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24.33KB ,
资源ID:60259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259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57单元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57单元doc.docx

1、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57单元doc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分析(5-7单元)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了均衡教育,初三年级取消了各种假期补课,很多老师感觉化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更紧了。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减负的形势,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教学课时的实际情况。市教研室组织了部分教师进行了研讨,同时对芜湖市教科所编写的导学园地进行了修订,希望修订后的导学园地能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帮助同学们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修订要求删除旧、难、繁、脱离教学实际以及使用中普遍反映不好的内容(如将繁琐的填空题、简答题更换成难易度适中的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适当补充一些有时代

2、气息、体现我市化学课程改革特色的内容(如增补一些中考热点问题及2010年各省市较好的中考题),使之更加适合同步教学的实际。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命题遵循“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即理在教材内,形在教材外。分析近几年我市的中考试题,归纳总结近年化学中考命题的趋势,在全面考查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的考查,注意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双基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体现学科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体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有意识的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实验教学,注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整合,并继续加强化学学科基本素质的训练。要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和设计实验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导学园地的修订情况谈谈如何根据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把握课堂教学的难易度,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第五、六、七单元为例。)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标和考纲

4、要求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含义,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学式。(重点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建议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应尽量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教学,使每位同学都参与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出规律,这样的学习效果较好。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大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所以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错,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加强

5、了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再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规律。对不同的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讨论、思考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再结合规律内容的表述强调几个要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课堂小结时应强调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应的范围: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体积不一定守恒。(3)强调“参加”两个字,因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就不能计算在内。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

6、与8g氧气反应生成9g水,还有1g氢气剩余。(4)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所有状态的物质,不能将气体的质量遗漏。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5)在进行定量实验探究时,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反应。典型练习P31 将三个简答题更换成一个选择题2.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B. 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g水

7、加热后变成10g水蒸气。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3 g 镁带与 2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5 g氧化镁。【解析】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范围及涵义,A描述的是体积,C是物理变化,B、D是化学变化,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符合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正确答案是D。P32 3、4、5保留原题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 /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解析】通过

8、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和催化剂。乙、丙的质量各增加了9和8,说明乙、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7g,说明丁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确定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0,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不变,说明甲可能是催化剂;反应物为丁,生成物为乙、丙,属于分解反应。答案:D本题是综合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标了*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组成)5.在A+2B=C+D 中,5gA跟足量的B反应得到4gC和9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

9、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可适当拓展: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化 六个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学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 原子的种类不变 应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前 原子的质量不变 后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三个一定改变 原子的组合一定改变 微观 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典型练习P34 5、8保留原题5.求铅丹的化学式 8.求有机物的化学式(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点拨】此类题目通常提供化学方程式,考查化学

10、反应中原子守恒的应用。解答时要仔细计算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来确定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P34 将要求过高的填空题改为选择题9.某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中 ( ) A.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C.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解析】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可看出,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由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与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质量进行对比,可判断化合物组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3.2

11、g+2.4g4.8g 答案:C【点拨】根据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断其组成元素是常考题型。解答这类问题时注意抓住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可得出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而氧元素是否含有需通过定量计算才能确定。P32 将简答题改为表格式的设计实验探究题7.【提出问题】天然气中是否含有碳、氢元素?【猜想与假设】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 点燃甲烷气体,用 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 甲烷燃烧生成了 ,证明甲烷中含有 ;2)迅速将烧杯取下,倒入少量 ,振荡。 甲烷燃烧生成了 ,证明甲烷中含有 。3.能正

12、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重点难点)。4.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要遵循的两个原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建议采用讲练结合方法教学,重在反复训练。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比较简单,举一反三,学生基本能掌握;难点是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这里往往也是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所以我建议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教学要贯穿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从绪言课开始出现的化学反应除介绍文字表达式外,也补充介绍符号表达式,以后每节课课前5分钟检查表达式的书写,由少到多(5到10个),由简单到复杂,(从文字表达式到符号表达式,再到化学方程式)反复训练。为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每次听写我都请写得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给与

13、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难点是配平,刚开始不宜介绍过多的方法,主要介绍最小公倍数法,并让学生学会配平方法,再反复训练,观察法和奇数配偶数法可以在后面的教学中遇到再适当渗透。5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不涉及多步、过量、无具体数据等复杂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建议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学,通过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熟练地计算技能。开始教学不宜加大难度,着重强调规范的计算格式和解题步骤,即设(未知量)、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求(相对分子质量;找出对应关系)、列(比例式)、求解、答。通过训练强调注意事项(如单位统一,代入纯量等),为今后的学

14、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含杂质物质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学习,不宜过早介绍,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特殊方法:如差量法、元素守恒法等可在综合复习时可适当补充介绍,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知识。典型习题:P35 6 、 7保留原题 是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P35 填空题改为选择题 2在A+B = C+2D的反应中,已知2.9 g A跟4.9 g B完全反应生成6 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9 B49 C58 D85【解析】先根据质量守恒求出D的质量为1.8g,再根据对应比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注意D的计量数为2要考虑。答案:C本题属于相对较难的计算,标了*P54 增补根

15、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检查站32.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实验数据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150g12g157.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标和考纲要求1了解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重点)2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16、,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合物种类繁多,且这部分知识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相结合,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密切联系,建议采用对比学习法,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新科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自学相关内容。强调物质结构与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会学习化学的方法。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比较金刚石石墨C60结构特点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层状结构的细磷片状固体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导电性几乎不导电良好几乎不导电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质软质脆用途钻头、刻刀、装饰品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领域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

17、、炭黑、焦炭的比较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物质类别混合物(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性质因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强于木炭)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碳单质有还原性用途去异味、吸附毒气、脱色等制油墨、油漆、墨、橡胶制品填料冶炼金属3. 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重点)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1.可燃性 C+O 2 CO 2 (O 2充足) 2 C+O2 2CO (O 2不充足) 2.还原性(与氧化物反应)C+2CuO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3C+2Fe2O3高温 4Fe+3CO2典型练习P37 简单的填空题改为选择题1-41由

18、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金属 C. 可能是混合物 D.可能是化合物2.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A.组成的元素不同 B.金刚石是单质,石墨是化合物C.碳原子结构不同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硬度最大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有吸附性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有可燃性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可吸收热量4(2009安徽5题)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示意图如下),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片是

19、一种单质 B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铁 4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 5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通过比较CO2和O2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建议采用活动与探究、对比学习的方法教学。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在此基础上讨论、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和收集方法。*O2、CO2的实验室制法比较(见表一)典型练习P40

20、2009芜湖13题占篇幅太大,改为2010年中考题组合题3.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猜想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此气体可能是CO2实验室制取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验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页图中的_ _,收集装置应选用_ _(填序号,下同);(3)如用下图中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 _端导入(填“a”或“b”)。A B C D E F(4)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的固体

21、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所需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氨气极易溶于水,一般可用_ _装置收集氨气。表一:氧气(O2)二氧化碳(CO2)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 +MnO2 +O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操作步骤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气体把导管撤出水槽熄灭酒精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大理石从漏斗注入稀盐酸收集气体验满验 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2、,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排水法收集时,气泡往集气瓶外冒时,收集已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已满。检验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CO2 +Ca(OH)2 = CaCO3+H2O 注 意 事 项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以免收集气体不纯;排水法收集完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以免水槽中的水倒流至热试管,使试管炸裂。不能用稀H2SO4 代替稀盐酸,因为稀H2SO4 与CaCO3 反应生成微溶性的CaSO4 覆盖在CaCO3

23、表面,从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也不用浓盐酸制取CO2,因它易挥发,会使气体混有HCl重点强调:(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固(加热) 气体 固+液(不加热) 气体*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来选择。(2)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O2等)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NH3等)排水集气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H2、CO、O2等)*选择依据:根据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及气体在空气中的活泼性等6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7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并关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注

24、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贯穿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本课题实验较多,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应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及时纠错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并描述现象,通过思考、分析自己归纳出相关性质。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强调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的化学性质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可燃性 2CO+O2 2CO2 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还原性 CO+CuOCu+CO2 (氧化还原反应)现象:黑色

25、粉末变成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的用途()作燃料(利用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热量)冶炼金属(利用其还原性,通常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CO2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 =H2O+ CO2。另外,绿色植物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 +CO2 = CaCO 3+H 2O用于来检验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

26、CO2的用途()CO2用途利用的性质灭火CO2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制冷剂、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制啤酒、汽水等碳酸饮料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H2CO3 =H2O+ CO2: 气体肥料绿色植物利用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典型练习P42 简答题改为选择题1.下列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且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相同的一组是()A.H2和CB.H2和COC.CO和CD.CO和CO22. (2010安徽9题)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

27、汽车尾气中 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3.两份相同质量的碳酸钙,其中一份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充分煅烧,则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A.前者多 B.后者多C.一样多 D.无法比较简答题改为表格填空题7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对人类有利,也可能对人类不利。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物质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使金属表面锈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标和考纲要求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

28、系、灭火方法。(重点)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重点)燃烧和灭火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且内容较简单,建议采用实验探究和对比讨论的方法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实验7-1】做课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但污染严重,教师可进行适当改进(如用带气球的试管装白磷和红磷放入热水中),以减少空气污染。还可增补简单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归纳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来推出,再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出常见的灭火方法。1.燃烧的条件

29、 可燃物(同时具备 ) 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典型练习P46 简答题改为选择题1.点燃火柴时,火柴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燃着,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D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4、5题保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