( )(5)墟里( )(6)樊笼(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引导鉴赏】(一)、诵读诗歌,把握题眼。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1、诗人从何而归?官场生活(尘网、樊笼。)2、为何而归?(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3、归向

27、何处? 4、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5、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三)、品读诗歌,思考问题。1、分析诗歌,说一说:作者归园前后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理由是什么?2置身诗境,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田园之美,说一说作者笔下田园画面有什么特点3.分享感悟,谈一谈作者对田园之美的描绘让你获得了怎样的写作启迪?(四)、研读诗歌,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

28、看待陶渊明的仕和隐?谈一谈你的看法。补充材料: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晋书陶渊明传注释:三径: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督邮:官名,是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

29、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应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拳拳:小心谨慎。(五)、总结全诗,布置作业。1.必做:背诵并默写本诗。2.选做: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散文。【拓展延伸】研读陶渊明的咏荆轲和读山海经,谈一谈你对陶渊明“猛志固常在”的理解。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

30、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请谈一谈你的看法。【课外拓展】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 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2谈谈你对“幽竹”这一意象的理解?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

31、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课后反思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诗作中典型代表作。由于他的田园诗风具有朴实易懂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鉴赏诗歌的兴趣。 这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和提高。 在本堂课的导入设计环节,我注意联系学生以前在初中所学过的旧知,引入新课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接受新知能力,而且巩固了以前的知识,使学生明白知识的紧密联系性特点。在了解作者的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对作者生平经历了解的部分,教师只在其后做一些补充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调动了学生熟悉作家作品的积极性,感受到自己也是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