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5.80KB ,
资源ID:602785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278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1、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简答):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包括需要的、不需要的或者是有害的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2、环境容量和城市环境容量14: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3、环境和生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指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谢尔福德)的原理及内容。植物

2、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解释: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生物能忍受生态因子最低量和最高量之间的数量范围称为耐性限度。解释: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5、城市化和城市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作用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是指影响城市人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6、生态幅和生态位: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

3、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包括它发现的各种条件、所利用的资源和在那里的时间。7、驯化:在自然条件下调整其对某个或某些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过程。8、冷害和冻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对喜温生物造成的伤害。是指0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9、逆温现象:气温随高度递增的现象。10、温周期现象和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生物的行为对日照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11、物候现象:季节明显地区,植物适应于气候条件的这种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应的植物发育节律。12、种群和植物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在一定空间中同种植物个体的组合。13、K对策和

4、r对策(kr区别,简答论述):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r),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种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生物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不具较大扩散能力,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常保持在k水平。14、植物化感作用(即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其他植物在其周围生长。15、群落和植被:种群的集合体。一个自然群落就是在一定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某一地区内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16、密度和多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目。调查样地上某物种的个体数目,是不同物种个

5、体数目的相对指标。17、盖度和频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指包含该种个体的样方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18、生活型(地上地下芽)156和层片: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所形成的外部形态。群落中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物种的集合。19、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效应。20、植物群落波动和群落演替:是指短期内植物群落的年际变化,这种变化不涉及新物种的侵入,是围绕一个平均数的上下波动,是可逆的变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其他植物群落,被其他植物类型所取

6、代的过程。21、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22、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形式的多样化,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甚至倒退到裸地。23、建群种和优势种:群落优势层中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24、先锋群落和顶级群落177:是指演替开

7、始最先建立起来的植物群落。演替后期,演替速度越来越慢趋于平稳,最终形成物种组成较为丰富多样、结构复杂、生态稳定性高的植物群落类型。25、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26、植被和城市植被181:某一地区内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城市内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植被类型。27、生态系统和景观: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28、正反

8、馈和负反馈(简答论述)231:正反馈较少见,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29、生态平衡228: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中。简答题和论述题部分内容: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基本特征:种群数量和密度:出生率死亡率

9、增长率种群的性比:雌雄两性种群的年龄结构:增长衰退稳定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2、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如何构成为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1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2消费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 ;3分解者:微生物。非生物部分:1能源:太阳能及其他能源 ;2基质和介质:岩石、土壤、水、空气等; 3气候因素:光照、温度、降水、风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食物链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食物网。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自身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并把固定的能量和物质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的多余物质和能量分解为无机物。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0、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生态系统。3、什么是群落?生物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群落:种群的集合体。一个自然群落就是在一定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主要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有规律地共处。具有形成群落的环境功能。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一定的动态特征。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4、简述生物种间竞争的概念、类型及高斯原理。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各方都力求抑制对方,结果给对方带来不利影响。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包括:一是一个物种完全挤掉另一物种;第二是即生态分离;种内竞争包

11、括直接干涉型(干扰性竞争)和资源利用型(利用性竞争)高斯原理: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另一个被淘汰。5、简述k对策者与r对策者的特点。特征r-对策k-对策气候不稳定,多变,难以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约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数量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低于环境容量K时间上稳定;通常接近K种内种间竞争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选择倾向发育快,增长力强,提早发育;体型小,一次繁殖发育缓慢,竞争力强,延迟生育;体型大,多次繁殖寿命短,通常短于一年长,通常长于

12、一年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率6、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是指在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也称为初生演替,是生物从未定居并导致顶级群落对该生境的首次占有。如在乱石窖上开始的演替就是初生演替,此外在沙丘上、火山岩上、冰川泥上以及在大河下游的三角洲上所发生的演替都是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引起次生演替系列的外力有火灾、并从还、严寒、长期水淹、冰雹打击等自然因素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的破坏是最主要和最严重的。如森林的采划、放牧、垦荒、开矿、水利建筑等。区别:原生演替的基质条件恶劣严酷,演替的时间长

13、。且是在生物从未定居过的裸地上;次生演替的基质条件较好,如有机质丰富、土壤层身后并遗留少量的生物残体、种子、或孢子等,所以演替经历的时间短。且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过。7、比较阴生叶与阳生叶的特点?阳生叶:叶片厚而小,角质层较厚,叶脉密,叶绿素较少,气孔分布较密,栅栏组织较厚或多层。阴生叶:叶片薄而大,角质层较薄,叶脉疏,叶绿素较多,气孔分布较稀,海绵组织较丰富。8、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主要因素:水热条件,即水分和温度。纬度主导温度条件,形成纬向地带性:纬度温度降低,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苔原。经度主导水分

14、条件,形成经向地带性:我国,湿润森林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垂直地带性: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5。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限后,降水量又降低、9、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综合性(光照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湿度的改变)、非等价性(春化作用)、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见下1题)、阶段性(春化作用中的低温、鳗鲡生殖生活阶段对盐分的需要)、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东西向高大建筑的南北两侧生态环境差异很大)。10、简述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又称同等重要定律。etc:植物缺硼(结实率下降)、植物缺镁(缺绿症)补偿作用:多

15、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时,由于某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Etc: 光照不足,要多施有机肥,使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11、从裸岩和湖泊开始的群落演替分别经历了哪些阶段?旱生演替(裸岩):地衣阶段(地衣先锋群落、持续时间最久)苔藓阶段(积累更多土壤创造更有力条件)草本植物阶段(郁闭度增加土层增厚蒸发减少、微生物小型动物增加)灌木阶段(鸟类哺乳动物增多)乔木阶段(阳性灌木草本消失、大型动物定居、群落结构稳定)水生演替(湖泊):裸地阶段(浮游生物)沉水植物阶段(泥沙冲入湖、小甲壳动物)浮水植物阶段(湖底垫高动物种类多样)挺水植物阶段(耗氧量少的动物存活)湿生草本植物阶

16、段(沼泽积水塘)森林群落阶段(湖泊填平过程)。12、种群的存活曲线有几种类型?大多数植物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特点?型,凸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的死亡,即几乎所有个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如人类和大型哺乳动物。型,对角线型存活曲线:表示各年龄期的死亡率是相等的。大多数生物属此。如水螅、鸟类等。 型,凹型存活曲线:幼体期死亡率很大,存活曲线骤然下降,但在度过此期以后,死亡率就低而稳定,如鱼类、牡蛎、寄生虫等属此。大多数植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III曲线凹型。13. 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 三向地带性?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主

17、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呈带状分布。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在经向上不同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14、请比较一下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演替系列: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顺序出现的群落系列成为演替系列。15、请比较一下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太阳能的固定。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呗植物自己的呼吸

18、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而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1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那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

19、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人为因素。17、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理?以群落为基本单位的原则、地带性原则、生态演替原则、以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的原则、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18、能量是怎样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就称为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能量只是单程流经生态系统,是不可逆的。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当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

20、一个营养级时,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呼吸)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量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的空气中。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把较低质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较少的高质量能量。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以食物链为主线。19、为什么高山植物常常矮化且花色鲜艳。海拔高地区紫外线辐射较大,消除控制细胞分裂和增大植物生长素的效应,使植物矮化。植物产生保护色素,通过花青苷素来保护细胞,所以花色鲜艳。20、建设防风林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疏透结构防风效果最好?防风林带结构、防风林带的高度、防风林带的宽度、与风向的交角。疏透结构林带具有较均匀的透光空隙,透风系数为0.4-0.5,疏透度

21、为30%50%,大约有50%的气流从林带内部透过。21、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减少粉尘污染: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吸附大量飘尘。吸收有毒气体:对二氧化硫的净化,最好的树种有:樟树、小叶榕等。杀菌作用:植物吸滞粉尘,减少细菌载体;许多植物能分泌出杀菌素,这是一种由芽、叶和花所分泌的挥发性物质,能杀死细菌、真菌与原生动物。减弱噪声: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当形成郁闭的树木或绿篱时,则犹如一道隔声板,可以有效反射声波和声吸收,对降低噪音有一定的效果。增加空气负氧离子:太阳光照射到植物枝叶上会发生光电效应,且植物释放芳香类挥发物,促进空气发生电离。吸收二

22、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放射性物质:植物不但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辐射的传播,而且具有过滤和吸收作用。22、分析城市绿地保持水土的作用原理。a.根冠截留:林冠截留降水,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b.地被物层吸水:枯枝落叶铺在土壤表面,结构疏松,通气良好,减少了地表径流,同时促进水分缓慢下渗。c. 土壤下渗:绿地土壤结构好,孔隙度大,土壤孔隙度比裸露地高,更利于下渗。d.对融雪的调节:绿地内温度变化比外部小,速度慢,时间长,利于土壤吸收和融雪水的渗透,减弱地表径流。23、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以人为主体,人在其中不仅是唯一的消费者,而且是整个系统的营造者;人工生态系统,

23、其能量和物质运转均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居民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过人工改造,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许多输入物质经加工、利用后又从本系统中输出。24、什么是生态系统平衡?试分析论述生态系统平衡是如何实现的。一个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比较持久地没有明显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通过反馈机制及自我修复能力来维持自身的平衡的。a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系统偏离加剧。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所以在

24、通常情况下,系统会保持自身的平衡。b自我调节能力,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受到食物源和捕食者的限制。另外,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还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生态系统的这种维护和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条件和限度的。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复杂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25、试述城市环境(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的特点以及对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26、什么是温室效应?请谈谈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球的大气层允许短波辐射直接透过,而吸收大部分的长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地球,减少了因地表辐射的太空的能量损失,使地表温度不会长波

25、辐射而大幅度下降。人们将大气层对地球的这种温度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气候带移动:气候变暖,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森林生态系统将发生变化。这将加剧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农业、林业的影响:两个方面:一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季延长,提高产量。二是,若气温升高而降水量不增加或增加不足,会加剧干旱;北方冬季不冷会造成病虫害流行,夏季酷热会引起家禽、家畜传染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流行于湿热地区的流行病扩散加剧。绪论1、生态学发展简史:萌芽期(公元前16世纪,自然现象观察,24节气)建立时期(17-19世纪,生物多度分布规律,18

26、59物种起源)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萌芽期国内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国外博物志。2、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当前的高生产、高消费政策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排除大量的废物破坏城市环境;不能合理利用土地与空间,减弱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一章1、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大气圈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区域环境、生境、微环境和体内环境(内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且不为外环境影响)。3、城市环境的特征: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空间特征:呈现一定的平面和立面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的污

27、染特征:热岛效应等。4、城市气候的主要表现: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小、太阳辐射弱、能见度差、降水多。6、三种典型特征空间:建筑空间、道路空间、绿地空间。8、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体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城市噪声污染9、生态因子按性质分类:气候因子(温度湿度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理化性质、土壤生物)、地形因子(地面起伏,山的阴/阳坡)、生物因子(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生物发生巨大影响,如污染等)。13、园林植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分为:生态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14、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第二章 光1、光的主要波长

28、范围是1504000nm。其中人眼可见光的波长在 380760nm。波长小于380nm的是紫外光,波长大于 760nm是红外光。紫外光0.38um可见光0.76um红外光。在全部太阳辐射中,红外光5060,紫外光1,其余是可见光39%-49%。2、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吸收【臭氧(平流层) 吸收紫外线、CO2水汽(对流层) 吸收红外线】选择性反射【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夏季白天多云, 气温不会太高】无选择性散射【分子散射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十字路口的指示灯不用蓝色】选择性、散射【粗粒散射】无选择性。共性:削弱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3、地表的光照变化:空间变化:光强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

29、减弱:如在低纬度的热带荒漠地区,年光照强度为200大卡以上;而在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年光照强度=70大卡。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如在海拔1000米可获得全部入射日光能的70%,而在海拔0米的海平面却只能获得50%。坡向、坡度: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山的南坡接受的光照强度平地北坡。植物:照在植物叶片上的光,约70%被叶子吸收, 20%被叶面反射,通过叶片透射的光为10%左右。时间变化:夏季光照强度最大, 冬季最小;中午最大,早晚最小。4、不同颜色被植物吸收多少:橙光吸收最多,蓝紫其次,绿光最少。绿光是“生理无效光”5、根据植物开花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日中性植物。根据植

30、物对光强的适用,将植物分为:阳性、阴性、中性植物(耐阴性植物)。6、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A)合成有机物B)能量的转换和贮存C释放氧气、净化空气。7、根据植物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与还原方式不同,将植物分为:C3植物(卡尔文循环),主要类群大多数木本;C4植物,少,部分被子植物;CAM(景天酸代谢),多浆。8、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9、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合成胡萝卜素,导致叶片发黄。10、光污染的类型:人造白昼污染:夜间照明,加大夜空的亮度;白亮污染:强烈人工光,

31、玻璃幕墙反射光和聚焦光;彩光污染:荧光灯霓虹灯灯箱广告等。第三章 温度1、温度变化规律:纬度: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量随之减少,温度逐渐降低。海拔: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但由于风的作用和大气密度下降,热散失快接收地面热辐射减少,所以温度较低。坡向:北半球南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封闭谷地和坡地:白天谷中气温高,晚上下低上高,逆温。时间变化:冬季均温低于10,春秋季均温10-22,夏季高于22。凌晨最低13:00-14:00最高值。2、逆温按成因分类: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3、温度三基点: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6、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7、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8、有效积温:指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