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3.89KB ,
资源ID:60368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368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杨瑞辉同志先进事迹陕西人民医院.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杨瑞辉同志先进事迹陕西人民医院.docx

1、杨瑞辉同志先进事迹陕西人民医院杨瑞辉同志先进事迹杨瑞辉,女,汉族,195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主管护师,现任铜川市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部主任。她三十年如一日,始终恪守“为天下儿女尽孝,为天下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理念,先后精心护理老人480多人,其中护理时间最长的达11年之久,有72位老人在这里辞世,在平凡的老年康复护理岗位上,把青春和汗水全部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忠实履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歌。自强不息 坚韧不拔1979年2月,年仅20岁的她被组织调入铜川矿务局职业病防治院,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白衣天使。杨瑞辉从小生长在

2、矿工家庭。父母的耳濡目染,使她自小就对煤矿工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到医院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喜欢上了看似平凡、却很重要的护理职业,把为患者解除病痛、搞好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工作认真负责、勤恳敬业、任劳任怨,很快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赢得了领导同事和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医院和铜川矿务局授予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护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正当杨瑞辉全身心投入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998年初,因煤炭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职防院被迫停业,90多名职工内退的内退,下岗的下岗,在职防院工作了19年之久的杨瑞辉,也不得不下岗回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一下子感到不知所措。

3、当时有人曾劝她到大医院去应聘,也有人拉她一起做生意,但她舍不下这份心爱的护理职业,舍不下那些患有职业病的矿工,更舍不下那些年老体弱、生活不便、无依无靠的老人。经过反复思考,她萌发了利用职防院闲置的病房开办一所托老院的想法,这样既能继续从事自己钟爱的护理职业,又能为社会养老事业做一点贡献。她的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曾一起工作过的四位好姐妹的一致赞同。在家人反对、朋友不理解的情况下,她们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创办托老院,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对当时每月只有205元下岗补助金的杨瑞辉“五姐妹”来说,她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没有开办资金。在杨瑞辉的提议下,经过大家商量,决定每人拿出1000元

4、,共筹资5000元,做为先期创办托老院的启动资金。为了筹措资金,在父母长期有病、家境困难的情况下,杨瑞辉东拼西借,把家里能用得着的东西几乎都拿走了,甚至连最值钱的电视机也卖了。为了节省办院开支,在杨瑞辉的带领下,她们买来了油漆、涂料,动员家人一起,对杂草丛生的院落进行了清理,将破旧不堪的职防院粉刷一新,配齐了病床等基本医疗设图备。照明线路不通自己修,上下水管道不能通自己改,缺少灶具就从自己家里拿。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托老院终于开业了,杨瑞辉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托老院负责人。托老院的牌子挂出来半个多月,却没有一个老人入住。面对困境,杨瑞辉没有气馁。为了扩大宣传,她和姐妹们冒着高温酷暑,走街串巷,进村

5、入户,宣传动员,足迹遍布“五七十里铺、北关到川口,南山和北山、前街后马路”的角角落落。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她们出门舍不得坐车,几块钱一份的盒饭和矿泉水也舍不得买,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凉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9月,托老院终于迎来了第一批集体入住的18位老人。杨瑞辉同几个姐妹既当医护员,又当勤杂员,自己买菜、做饭、烧锅炉,精心照料每位老人的衣食起居,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到年底,入住的老人已达到36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杨瑞辉“五姐妹”创办的托老院影响不断扩大,入住老人越来越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产关注和一致好评。托老院的创办和发展,也为职业病防治院迎来了新的生机,这个曾被

6、宣告破产的医疗单位,在经历改革的阵痛后重新开业,目前已发展成为铜川市最大、最权威的职业病防治机构。2008年,职业病防治院加挂了铜川市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托老院也正式更名为康复护理部,杨瑞辉被任命为主任。面对创业的成功,许多人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当初杨瑞辉五姐妹在困境中的坚持和拼搏,职业病防治院早已不存在了。”恪尽职守 爱岗敬业杨瑞辉虽是一名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护士,但从事老年康复护理工作对她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托老院收治的老人中,有瘫痪在床的,有老年痴呆的,有精神病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人,也有无人照管的孤寡老人。这些老人大多年老体弱、生活难以自理,加之缺少亲人照料,性情孤僻暴躁,

7、照管起来很不容易。但杨瑞辉没有退缩,而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一名医护工作者的崇高追求。为了让老人们在康复护理中心过得舒心,安享晚年,杨瑞辉深入钻研,梳理归纳,在总结多年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明确提出了“为天下儿女尽孝、为天下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办院宗旨,和“让老人绽放欢笑,让老人享受舒适,让老人充满幸福”的服务理念,制定了护理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和医护员、护理员、炊事员等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要树立诚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五心”,坚持勤问安问好、勤问饥问渴、勤换衣换帽、勤洗手洗脚“四勤”,真正做到随叫随到、便盆痰盂随有随倒、手脚指甲定期剪到、饮食菜肴搭

8、配周到、送药喂药喂饭周到“五周到”。坚持每周一晨会制度,组织大家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医护知识,学习黎秀芳等护理战线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大家树立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热爱和献身护理事业,像女儿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照顾好老人,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家庭和亲人般的温暖。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张明奇老人,是三里洞煤矿的退休工人,因患病脚趾感染,已经多年没有下床了。他被送到康复护理中心时,正值炎热的夏季。杨瑞辉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当打开老人裹在脚上的纱布时,一阵恶臭扑面而来,患病的脚趾严重感染,疮口溃烂,脓血纱布粘连在一起,竟然还有蛆虫在蠕动,三个脚趾与脚面几乎分离,脓血不停外流。见此情景,周围的人一下子散开了

9、,几位护士也跑到外面呕吐起来。从事护理工作20多年的杨瑞辉,对这种活人肢体生蛆的情况,也还是第一次遇到。看着老人疼的死去活来、痛不欲生的样子,她强忍着恶臭,为老人进行清疮处理,用止血钳把蛆虫一条一条地夹出来,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处理完毕。经过多次精心治疗,老人的伤势逐步好转,终于可以下地走路了。有一位姓李的老人,下肢瘫痪,骶尾部有块碗口大的褥疮,深可见骨、气味难闻,而且大小便失禁,曾被多家托老机构拒绝接收。当他被送到康复护理中心时,大家对是否收下这位老人犯难了。然而老人的病痛深深地刺痛了杨瑞辉,她不仅毅然决定接收,而且立即召集大家一起对他的病情进行分析,确定了“控制感染,恢复肌体”的特殊治疗护

10、理方案,坚持药物治疗与人工按摩物理治疗相结合,使老人的伤痛逐步得到缓解。由于长期卧床,老人还出现了严重的便秘,打针吃药也不见好转。看着老人痛苦的样子,杨瑞辉忍着难闻的气味,用手指为老人一点一点地抠粪便。直感动地老人失声痛哭地说:“大爷遇上好人了,就是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呀!”75岁的孤寡老人闫志成,是铜川新川水泥厂的退休职工,洗澡时不慎将左腿摔成骨折,由于所住医院护理不当,加之打钢针牵引时间过长,脚后跟肌肉坏死,形成褥疮,生活不能自理。被送到康复护理中心后,杨瑞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专门为老人定做了一张褥疮病人睡的床,并和几位医护人员轮流陪护,为老人清疮换药,喂饭擦身,倒屎倒尿,定时按摩,每天搀扶

11、老人锻炼。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护理,闫志成老人终于能站起来了。他淌着热泪紧紧握着杨瑞辉的手说:“孩子,没有你,我可能就活不到今天了!”如今,老人在康复护理中心已经住了11年,他常给人说:“我有福气呀,有一帮闺女呢,我知足了”。在康复护理中心,一个老人就是一个故事,像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讲上一大串。以人为本 敬民为天杨瑞辉是一个把工作、把事业看得重于一切的人。在她的心中,对医护事业、对康复护理中心的老人们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她常给托老院的同事们说,“做好老人护理工作,关键是要有爱心,善待老人的今天,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凡是到托老院的老人,不管个人性格、爱好、习惯和自理能力如何,我们都要像女儿一样对

12、待他们。”为了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她因人而异,专门设置了入住老人口味一览表,制定了多套食谱,坚持每周不重样,天天都有新花样。有位叫杨介英的老人患有糖尿病,她就安排厨房买了专用粉,每天给她单独做饭吃。哪个老人病了,她就让给老人开小灶。哪个老人胃口不好,她就常常在自家做老人喜欢的饭食送给老人吃。有一次,有位老人看见院子里的槐花开了,触景生情,便向周围的人讲述蒸槐花是如何的好吃。杨瑞辉听到后,就趁着休班,找来梯子上树给老人摘槐花,整整忙了一上午,胳膊全被划伤了,摘了一大盆,老人们终于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槐花蒸饭。杨瑞辉常说,“不仅要让老人吃好住好,还要照顾好老人的身心健康。她除定期给老人们讲解老年病的

13、预防治疗知识外,还与他们谈心交流、心理疏导,经常组织开展保健操、健身操、太极拳、棋艺比赛等有益老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努力使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快乐。有一位叫周德录的老人,长期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觉得活着没意思,多次自寻短见,都被儿女发现抢救过来。送到康复护理中心后,起初,老人整日沉默寡言,还常常乱发脾气,别人都不愿接近他。为了让老人重新树立起生活信心,杨瑞辉把他列为重点护理对象,每天亲自给他洗脸、穿衣、服侍大小便,给他一口口地喂饭,坚持每两小时翻一次身,夏天给他擦澡、驱蚊子,冬天抱他到外面晒太阳,一有时间就陪着他拉家常。渐渐地,老人的脾气较前大有好转,话也多起来,并且能和周围的老人和睦

14、相处。从西安送到康复护理中心的孔红娣,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冠心病和妇科病,发病时不配合吃药治疗,杨瑞辉就把药片研成粉末放进甜稀饭里,一口一口地喂她吃。特别是妇科病发出的难闻刺鼻异味,别人都见而避之,而杨瑞辉从未退缩,帮她清洗会阴换药、清理虱子、洗澡、洗衣报,一直坚持到现在。在杨瑞辉的精心照顾下,孔红娣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好了很多。前不久,孔红娣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来看望女儿时,喜极而泣,紧紧拥抱着女儿说:“我的苦命女儿呀,只有在这里你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照顾,你才能活到今天,你才能干干净净,你才能活得像个人样!”孔红娣的母亲临走时给杨瑞辉留下一封信和100元钱,信中写道:“我是一个不久将离开人世的母亲,这

15、可能是最后一次看女儿,我在这里看到、听到、体会到了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女儿交给你们我就放心了,你们就是她最亲的人!”以院为家 奉献社会杨瑞辉的父亲是矿务局医院的医生,母亲是煤炭采掘工程师,丈夫是一名中学教师,还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儿子,原来家庭十分幸福。但从事医护工作30年来,杨瑞辉以院为家,舍小家为大家,心里时刻装着康复护理中心的老人,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都献给了医疗护理事业,唯独没有她自己。自康复护理中心成立以来,杨瑞辉天天早出晚归,很少按时回家,一忙起来,就干脆住在单位,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压在了丈夫肩上。丈夫既要教书,又要承担洗衣做饭、照料老人、管护孩子等家务。爱人的付出、

16、理解和支持,让杨瑞辉既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又解除了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康复护理工作之中。杨瑞辉对儿子王哲疼爱有加,但为了心爱的护理事业,她几乎无暇照顾。2002年的冬天,杨瑞辉居住的老房子拆迁通知送来时,杨瑞辉忙着给瘫痪的老人洗澡,丈夫正在学校上课。年仅10岁的儿子等不及了,就借来一辆三轮车,叫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搬家。由于家门口的坡道结着厚厚的冰,王哲一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到了河里,好心人发现后拨打了120,叫来救护车,把孩子送进了医院。当看到头上包着纱布的儿子时,杨瑞辉哭了,她深深的内疚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在康复护理中心工作最艰难的时候,杨瑞辉原幸福的家庭,不幸却接踵而至。先是

17、父亲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后是母亲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家里还有90多岁的外婆和正在上小学的儿子需要照顾。但杨瑞辉由于忙于单位的事,没有精力照料家务。母亲去世后,杨瑞辉怀着深深的愧疚,把父亲接到康复护理中心,一边照料其他老人,一边照料父亲,直到老人离开人世。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杨瑞辉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年人生活的不易和艰辛,把对家人的愧疚全部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帮助那些没有时间照料老人的子女尽一份孝心,让在康复护理中心的老人和患者们能够安享晚年和幸福地度过每一天。张祖清老人是新川水泥厂的一名矿工,早年离异,退休后又不幸患上食道癌。被送到托老院,病重弥留之际,他满含热泪地把杨瑞辉叫到床前,有气无力地说:“我

18、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叫张红梅,我再没有能力管她了,只能把孩子交给您,因为您是我最信任的人”。随后亲自把一个密码为629289的存折交到了杨瑞辉的手里,大意是“留儿、救儿、爸走”。杨瑞辉被一幕父女亲情深深地打动了。三天后张祖清老人辞世火化后,杨瑞辉就把他的骨灰盒暂时安置在康复护理部院落花园的过桥下面,并想方设法联系到张红梅的生母,母女终于团圆了。后又经过反复做工作,张祖清老人的骨灰终于被送到出生地四川绵阳。张红梅走时,杨瑞辉亲自把她送到西安火车站,买吃买喝,还给了零花钱,并把存折交给她。附近的一位大嫂误以为是一对亲生母女,当了解内情后,动情地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现年22岁的孙建成,是陕煤公司

19、管件设备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孤儿。由于经受不住未考上军校的打击,他精神一下子崩溃,患上严重的忧郁症、肺结核、乙肝、肝腹水等综合疾病,因疼痛难忍,曾多次割腕自杀,乱发脾气,不吃不喝,光着双脚走路,裤子耸拉在屁股,随地拉屎撒尿。在外地工作的母亲一看他是拖累,就弃之不管,从此他成了一名流浪儿。被送到康复护理部后,杨瑞辉不仅积极联系名医名师给他治疗,而且还不耐其烦、苦口婆心给他讲道理、谈人生。在杨瑞辉的精心护理下,目前孙建成的肺结核、肝腹水病已基本痊愈,精神病也较前大大减轻。孙建成逢人便讲:“杨瑞辉真胜过我的亲生父母啊!”段灵仙,女,现年67岁,是铜川矿务局桃园煤矿的职工家属,没有工作,不仅双目失明,而

20、且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行为无常,精神烦躁,说打就打,说骂就骂,人见人怕,很难护理。被送到康复护理部后,由于没有洗澡的地方,杨瑞辉就不止一次地把段灵仙接到自己家中,烧热水、帮洗澡,端吃端喝。她感动地说:“你真是世上最好的人,真是我的亲闺女啊!”胡宝华老人是铜川矿务局铁路运输公司的职工家属,没有工作,因说不清道不明的家庭矛盾纠纷,曾多次到北京上访,居无定所,乞讨为生,甚是可怜。有关部门把她先后送到政府部门办的福利院、托老院、但情况仍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杨瑞辉得知情况后,多方相告,四处奔走。后在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调下,胡宝华老人终于被安排到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部。杨瑞辉精心照料,反复做思想

21、工作,入住5个月,一日三餐一分钱也没掏。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真情,一下子打动了胡宝华老人。她眼含热泪地把三万元存折亲自递到杨瑞辉手中说:“住在这里我感到舒心,我真是找到新家了,把钱放在这里我放心啊!”这么多年,杨瑞辉很少能够给丈夫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给孩子辅导学业,陪孩子上街、逛公园,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只因为康复护理中心的事情太忙,那么多老人需要照料,她实在是抽不开身呀!为了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的康复护理事业,她把无私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老人们,献给了社会,让那些缺少子女关怀的老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了爱的阳光。她在大爱与小爱、大家与小家之

22、间,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牺牲,用满腔的热情和平凡朴实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立下的“为天下儿女尽孝、为天下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誓言,在康复护理事业中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抒写了一名医护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人生篇章。在杨瑞辉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下,如今,走进康复护理中心,花园亭台、小桥流水、松树竹林、鸟语花香,健身房、游艺室、图书室一应俱全,与当初创办时的面貌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瑞辉常常感慨地说:“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没有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帮助,没有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医院同事们的精诚团结和奉献,就没有康复护理中心的今天。”杨瑞辉的感人事迹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充

23、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她先后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省、市“创佳评差”先进个人,铜川市“巾帼十杰”、“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十佳护士”、“十佳健康卫士”、“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09年2月10日,铜川市卫生局工委作出关于在全系统开展向杨瑞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铜川市委把宣传学习杨瑞辉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专门邀请省市12家新闻媒体集中进行采访报道。2009年10月28日,省卫生厅党组、省卫生厅作出关于授予杨瑞辉同志“白求恩精神奖”并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向杨瑞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举办了杨瑞辉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省卫生系统广泛开展向杨瑞辉同志学习活动。2009年11月6日,中共铜川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杨瑞辉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瑞辉同志学习。杨瑞辉同志是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是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典型。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进取精神,以人为本、敬民为天的博爱精神,以院为家、竭诚奉献的崇高精神。总结推广杨瑞辉同志的先进事迹,必将有力推动全省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