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57.96KB ,
资源ID:60227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227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B. 静脉注射的药物需经组织液才能进入肝细胞C. 肌肉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D.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胆固醇、呼吸酶、激素等【答案】D【解析】【分析】1、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

2、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水肿。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A正确;B、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然后经组织液

3、才能进入肝细胞,B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细胞呼吸产生的,因此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C正确;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D。2. 下列关于体液及体液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B. 水中生活的单细胞动物没有体液调节C. 人体中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D.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体液的含量【答案】B【解析】【分析】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详解】A、汗腺导管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其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A正确;B、水中生活的单细胞动物存在体液调节,B错误;C、人体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 ,因此人体中细胞外液

4、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C正确;D、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体液的含量,D正确。故选B。3.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中存在分级调节B. 缺氧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C.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都以反射的方式对躯体运动发挥调节作用,同时,低

5、级中枢要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故神经系统中存在的分级调节,A正确;B、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会影响其合成与释放,B正确;C、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正确;D、产生兴奋需要一定强度的刺激,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不足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错误。故选D。4. 某局部麻醉药能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而发挥镇痛功能。据此推测,使用该麻醉药后会发生( )A. 药物与神经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B. 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改变C. 关闭神经轴突膜上的K+通道D. 关闭神经轴突膜上的Na+通道【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

6、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详解】A、药物与神经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只是有可能抑制突触后膜兴奋产生,不会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麻醉药能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并不是导致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改变,B错误;C、关闭神经轴突膜上的K+通道,只是影响静息电位的产生,不会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C错误;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轴突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神经轴突产生兴奋,从而达到镇痛效果,D正确。

7、故选D。5. 科学研究发现,正常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这种蛋白的含量增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可调节细胞膜上的GLUT的数量B. 抑制GLUT基因的表达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发生C. 若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缺乏GLUT,血糖含量可能会升高D. GLUT是肿瘤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可作为肿瘤细胞的标志物【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A、胰岛素可调节细胞膜上的GLUT的数量,进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而降低血糖,

8、A正确;B、抑制GLUT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含量减少,癌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有效降低肿瘤的发生,B正确;C、若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缺乏GLUT,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能力减弱,血糖含量可能会升高,C正确;D、正常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不可作为肿瘤细胞的标志物,D错误。故选D。6. 炎症可引起甲状腺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使患者产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称为“炎性甲亢”下表为某炎性甲亢患者的部分化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名称检测结果参考值游离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XA. 表格中数据可通过抽血化验得到B. 表格中的X值应

9、低于参考值C. 该患者表现为体温升高、情绪低落等症状D. 垂体分泌过于旺盛的人也会出现“炎性甲亢”的症状【答案】C【解析】【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2、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激素释放进入血液,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此表格中数据可通过抽血化验得到,A正确;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

10、表格中的X值应低于参考值,B正确;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该患者表现为体温升高、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等症状,C错误;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垂体分泌过于旺盛的人也会出现“炎性甲亢”的症状,D正确。故选C。7. 免疫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抑制T细胞的增殖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B. 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特异性免疫,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 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D. 体内因产生胰岛素抗体而引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B【解析】【分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

11、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2、免疫失调:过敏反应、免疫缺陷、自身免疫。【详解】A、抑制T细胞的增殖可抑制细胞免疫,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A正确;B、免疫活性物质包含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HIV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T细胞,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C正确;D、体内因产生胰岛素抗体而引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B。8. 研究证实 DADELLA蛋白通过阻断基因的转录抑制花的发育。而赤霉素能结合蛋白从而解除阻断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 赤霉素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调节花的发育C. 赤霉素能抑制 DE

12、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断效果D. 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区域【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名称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应用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乙烯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促进果实成熟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落叶

13、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详解】A、植物合成赤霉素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DELLA蛋白通过阻断基因的转录抑制花的发育,而赤霉素能结合DELLA蛋白从而解除阻断效果,因此赤霉素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调节花的发育,B正确;C、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赤霉素并不能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D、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可见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D正确。故选C。9. 长茎葡萄蕨藻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14、营养价值高,其产量与分支数有关。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植物激素对长茎葡萄蕨藻分枝数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长茎葡萄蕨藻的分枝数与激素的浓度及种类有关B. 相比6BA和IAA,GA更有利于长茎葡萄蕨藻分枝C. 不同浓度的6BA促进分支的作用可能相同D. 在02mgL-1浓度范围内IAA和GA相互抗【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探究植物激素对长茎葡萄蕨藻分支数的影响,自变量是激素的浓度及种类,因变量是长茎葡萄蕨藻的分支数。相比6-BA和GA,IAA更有利于长茎葡萄蕨藻分支。在02mgL-1浓度范围内,IAA促进分支,GA抑制分支,IAA和GA相互拮抗。【详解】A、

15、长茎葡萄蕨藻的分支数与激素的浓度及种类有关,A正确;B、相比6-BA和GA,IAA更有利于长茎葡萄蕨藻分支,B错误;C、不同浓度的6-BA促进分支的作用可能相同,C正确;D、在02mgL-1浓度范围内,IAA促进分支,GA抑制分支,因此IAA和GA相互拮抗,D正确。故选B。10. 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下图表示经近百年的调查绘制的两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代表雪兔,B代表猞猁B. 调查期间猞猁的K值约为60千只C. 猞猁和雪兔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D. 猞猁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

16、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A增加、B增加;B的增加又导致了A的减少,A的减少,从而又使B减少。B的变化周期和A相近,但是有滞后性,这说明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而且捕食者B是猞猁,被捕食者A是雪兔,A正确;B、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因此

17、猞猁的K值约为20千只,B错误;C、猞猁与雪兔属于捕食关系,其数量波动与负反馈调节有关,该调节方式在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中起主要作用,C正确;D、捕食者的存在避免了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故选B。11.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会造成本土植物大量死亡,可利用能吸收薇甘菊营养的菟丝子遏制薇甘菊的蔓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薇甘菊与本土植物不存在竞争关系B. 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属于寄生C. 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进行生态风险评估D. 借助菟丝子遏制薇甘菊的蔓延属于生物防治【答案

18、】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菟丝子能与薇甘菊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薇甘菊中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则菟丝子属于寄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详解】A、薇甘菊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与本土植物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菟丝子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说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属于寄生,B正确;C、薇甘菊入侵后,会造成本土植物大量死亡,所以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进行生态风险评估,C正确;D、借助菟丝子遏制薇甘菊的蔓延属于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故选A。12. 某兴趣小组对池塘内鲤鱼种群数量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46月份

19、种群增长速率减小B. 5月份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45月份鲤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67月份捕捞,有利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曲线6、7月两次调查种群数量都是m,说明m在此时间内是种群的K值;4月、5月、6月三次调查随时间种群数量逐渐增多。池塘内鲤鱼种群数量大致呈现S型增长。【详解】A、4月份种群数量达到K/2 ,46月份种群增长越来越慢,增长速率减小,一直减小到0,A正确;B、5月份鲤鱼种群数量还在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C、45月份鲤鱼种群数量在增加,鲤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超过4月份即可捕捞适量的鲤鱼,剩余到

20、1/2 m,由于增长速率较快,利于获得较大经济效益,D错误。故选D。13. 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了类型繁多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为了更好的恢复森林,封山育林是理想的手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封山育林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封山育林区的种子传播速度快于非法狩猎区C. 自然条件下森林的退化不属于群落演替D. 封山育林初期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

21、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详解】A、封山育林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错误;B、由于动物对于植物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封山育林区的动物得到了保护,利于种子的传播,而非法狩猎活动导致森林动物数量减少,进而限制了种子传播,所以封山育林区的种子传播速度快于非法狩猎区,B正确;C、自然条件下森林的退化属于群落演替,C错误;D、在封山育林恢复初期,物种丰富度呈上升趋势,D错误。故选B。14.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生物适应的结果B. 光照影响植

22、物的垂直结构,不影响植物的水平结构C. 某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 位于不同层次中的两种生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一)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

23、落叶层和土壤)。(二)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特别提示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详解】A、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A正确;B、光照影响植物的垂直

24、结构,也影响植物的水平结构,如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B错误;C、某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位于不同层次中的两种生物也会存在竞争关系,如分布在不同水层的动物能够竞争水体中的氧气,D错误。故选A。15.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甲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丙中包含多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B. 与细胞呼吸有关的过程是C. 中耕松土可以加强和过程D. 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中传递【答案】A【解析

25、】【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为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属于捕食过程,为微生物的将生产者的枯枝败叶分解。【详解】A、丙属于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A错误;B、为呼吸作用,B正确;C、中耕松土可以加强根细胞和土壤中分解者的有氧呼吸,即、过程,C正确;D、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中传递,D正确。故选A。16.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A处注入的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B段溶解氧减少与好氧型细菌和藻类的数量有关B. BC段藻类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大量的无机盐C. 分解者大量减少导致BD段溶解氧逐渐恢复D 净化过程

26、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污水排放进入河流,在该河的AB段,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详解】A、AB段溶解氧减少与好氧型细菌和藻类的数量有关,A正确;B、BC段藻类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大量的无机盐,B正确;C、藻类呈上升趋势,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同时水体中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C错误;D、净化过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

27、定性,D正确。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17. 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5mmol/L,表现为恶心、嗜睡、表情淡漠、多尿等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高B. 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引发低钠血症C. 低钠血症患者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偏高D. 可通过静脉补充高浓度盐水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答案】BD【解析】【分析】人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膨胀,要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必须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由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只有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中多余的水分才能渗出,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详解】A、血钠浓度降低,一般情

28、况下血浆的渗透压也降低,因此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A错误;B、大量出汗后,由于体内盐分因大量排汗而消耗较多,此时,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易引发低钠血症,B正确;C、动作电位的形成由于是钠离子内流,低钠血症患者体内钠离子含量低,因此动作电位偏低,C错误;D、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D正确。故选BD。18. 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分子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我国科学家研究出PD-1抗体,该抗体能与PD-1结合,阻止PD-

29、L1分子与PD-1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行使正常的免疫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清除肿瘤细胞B. PD-1抗体与PD-1结合不利于肿瘤细胞的清除C. 肿瘤患者的T细胞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D. PD-1抗体治疗肿瘤是依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答案】D【解析】【分析】1、正常情况下,人体肿瘤细胞表面的PD-Ll蛋白质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PD-1抗体能与PD-1结合,阻止PD-L1分子与PD-1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行使正常的免疫功能。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机体主要依赖细胞免疫来清除肿瘤细胞

30、,A错误;B、PD-1抗体与PD-1结合,能阻止PD-L1分子与PD-1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行使正常的免疫功能,有利于肿瘤细胞的清除,B错误;C、肿瘤患者的T细胞不减少,只是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分子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从而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C错误;D、PD-1抗体治疗肿瘤是依据抗原一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D正确。故选D。19.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NPA)对顶端优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用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杨树枝条进行了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侧芽生长情况甲去除涂抹蒸馏水+乙保留涂抹一定浓度的6-BA+丙保留涂抹NPA+丁保留涂抹蒸馏水+注:“+”表示生长且数量越多表示生长越明显A. 甲和丁的结果显示顶芽可抑制侧芽生长B. 甲和丙的结果说明侧芽处的生长素只来自顶芽C. 综合分析四组结果说明6-BA和NPA均能解除顶端优势D. 6-BA和NPA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属于植物激素【答案】AC【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