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63.53KB ,
资源ID:60043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043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8660人格心理学辅导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8660人格心理学辅导资料.docx

1、28660人格心理学辅导资料28660人格心理学辅导资料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自学考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多种定义1、总和式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例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个方面,如气质、德行、智慧、技能等;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包括与生俱来的属性以及由经验获得的属性和倾向。这种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对后来的人格特质理论有一定启发作用。但是,这种定义是肤浅的和常识性的,因为人格并不是许多特质简单的总和,而是各种特质有机的整合;它主次不分,只是罗列各种特质,有可能扩大人格概念的外延。2、整合式定

2、义,这种定义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3、层次性定义,这种定义是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特征)看作是有组织的,并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是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是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之间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纯我),即对自我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4、适应性定义,这种定义的提出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把人

3、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例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这种定义着眼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格的适应功能,这是有意义的。但是,它把人格局限于适应(甚至局限于社会适应)是不全面的。人不仅能适应环境,并且能改造环境。这种定义着重于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5、区别性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例如,斯科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是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人格具有独特性,但与个别差异不等同。郑雪认为,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4、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一)人格的整体性: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格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孤立的人格特质的堆积,而是指个人身心方面许多特质的有机整合(二)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三)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四)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墨子则重视环境的作用,用染丝作为例子来说明人性因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人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三、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一)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二)人格不包括智力:(三)人格与个性同义,包括

5、智力。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般认为,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年美国心理学家默瑞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人性论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论大致有几种说法:1、性善论。孟子和董仲舒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端即起点)与本能相似,是与生俱来的。2、性恶论。荀子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3、 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等人认为,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人性是中性的。4、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世硕、宓子贱等人认为,本性可以使它善良

6、,也可以使它不善良。这与告子等人的观点相近,倾向于把人性看成中性的。5、有性善有性不善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些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些人的本性是不善良的。6、善恶混论。扬雄等人认为,人性中既有善性,又有恶性,是善与恶二者的混合。(二)人格类型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间一部以医学为主的科学百科全书,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黄帝内经认为,气质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其中的灵枢 通天篇通篇都是气质理论。它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比例,将人分为五种类型: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三)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是人格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人格评估 三国时的刘劭提出“八观”、“五视”,来评估人

7、的人格特征。(五)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四种人格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格学说共分四种:(1)“阴阳五行”气质类型个性说。(2)“习与性成”个性说。(3)性品德个性说。(4)“物情不齐”个性说。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人性论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人本善的传统。他认为人的心灵先天就有,从本性上讲是善的,但本性上的善不是自发表现的,要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才能变成现实的善。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灵魂,它是神创造的,不死的,并且先于万物和人的肉体。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论,认为一个人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其中,灵魂是“形式”,肉体是“

8、质料”,形式决定质料。他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灵魂。灵魂中有理性与非理性两个部分。理性即智慧、理智,非理性即情感和欲望。理性应该控制非理性,这样人才具有德性。他将灵魂比作“蜡板”,认为人的本性应该是中性的,无所谓性善或性恶,只是由于后天在蜡板上的刻印不同,才有了善、恶之分。(二)人格结构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 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结构模型。2、勒温的人格结构理论 勒温强调动机作用,把物理学中的场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心理学,倾向于在整个物理和社会关系中研究人类的行为。3、人格的分层理论 霍夫曼认为,人格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可以由下而上分为欲求、心灵和精神三个层次。罗特哈克认为,人格

9、结构可分为自我、人层和深部人格三个层次。莱尔施认为,人格可以分为内部情感基础和上部构造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三)气质理论 气质是广泛起作用的人格倾向,而不是具体的人格特质。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气质学说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四种气质类型,即流行于今天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罗马医生盖伦把“四液”简化成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2、冯特的气质学说:以感情反应的强度和变化的快慢为基础,把气质划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1)感情反应强而变化快的为胆汁质;(2) 感情反应弱而变化快的为多血质;(3)感情反应强而变化慢的为抑郁质;(4)感情反应弱而变化慢的为粘液质。3.气质的

10、体形说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把人的体格分成三种:(1)肌肉发达的强壮型、(2)高而瘦的瘦长型(3)矮而胖的矮胖型美国谢尔顿把分为三种:(1)内胚叶型柔软、丰满、肥胖;(2)中胚叶型肌肉骨骼发达、坚实,体态呈长方形;(3)外胚叶型高大、细瘦、体质虚弱。4、气质的血型说 日本学者能见正比等人指出,血型的真正含义指人体的体质和气质类型。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类:A 型、B型 、O型、AB型5.气质的激素说 伯曼等人用激素来解释气质,认为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决定的。把人划分为六类:(1)甲状腺型。(2)脑垂体型。(3)肾上腺型。(4)副甲状腺型。(5)胸腺型。(6)性腺型。6.

11、活动特性的气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巴斯和普洛明1975年出版了人格发展的一种气质理论反应活动的四种特性(活动性、情绪性、交际性和冲动性)为指标,划分出四种气质类型:(1)活动型、(2)情绪型、(3)交际型(4)冲动型7、托马斯和切斯研究 托马斯和切斯把儿童(主要是婴儿)划分为三种类型:(1)易教养型。(2)困难型。(3)行动缓慢型。8、巴斯和普洛明的研究 巴斯和普洛明最初区分出气质的四种一般倾向,后来减少至三种:(1)情绪性、(2)活动性和(3)交际性。 三、苏联和俄罗斯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人格形成理论 1.万事通的社会起源理论2.活动人格理论3.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彼得罗夫斯基在年前后提出人

12、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他认为,对人格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活动,而是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要经历适应、个性化和整合三个阶段。(二)人格结构理论1.希尔巴科夫的人格结构观 :提出了人格的四个系统:(1)第一个系统是感觉知觉组织动力系统。(2)第二个系统包括知识、技能、智力、气质和态度几种比较稳定的心理构成物。(3)第三个系统包括能力、性格、独立性和倾向性。(4)第四个系统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包括集体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爱劳动等。2.波果斯洛夫斯基的人格结构观:他认为人格包括四种成分:(1)人格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志向、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体系。(2)能力系统,是保证人活动

13、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3)性格系统,性格是复杂的构成物,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生活。(4)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机制。(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和人的积极性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因素。(四)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较为直接和密切,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这两种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神经活动过程的平衡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神经活动过程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强而不平衡(兴奋型);强、平衡而灵活(活泼型);强、平衡而不灵活(安静型);弱(抑制型)。兴奋型相当于胆

14、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抑郁质相当于抑郁质。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 :研究人格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证据,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立。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加强对人的心理活动整体的认识,有助于克服心理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倾向,克服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和元素主义的影响,人格心理学在心理科学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有助于普通心理学的丰富和发展,建立日益完备的体系。二、实践意义1.在教育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

15、青少年健全的人格。2.在管理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合理使用人才,知人善任。3.在职业选择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选择与自己和格类型相符合的工作,激发起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在文艺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抓住人物的人格特征,形象地塑造出典型人物,将一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读者或观众面前。5.人格心理学与医学关系十分密切。6.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要日益增加,在我国各医疗单位和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了许多心理咨询门诊部和心理咨询工作室。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一、人格动力(一)生的本能 生的本能在于追求个体生

16、存和种族的延续,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包括饥、渴、性等本能。(二)死的本能 死的本能体现为恨和破坏的力量,它可以向内,表现为自责、自罚和自杀等动机,也可以向外,表现为恨、攻击、破坏和征服别人等动机。二、人格结构(一)人格两部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包括正意识到的那部分人格,前意识包括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潜意识包含不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潜意识系统,(二)前意识系统(包括意识)起检查作用。(二)人格三部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提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结构模型。(1)本我及其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机系

17、统。(2)自我代表人心理的理智部分,是一个认知系统。超我是内化了的儿童的价值观念。1、本我 本我是与直接需要的满足有关的人格部分,主要由潜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性本能通称为力比多,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核心是满足个人当前的需要。2、自我 自我是协调本我和超我的需要,同时考虑外部现实性的人格部分。自我与本我不同,考虑现实状况,遵循现实原则行事。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主要的系统,是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的中介。它的主要功是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环境条件、抑制不能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调节和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3.超我 超我是代表社会价值的人格部分,合并

18、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超我包括(良心)和(理想自我)两个部分。超我的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的活动,是本我和自我的监督者。主要功能:(1)抑制本我不为社会要求所容的各种行动,特别是性欲和攻击性;(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级的现实目标;(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以完善人格。本我是生理成分,自我是心理成分,超我是社会成分。三、人格发展阶段人格发展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一)口唇期(二)肛门期(三)性器期(四)潜伏期(五)生殖期四、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潜意识是他人格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潜意识是我们未觉知的想法、经验和感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潜

19、意识和性本能的作用,把人类人格发展的动力归结于性本能或力比多他忽视意识和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一、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和人格理论核心。他认为,优越感包含完美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二、自卑和补偿 阿德勒认为,个体追求优越的欲望来自人的自卑。(1)阿德勒认为,自卑感的主要表现就是对缺陷的补偿,人有时甚至会得到过分的补偿。(2)阿德勒把补偿作用从生理学推广到心理学认为幼儿就有自卑感。(3)自卑感是人共有的,没有自卑感,就不会有补偿。(4)自卑感是个体的激励因素,对个人、社会都有利,能导致人格的改善。三、生活风格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这

20、称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早期的生活道路上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是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工具。生活风格分为健全的和错误的两种。阿德勒认为形成错误生活风格的条件:(1)忽视(2)溺爱(3)生理自卑。四、社会兴趣 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他是精神分析学派中的第一位社会心理学家。阿德勒强调指出,社会兴趣是个人对自卑感的一种最根本补偿,因为它使每一个人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在为社会服务的工作中感到自己的价值。所有失败者神经症、精神病、罪犯、酗酒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充分发展的社会兴趣,主要取决于母亲,

21、母子相互作用的性质决定儿童社会兴趣发展的情况。束缚和合作。缺乏社会兴趣儿童会产生优越情绪和自卑情绪,前者完全追求个人优越而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后者由于过分自卑而灰心丧气甚至陷入神经症之中。他根据个人的社会兴趣程度,将人分为四种类型:(1)统治支配型、(2)索取依赖型、(3)逃避型(4)社会利益型。五、创造性自我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阿德勒是第一个提出人类行为不完全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人格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并不是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的简单、消极的接受者,遗传和环境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生活方式。为此,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创造性自我

22、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系统,是塑造人格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正是创造性自我使人按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比如,某些有生理自卑的人经过补偿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而有的人却形成自卑情绪,一事无成,其差别在于选择。六、出生顺序 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七、对阿德勒人格理论的评论(1)阿德勒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确立了个体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2)阿德勒重视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3)阿德勒最早提出对心理学界影响很大的创造性自我概念。(4)个体心理学出有其局限性,而且阿德勒的人格理论来自变态心理学,用于常态人格尚需要补充和修正。第三节 荣格的

23、分析心理学 荣格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一、人格结构1、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结构,并把它称为精神。人格的功能在于使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2、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组成。而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又构成了荣格理解的潜意识(1)意识:荣格意识观:认为意识是人格中唯一能被个体觉知的那积分。在精神分析中,它由当前牌注意焦点信息构成。意识在个性化过程中产生出的新因素,荣格称之为“自我”自我是意识的核心,由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等组成。自我使个性适应环境,并与环境保持联系,使个体的日常机能正常运转。荣格的自我选择理论:自我对心理进行选择有以下条件(1)个体占主导地位的心

24、理机能。(2)个体焦虑状态。(3)个体的个性化程度。(4)刺激物引起个体体验的强度。(2)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及被压抑的经验”。由于它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并是指和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因此被称作个体潜意识。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的内部大部分是情结,它是一组具有情绪色彩的观念。当我们说某人有某种情结时,如自卑情结、焦虑情结、性的情结、钱的情结等,是说其人格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地占据着,使其沉醉于某些事情而无法自拔,似乎有一种“瘾”,不能考虑其他问题。研究表明,情结占用了大量的心理能,起着干扰个体正常活动的作用,妨碍心理的正常发展。(3)集体潜意识:是指

25、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物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这些经验从来没有在意识中出现过,处于人格的最底层。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它是一种本能的模型,其他各种存在都根据这种原型而成形,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是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性。如新生儿对母亲的依恋。荣格原型的主要几类: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1、人格面具: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它能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则必然要牺牲人格结构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从而对心

26、理健康造成危害。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人格的内部形象。阿尼玛是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成分(使男性具有女性特征;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阿尼姆斯指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成分。3、阴影:是人格中最隐蔽、最深奥的部分,即黑暗自我,与弗洛伊德的本我相类似。荣格认为,阴影可能是一切原型中最强大,也是最危险的,是人身上最好和最坏东西的发源地。4、自性: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自我仅仅是意识领域的核心,而自性则是整个身心的主体,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是一个核心原型,将所有原型都吸引在周围,使人格处于和谐状态,成为一个统一体,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二、人格发展阶段荣格把人

27、格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一)童年童年从出生到青春期、(二)青年从青春开始到40岁左右、中年从40岁左右开始,是生命中最关键的时期、老年。三、人格类型(一)一般态度类型: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他根据力比多流动的方向划分人格类型,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的人是外向型的,而倾向于内部环境的人是内向型的。外向型和内向型是个体在反应特定情境时的两种态度或方式。他认为,没有纯粹内向型或外向型的人,实际生活中,大多数都是二者兼有,只是某一方面相对占优势。(二)机能类型:除两种态度类型划分外,荣格还提出了四种功能类型,即感觉、直觉、思维和情感。感觉是一个人确定事物存在与否,但不指明那是什么事物;直觉是对过去或将来

28、事物的预感,它们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功能,因无理性参与,称非理性功能。思维是用来评价事物的正确与否,情感是判断和确定事物的价值是否可以接受。相互对立的功能,人们用其来判断和评价称之为理性功能。(三)一般态度和四种机能组合八种人格类型1.外向思维型、2.外向情感型、3.外向感觉型、4外向直觉型、5、内向思维型、6.内向情感型、7.内向感觉型8.内向直觉型四、迈尔斯一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在人格类型测验中把人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内向外向、感觉直觉、思维情绪和判断知觉。五、对荣格人格理论的评价:1、扩大了对力比多概念的,摆脱了弗洛伊德狭窄的、以性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2、第一次提出了自我实现这概念。3、提出了集体

29、潜意识的概念,扩大了弗洛伊德潜意识概念。4、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理论。第四节 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一、自我概念:1、人格三部模型本我、超我、自我。2、埃里克森对自我提出了几点具体看法:(1)自我并不受本我制约,(2)自我是一个自主、有力量的实体(3)自我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二、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展,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共经历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在时间上与弗洛伊德的划分一致,后三个阶段是他独创的。认为这八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不变,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但每一个阶段能否顺利地度过,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在不同文化的社会中,

30、各个阶段出现的时间不尽一致。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他所谓的危机不是指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危机积极解决,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人格就得到健全的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使人格不健全,阻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前一阶段中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会增大后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埃里克森不强调性本能,而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社会经验上,他的阶段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而区别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论。2、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婴儿期)、(2)自主对羞怯

31、和疑虑(13岁 学步期)、(3)主动对内疚(46岁 儿童早期)、(4)勤奋对自卑(611岁 小学期)、(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青少年期)、(6)亲密对孤独(2024岁 成年早期)、(7)繁殖对停滞(2565岁 成年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65岁开始到死亡 成年晚期)三、对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评价:与弗洛伊德不同,他把重点从本能劲力的潜意识方面转向了自我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意识方面。提出了相对完整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现代人格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都有重大影响。第五节 霍妮的基本焦虑理论1、霍妮关于自我划分: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一、基本焦虑(一)神经症与基本焦虑:霍妮把人的神

32、经症分为情境性神经症的和人格性神经症两种。焦虑分为两类一是显性焦虑、二是基本焦虑。基本焦虑是霍妮理论的核心概念,她的理论又称为基本焦虑理论。情境性神经症的和人格性神经症区别:前者仅仅是人对特定的困难情景暂时缺乏适应能力,但未表现出病态的人格,可以很快治愈,如考试焦虑;而后者是由人格的变态引起的,属病态。霍妮十分重视焦虑对于神经症的作用,她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动力根源。她把焦虑分成两类,一是显性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二是基本焦虑,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前者产生情景性神经症,后者引起人格性神经症。霍妮把神经症看作是人际关系失调所引发的,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人在儿童期都会有需要,比如安全需要,如果父母对子女是慈爱和温暖的,儿童的安全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其人格就会正常发展,相反,如果父母是冷淡、憎恨甚至敌意的,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