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3.84KB ,
资源ID:60285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285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docx

1、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建国前师范教育的萌芽和发展姓名: 学号: 专业:建国前师范教育的萌芽和发展摘要: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以前,师范教育的萌芽和发展。分别介绍清末时期、国民时期和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概况、体系及颁布的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师范教育 清末 民国 解放区和根据地 一 清末师范教育师范教育的萌芽(一)清末民间人士对师范教育的贡献师范教育的性质虽然近似人才教育,但它以辅助普通教育的发展为目的,所以他的萌芽也在中日战争以后。由中日战争一直追溯到同治元年同文馆的设立,虽然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但中国学术方面的教授仍有科举出身的学者担任,西洋学术方面的教授则多聘请外人,在国内尚无所谓师

2、范教育。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梁启超曾撰,论师范一文,指斥当时聘请外教担任教师的五不相宜。这可视为师范教育议论的发端。盛宣怀正是在他创设天津头二等学堂过程中,深感“教者既苦乏才,学者亦难精择”,提出:“惟师道立则善人多”、“师范学堂,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中之先务”,遂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培养个级教师。他对师范生选择及训练要求极严,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发端。据盛氏的奏陈开办南洋公学情形疏,当时师范院“考选成才之士四十名延订华洋教习,课以中西各学。”同时盛氏另定章程,对于师范生的训练,分隔五层,以为班次等级的标准。这是中国师范教育的组织、目标、教学、训育等等最初的大概情形。

3、(二)清末师范教育的发展光绪二十四年五月,梁启超为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呈奏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主张于大学堂中别立一“师范斋”,以为培养“教习”人才的场所。但在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以前,这“师范斋”始终没有开办,只是纸上的规定而已。(三)清末师范教育体系的完备师范教育的正是建立,始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张百熙所呈奏的“壬寅学制”。依据这学制,高等教育段的京师大学堂,于“大学专门分科”及“大学预备课”以外,附设速成科。速成科分为两门,一是“仕学官”,另外一个是“师范馆”。师范馆的入学资格为举、贡、生、监等;但需要经过考试才能入学。修业期限为三年。卒业后,学有成效的

4、,由官学大臣选择优异的带领引见,分别奖励:如原是生员的,准作贡生;原是贡生的,准作举人;原是举人的,准作进士;准作举贡的,给予小学堂教习文凭;准作进士的,给予中学堂教习文凭。各省高等学堂也要附设“师范馆”,办法和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相同;但是卒业后出身奖励应给予举人、进士的,都需由本省都督扶资送大学堂复考,如果及格,才有官学大臣带领引见,赏给出身。至于中等教育段的中学堂,也要附设“师范学堂”,入学资格限于生、监,以造成小学堂教学为目的,修业期限规定为四年。依据这个学制,师范教育虽然已经分为中高两级,但是每个级别的职能仍旧未能十分确定,而且依附普通教育机构,还没有独立的体系。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

5、4年)奏定学务刚要指出: 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须有师。查开通国民知识,普施教育,以小学堂为最;则是初级师范学堂,造就教小学之师范生,尤为办学堂者入手为一义。各省城应按照现定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及简易师范科、师范传习所各章程办法迅速举行。同年,张之洞、荣庆、张白熙奏定学堂章程,颁布“癸卯学制”。依据这个学制,师范教育分为“初级”和“优级”两级。从这以后,师范教育才有比较完备的学制。二 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一)民国时期师范教育发展概况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在南京城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始对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进行改革。教育部通电各省,将已经设立的初级师范、优级师范学堂

6、通称为学校,“与高等学校,专门学校一并开学。”国民成立以后,师范学制于前清大致相同,仍然分为两级。入学资格为中学及师范毕业生,与前请相同。附设小学和中学,以为研究实习机关。添设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一切与男子同。1912年九月,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师范学校为省立,也得设县立师范学校,还允许两县以上联合设立师范学校,以及设私立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定位国立,有教育总长统计全国,规定地点及学校数目分别设立。这说明师范学校的设置普遍升格一级,高等师范由过去省立改为国立,中等师范邮过去府立改为省立。为了统一分级筹划高等师范学校的设置,1913年将全国划分为六大师范区。每区以一省为中心将附近各省的高等

7、师范教育行政合并办理,直隶教育部管辖。六大师范区为:直隶区、东三省区、湖北区、四川区、广东区、江苏区,此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另行组织,新疆另划一区。按六大区设置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即: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此同时,有的省也建立了省及高等师范学校。19121922年的十年,是我国师范教育稳定发展的较好时期。一批名扬国内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多在这一时期创建和发展。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活动家、教育家、科学家、作家出自师范。师范学校不仅成为培养合格师资和与行政领导人员的摇篮,而且也是革命

8、实践的场所。从国民元年(公元1912年)到国民十一年(公元1922年),师范学制没有什么大变更,可以叙述的,只有:一、国民四年(公元1915年)十月,恢复实业教员养成所,该校学教员讲习所为“师范讲习所”。二、国民八年(公元1919年),山西开设“国民师范学院”,招收高小毕业生,予以两年的训练,以为普及义务教育的准备,颇有相当的成效。从1923年到1938年的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中国基本没有独立高等师范院校。1938年5月,教育部颁布师范教育设施方案。规定师范学校发展数量及招生数目;应补充教师数量及标准;不合格及不健全的小学教员及私塾教师的训练等。要求逐年订立计划,推进师范教育方案的实施。从19

9、42年起,于每年3月29日到4月4日,举行推进师范教育运动周。是全国人民了解师范教育的重要意义;重视师范教育;鼓励青年学习师范;坚定师范生教育信念等。运动周举行过七届,颇具成效。从1939年到1940年,为进一步发挥师范院校的作用,协助地方教育进行改革,增进效率等,分别规定了师范学校辅导地方教育和师范学院辅导中等教育的做法。内容包括:组织辅导委员会;研究地方教育或中等教育设施及改进计划;调查师资供求;指导教育实习;开办暑期等师资培训;办理研究刊物等。(二)关于师范教育的论战及师范教育的胜利由于自创建师范教育以来,即有过师范学校有无必要独立设置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加以对高中如何设师范科,高

10、师如何升高为师大,在要求上不够明确,思想上与做法上也缺乏研究和准备,于是,一些省份借贯彻新学制之际,开师范、中学合并之先风,取消高师独立之举,使师范教育遭受巨大挫折。国民以来,随着对旧学制的批评,否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需经过职业训练,否定师范教育独立存在的思潮再次泛起。然而在这一次师范教育的论战之中,热心倡导师范教育,维护独立师范教育,谋求师范发展的力量毕竟是强大的。1928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自治会组织一独立运动委员会,向国民党五次全会请愿,要求师大独立、增加经费、恢复公费。这一场保卫师范教育的酣战最终获胜,在各界人士的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明确:“

11、师范教育,为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之本源,必须以最适宜科学教育,及最严格之身心训练,养成一般国民道德上学术上最健全之师资为主要任务,于可能范围内,使其独立设置,并尽量发展乡村师范教育”。民心、教心不可违背,师范教育规律不可抗拒。此后,师范教育又有了回复和新的发展。在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公布后,各省鉴于师中合并的失误对教育造成的损失,深感师范教育对教育、对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大有痛改前非,迅速重建师范教育的尽头。湖南、湖北订定整理师范教育方案,创设独立之师范学校及乡村师范学校;江苏省计划三年内完成全省独立;江西省中学停招师范生,厥后各省闻风效尤。19281933年五年中师范教育重整旗鼓,恢复其独立

12、尊严地位。1932年12月,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师范教育做出的六项决议中有:师范学校应脱离中学而单独设立;现有之师范大学,应力求整理与改善,使其组织、课程、训育各项,均和于训练中学校师资的目的,以别于普通大学;师范学校与师范大学该不收费等。在1933年10月公布的师范学校教学科目及时数表中,增加了专门学科比重;提高实习要求,增加了时间。中国二十年代,有的教育界人士即开始研究乡村师范教育,余家菊指出:“教育的发源地是师范学校,教育的根本是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不改良,乡村教育将无从改进”,认为乡村教育运动的方向是创建乡村师范学校。(三)抗日期间师范教育的情况师范教育经过

13、恢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一些法规也在逐步健全,然而师范教育刚有了发展的良好势头,就爆发了日本侵华战争。在日本占领区内的师范学校有的被侵占,一切设备荡然无存;有的全部停办;有的辗转搬迁,时办时停;有的地方虽然保留少量师范学校,也是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下坚持课业。为挽救教育和师范教育,政府当局采取了一些展示紧急措施,组织了一些运动,推进师范教育的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9年10月,师范教育前两三年着重进行复原工作,对接受的日伪办理的师范学校进行整理,对教员进行甄审。因此师范学校及学生数量均有减缩。三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一)根据地和解放区师范教育发展概况1931年11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14、成立及宣布教育方针后不久,即开始兴办师范教育。1932年在江西瑞金创办了中央列宁师范学校,徐特立任校长。1932年1934年间,在鄂、赣、苏、闽、浙等苏区的有关文化教育建设决议案中,均提出要迅速办理师范教育班、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师,各种师资训练班犹如破土之竹在茁壮成长。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师范学校数量不仅有了发展,而且在学制、招生、课程等方面均较以往更为正规。1937年于延安成立鲁迅师范学院,广泛的训练边去乡村文化工作干部。1939年又在鲁迅师范学校和边区中学基础上成立边区第一师范学校。1940年又相继成立第二、第三师范学校。苏区新型的的师范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各类教员短训班和较正规的示范

15、学校。教员短期训练班是培养训练教师的好办法,它时间短、收效快,及时补充了师资力量。1932年3月,徐特立在瑞金天后宫开办一期师资培训班,培养教师89名。同年九月,徐特立在瑞金创办一所列宁小学,以它作为示范学校,组织附近的列宁小教员分期分批来学校参观实习。1933年10月,中央文化教育建设大会作出决定,在宁化等十八个县开办一个月毕业的教员训练班十八所,对提高教员教学能力,解决十字匮乏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地、解放区在文化、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处在敌人不断“扫荡”、“围剿”,战争的艰难环境之中,而教育仍能蓬勃发展,这和政府采取重视师范教育的建设,尊重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学识水平,改善教师物质

16、待遇等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总结培训教师经验的基础上,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开始尝试建立苏维埃的师范教育体系。1934年3、4月间,教育人民委员部先后颁发了小学教员训练简章、短期师范学校简章、初级师范学校简章、高级师范学现简章,规定高级示范学校培养目标是急需的初级及短期师范学校教员、训练班教员及社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高级干部。学科有教育学、教育行政、社会政治科学、自然科学及国文文法等。初级示范学校培养从事实际的儿童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干部。短期师范学校以迅速培养教育干部及小学教员为任务。而小学教员训练班,则以寒暑假期间开办为原则,专收现任或将任列宁小学教员。使我苏区师范教育系列化、制度化。师范教育分别由中央

17、、省、县办理。中央办高级列宁师范,省办短期师范和初级师范,县办小学教员训练班。这些简章对各级师范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行政组织、课程设置、修业年限、开办时间等都作了具体规定,确立了苏区师范教育互相衔接、成龙配套的新型教育师范体系。这个体系在管理体制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按照不同培养规格,归于不同级别的教育行政机关管理。二是各级示范学校内部,都强调学生组织学生公社的管理作用。(二)根据地和解放区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为保证教师地位和物质待遇,苏维埃政府及抗日时期边区政府,均规定有优待和奖励小学教员的政策。在急需师资的情况下,边区政府一方面注意新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很注意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

18、水平及业务水平。对于曾在国民党区域工作过的老教师,着重在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改造人生观,为人民服务。对于从专科学校毕业的进步骨干教师,一般不抽调训练,让他们在岗位上继续发挥作用。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教师,一部分减少工作量,使他们有余暇自习,另一部分则道建设大学教育学院中等教育系培养深造。政府重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批评了那种教师一旦成为骨干就被拔为领导的现象。同时对于派小学教师去做打杂工作也提出批评。认为骨干被调和教师打杂是造成教师水准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搞好教育,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中央苏区建立了新型的师范教育体系。对苏区的师范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参考文献: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199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郑金洲、瞿葆奎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2007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叶立群主编:师范教育学,2000年,福建教育出版社陈元晖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2007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