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吉林省通榆县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绝密启用前吉林省通榆县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前四单元。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 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B. 汉
2、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C. 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D. 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词汇用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体现的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划分的宗法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体现的是西周宗法制,不是西周分封制;B选项错误,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与西周宗法制并无关系;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并未说明宗法观念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元朝地方行省权力集中的程度,比中书省略有过之,中书省至少在制度上不掌军权。但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制,重要政务“事从公议”;所掌
3、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这体现出元朝A. 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征B. 群官负责制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C. 行省官员取得“便宜行事”的权力D. 行省权力过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依据材料“中书省至少在制度上不掌军权”、“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可以看出行省权力较大,依据材料“事从公议”、“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可以看出行省权力并不集中于个别官员手中。所以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制处理的是地方事务,不是中央事务,与中央行政效率无
4、关;C选项错误,“便宜行事”是指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官员并不能“便宜行事”,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能调动军队;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在雅典民主制时期,统治者把民间的酒神节改造成城邦的酒神节,并招聚广大公民参加节日活动。其主要意图在于A. 加强对雅典居民私生活的控制B. 激发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的热情C. 禁止民间集会维护社会的稳定D. 降低公民资格以扩大公民群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材料可知,
5、雅典城邦统治者重视公民对城邦集体活动的参与,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的意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改造城邦酒神节的目的是维护统治,激励公民参与城邦政治,并非控制居民的私生活;C选项错误,城邦酒神节仍然是公民集体参与的集会,改造酒神节与维护社会稳定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鼓励公民参加城邦集体活动,并未涉及公民资格的降低,公民群体的扩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按罗马法律规定,一项交易的完成,必须经过多种郑重的仪式,才能造成一定的法律事实,实现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在这过程中,即使是忽略了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效。这表明罗马法A. 主要调节财产
6、和民事纠纷B.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C. 基本上是旧有习惯的沿袭D. 繁琐的程序缺乏合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依据材料“一项交易的完成,必须经过多种郑重的仪式,才能造成一定的法律事实,实现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可知罗马法重视程序,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得出调节财产和民事纠纷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项法律沿袭了旧有习惯;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体现了罗马法重视程序,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而这几乎完全是自然的,并非
7、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这一现象说明英国A. 政治保守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B.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制尚不成熟C.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却缺乏实权D. 政党交替执政难以形成凝聚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英国政治发展较稳定,具有较为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权力的发展,并未涉及集体负责制的发展程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权力的发展,并未涉及国王的权力;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治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没有涉及执政凝聚力。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18
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彭德尔顿法通过了采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使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自此,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和公务人员大幅度上升。美国文官制度的出现A. 影响了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B. 平衡了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C. 改变了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 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文官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官制度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的原则,这有利于提高文官队伍的素质,提高政务水平,保持文官队伍的稳定,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因此D选项正确。A
9、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美国文官制度的原则是政治中立,并不影响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B选项错误,美国文官制度的原则是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不能平衡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C选项错误,美国文官制度确定了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并未改变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从“君权”到“民权”的转变;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消极冷漠”到“积极参与”的转变;从“等级秩序”到“平等主义”的转变。这些“转变”的起点应该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实现了从“君权”到“民权”的转变;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使民众开始产生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意愿和平等主义的思想,是从“人治”到“法治”、从“消极冷漠”到“积极参与”、从“等级秩序”到“平等主义”转变的开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没有向“民权”、“法治”、“积极参与”、“平等主义”转变;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没有向“民权”、“法治”、“积极参与”、“平等主义”转变;D选
11、项错误,五四运动后这种“转变”已经出现,不是开始。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1944年,当美军观察组全部到达延安后,毛泽东称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为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周恩来认为“不能把他们(美军观察组)的访问和观察当成普通行为,而应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 积极开展官方的外交活动B. 积极争取国际外援的支持C. 与美国有了军事上的合作D.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可知,周恩来认为“应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国际统一战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因此B选项正
12、确。A选项错误,1944年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是在野党,不是官方;C选项错误,美国军事合作的对象主要为国民党,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共产党和美国政府间存在军事合作;D选项错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提出来。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巴黎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的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军事机构,代之以人民武装和机构精简、议行合一的公社委员会,从而建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廉洁的工人政府。这说明巴黎公社A. 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B. 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C.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 加深了人民群众与政府的联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巴黎公社。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13、人民武装和工人政府的建立表明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没有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和武装的构建加深了与民众的联系,并非体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1917年,加米涅夫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认为:这一计划是“乌托邦式”的,由于“政权不在苏维埃手里,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不可能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说明加米涅夫A. 反对列宁关于俄国革命任务转变的主张B. 赞赏二月革命推动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 否认无产阶级肩负民主革命的时代重任D. 指出
14、两个政权并存严重制约了革命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依据材料可知,加米涅夫认为现阶段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是不现实的,结合所学可知,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当前要将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夺取政权,所以这说明加米涅夫反对列宁关于俄国革命任务转变的主张,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米涅夫对列宁主张的质疑,并未赞赏二月革命推动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米涅夫对列宁主张的质疑,并未体现加米涅夫否认无产阶级肩负民主革命的时代重任;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米涅夫对列宁主张的质疑,并未指出两个政权并存严重制约了革命发展。故正确答案为
15、A选项。11.1967年,红旗杂志载:“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临时权力机构”的设立A. 初步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B. 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C. 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倒退D. 有效保障了当时各项工作的进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依据材料中“1967年”、“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临时权力机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设立的革命委员会,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倒退,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初步实现了组织路
16、线的拨乱反正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是在1967年文革时期;B选项错误,文革时期的政治经济路线是错误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D选项错误,文革时期我国民主和法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个“临时权力机构”不能保障当时各项工作的进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A. 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B.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C. 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D. 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
17、治。依据材料“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可知这说明在中国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都是民主的重要形式;C选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D选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备忘录贸易体制”下,给中国官方或半官方的市场开放利益,而不给中国“半官方”外交的待遇和名分,中国政府则为了取得中日贸易利益而放弃了国家外交地位的政治要求。据此可知,“备忘录贸易体制”A.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声B. 意味着美日同盟出现了裂痕C.
18、体现了中日外交的灵活性D. 不利于中日政治关系正常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日贸易关系。依据材料“日本在备忘录贸易体制下,给中国官方或半官方的市场开放利益,而不给中国半官方外交的待遇和名分,中国政府则为了取得中日贸易利益而放弃了国家外交地位的政治要求。”可知,在当时两极格局及中日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的背景下,中日之间建立了“备忘录贸易体制”,灵活地处理两国的外交关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改革对外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是20世纪60年代;B选项错误,“备忘录贸易体制”与美日关系无关,美日同盟并未出现裂痕;D选项错误,备忘录贸易体制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
19、间贸易的发展,对中日政治关系的正常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4.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这说明A. 我国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B. 中国致力于缓和与西方阵营的关系C. 多极化趋势推动我国外交政策变化D. 我国的外交思想日益走向成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依据材料“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确立的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所以这一外交思想形成的依据是国家利益,可以与美国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超越了意识形
20、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说明我国的外交思想逐渐摆脱意识形态的限制,日益走向成熟,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缓和与西方阵营关系的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但这不是主要任务,当时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我国为开展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5.1966年6月,戴高乐访问莫斯科,并签署法苏合作宣言,宣告“欧洲问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讨论”,两国的目标“是使欧洲所有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然后在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不干涉它们内政的
21、条件下逐步发展相互关系”。这反映了A. 法国与苏联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B. 摆脱美国控制是双方共同的诉求C. 法苏突出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D. 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影响国际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背景下法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苏联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法苏两大属于不同阵营的国家的关系改善与合作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别,突出了国家利益的共同需求,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苏政治关系的缓和,并未涉及经济方面联系的增强;B选项错误,摆脱美国的控制是法国的诉求,苏联并未受到美国的控制;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国和苏联经济联系密切对国际格
22、局产生了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6.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前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A. 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B. 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C. 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国际格局。依据材料“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可知布列津斯基认为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因此
23、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单极世界与两极世界的稳定程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布列津斯基是从美国的角度考虑世界格局;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美国想要建立单极世界,没有涉及世界多极化趋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A. 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C. 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D. 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我国已经使用铁质农具进行农业生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
24、方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确立;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对南北方农业经济进行比较;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冶铁业中其他器具的生产情况,无法得出其以农具生产为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8.明清时期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并称“衣被天下”,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 手工业开始出现专业化B. 全国市场体系日益发展C. 纺织业制瓷业实行专卖D. 明清海禁政策名存实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是反映当时存在手工业专业化的特点,不能判定“开始”于明清时期,排除A;材料“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和景德镇瓷行销广,说明全国市场体系日益发展,故选B;明清时期,我国私营手工
25、业开始处于主导地位,材料没有反映专卖性质,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对外贸易的信息,排除D。19.1503年,牙买加岛人口达30万,到1548年几乎全部消失;海地岛在15世纪末人口达6万,到1548年时仅剩500人。这种变化A. 刺激了黑奴贸易的繁荣B. 是世界医疗技术落后的结果C. 反映了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D. 说明西欧掠夺了美洲劳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依据材料中“1548年”、“牙买加岛”、“海地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西方殖民扩张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美洲人口的锐减正是由西方的殖民掠夺和杀戮造成的,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刺激黑奴贸易繁荣
26、的是大庄园种植经济的发展,材料未体现;B选项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西方殖民扩张的结果,与世界医疗水平无关;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了大规模杀戮,并非掠夺美洲劳动力。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0.1897年到190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在8年间,被并购的企业达3010家,并购资产总额达69亿美元。下列对这次企业并购说明正确的是,企业并购A. 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发展B. 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C. 提高了企业国有化程度D. 适应了社会化生产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企业兼并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通过行业内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资本,使
27、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控制能力。生产规模的扩大,新技术的采用,有利于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格局的调整优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C选项错误,企业并购是企业间的经济行为,不是企业的国有化。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1.下图反映了1843-1859年五口通商时期中英直接贸易值(单位:英镑)。这种结果A. 背离了英国侵略者最初的期待B. 说明鸦片战争对中英两国影响不大C. 表明中国生产技术的优势仍在D. 意味着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答案】A【
28、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扩大商品销售市场,但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后英货输入总量变化不大,这种结果背离了英国侵略者最初的期待,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华货输出总值急剧增加,并非影响不大;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不是中国具备生产技术优势;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鸦片战争之后华货输出总值远高于英货输入总值,并未体现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2.1928年6月,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政府订立
29、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A. 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B.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C. 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D. 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经过“改订新约”的措施,在收回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在市场竞争中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改订新约”并没有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C选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D选项错误,“北伐告成”是反对国内北洋
30、军阀的军事斗争,1928年此时期并未发生对外战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3.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A. 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D. 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经济成分复杂多样,为了顺应这一经济基础,所以开设证券市场以及发行债券。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我国成立之初主要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不是积累资本;B选项错
31、误,计划经济体制与开设证券市场以及发行债券相冲突;C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4.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198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 通货膨胀现象日趋严重B.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C. 超前消费问题日益突出D. 商品供应关系日益紧张【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表格反映了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逐年增长,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表格反映了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迅速,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能推断出通货膨胀现象日趋严重;C选项错误,表格反映了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迅速,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超前消费是指超越现有经济条件进行的消费,从图表中无法得出;D选项错误,表格中社会消费品总额逐年增长反映了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并不能说明商品供应关系日益紧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25.清代的华侨政策,从清初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当代,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侨民利益的保护。材料一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