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26KB ,
资源ID:60116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116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某地区产业税收变动与经济结构调整.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某地区产业税收变动与经济结构调整.docx

1、某地区产业税收变动与经济结构调整某地区产业税收变动与经济结构调整本文运用2005年至2008年全区宏观经济和税收收入数据(国地税合计),对我区经济和税收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及西北五省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我区税收结构差异反映产业结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完善我区经济、税源结构的政策建议。一、某地区产业税收基本情况(一)产业经济基本情况2008年,某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8.51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可比价增长12.2%,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1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1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581.24亿元,增长14.3%;第三

2、产业增加值397.16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之比由2000年的17.345.237.49调整为2008年的10.9352.9136.15,其中第一、第三产业分别降低了6.37和1.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7.71个百分点。2008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58.3%和35.5%。总体上看,某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4.29个百分点,表明全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比重略有下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3.92个百分点。(二)税收收入基本情况1.税收总量高速增长,并快于地区经济增

3、速。2005年某地区税收收入总量为79.07亿元,2008年达到161.88亿元,三年翻了一番,年均递增26.98%,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年均增长21.9%,税收总量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08个百分点。由于第一产业对税收基本不产生贡献,在本文中只对第二、三产业税收进行分析。第二产业税收由2005年的49.2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0.63亿元,年均递增26.91%。相应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81.2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81.24亿元,现价年均增长27.38%,第二产业税收与增加值的弹性系数为0.98,税收增长略低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税收由2005年的27.97亿元增加

4、到2008年的60.57亿元,年均递增29.39%。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52.79亿元增加到397.16亿元,年均递增16.25%,第三产业税收与增加值的弹性系数为1.81,税收增长远远高于经济增长。2.第二产业宏观税负基本稳定,第三产业宏观税负逐年提高。2008年,某地区的宏观税负即税收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4.74%,较上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第二产业的宏观税负为17.31%,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四年来基本稳定。第三产业宏观税负为15.25%,较上年提高了2.69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4.19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某

5、地区第三产业宏观税负的提高带动了整体税负水平的提升。虽然某地区宏观税负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很低,2008年某地区整体宏观税负与二、三产业宏观税负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3.65%和7.24%。从西北五省来看,某地区整体宏观税负居于中间水平,低于陕西、新疆,高于青海、甘肃。第二产业宏观税负在西北五省中最低,第三产业宏观税负低于新疆,高于陕西、青海、甘肃。表1:分年度分行业宏观税负情况单位:%行 业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一、第二产业17.5117.2417.1117.311、采矿业11.7816.1315.6817.622、制造业19.2717.5616.

6、6617.19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5121.2622.9322.784、建筑业13.0112.3413.3111.53二、第三产业11.0611.6312.5615.251、批发和零售业23.8824.4925.3631.38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4.144.575.517.473、金融业9.8011.9413.7716.124、房地产业21.7420.3929.9333.39总体税负12.7413.0913.4914.74资料来源:税收数据和经济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税收年鉴和统计年鉴,通过计算得出宏观税负数据。3.第二产业税收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快。某地区第二产

7、业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量的比重在四年间呈先升后降的态势,分别为63.77%、64.82%、64.44%和62.16%,2006年到达顶峰后开始逐年下降。从第二产业内部看,采矿业税收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占税收总量的5.2%,到2008年提高到11.87%,四年间提高了6.6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业税收比重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18.29%下降到2008年的13.64%,四年时间下降了4.65个百分点。采矿业税收的快速增长充分体现了某地区能源产业的优势特征。第三产业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与第二产业走势刚好相反,呈先降后升的态势,四年分别为36.23%、35.18%、35.55%和

8、37.42%。其中金融业发展最快,占总收入的比重稳步提高,四年分别为4.06%、4.61%、5.49%和5.7%,可以说第三产业税收的快速增长与占总收入比重的不断提高,金融业功不可没。表2:分年度各产业行业税收比重情况单位:%行 业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一、第二产业税收占比63.7764.8264.4462.161、采矿业5.207.559.3811.872、制造业31.4932.9231.4630.17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8.2916.3315.6613.644、建筑业8.798.027.956.49二、第三产业占比36.2335.1835.5537.421、

9、批发和零售业11.9510.4510.1710.9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2.462.482.552.953、金融业4.064.615.495.704、房地产业6.375.417.006.724.制造业仍是税收的主要贡献力量,但比重逐年降低。2008年某地区制造业税收48.84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0.17%,为各行业之首,但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呈先升后降的态势。2005年至2008年分别为31.49%、32.92%、31.46%和30.17%,和比重最高的2006年相比下降了2.75个百分点。其他占税收比重较高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的生产供应业、采矿业和批发零售业,2008年分别实现税收收

10、入22.08亿元、19.21亿元和17.67亿元,占全区税收的比重分别为13.64%、11.87%和10.92%。上述四个行业的税收占到总收入的66.6%,其余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分别实现税收10.88亿元、10.5亿元和9.2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6.72%、6.49%和5.7%。5.采掘业税收增速最快,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税收发展势头良好。某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近几年煤炭开采量不断增加,2005年原煤产量1927.8万吨,到2008年增加到4234.7万吨,并且由于煤质优良,价格也是一路攀升,由此带动采掘业税收快速增长。2005年某地区采掘业税收4.01亿元,2008

11、年达到19.21亿元,增长3.79倍,年均增长68.5%,增速居各行业之首。其次是金融业,2005年实现税收3.14亿元,2008年达到9.23亿元,年均增长43.3%。房地产业近几年在某地区属于发展较快的行业,在税收上也相应的有所体现。2005年实现税收4.91亿元,2008年达到10.88亿元,年均递增30.3%。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业近几年发展一直比较平稳,相对与总收入来说增长较为缓慢,2005年实现税收收入14.12亿元,2008年达到22.08亿元,年均递增16.07%,慢于整体经济增速10.9个百分点。表3:某地区产业税收增长情况表单位:万元行 业2005年2006年2007年20

12、08年平均增速%税收收入合计77198593026811996411,618,80927.99一、第二产业4923136030247730681,006,26826.911、采矿业4012370209112505192,07468.52、制造业243082306245377424488,35526.18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1224151932187827220,84316.074、建筑业678847463895312104,99615.6二、第三产业279657327228426525605,74929.391、批发和零售业9228097201122012176,71023.9

13、1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18978230353058647,68635.93、金融业31360428896581492,28143.34、房地产业491495036684001108,75230.35、其他行业42865503665367047,3333.36二、产业税收收入变动比较分析近几年某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充足的税源使得税收收入相应的快速增长。从2005年到2008年税收年均递增26.9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68个百分点,在西北五省中居于中间,低于陕西、青海,高于甘肃、新疆。在税收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宏观税负也有所上升,税收结构也相应地发生改变,现就某地区产业税收结构与西北五省

14、及全国的差异进行比较。(一)各产业、行业税收收入结构差异较大。2008年,某地区二、三产业税收收入之比为62.1637.42,第三产业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在西北五省中最高,但与全国52.9646.82的比例来看,第三产业税收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的税收结构来看,出现第二产业税收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上升的趋势,这与全国的税收结构变动趋势相同。分行业看,2008年某地区制造业实现税收48.8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0.17%,在西北五省中仅高于新疆,分别低于陕西、甘肃、青海0.77、14.23和6.3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7个百分点。采矿业税收比重11.87%,在西北五省中

15、高于甘肃0.53个百分点、分别低于陕西、青海、新疆16.17、8.04和27.3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42个百分点,表明西北五省在矿产资源方面与全国相比都具有较强的优势。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税收比重13.64%,虽然这一比重在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在西北五省中仍然是最高的,分别高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9.02、4.62、3.94和10.3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9.33个百分点,由此充分说明了某地区电力资源的丰富,体现了电力行业在某地区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批发和零售业、信息服务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税收比重在西北五省中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金融

16、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比重在西北五省中居第一位,金融业低于全国4.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税收比重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比重低于西北五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可以看出,某地区经济偏重资源型产业,制造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且发展极不平衡,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二)流转税比重逐年下降,所得税比重变化不大,但水平偏低。从税收收入结构来看,某地区税收收入中,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比重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由2005年的74.77%降为2008年的66.68%,四年间下降了8.09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流转税的比重同样呈下降

17、趋势,由2005年的67.34%下降为2008年的62.36%,下降了4.98个百分点。从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比重来看,全国呈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24.64%提高到2008年的27.47%,提高了2.83个百分点,而某地区的所得税收入比重四年间变化不大,分别为15.52%、14.64%、16.09%和15.8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8年某地区税收收入结构中流转税的比重高于全国4.32个百分点,而所得税比重则低于全国11.62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比重仅为9.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97个百分点。虽然某地区近年来所得税收入增长很快,但其在税收总收入中所占

18、的比重依然很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某地区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还非常低。(三)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制造业税收比重逐年降低,且主要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重化工业。2008年,某地区来源于制造业的税收为48.83亿元,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冶炼延压加工业等四个行业实现税收23.45亿元,占制造业税收的48.02%,其他收入比重较大的行业还有石油炼焦业、成品油、橡胶制品业以及金属制品业等,税收统计报表中反映的制造业34个明细行业中,某地区的上述八个行业集中了制造业75%以上的税收收入,而同期在全国这八个行业的税收仅占到制造业税收的30.4%。而在高科技、高附加值、

19、精加工的行业,某地区的税收规模与比例几乎不值一提。如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制造业等实现税收占制造业税收的比例仅为0.28%、0.2%和1.11%,不仅远远低于全国的5.51%、7.56%和4.23%,在西北五省区中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四)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与税收比重呈反方向变化。从2005年到2008年,某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6.4%、49.22%、50.81%和52.91%,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四年间分别为41.71%、39.59%、38.18%和36.15%,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20、63.77%、64.82%、64.44%和62.16%,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税收比重分别为36.23%、35.18%、35.55%和37.42%,呈先降后升的态势。同期,全国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稳定,维持在49%和40%左右,而税收收入的比重呈现“降二升三”的局面,第二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59.28%下降的2008年的52.96%,下降了6.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40.7%上升到2008年的46.82%,提高了6.12个百分点。某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但同时税收占比重却下降与第二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关。近几年,某地区第二产业中宏观税负最高

21、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降低,由2005年的11.36%降为2008年的8.83%,四年时间降低了2.53个百分点;该行业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由18.29%降为13.64%,降低了4.65个百分点。同时,宏观税负相对较低的制造业和采矿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分别由2005年的20.82%和5.62%提高到2008年的25.87%和9.92%,四年时间分别提高了5.05和4.3个百分点。三、某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一)工业结构不尽合理,行业相对集中于能源消耗型产业,导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匹配。由于区位、资源、基础等方面的原因,某地区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

22、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工业结构单一,以资源型行业和高耗能行业为主,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技术行业。重工业占全区工业的80%以上,高耗能工业占全区工业的55%,全区60%的煤炭用于发电,90%的电量用于工业,其中60%用于高耗能工业,2005年单位GDP能耗全国最高,工业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拉动。2008年,某地区资源型的采矿业、电力行业以及高耗能行业税收占到了第二产业税收的77.54%。工业结构的不合理、产品的初级化、能源的高消耗,使得某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体现在税收上,出现了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匹配,从全国来看,2005年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现价平均增长18.8

23、6%,第二产业税收平均增长19.48%,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0.62个百分点,宏观税负由20.64%提高到20.96%。某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现价平均增长27.38%,而第二产业税收平均增长26.91%,税收增长慢于经济增长0.47个百分点,宏观税负由17.51%下降到17.3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低水平,也是某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二产业税收比重却同时下降的主要原因。(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且内部结构不合理,造成第三产业宏观税负与税收比重均偏低。20052008年,某地区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年均增长21.92%,第二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27.38%,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

24、增长仅为16.25%,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94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本地区整体经济增速及第二产业增速5.67和11.13个百分点,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近年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缓慢使得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全国第三产业税收比重平均为46.82%,而某地区仅为37.42%,低于全国9.4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税收内部结构中看,除房地产业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税收比重与全国基本持平外,商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占税收的比重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增加值占比与税收占比的相对关系来看,某地区第三产业税收占比要低得多。2008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

25、.07%,某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5%,低于全国4.02个百分点,而税收比重低于全国9.4个百分点。由以上对比关系也反映出某地区第三产业宏观税负水平偏低,2008年之前某地区第三产业宏观税负仅为12%左右,2008年有了很大提高,达到15.25%,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4个百分点。(三)对外开放程度低,外商投资不活跃,涉外税收较少。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国际投资更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生产结构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主要表现在:一是外资企业直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二是外资企业中间产品的供应结构和最终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会直

26、接影响到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三是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间接地影响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某地区目前的对外开放程度还比较低,涉外经济发展缓慢,2005年至2008年某地区利用外资金额基本维持不变还略有下降。某地区2008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41亿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0.62亿美元。某地区2008年实现涉外税收7.4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6.17%,而同期全国涉外税收占总收入的2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33个百分点。四、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一)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27、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一直是制约某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促进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和产品,尽可能地消除生产和消费环节对环境的破坏,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二)大力发展高新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某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必须开发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此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基点。建立和完善以激励技术创新为中心、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政策体系,进

28、一步从机制和体制上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三)积极招商引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某地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偏低,资源加工型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主要产业及产品关联度低,链条短,配套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不高,技术设备落后,耗能高,污染严重,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引进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煤炭、冶金、石化、建材、轻纺、机械等传统产业向高加工度、高集中度和低能耗、低污染方向转化,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经济发展的先导和带动作用强,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培育某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围绕区内具有优势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装备制造、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五)加快发展某地区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某地区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重点,重点发展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等优势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加快产业提升。(作者单位:银川市国税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