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9.21KB ,
资源ID:60148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148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隐伏矿勘查经验与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隐伏矿勘查经验与启示.docx

1、隐伏矿勘查经验与启示隐伏矿勘查经验与启示 探矿者 1975-2004年间, 在智利安第斯铜成矿带共有23个重大发现( 超大型矿),其中10处完全在无矿化覆盖层的岩石以下(不含淋滤铁帽) , 有8处是19912004年间发现的盲矿。随着科技的发展, 矿床开发深度不断加大。目前开采深度最大的矿山是南非兰德金矿,已超4000m;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矿开采已超2000m深; 中国辽宁红透山铜矿,勘探深达1300m。露头矿和隐伏矿都是成矿系统的构成部分, 因外生地质作用对成矿系统的风化剥蚀程度不同, 各种后生产物对基岩中成矿系统的覆盖状况各异, 便形成了不同产出类别的隐伏矿床。所谓的出露与隐伏, 实质上是

2、就人们对找矿标志的观察能力而言的。在找矿历史的早期, 人们能寻找或认识的是业已出露地表的矿体。随着对成矿环境及相关次生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形成了找矿标志的概念, 可以根据地表铁帽和上覆沉积物中的指示矿物等发现下伏矿体。由于对控矿的地层、岩石、构造的深入了解和对成矿地质规律、成矿分带的理解的升华, 已经可以依据诸多地质标志的综合总结成矿模式, 指导找矿方向, 促进了众多矿床的发现。许多矿床, 就宏观地质标志的显露程度来说, 可视为露头矿, 而就其实际的产出状况看, 已属于隐伏矿了。就勘查手段而言, 物化探技术可以探查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地质-构造特征, 发现元素乃至原子结构层面的成矿信息, 大大丰富

3、了找矿标志的内涵和外延, 为隐伏矿的勘查注入了新的活力。隐伏矿勘查能力的提高, 是人们认识、获取、综合找矿标志的能力的提高。1 依据矿床产出条件, 制定勘查程序:依据矿体( 成矿系统) 及其次生、后生产物相对于地表和侵蚀截面的产出状况, 制定合理的勘查程序, 提高隐伏矿找矿的整体效果1.1 隐伏矿的分类隐伏矿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包括多种多样的在地表没有矿体露头的矿床。1.1.1 以产出状况为主的分类方案广义的隐伏矿床包括多种产出型式。前苏联的舍赫特曼等把未出露地表的矿床统称为隐伏矿床, 并进一步划分为: 覆盖矿床; 掩埋( 埋藏)矿床; 掩覆矿床; 隐伏矿或盲矿床。池三川依据矿体是否产在基岩内

4、部( 未出露) 、基岩上方的覆盖情况, 将隐伏矿分为4类: 盲矿体; 覆盖盲矿体; 埋藏矿体; 埋藏盲矿体。本文根据现已发现的矿床的产出特征作如下分类:( 1) 露头矿(A)-矿体及其直接宏观标志出露于现今地表。( 2) 掩伏矿(B)-矿床形成后曾出露地表, 后来又被厚层疏松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类矿床也常被称为“掩埋矿”或“埋藏矿”,美国卡林金矿带曾出露于地表的孤树、阿基米德、帕普来恩等矿床, 均被后来的冲积层或砂砾层所覆盖。( 3) 覆盖矿(C)-矿床曾被侵蚀作用所揭露, 但后来被时代年轻的基岩层所覆盖, 智利的斯潘塞、加比苏尔、科亚瓦西等斑岩铜矿床曾出露于地表, 后被熔结凝灰岩覆盖。澳大利亚

5、卡迪亚里奇韦矿床出露地表后, 又被成矿后的中生代玄武岩覆盖。( 4) 盲矿(D)-位于基岩内部, 从未被侵蚀出露,一般深度较大,葡萄牙内维斯- 科尔沃块状硫化物矿床和加拿大东麦克瑞迪、克瑞顿铜镍硫化物矿床。( 5) 半隐伏矿或半掩埋矿( E)-同一矿床的部分矿体或大部分矿体隐伏或掩埋于地下深处, 部分出露于地表。1.1.2 以产出深度为主的分类方案刘家远等根据矿床离地面的深度, 可将隐伏矿分为以下几类:( 1) 浅部隐伏矿: 产出深度为0300m。这个深度相对较浅, 使用一般的物化探方法便能探测出来。( 2) 较深部隐伏矿: 产出深度为300500m。矿产勘查的难度明显加大,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

6、深度平均在350m左右。( 3) 深部隐伏矿: 产出深度为5002000m。在这个深度范围内, 传统的地表勘探方法难以奏效。1.2 隐伏矿的勘查程序( 1) 盲矿勘查: 盲矿的勘查难度是最大的,主要是在已知矿区的开发勘探中, 依靠对控矿规律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借助地表和深部地质、物化探资料的针对性采集, 建立相应的找矿模型, 取得找矿成功; 在面积性普查和区域性找矿中,只利用各种地表资料和间接找矿标志找到盲矿的实例尚属罕见。应把盲矿勘查列为一种特殊的程序, 主要在对已知矿床的“探底摸边”中采用。( 2) 出露区和半掩蔽区的隐伏矿勘查: 据已有经验, 出露区指基岩出露地表的地区, 包括原地风

7、化产物和异地覆盖物厚度不大于13m的地区。隐伏矿的各种近地表的找矿标志能比较可靠地查明, 化探优势能充分地发挥, 物探( 甚至遥感) 技术能有效地应用, 宏观地质控矿要素能准确地确定, 已有的区域找矿和局部找矿经验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半掩蔽区指与出露区毗邻或相间的浅覆盖区, 原地和异地覆盖物的厚度较小, 一般不超过1030m。矿体及其成矿系统的标志或踪迹尚可在近地表查明, 覆盖层对深部成矿信息的屏蔽还没有完全阻止一些常规找矿方法的运用, 出露区的找矿经验和勘查程序尚能借鉴和采用。在这2类地区, 对矿床的存在、分布有确切的、必然的、直接的指示意义的信息和对矿床的存在、分布有关联的、概率的、间接

8、的指示意义的信息, 均可借助各种勘查方法不同程度地查明, 直接找矿和间接找矿的策略可以综合运用, 构成了一套包括寻找隐伏矿、半隐伏矿在内的找矿程序。( 3) 掩蔽区隐伏矿勘查: 通常, 掩蔽区指被厚层( 数十米至百米以上) 异地运积物广泛而连续覆盖的地区( 亦称覆盖区) 。基底的地质构造特征用一般的地质方法已无法观测, 基岩中的成矿信息被严重乃至完全屏蔽, 常规的地质找矿方法难以施展, 只有某些探测深度大、观测精度高的物探方法和一些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才能获取到某些可用的找矿信息。虽然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找矿经验的持续积累为这些方法的找矿应用开辟着道路, 但仍处于实验和探索阶段。掩蔽区找矿在技术上、

9、经济上都面临着很多难题, 尚未形成可行和通用的勘查程序。2 研究控矿地质因素, 确定找矿标志:在区域性勘查中, 针对拟寻矿床的地质特征,抓住深部关键的地质因素, 查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的对应关系, 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判据转化成地质找矿标志, 是提高隐伏矿找矿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1) 卡林型金矿用区域性重磁资料查明与矿有关的深部岩体与构造。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带的矿床与深部隐伏的深成花岗岩体和大型断裂系统有关, 矿床往往产在花岗岩体与围岩的边界上, 圈定隐伏岩体成为找矿突破的一个关键地质问题。航磁和重力法可有效地圈定深部花岗岩的空间展布范围,美国地质调查局主要根据磁测数据编制了

10、内华达深成花岗岩体分布图,推断出了深成岩体的边界、成分和时代。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大多数已知的浸染型金矿床靠近计算出的磁化强度界面或推断的深成岩边界。根据磁测结果推断出了与卡林型金矿有关的花岗岩侵入体的分布范围。( 2) 萨德伯里铜镍矿用反射地震和重力资料确定含矿杂岩体底部的界面。加拿大萨德伯里矿区现已扩展成为一个长轴60 km、短轴27km的扁环形矿带, 已发现50多个矿床,镍金属潜在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萨德伯里的铜镍矿化和萨德伯里火成杂岩体( SIC) 密切相关,矿化正好产在SIC与围岩的界面上。查明萨德伯里盆地SIC底面的深度( 界线) 是实现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的一个关键地质问题。由于

11、SIC的底界深度颇大, 综合应用反射地震和重力测量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地震成像表明, 萨德伯里构造的深部明显不对称。在北半部, 反射地震剖面反映出了花岗岩- 苏长岩和苏长岩- 底板岩石的界面, 证明萨德伯里的北山由向南缓倾的(2530)底板片麻岩、SIC及沉积岩层组成, 叠加的构造起伏不大。高频反射地震的结果发现, 在盆地中心之下构造型式发生着变化, 靠近SIC中轴的沉积岩层和SIC的上层被断层截断, 而底板片麻岩和SIC的铁镁质岩单元则继续向南倾, 在盆地中心深达4.5 km, 到南山之下达10 km。南山的地震成像以陡北倾和南倾(45)反射面为主, 有些南倾反射面向上投影到南山剪切带上, 其

12、他反射面S标志层由层状地带( 北部) 向形变地带( 南部) 过渡; 解释为单个的主剪切带或断层带。在这些剪切带或断层带上, 岩性单元产生了叠瓦作用, 而萨德伯里构造在北西南东方向上发生明显的缩短作用。在萨德伯里构造的南缘附近, 明显的近地表北倾反射面很可能来自苏长岩-花斑岩界面。依据地震方法在盆地内确定了杂岩体的底界, 通过三维地质模拟, 加上井中物探,发现了一批矿床, 最为重要的是2002年发现的Nickel Rim South矿床。3 依据矿床分带模型, 预测深部矿化: 成矿作用的分带现象是一个普遍规律, 从与矿体伴生的元素组分分带和浓度分带, 到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分带。利用成矿

13、作用的分带特征指导隐伏矿预测和深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研究和利用分带规律, 是提高隐伏矿勘查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成矿模型的研究来说, 初期的研究主要针对某个类型甚至某个矿床进行, 不太注意它们之间的成矿联系。近10多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相关矿种和类型的矿床之间的分带关系, 在理论和思路上为隐伏矿的勘查拓宽了道路。3.1 太古宙脉状金矿床的地壳连续成矿模式:人们对太古宙绿岩带金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绿片岩相和低角闪岩相变质岩中的中温( 250400) 热液金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相继在津巴布韦、澳大利亚等太古宙麻粒岩相岩石中发现了若干高温( 700) 热液脉型金矿床, 同时在次

14、绿片岩相岩石中也发现了一些低温( 180) 热液脉型金矿床。这些发现大大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认识, 修正了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澳大利亚的Groves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于1992年提出了太古宙脉状金矿床的地壳连续成矿模式。该模型认为, 从次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再到麻粒岩相的变质岩中都有脉状金矿产出, 在不同的垂向深度上可连续形成金矿, 至少涉及15 km以上的地壳剖面。产在不同变质岩中的金矿床属于一组连续的同成因的矿床组合。但这3类不同变质相中的金矿在成矿构造条件、围岩蚀变组合、矿石矿物组合、金的赋存状态等方面均有区别。这一模式并非反映同一矿区内的金矿化垂向分布, 而是概括地反映了区域范围内

15、一系列金矿床的分布特征。3.2 斑岩铜矿与低温浅成热液矿床叠置模型:根据世界各地斑岩型铜矿床的研究, Sillitoe指出, 在火山岩区的许多斑岩型铜矿系统的高部位, 多发育有浅成热液贵金属矿脉和含硫砷铜的块状硫化物矿脉; 它们发育在上部泥化蚀变带内, 是斑岩铜矿系统上部火成岩段的一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火山岩区的热液系统; 在大量硫砷铜矿脉之下可能有斑岩型铜矿的存在。在菲律宾勒班陀含砷铜矿- 金矿脉下方就发现了超大型的远东南斑岩型铜矿床。该模型的实质是, 智利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往往发育在以侵入体为中心的斑岩型矿化的上方,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及更深部位的接触交代型、脉型金矿床则产在

16、斑岩型矿化的边缘部分。关于套叠模式的成因, 过去认为是在接近火山岩的地区古地表的地温陡然变化的结果。但这种解释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 在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 深成弧中发育的许多金矿床和贱金属矿床中,为何存在浅部低温热液矿床和次火山型蚀变、矿化明显套叠的现象。西利托通过广泛研究各类矿床的套叠模式, 提出了“火山剥蚀和塌陷”是以侵入体为中心发生矿床套叠的成因。该观点认为, 斑岩岩株内及其周围的热液持续的时间可长达1Ma, 在某些系统内长达23Ma; 而单个侵入体只需10100 ka即可冷却。这一数据说明, 成矿作用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使火山岩遭受侵蚀。显然, 陡峭地形的山区剥蚀速度大于平缓地区。据估

17、计, 前者是后者的10倍, 平均速度为1m/ 1000 a。地震引起的滑坡作用是破坏地形的最主要形式。地震事件、喷发活动、高层位的岩浆侵入及其他原因的瞬间重力滑坡会导致扇形塌陷或破火山口的塌陷, 从而形成套叠的蚀变矿化系统。从成矿作用来看, 套叠作用是很重要的, 因为2种或更多种矿化环境产物的叠加会生成新的特大型矿床。在以侵入体为中心的系统中, 套叠作用可导致早期沉淀的金属受到热液淋滤, 发生再富集。从矿床的空间分布来看,套叠模式揭示了斑岩型金矿床与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空间关系, 同时将两者的成因统一起来。在寻找以侵入体为中心的矿化系统时必须考虑这种套叠模式, 尤其在勘查高硫化的低温热液矿床时更

18、应注意。套叠作用的野外证据有: 斑岩侵入体和( 或) 晚期岩浆玻璃质石英网状细脉( 最初是作为钾硅酸盐矿物组合的一部分生成的) 上叠加有高级泥质蚀变矿物组合和高硫化矿物组合; 保存火山残余物。在智利地区容易识别出扇形塌陷。在野外缺少地貌证据的情况下, 岩屑崩落和( 或) 由此形成的含矿蚀变、矿化岩块的爆发产物表明, 扇形塌陷影响矿化套叠的热液系统的上部。根据这一套叠模式, 推断在菲律宾勒班陀低温浅成热液铜金矿床下方存在一个斑岩矿床, 且埋藏较深,深钻很快证实了远东南矿床的存在。中国福建紫金山矿床的上金下铜也属于这一模式。在低温浅成矿床下方( 一般在旁侧) 要注意寻找深部斑岩型矿床。3.3 喷气

19、沉积型( Sedex型)铅-锌矿床与网脉状铜矿在空间上互存:Sedex型铅-锌-银矿床占世界铅、锌储量的1/3以上,往往与脉状、网脉状铜矿在空间上相伴产出。古巴西部就有侏罗纪的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 在区域内既有层状的Sedex型铅-锌矿床, 又有网脉状的铜矿, 有的矿床上有Sedex型铅-锌矿, 下有网脉状铜矿。与铜矿伴生的Sedex型铅-锌矿床有:澳大利亚的芒特艾萨(Mount Isa) 矿床、加拿大塞尔温盆地的托姆(Tom) 矿床、德国的腊梅尔斯伯格(Rammelsberg)矿床、中国内蒙古的霍各乞和炭窑口矿床等。4 以直接信息为先导, 揭示矿化分布:直接信息是矿产勘查最可靠的信息,应起

20、先导作用统计资料表明, “找矿人”和“传统”找矿阶段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数量占已知(12种金属) 矿床的一半, 这些阶段的找矿成本最低, 而经济效益最大。那时的勘查主要依据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矿化露头。就是到了现代矿产勘查阶段, 地表露头或人工露头仍然是矿产勘查的关键证据。澳大利亚赫利尔块状硫化物矿床、爱尔兰纳凡铅锌矿,都是在系统的勘查过程中确定了矿化远景, 但对打钻验证还犹豫不决, 刚好其他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挖出矿化的露头, 从而坚定了钻探验证的决心。芬兰最重要的哥打拉赫蒂硫化镍矿床, 是20世纪50年代修公路开出一个路堑, 发现了成矿信息, 后来进一步工作发现的。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金矿田的

21、主要含金砾岩富矿层, 是2位农民在100多年前为一农场主盖房时发现的。加拿大的赫姆洛金矿区, 距该国的重要公路只有一箭之地, 实际上在20世纪50年代修公路时就横切了一条金矿带, 但一直未能辨认出来, 到1981年才据之发现了金矿。就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 这类直接信息依然在矿床发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例如, 1993年发现的加拿大世界级沃伊塞湾镍铜钴矿床, 在勘查工作开始实施区域化探取样的过程中, 找矿人便在直升机上看到了地表岩石锈蚀的情况, 然后在沃伊塞湾西北侧检查出一些矿化露头, 见到了黄铜矿细条带穿插的辉长岩, 并追索出一条长约500m、宽4080m的矿化带, 这就是该矿床发现的最初

22、前兆。1997年3月台湾报道, 1996年在北宜快速道路隧道内距礁溪出口1100m处发现了以往未曾发现的铅锌矿体。时至今日, 矿化露头这种最直接的找矿信息仍未失去勘查意义。100个矿床发现的关键因素中, 地表地质填图与化探方法在矿产勘查中起作用的比例最大, 分别占77%和69%。地质填图主要是指野外矿化露头的追索, 它获取的是直接信息。化探方法主要依据拟寻找矿种的指示元素( 如以金找矿战略) 勘查隐伏矿床。地质填图和化探方法提供的信息主要是直接信息。物探方法对于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勘查起作用的占100%, 这是因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物性极为敏感, 实际上对于块状硫化物矿床来说, 物探方法便是一种直接

23、的找矿方法。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不是以学科划分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 信息) 研究程度上两者是可以转化的矿产勘查实践中收集到的信息可大致地划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2类。所谓直接信息, 指的是对矿床的存在和分布有确切的、必然的、直接的指示意义的信息。矿化露头、矿化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原则上应归入直接信息之列。所谓间接信息, 指的是对矿床的存在和分布有关联的、概率的、间接的指示意义的信息。诸如大地构造环境、有利的构造和地层、一般的地球物理信息等, 原则上可视为间接信息。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 信息) 研究程度上两者是可以转化的。经过地质调查和研究所获得的, 对达到找矿目

24、的而言, 也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就是通常被认为具有直接找矿特点的化探方法,提供的也不尽是直接信息, 对金属矿勘查来说, 以He、Rn、CO2、CH4, 甚至Hg等为指标的气测化探方法提供的就是间接信息。在测区地质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 有效的传统化探方法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直接信息, 但由岩性和景观条件引起的“假”异常( 非矿异常) 就不应再视为找矿的直接信息了。对找矿而言, 地球物理资料通常被认为是间接信息, 但在一定的勘查条件下却可变成不可或缺的直接信息。在已知矿床和找矿靶区的勘探过程中, 最有条件也最有可能获取到隐伏矿存在的直接信息。除可直接证实有矿化存在的地质信息和地球化学信息外, 借助

25、钻孔等探矿工程进行井中物探和物性研究,往往能把地球物理特征转换成直接的地质信息, 从而大大强化了深部找矿的技术手段。( 1) 直接实施“野猫钻探”或深部钻探取样分析:根据地质分析, 在已知矿床外围( 尤其在外围覆盖区) 开展拉网式钻探, 获取直接的矿化信息, 有时会直接实现找矿突破。典型的实例是智利的斯潘塞斑岩铜矿床, 该矿床是在对智利北部第二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带所处的“大草原”进行按网度系统钻探的过程中发现的。美国卡林金矿带的帕普帕莱恩矿床也是在已知矿床外围的覆盖区直接钻探的结果。当然, 在开展拉网式钻探之前, 需要从区域成矿带的角度深刻地认识该矿床的特征。由于覆盖层较厚, 地表化探工作效益常

26、常不佳。国外常常通过深部钻探取样、化验获取深部的矿化信息。例如, 澳大利亚古努姆布拉斑岩型铜- 金矿床, 最初采用的是螺旋钻取样, 后来采用了回转空气鼓风钻取样。连续而系统的勘探及对该区高质量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导致了该矿的发现。(2) 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及其深部矿化预测: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是预测深部隐伏矿的有效工具。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模型不仅是简单的元素分带模型, 而且包含深刻的矿床成因、矿石建造、矿物地球化学的内涵。该类模型揭示的规律和建立的相应方法论, 不仅适应于原生晕的解释和某些类型单矿体( 矿床) 的研究, 而且适用于多种次生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和各种与热液有关的矿床类型、更大

27、尺度成矿客体的研究。因此, 对于已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分带序列进行研究, 并与标准的地球化学分带序列相比, 有助于揭示深部矿体是否存在。当矿体在垂向上不连续分布或呈雁行式排列时, 根据矿床的原生晕分带指数等指标, 也可以有效地揭示出来。在这方面, 中国和俄罗斯具有大量的研究实例和成果。根据格里戈良的资料, 用他们研制的原生晕法评价了2000多个地段的矿化远景, 只有约100个异常地段被认为有盲矿和弱侵蚀矿远景, 无远景异常地段的剔除率为95%。对远景异常地段中的85个异常实施了探矿工程, 其中75个见矿, 成功率达88%。对无远景地段中的37个异常进行验证, 尽管在地表都有达到工业参数的矿化

28、, 但验证结果表明, 它们无一例外全是深侵蚀矿化, 深部没有工业矿体。这些资料表明, 地球化学原生晕的这套研究方法应在隐伏矿找矿, 包括在已知矿周围“探边摸底”中很好地推广应用。( 3) 井中地球物理信息与深部矿化预测:钻孔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取钻孔周围和底部的直接信息, 这对发现井旁或井底的隐伏矿( 盲矿) 是很重要的。资料表明, 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近30年来发现的金属矿中, 有许多是借助钻探和井中地球物理方法得以奏效的。对于一些勘查历史悠久的老矿区, 深部钻探与井中物探方法的有机结合, 已成为寻找深部隐伏( 盲) 矿床的有效方法组合, 为老矿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井中物探方法中, 采用

29、较多的是井中磁测、井中激发极化法、深部充电法及井中瞬变电磁法(TEM)。井中充电法主要用于圈定矿体范围、确定矿体产状及埋藏深度, 寻找充电孔附近的隐伏盲矿体和在相当大的空间( 数十平方千米) 内发现隐伏构造、岩体、盲矿体等地质问题。这种方法在俄罗斯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科拉- 卡累利阿铜镍矿区, 用井中充电法发现和追索了索普查岩体下层的矿脉型矿田。对索普查岩体的勘查导致在400900m深度上发现了硫化铜镍矿, 成为井中充电法与钻探方法合理组合的典范, 后来, 这一组合方法被成功地用于阿拉列琴、罗夫纳湖及哈萨克斯坦的科斯姆伦矿区。井中TEM系统由于更加接近深部隐伏矿体, 可降低上覆盖层的影响, 在钻

30、孔周边200300m半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能获取深部隐伏矿体的直接信息。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老的矿区或矿产普查中, 该方法对寻找深部隐伏矿床发挥了主导作用, 成为圈定深部隐伏矿床的有效组合方法之一。在勘查历史悠久的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矿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勘查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在深部沿着萨德伯里火成岩的接触带以下的底板中寻找极富的底板型矿床。在有利的接触带, 钻孔大多数已打到300m, 有的达600m或更深。如何寻找深部的矿床成为近10年来关键的地质问题。目前的找矿实践证明, 深部钻孔加井中瞬变电磁测量是一种实用和有效的勘查方法组合。利用这种方法组合, 从80年代中期到90

31、年代, 在深部相继发现了一批极富的铜镍硫化物矿床。1987年在萨德伯里盆地南缘地下1280m的深度发现了深部林兹里高品位矿床; 90年代初国际镍公司利用该方法在盆地的东缘发现了大而富的维克多矿床, 在盆地北缘发现了新麦克里达铜镍矿床。维克多矿石储量达1800-3600万吨, 埋深为2400 m, 镍品位为1.5%2.6%, 铜5%7.4%, 贵金属6.717 g/t, 含铜 90266万吨。新麦克里达矿床埋深10001500m, 铜储量79万吨、镍5.8万吨, 铜和镍的品位分别为11%和0.8%。另外, 深钻和井中瞬变电磁法的结合还在已开采的接触带型矿床之下发现了一个高品位的底板矿床东麦克瑞迪

32、矿床, 并用电磁测量进一步圈出了矿床的范围。该矿床埋深12001500m, 有多个富的含矿层位。在加拿大诺兰达矿区, 钻探和钻孔电磁测量的方法组合也成为该矿区目前主要的勘查手段之一。80年代用这种组合方法相继发现了科伯特矿床( 埋深700m) 和安西尔( 埋深1280m) 矿床。运用这种方法, 还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斯诺莱克地区发现了奇瑟尔北(Chisel North) 锌铜矿床, 在西澳马吉海斯(Maggie Hays) 和艾米丽安( Emily Ann) 发现了镍矿床。钻孔TEM还能辅助钻探, 提高打钻的效益和成功率。打钻与钻孔TEM的结合可为打钻提供不间断的钻进信息, 从而在满足勘探目标需要的前提下使得必需的钻孔长度和钻孔数量最小化。它能帮助地质学家判定打钻是否已经到位, 判定是否已经钻遇地下导体, 是否还应再钻进几米, 还是已经偏离目标体需要另开新钻等问题。5 以勘查技术为先导, 迅速缩小靶区:以直接信息为先导, 实现从区域到局部的转变, 使找矿迅速取得突破在成矿( 区) 带找矿中, 物化探方法通常可以起到战略性找矿方法的作用, 尤其是超低密度区域化探技术的发展, 为“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