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8.06KB ,
资源ID:60314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314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docx

1、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如果说语言学、文化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那么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途径。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语言学关于普通语言学作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普通语言学对语言普遍性质、特点、功能的揭示,给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以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二是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是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三 语言学中的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及其他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

2、学等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给对外汉语教学以启发和指导。自从19世纪普通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出现了四大主要思潮,代表了普通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不同语言学派的理论,一直在宏观上给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教学法的形成以极大的影响。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长期以来,对语言的研究始终存在着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两大思潮。近30年来,语言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转向对语言功能和使用的研究。着重研究语言的功能、运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兴起了对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等边缘学

3、科的研究。这些学科理论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新的语言学理论基础。1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6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语言能力”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指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能否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地点对不同的人进行成功的

4、交际的能力。他首先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既用口头形式,也用书面形式;既指听、读的理解能力,也指说、写的表达能力。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指语法上是否正确;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能否被接受;得体性-在一定的语境中是否恰当,是否合乎社会文化习惯;现实性-是否是现实常用的。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运用的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运用规则。语言使用规则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是很复杂的技能体系。 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对对外汉语

5、教学的影响很大,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共识。交际能力的理论,使交际法(或功能法)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教学法流派。2 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语言形式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形式主义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学)注重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所涉及到语言功能也是结构功能和语法功能。指它在上一层次结构中所担任的角色(做主语、谓语、宾语等),以及一类语言单位区别于其他语言单位的作用(辨义功能或指称功能等)。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人们更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功能指用语言做事,或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功能。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是

6、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语言结构的教学而忽视语言功能的教学。70年代以来,由于功能法的出现,对语言功能的研究和教学已逐渐成为本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3 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传统的语言研究局限于句子本身及其组成部分的语法分析,而实际交际中一般是句子组成的对话,或一段话。因此,要理解句子,也要研究句子之间的关系,当时的语境。这就出现了“话语”(discourse)的说法。话语指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话语从形式上看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可以

7、是句组、段落、或是篇章;也可能是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一个词。话语可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有的人认为口头语是话语,书面语是篇章,二者合起来是语篇。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Z.Harris)与1952年提出话语分析,后来逐渐形成一门语言学的边缘学科 - 话语语言学。主要研究句子间的结构衔接与语义连贯、句子之间的关系、话语结构、会话分析、篇章结构、话语与语境、话语与信息等。在句子衔接方面主要研究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语法手段,或复现、同现等词汇手段。话语分析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很有现实意义。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必须

8、加强连贯表达的训练,培养话语能力。以前,多数教学比较注意单句练习(句型操练),学生可以说出单句,难以说出结构衔接、意义连贯、表达顺畅的话语。如何加强话语教学,是一个重点课题。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会话特点和规律的分析,还是我们研究的空白。话语研究中的结构分析、话语的连结手段、会话结构、会话规则、会话策略、会话风格等,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4 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提出“言语行为”(speech act theory )。他认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也是一种行为。语言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说话就是做一件事,

9、完成一种行为。奥斯汀认为人们说的话可以同时表示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的研究就是对会话中说话者的言外之意的研究。格赖斯认为会话能顺利进行需要双方互相配合,共同遵守基本原则。他提出“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 (1)质的准则 - 说的话要真实,不能说假话,缺乏证据的话。(2)量的准则 - 说的话就是所需要的信息,不要多余的,也就是不要罗嗦,少说废话。(3)关系准则 - 说的话要切题,与该话题无关系的就没必要说了。 (4)方式准则 - 说话

10、要有条理、简练、清楚,避免歧义,不能使人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后来英国学者利奇(G.Leech)还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六项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准则。这些都是对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补充。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理论都属于语用学研究的范畴。70年代建立起来的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研究特定交际环境中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对外汉语教学如何从语用学研究的成果中得到启示,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都应体现交际能力的培养。一、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语言学(一)汉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是两个不同的

11、分支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言为教学内容,属于语言教学,但不是汉语母语教学的附庸,不是汉语母语教学的分支领域。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汉语语言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外汉语教学推动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自1898年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 - 马建忠马氏文通的出版,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1)词汇: 多数汉语词是一个或两音节,便于记忆。(2) 语法方面: 英语的词有形态变化, 而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3) 语音方面:汉语属于声调语言,但是有规律

12、的。汉语的单、双音节词占85.6% 。由于汉语具有上述的一些简便特点,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还是有一些方便的。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1) 语音方面: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舌尖前音(z , c, s)、舌尖后音(zh, ch, sh)、舌面前音(j,q,x)、卷舌音(r) 是比较困难的。(2) 词汇方面:一般来说,汉语的虚词比较难掌握。(3) 语法方面:汉语的各类词与句法成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错综复杂;语序灵活,且重意合,隐性语法关系丰富,使得学生难以捉摸;虚词是表达语法功能的重要手段;多项定语、状语的排序;多种不同的动补关系;特殊句式(意义上的被动句、把字句、比较句等); 形容词谓语句等。(

13、4) 汉字方面: 对于大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来说,方块字是一套非常陌生的书写形式,三难(难认、难记、难写)一直是困惑他们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二、 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1、社会语言学(Socioliguistics)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与社会学的一门边缘学科形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它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jqx的发音变化,称呼语的变化)。(2)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产生的边缘学科,形成于上个

14、世纪50年代。它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如果说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那么心理语言学则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学是两个不同层级的学科,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高层次的或上位层次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会促使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与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其他各门学科一样,是一门具体的学科教学。因此,它一

15、方面要受到普遍教育规律的制约,要符合基本的教学规律,同时它有着本学科的一些特点。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性、知识性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跨文化的目的语能力的培养。因而,它更需要研究教育规律和教学理论。(一)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第二语言教学。分析与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的各种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形式。第二语言教学结构由底层结构、基础结构、主体结构和上层结构四部分组成。底层结构是指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基础结构是指有关的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主体结构由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测试四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包括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全部教学实践活

16、动。主体结构是语言教学结构的中心。上层结构是指教学原则。(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uner)受美国政府的委托负责进行美国的教学改革。布鲁纳和一些教育家们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掌握交际工具的主动者。“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教育观念,为一系列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所接受,但是如何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真正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则仍将是第二语言教学法需要研究的问题。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

17、与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从教学法的历史演变进程来看,每一种教学法流派的形成,除了语言学理论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外,心理学理论也是其基础理论之一。一、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家加涅曾经这样定义“学习”:“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要能保持一定时期,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作出的选择性反应。知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记忆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指经验在头脑中进行保存

18、的心理活动,这里所说的经验,就是过去经历的事情,在一定条件下,这些事情可以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又在一定条件下在重现出来加以运用,这样一个经历储存重现出来的过程就是记忆。记忆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与记忆相对的是遗忘。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二、语言学习跟学习主体的关系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认知风格和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一)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主要指人们接受、组织和检索信息的不同方式。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一般表现为: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冲动型与沉思型,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1、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是学习者在

19、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场依存性(情景依赖型field-dependent)具体表现为:(1)依靠外部参照系处理有关信息;(2)倾向于从整体上认知事物;(3)往往缺乏主见;(4)社会敏感性强,易与他人进行交际。场独立性(情景独立型field-in-dependent)具体表现为:(1)以自我为参照系统;(2)倾向于分析;(3)具有独立性;(4)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方面,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比较偏重于形象思维,常希望教师组织结构严密的教学,提供条理清晰的讲授提纲,并进行明确的指导和讲解。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擅长于对客观事物作具体的分析,逻辑倾向比较突出,因而其对教学结构上的严整性

20、并不很关注,个体有能力对教学材料进行整理并结构化,以此对教学进行补充。对语言学习而言,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2、沉思型和冲动型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它们是在相对复杂的认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或快或慢的以及精确或失误的反应。沉思型的具体表现是:对事物、对问题深思熟虑,追求完美、确实的答案,常使用细节性的加工方式,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因而错误较少。元认知和记忆的水平都比较高。冲动型的具体表现是:遇到问题急于作出回答,常凭预感猜测答案,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对解决问题的各种方式或途径作全面的检验、思考或评价,因而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沉思

21、型和冲动型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是一种定式。他们具有变化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转换,可以各自起作用。反映在学习上,沉思型学习者善于思考,比较细致、严谨,常常能发挥他们冷静、全面的特点,因而他们的阅读成绩、再认测验成绩、推理测验成绩及创造性设计成绩一般都比较优良。而冲动型学习者出自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对问题的考虑粗疏大意,因而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比较一般。3、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人们对客观世界事物的接收、概括是有差别的。有的取向宽泛,有的取向狭窄。由此在认知上形成了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容忍倾向表现为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例如,与他的思想和知识结构不同的观点或意见

22、、互相矛盾的内容和形式,都能兼收并蓄,并常会把不属于同类的事物也包括在内。排他倾向则表现为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那些与他的想法不一致的内容,而把属于同类的事物也排除在外。(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动机和态度。动机和态度经常是一致的,良好的动机伴随着良好的态度,并会因此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动机和态度也有不一致、相分离的情况,这是由于动机有外部动机和内在动机之分,而态度是个体内在心理情感因素的外部表现。1、动机一般心理学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在诸多的动机中,学习动机是一

23、种比较广泛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正因为学习动机对于人类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这种动机,也就是说,要经常性地使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维持着自己学习汉语的动机。问卷调查表明,外国人学习汉语大致可分为五类: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分类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对象比例掌握工具升 学深 造研 究不 明 确经商外贸、文化交流、中国研究、求职、生活需要读语言本科、读其他专业从事语言职业研究语言、研究汉语父母要求被动旅游需要应景老年人怀旧、消遣商务、文化机构人员、无固定职业者、家属中学生、大学生、大学

24、毕业生汉语教师、语言教师、翻译汉学家、汉语研究者各种职业的人员、各种年龄段的人员70%20%3%1%5%2、态度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第二语言学习涉及到很多情感因素:对目的语文化、社会、历史的态度,对目的语本身的态度(如对这一语言的语音、表达方式等是否有好感),对课程、教材、教师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态度也有优劣之分。自觉、主动地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持积极态度的学习者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追求最佳学习效果;仅仅把语言学习当作一般课程任务来完成,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则是一般的态度。持一般态度

25、的学习者只是就事论事地进行学习。而把语言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只是在外来因素的压力下,被迫地学习,则是一种消极态度。消极态度对待语言学习采取的是回避甚至放弃的策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可行方法之一。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一、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第一,要正确掌握一种第二语言,单学语言本身还不够,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交际能力中所包括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均与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中国文化

26、的有关知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之一。第二,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需要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指导语言教学。第三,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一般都要求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甚至要学习专业性的文化知识。二、文化的定义与分类(一)定义文化的定义,至今已有100多种,至今尚无定论。在古汉语中,“文化”的基本含义是文治教化,跟“威武”相对。英语中的culture来源于拉丁文cutura,原义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有些学者把文化说成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还有些学者认为,“文化”是特定发展阶段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布朗:文化是生

27、活方式,是人们赖以生存、思维、感知和相互交往的背景,是把一个特定的人类社团“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爱德华泰勒: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罗森塔尔尤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比较狭隘的意义来讲,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二)分类1、黎天睦(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 大写字母C文化(简称大文化):即正式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等。 小写字母c文化(简称小文化):即普通的社会习惯。指风俗习惯

28、、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2、程裕祯(按文化的内容)观念文化(心态文化):主要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如宗法制度、姓氏制度、婚姻制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官制、兵制等等。器物文化(物态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园林、住宅、服饰、烹饪、器具等等,它们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行为文化: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3、张占一(从

29、语言教学的角度):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主要指经济、政治、地理学、历史学、文艺等。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主要指暗含在语言内的文化因素。这两种文化都参与交际,但所起的作用不同。知识文化常以“知识”或“内容”的形式参与交际,知识的多少也会影响到交际。但一般不会产生误解。而交际文化则是指两种语言间规约性的文化差异,是以制约信息模式的形式来参与交际的,可能在交际中引起误解或偏差。三、文化的特征 (1) 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有关文化的知

30、识和能力则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学习获得的。人们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也参与文化的创造。(2) 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固然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但我们的世界是多元文化的世界,各民族发展自己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并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就能为丰富我们的多元文化世界、为发展人类的文化做出贡献。(3) 文化(包括亚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个体的行为或心理如没有为社会所理解和接受,我们认为不能称为该群体的文化,因此,文化的社会性意味着文化为该社会成员所共享的同时,在

31、社会中也发挥着一定的规范和准则的作用。(4) 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个由上述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层到深层组成的复杂的体系。文化系统各组成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当人们接触到某一层次具体的现象时,往往可以体现出这一文化系统的特征。(5) 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符号系统的记录才能得以表达、保存和传递,语言是记录文化重要的符号系统。此外还有非语言的符号系统,如体态语、各种信号、标记以及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日常使用得最多、最基本的表述文化的符号还是语言。(6) 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文化是种历史现象,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由历史的积淀形成定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文化又是发腾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借鉴别的民族的文化并创造新的文化。这种发展变化物质文化变化最快,制度文化次之,习俗文化较为稳定而观念文化变化最慢。四、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二者不可分割。(2) 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五、语言交际文化“语言交际文化”就是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