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18.24KB ,
资源ID:60027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0027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docx

1、学年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A. 年龄长幼B. 贤良优次C. 出生贵贱D. 血缘亲

2、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立子以贵不以长”,可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的“立嫡以长不以贤”,可排除B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周代王位继承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其依据的标准就是“血缘亲疏”,所以排除C项,选择D项。2.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而不是材料所体现的分封诸侯国

3、,排除A。郡县制下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而不是材料中的“世代相袭”,排除B。从材料中“从王国到诸侯国”、“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C项正确。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皇帝任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以地方行政制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分封制的内容,同时要求考生掌握宗法制、郡县制、行省制等相关概念。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从王国到诸侯国”、“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可知符合西周分封制的特点。3.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商朝)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这一材料反映的中

4、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B.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A【解析】在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前,中国的奴隶制政权都是不是中央集权制度。由材料中的“未有君臣之分也”可知是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题中的选项都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符合题意,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4. 如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等级乐队乐舞王四面八佾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二面(缺北和东)四佾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A.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C.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

5、关系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表格中没有涉及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的周天子的态度,故B项排除;表格中王、诸侯等所用歌舞规模的大小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差别,故C项正确;权力的高度集中出现在秦朝,故D项错误。5.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这个制度延续到了汉代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因为有一批其权力严格受到限制的王国当时容许与数目远为众多的郡一起存在。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但又稍有修改),最后演变成现在仍在实行的省县制。”据此分析可知,“这个制度”及其在汉代的“妥协”分别是A.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B. 郡县制、世官制C.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D.

6、郡县制、行省制【答案】C【解析】汉初存在分封制度,所以这个制度延续到了汉代,汉初又实行郡县制度,所以“妥协”就是指郡国并行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世官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郡县制,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到元朝才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汉初是郡国并存制,这也是伟大的妥协。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省 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返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材料反映出唐代A.

7、 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B. 皇权与相权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C. 三省互相牵制避免了宰相专权D. 皇帝对军国大事拥有最终决策权【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了宰相集体议事,三省相互制约,避免个别宰相(权臣)专权,相权较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再由中书省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说明皇权对相权的制约,故B项正确。AC项说法不全面,排除;D项题干没有体现。点睛:本题涉及到皇权的问题。在秦朝至明朝以前,皇权不是高度专制,而是受到其他官制的制约,如谏议机构等,明清以后,专门的谏议机构没有了,皇权得到了高度加强。7.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从

8、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 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 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可知其涉及都是中央机构,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三公九卿制是秦朝设立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唐朝设立的中央官制,前者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大权,后者相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尚书分掌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之权,因此从制度变革层面看,中央机构的体现了国家决策程序的日益规范化,故B正确;材料中反映的中央机构都具有部门牵制的特点,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不大,故C项排除;“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是管

9、理的选拔制度的影响,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可得出其时中央机构,且权利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体现在决策上的规范化,据此解题即可。8.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A. 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B. 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C.

10、 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D.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可以判断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本题选择项;B中监察制度处理中没有提及;C中制衡不是专治社会特点;D中趋于合理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时期政治宋代加强集权措施【名师点睛】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握两个“趋势”、抓住三个“创

11、新”。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三个“创新”:从汉到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机构)、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9. 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 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 预防

12、地方割据出现D. 利于规范官员行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民告官,这是有利于规范、约束官员的行为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监察体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地方割据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0. 清代军机处没有衙署,也没有专门的官员、章程和职能,因此不是正规的政府行政单位,但许多军机大臣却权倾朝野。这说明A. 军机处事关军国大计B. 军机处大臣位高权重C. 军机大臣个人野心大D. 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但许多军机大臣却权倾朝野”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的权利比较大,说明了

13、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专制皇权的加强达到了顶峰,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军国大计”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阐释了军机大臣权利大,但是没有说明其地位高,故B项排除;材料中虽然阐释了“许多军机大臣却权倾朝野”,但并不是说明军机大臣个人野心大,故D项排除。11. 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货物单位1843年前旧税率(%)1843年后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比(%)棉花担24195567702榫纱担13385565845头等白洋布匹29936957678二等白样布匹32536957864本色洋布匹20745567319A. 中国海关管理

14、权的丧失B. 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C.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D. 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答案】C【解析】中国海关管理权丧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赫德就任中国海关税务总司,排除A;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规定外国商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英国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可享受这一权利,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表中的现象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的大大降低,主要原因就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C正确。点睛:从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找到关键信息,1843年比1842年税率大幅减少,

15、结合所学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即可。12.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A. 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 海关管理权落人英国人的手中C. 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D. 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虽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清政府并没有丧失管理国家,故A项排除;“海关管理权落人英国人的手中”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排除;依据材料中的“更严

16、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其强调的是“特权干预中国政务”说明了清朝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维护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遭遇危机,故D项正确。13. 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是A. 创立拜上帝教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永安建制D. 颁布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解题时紧扣材料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等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时代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创立拜上帝教、天朝田亩制度、永安建制均不属于发展资本主义,而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案,故ABC项排除,D项正确。【点晴】紧扣题干中“题眼”

17、,即关键词“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然后结合备选项回顾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案,据此解题即可。14.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运往内地时,免收内地税,美国提出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 日本和美国只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B. 提高中国的关税税率C.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D. 列强保障中国的关税收入【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甲午中日战争后”,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市场的需求扩大,题干中日本提出在华设厂、美国提出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均是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为进

18、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创造有利条件而采取的措施,故C项正确商品输出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侵略方式,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为了保障侵略权益,B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方式变化的原因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为界,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投资设厂属于资本输出的形式。而BD与列强获取超额利润的本质不符,排除。15.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A. 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B. 抹杀了

19、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C. 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D. 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观点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重点揭露八国联军的侵略性,故A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清朝政府的反动性,故C项错误。故选D。16. 下图是时报在1907年8月26日刊登的漫画。图画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了A. 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

20、工具B.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C.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D.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把清政府比作漏斗,说明清政府只不过是个程序、是个傀儡,是个摆设,所以这主要说明了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17.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C. 否定了君主专制

21、政体D.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说明主权在民的思想,实质上是否定了君主专制的政体,故C正确;A属于现象,不是本质;B属于辛亥革命经济影响;D不符合临时约法确定的政体。18. 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这反映了A. 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B. 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C. 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D. 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

22、可以得知,中国的农村对于革命并不了解,参加革命只是为了自保和出路,说明了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正确,A错误。材料中的乡绅并不是真心参加革命,也不是中坚力量,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村大变革,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群众基础,是其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本题学生需理解材料所述的意思,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9.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A. 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 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 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 得

23、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许多人民看见掉泪”“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答案为B项。五四运动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C项;西洋人脱帽喝彩,不能说明西方国家支持五四运动,排除D项。20.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信息是A. 中国共产党是新

24、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B. 党纲的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C. 明确反帝反封建是党的主要任务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从材料来看,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任务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公有制。因此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答案为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一大21.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

25、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A. 国民大革命时期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BCD三项。22. 观察下图,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进攻长沙是为掩护起义主力向井冈山转移B. 起义部队转向农村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C. 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 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答案】D【解析】由题干的图片内容可以知道,从

26、长沙转向文家市再到三湾最后到达井冈山,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中共在攻打长沙时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决策,放弃进攻大城市,转向山区,在三湾进行改编,确立了当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此题以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直观性较强,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地点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判断即可。23. 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

27、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根本上表明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B. 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 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D. 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共同抗战【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从1936年起中共提倡与各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全国抗日解放联盟”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抗日口号广为流传,反映了各阶层抗日力量加强了联合,表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故选A;1936年底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8、;C明显不符合史实,D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C、D。24. 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A. 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B. 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 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D. 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答案】D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9、.25.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A. 成为联合执政机构B. 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C. 职能已被人大取代D.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虽然政协不在代行人大,但是“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说明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故D正确;中国不是联合执政,是共产党领导,故A错误;政协不具有立法权,故B错误;政协职能转换,故C错误

30、。26.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项目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人数668274284100636030177147比例5448%2285%2316%816%514%489%245%1443%1199%A. 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答案】C【解析】人民代表是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故A错误。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多党制,故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故D错误。根据表格,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代表性广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故C正确。27. 1952年底,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毛泽东亲自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A. 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B. 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C. 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