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0.26KB ,
资源ID:60386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386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币值改革.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币值改革.docx

1、币值改革币值改革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材料阅读1(2015天津和平四模13)(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

2、的发展变化? (4分) 材料二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建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

3、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近代银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材料三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

4、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及作用。(6分) 材料四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4)概述荷兰、英国和美国分别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和发展”?这些调整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5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5、与洋务运动;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货币金融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中不同时期货币的发展不同可以归纳为其趋势是其铸造权由地方到中央,由书写重量到通宝元宝,由金属货币到纸币,白银成为普通的流通货币,明清时期出现票号;第二小问需求,根据所学知识,手工业和商品生产的扩大,国内市场的扩大,商业资本的活跃导致对货币需求量扩大。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近代银行创办者、创办地点和制度完善等角度考虑;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考虑,积极方面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中外贸易的发展,消极方面便利了外国的资本输出。_

6、 (3)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可知两个原因是国内币制混乱和世界经济危机危及中国,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民国政府正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此时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加强一系列的巩固措施;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

7、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进行归纳概括。 (4)第一小问创新,根据所学知识,荷兰的创新为现代商业金融制度的建立,英国的创新为自由主义模式的建立,美国的创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第二小问影响,从对世界市场和世界贸易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趋势: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明清时期出现较为成熟的银行(2分) 需求:手工业和商品生产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商业资本的活跃。(2分) (2)特点:先是外国在华开设银行,然后是中国自办第一家新式银行;银行多开在上海等通商口

8、岸;清末效仿西方建立自己的银行,并进行相关制度完善。(6分,任答三点就可给6分) 影响: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便利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等。(2分) (3)原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国民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4分) 作用:将金属货币改为纸币,实现了货币的近代化;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强了金融垄断;后期滥发纸币导致国民经济崩溃等(2分) (4)荷兰: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股票、期货、证券交易所、垄断性贸易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等)(1分); 英国: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1分); 美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关

9、贸总协定(1分)。 影响: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2分)。2(2016福建莆田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出现了青铜刀布。铜铸币广泛流通,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汉代时,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改革,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开元通宝”。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两宋的货币,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

10、生了纸币。最早的纸币叫“交子”,起初在民间使用,由16位四川富商以信用担保作为货币流通。后因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改由官方办理。元代主要流通纸币,政府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纸币的发行权完全属于政府。明初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受到统治者的限制,正德年间受到官方认可,嘉靖以后普遍流通。清朝光绪年间,从英国买进压钱的机器,开始用机器钢模压钱,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用范铸钱的历史。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

11、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9分) (3)综上,归纳影

12、响货币变化的因素。(6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货币金融主题【解析】(1)从材料一“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出现了青铜刀布。”,可知变化特点是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铜铸币广泛流通,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可知特点是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从“汉代时,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改革,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可知特点是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和“

13、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开元通宝”。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可知特点是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从“两宋的货币,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生了纸币”,可知特点是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清朝光绪年间,从英国买进压钱的机器,开始用机器钢模压钱,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用范铸钱的历史”,可知特点是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从“后因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改由官方办理。元代主要流通纸币,政府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纸币的发行权完全属于政府”,可知特点是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 (2)第一小问目的,从材料二“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

14、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可知目的是防止白银外流,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统治;第二小问理解,从币制改革的目的和内容,可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的意思是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成功集中国内资金,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 (3)从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的变化,可知影响因素有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从材料二币制改革的背景,可知影响因素是国内政局、国际环境等。_【答案】(1)特点: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手工铸币到

15、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10分) (2)目的:防止白银外流;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统治。(3分) 理解: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成功集中国内资金,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6分) (3)因素: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国内政局、国际环境等。(6分)3(2017北京海淀高三期末35)(22分)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

16、、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前后欧洲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影响。(6分)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八七会议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列为党的总方针,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为获得农民的支持,广泛开展土地革命。1931年,形成了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1947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全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

17、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开展土地改革。到1949年10月,全国一亿多农民分得土地。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的地区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90以上的农业人口完成了土改。1952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新政权获得农民信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土改后建立的小农经济已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中央决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变农民个体土地所有为集体所有,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制度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以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读。(8分) 材料三 20

18、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 序号 资料 1 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2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全面展开 3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6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2009 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9 2010 年,中国工业中的粗钢、水泥、化肥、棉布等 200多种工业品均位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10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19、”发展战略 (3)阅读上表,从“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的角度,任选两项史实,提炼一个主题。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史实,运用这三项史实对所提炼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史实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请按照答题示例格式答题,抄写答题示例内容不得分。)(8分)【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放战争;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政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

20、显得停滞不前”得出贸易中心的转移;据材料一“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得出新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机构出现;据材料一“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得出通货膨胀出现;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新的贸易中心,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从土地制度和社会变革的角度进行解读,要分阶段进行阐述,得出土地制度的变化带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第一阶段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1、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第三阶段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第四阶段是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把个体经济变成集体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选取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两个史实,提炼出的主题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积极参加区域合作组织并且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符合该主题的史实是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答案】(1)变化:商路中心转移;新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机构出现;欧洲出

22、现了通货膨胀。(3分) 影响:大西洋沿岸经济发展迅速;地中海经济发展缓慢;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衰落。(3分) (2)【评分标准】 阶段划分清晰、明确;土地制度和社会变革阐释准确、完整。86分。 阶段划分清晰、明确;土地制度和社会变革阐释比较准确、完整。53分。 阶段划分、土地制度和社会变革阐释不清、逻辑混乱。30分。 解读示例:国共十年对峙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促进民主革命的胜利。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提高

23、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期间,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总之,农民和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是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3)【评分标准】 第一等,所选史实序号、补充史实与提炼主题逻辑关系合理,简要解释准确、完备且总结提升准确。86分。 第二等,所选史实序号、补充史实与提练主题逻辑关系合理,有简要解释,但不够准确完备,无总结提升。53分。 第三等,所选史实序号、补充史实与提练主题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有解释或总结但逻辑关系混乱,部分准确。30分。4(201

24、7河南焦作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18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军,旗号镰刀斧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

25、之原因初探 材料二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计。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6分) (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6分)【考点】国共十年对峙【解析】(1)据材料一,由“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

26、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可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决心;由“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可得: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利益的主张;由“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军,旗号镰刀斧头”可得:有利于得到最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 (2)第一小问结局,据材料二“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计”及“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可得: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可得: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据材料二和并结合所学可得:毛泽东将马

27、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答案】(1)意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决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利益的主张;有利于得到最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6分,言之成理即可) (2)结局: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2分,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4分,言之成理即可)5(2017河北保定、唐山高三摸底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武则天至唐玄宗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这样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脱离户籍到处流亡。安史之乱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建立在均

28、田制基础上的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制也已无法执行下去。这种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不分主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即算当地人,一律上籍征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先“定税计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法);无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征税;此外敛收者,以

29、枉法论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德宗推行两税法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推行两税法的积极作用。(9分)【考点】唐代赋税制度改革【解析】(1)根据材料“武则天之唐玄宗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得出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制也已无法执行下去”得出租庸调制无法执行;根据材料“这种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得出严重的财政危机。 (2)根据材料“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得出简化了税目和手续;根据材料“不分主户、客户(外来户),只

30、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即算当地人,一律上籍征税”得出扩大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先定税计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得出从制度上杜绝了官吏从中作弊乱摊派的可能;根据材料“无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征税;此外敛收者,以枉法论处”得出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案】(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执行;严重的财政危机。(6分) (2)作用:简化了税目和手续;扩大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从制度上杜绝了官吏从中作弊乱摊派

31、的可能;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9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6(2017山东青岛二模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古代的税制历经了多次变革。汉代征收的赋税主要有两项,即按照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汉魏之际,赋税制度发生了较大改变,由租、赋变为租、调,并沿袭了很长时间。隋及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征纳,其中庸是指不应役者,可按照每日缴绒;尺绢以代替。唐后期实行“两税法”,地方官府将过去的税收项目合并为一总额,按照户税、地税两种征收办法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32、。明代实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清代,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摘编自中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影响。(9分)【考点】唐代赋税制度改革【解析】(1)根据材料“明代实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清代,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可知,税收项目逐渐简化和逐步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根据材料“唐后期实行两税法,地方官府将过去的税收项目合并为一总额,按照户税、地税两种征收办法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可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