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9.39KB ,
资源ID:60059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059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docx

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纲目号】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入此)【编著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作者】沈宝祥【原文出处】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原文日期】19940100【原文页号】134156【出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文献形式】文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但这个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本身有它的复杂性,党的十四大以来,广大理论工作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理解和阐释很不一致。第一节探索社

2、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的历史回顾十四大报告进一步归纳、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共九个方面。其中第四条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这里,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而且作了简明的回答,但这个问题还需要展开论述。我们这里讲的社会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人的发展和进步,但最主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所谓社会发展动力,实质上,就是什么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早就科学地论证和阐明了。马克

3、思和恩格斯一再阐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在阶级社会,这种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因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革命。革命是实现社会飞跃发展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已不存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抗,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时期存在,但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重大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由第一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但他们基本

4、上没有涉及这个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恩格斯在年写的一封信中说:“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逝世于年。这封信是恩格斯晚年关于社会主义问题所表达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恩格斯提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要通过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列宁的著作中涉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他在年月写的国家与革命这一重要著作中指出:“资产阶级总是非常虚伪地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实际上,只有从社会主义实现时起,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才会开始真正地迅速地向前推进,形成一个有大多数居民然后是全体居民参加的真

5、正群众性的运动。”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应当是一个以很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的社会,而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上。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怎样才能迅速地向前发展呢?列宁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他没有轻率地回答这个问题,而只是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在国家与革命这本著作中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怎样迅速向前发展,将怎样迅速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按照列宁的意思,这个问题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找到答案。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认真地探索了

6、这个问题。他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就是一次重要的探索,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列宁逝世以后,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成了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那么,斯大林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年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分析了苏联国内的状况。他说,苏联社会“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剩下了工人阶级”;“剩下了农民阶级”;“剩下了知识分子”。他断言:“这些社会集团间的经济矛盾在缩小,在消失”;“这些社会集团间的政治矛盾也在缩小,也在消失”。过了不到二年,年月,斯大林在他写的哲学著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在理论上作了结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

7、产力状况完全适合”。这种“完全适合”论根本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基本矛盾,根本否认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斯大林和苏联的理论工作者强调苏联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的高度一致,实际上认为,这种政治上道义上的高度一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斯大林还具体地认为,劳动竞赛是推动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他说:“竞赛是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改造国家全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杠杆”。当时,苏联开展了“斯达汉诺夫运动”。斯大林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这个运动“使我国在实际上有可能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有可能把我国变成最富裕的国家”。斯大林把竞赛和竞争在原则上加以区别,他实际认为,全社会经济利益一

8、致、政治上道义上一致基础上的劳动竞赛,是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斯大林年在俄共(布)次代表会议的报告指出:“我国有两种矛盾,一种矛盾是内部的矛盾,即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种矛盾是外部的矛盾,即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他强调不能把这两种矛盾混为一谈。年和年,斯大林又重申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些观点。应当说,斯大林的这些观点是深刻的,有创造性的。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局限是:(一)在实践上严重混淆了这两种矛盾;(二)在理论上没有将工农之间的矛盾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相联系。年,斯大林在他写的最后一本重要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承认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9、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矛盾。他说:“以为在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那就不正确了。矛盾无疑是有的,而且将来也会有的”。他提出,“领导机关的任务在于及时地看出日益增长的矛盾,并及时地采取措施,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增长,来克服这种矛盾。”他具体地认为,这里涉及的首先是集团的即集体农庄的所有制、商品流通这样一些经济现象。也就是说,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主要是因为存在集体所有制和商品流通。他提出,通过把集体农庄所有制逐渐变成全民所有制的办法,通过逐渐以产品交换制代替商品流通的办法来消除这些矛盾。斯大林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办法,一是消灭集体所有制,将单一的公有

10、制再提高一步,搞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二是消灭商品流通,搞彻底的产品经济。他的办法同我们今天的改革正好相反。以上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的思想观点。他在这个问题上离开了历史的辩证法。当然,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三十年中,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向前发展了,这是客观的事实。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苏联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基本上还是适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在二三十年代和战后恢复经济时期,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这个重大问题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大胆的探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有严重的失误。毛泽东同志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点:(一)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

11、他第一次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性质和状况同旧社会根本不同,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二)社会主义社会仍然要在解决矛盾中前进。由毛泽东同志主持撰写并多次修改定稿的重要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年月日发表)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进行着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技术革新和社会制度革新的现象,都是必然要继续发生的,否则,社会的发展就将停止下来。”毛泽东同志年月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指出,“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

12、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三)提出了通过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员要立志改革,还要有一批党外的志士仁人,能够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一起为改革和建设我们的社会而无所畏惧地奋斗。毛泽东同志的失误是:没有找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症结所在,脱离现实的生产力去变革生产关系,因而在实践上产生了很大的盲目性;将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定范围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轨道。我们归纳一下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观点和实践活动,他采取的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办法,大致有以下四种。(一)认为所有制升格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搞“一大二公三纯”,实

13、行“穷过渡”。(二)大搞群众运动。他深信,在“一大二公”的基础上,大搞群众运动,就可以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大跃进”,就可以创造人间奇迹。(三)认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不断搞政治运动。经济工作中出了问题,不是从经济客观规律去总结,而是从阶级斗争上去找原因,找出路,开展反右倾、社教运动。(四)搞“文化大革命”。他主持起草的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实践已经证明,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这些理解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错误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不是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确实

14、是这样。毛泽东同志的探索,无论是贡献,还是失误,都是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都是我们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的认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总结了历史经验,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又具体分析了这种基本矛盾的焦点,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经济体制,是僵化的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命题。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邓小平同志作了理论总结。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必由之路。党的十三大在归纳建设有中国特色

15、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这个概念,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进一步作了阐述。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什么?这是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长期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在实践中终于找到了答案。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新结论。第二节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多次把改革与革命联系起来论述,也多次讲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年南方视察的谈话中,邓小平同志着重讲了什么叫革命,什么叫改革,讲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年月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在阐发邓小平同

16、志的这个重要思想时,用了“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样一个标题。这样,就把改革也是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两个论断联系起来了。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问题的实质在于解放生产力,但理论的难点却在前者,也就是如何阐明改革也是革命的问题。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当前的改革也起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火车头的作用。这个作用集中表现在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他在南巡视察谈话中,全面地阐述了这个思想和观点。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17、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里,邓小平同志精辟地阐明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改革,强调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而且,从思想脉络来看,邓小平同志这次阐述同他过去的多次论述,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就阐明了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讲的社会革命是

18、同解放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社会革命的发生,就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社会革命的实质,就在于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或保护促进)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反动政权的统治,没收了官僚资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民主改革,使生产力得到一次大的解放。我

19、们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同志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应当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个重要原理,在我国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但是,革命以后,还要不要继续解放生产力呢?这是一个新的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早就暴露出了问题,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在苏联的经济体制下,把农民挖得很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俄国的最高水平。但是,斯大林没有正视这种严峻

20、的现实。他认为苏联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是“完全适合”的,没有继续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前面已经具体讲了)毛泽东同志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是很大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分析,指出了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一些具体表现,但他没有能够触及经济体制,没有看到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问题。因此,他的结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

21、和发展生产力。”随着“左”的思想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看法,逐步侧重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认为,在我们的党和政权机构里,在上层建筑领域,有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很大一部分权力,压制了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提出,要把群众从修正主义路线中解放出来,从走资派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从修正主义的关、卡、压中解放出来。怎样解放呢?他提倡在“文化大革命”中由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历史已经证明,这种认识和实践是完全错误的,不但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造成天下大乱,对生产力的大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初步总结了历史经验,

22、根据实现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要求,提出要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也分析了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实际是体制上的弊端,并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是思想上认识上的一个重要进展。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他在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说:“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他指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在南方视察谈话中,明确提出并阐述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深刻命题。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

23、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这在理论上很有新意。一是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前进了一大步。过去,我们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基本沿用斯大林的观点。斯大林说:“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以前,我们常常这样认为,人们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是这样。所谓一定的生产关系,就是斯大林所讲的三个方面,主要是第一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而且,认为所有制的“一大二公”最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一再搞所有制升格,搞“穷过

24、渡”。长期以来,我们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很简单很抽象,对经济体制及其对发展生产力的重大影响研究很不够。经济体制这一概念既涉及上层建筑(就国家对企业的管理而言),但基本上是生产关系问题,比如,所有权与经营权、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经济运行机制、分配关系和多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等等,都是生产关系问题。经济体制概念的提出和改革的实践,使我们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展开了丰富了。二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症结所在,掌握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主要特点。改革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体制上,主要是经济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

25、和其他方面的体制。这样,就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跳出了所有制越大越公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大抓阶级斗争就能推进生产力发展两大误区,确立了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的新观点。这个新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既揭示了过去的革命和今天的改革的相同之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也指明了,革命是从反动政权的统治和旧生产关系下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从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下解放生产力,两者又有原则的区别。改革是解放生产力。那么,考察改革首先要看,解放生产力的目的达到没有,实现得怎么样。这就要坚持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改革,而不允

26、许搞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在衡量标准的问题上,同样存在着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党的十三大也指出,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这都是针对“左”的思想而言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要求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批判一切,实际上,是以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评价一切人的最主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要求凡事先问姓“资”姓“社”,实际上,是提出了与生产力标准相对立的另一种衡量标

27、准。很明显,姓“资”姓“社”的标准与过去那种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为标准是一脉相承的,是那种“左”的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姓“资”姓“社”的标准就是离开发展生产力谈论社会主义,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的新认识,作出的新结论。第三节改革也是革命对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问题,十四大报告是这样说的:“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十四大以来,许多论著都在论述阐释这个问题,但各人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把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为了准确

28、地理解这个观点,应当看一下邓小平同志是怎样讲的。据我看到的材料,邓小平同志共讲过次,现抄录如下。年月日,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

29、的落后状态。”这里,邓小平同志既讲革命,又讲改革;从总体上讲,是进行一场伟大的革命,从具体实践讲,是改革。年月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年月日的一次讲话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总之,这是一场革命。当然,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年月日一次谈话时说,“这几年进行的农村的改革,是一种带革命意义的改革。”年月日会见西德总理科尔时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年月日一次谈话中说:“农村改革实际上是一场革命,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年月日会见日本二阶堂进时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0、”年月日的一次谈话中说:“当前的改革是一场革命性变革。”年月日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年月日一次谈话中说,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革命”。年月日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把改革当作是第二次革命。”年月日,对美国记者谈话时说:“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年南方视察谈话中,邓小平同志着重讲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改革,讲了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本文第二部分已引这一段文字)以上共次讲改革与革命的观点,其中多数材料,是从正式出版的邓小平同志著作中摘引的。这些著作都是经作者审阅定稿的。我们可以看出,各次讲法不完全相同。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来理解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理解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观点。从邓小平同志的多次论述看,以下几层含义是比较明确的。改革是对体制的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