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3.92KB ,
资源ID:60116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116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思想政治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思想政治复习资料.docx

1、思想政治复习资料选择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2、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阐述。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回答了在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使之顺利地向社会主义转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之一的中国化。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并将之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

2、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此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将之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将之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

3、列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将之规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当今社会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为主题。6、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19.5,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时期

4、(汪精卫叛变,1927),共产党人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此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此为最低纲领,最高纲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初步解决了革命的对象问题。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策略,初步解决了革命的动力问题。1925年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初步解决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重要)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8、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新道路的理论阐述,

5、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30年提出。1927.81937.8 土地革命战争)。这一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他在1930年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基本因子,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0.从遵义会议(1935.1)到1945年中共七大的十年,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

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识。11、毛泽东发表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名文章。1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13、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14、中国

7、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提出的目标:一般是的政策背景为国际、国内、党内)15.、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16、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了基本轮廓。17、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

8、市场经济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等。这些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18、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19、“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最重要的标志。21、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

9、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23、在延安整风期间正式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4、三个领导人关于党的领导路线的提要:1) 毛泽东就在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第一次提出并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改革开放前,我们党逐渐偏离了这条曾经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正确的思想路线。2) 1978年末,邓小平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获得了重新确立。3)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

10、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2002年他在党的十六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领导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提要)25、邓小平在1980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26、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7、1840年鸦片战争和战后南京条约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28、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

11、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29、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最基本的国情。3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31、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32、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指工人、雇农等)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

12、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3、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况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明确地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革命。34、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除了作为领导者的无产阶级外,还包括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13、产阶级。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80%。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主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36、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革命性与软弱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民主革命中对他们政策的两重性,即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37、革命性质由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这一分界线,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两个大的历史阶段。38、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新民主革命建立新民主民主社会。 第二步:社会主

14、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3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二者不能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阶段又是紧密衔接的,这是因为两个革命方向一致,只是阶段不同。40、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另一种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同时,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欲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右倾:反动、反党、反革命、倒退。左倾:超越自我发

15、展阶段,特别激进)4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目标和主张,这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段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42、联合专政与旧式的、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不同。43、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也不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将来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共和国,目前只是一种过渡的形式,然而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44、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

16、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45、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46、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47、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井冈山的斗争。1931年1月,星星之火

17、,可以燎原由此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4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4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5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对顽固派斗争原则:有理、有利、有节)5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也是毛

18、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52、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建设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53、从1949年到1952年,党领导人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此为主要任务),中心任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54、12月,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19、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5.、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高级性。56、针对手工业的特点,采取三种合作方式: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中级形式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高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的。57、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

20、,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它基本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它已经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它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58、个别企业实行公私合营阶段,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仍以“四马分肥”,即在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59、1955年11月开始,首先在上海、北京,以至全国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共计10年。60、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1、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61、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6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63、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首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6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22、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明概括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66、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第一步,建立一个独有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20世纪末)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

23、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67、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定本世纪前20年的具体奋斗目标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68、毛泽东于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重要讲话,全面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69、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时间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

24、推动生产力发展。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70、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次伟大转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次伟大转折是1935年遵义会议)7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段推翻另一个阶段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制度,而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的根本性质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2、改革是全面的改

25、革。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关于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这样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是非得失的问题,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既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73、社会主义公有制,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74、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7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

26、,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76、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第二,公有制经济掌握这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第三,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7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的问题),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78、国有经济对经

27、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79、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8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或资产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81、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

28、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8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3、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8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第二,社会

29、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85、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体劳动和经营收入;按资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按劳动价值分配,这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营企业中工作的职工工资收入。上述各种分配方式均为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86、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先富”与“共富”的统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邓小平在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强调共同富裕。先富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87、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允许和鼓励那些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地区和人们先富起来,而决不允许非法致富。8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89、邓小平在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与政策的同时,不断强调要防止产生两级分化。如果仅仅只有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两者是统一的,按照效率优先原则来调节分配关系;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又是矛盾的。90、实施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第一,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第二,要取缔非法收入。第三,要整顿不合理收入。第四,要调节过高收入。第五,要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91、党

31、的十四大以来,党相继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高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92、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93、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一是强制性;二是社会性;三是互助性;四是福利性。94、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确立了高

32、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弊端。95、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在思想上没有摆脱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别看作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束缚,始终无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总的框架。96、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97、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98、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99、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