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2 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理解个位、十位上的同一个数字表示不同的大小,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简单的应用,知道爱惜人民币,合理用钱和节约用钱。4 初步感受10
2、0以内的数和人民币的换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简单问题。5 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二)教科书说明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20以内的数概念及学习方法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100以内数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乃至整个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也是多位数认识的认知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本单元内容由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认识人民币5部分组成。在这5部分内容中,
3、数数是基础,教科书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这两种不同的数小棒的方式,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和“十”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10个十是一百”的印象。这个印象的形成,解决了数的组成中建立数位概念的关键性一步。因此,从数数到数的组成,实际上是由数概念形成的操作性外显行为到内隐的心智活动的转化。通过这种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个、十、百”的计数单位,再由这些计数单位建立“个位、十位、百位”的数位概念。在学生建立了数位概念以后,教科书马上将数位概念作用于数的写和读,一是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进行读写,二是在数的读写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位概念的认识。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分别从序数
4、和基数这两个角度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由于数序是比较大小的基础,所以要先认识数序再比较大小,通过数序的建立,让学生从“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认识中,促进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然后教科书通过多种比较法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理解,并从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科书在学生基本完成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后,还紧接着安排了人民币的认识。这是因为人民币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自然数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再认识人民币就比较容易,同时通过人民币的认识还能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也就是说,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人民币的认识打下了良好的
5、认知基础,同时通过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掌握水平。所以把人民币的认识安排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学习了人民币以后,学生就能将所学的100以内的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人民币的使用体会100以内的数的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培养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情感。所以人民币认识的学习,实质上就是把100以内的数概念运用于生活实际,缩短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教学提示1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 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要遵循“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认知
6、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感知是认知的起点,是学生获取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步。教学中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通过操作和深入观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其理解。教科书已经在教学内容上为加强操作和直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数数到读写数,直到比较数的大小,都是以学具操作和对教具演示的深入观察作为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学时要理解教科书的这一编排意图,把以学具使用为基本形式的实际操作活动和以教具演示为主要内容的直观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获得100以内数概念的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摆一摆、捆一捆、数一数等具体操作活动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数数时,通过引导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
7、捆地数两种数数方式,让学生边数边抽象出计数单位“一”和“十”;在读写数的过程中,结合小棒的使用理解十位上的3与个位上的3表示不同数值的道理;在比较大小中,通过对直尺图的观察,掌握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在人民币的认识中,通过人民币的交换活动,加深对人民币币值和人民币相邻单位间十进关系的理解。但在进行操作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能把数小棒的过程仅看成一个单纯的计数过程,应把它当作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形成数感、发展能力的必要手段。 二是学具操作一定要和学生思维同步进行,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手、脑、口并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是学具操作只是帮助抽象概括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
8、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掌握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的概念 数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又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相当普遍。教学时要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概念。在本单元教学前,要通过主题图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体验100以内的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班上有多少个同学,多少张桌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等,把100以内的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把本单元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
9、币的教学中,更要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过程,从中强化所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3 重视对数位概念的教学,用它来带动全单元知识的学习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1,2,3,4,5,6,7,8,9,0这10个数字。数字是用来计数的符号,也叫数码。不认识计数符号,学生认、读数的学习就如同空中楼阁,就失去了数的学习基础,但是,如果始终停留在计数符号上,又局限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数位的产生,开辟了儿童认数的新源泉,数位和数字的结合,使儿童对数的认识从有限发展到无限,因此,数位是构建数概念的核心和基础,对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
10、。对数位的构建学生必须先借助动作感知,教学中要强化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初步获得“一”和“十”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对生活中个数是10的商品的了解,强化已获取的感性认识;然后借助计数器这个半抽象的学具,把学生获取的感性认识与计数器上的数位一一对应,半抽象出数位概念;最后脱离学具进行数的写、读,强化学生对数位概念的认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同一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不同的数值的讨论,使学生对数位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构建数位概念的这几个环节,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好数位概念,以此带动其他知识的学习。4 教给学生迁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迁移既是一种心理现象
11、,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的,叫做负迁移。20以内数的认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有积极影响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引导学生主动认识100以内的数。 (1)2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对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有促进作用。在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就通过捆小棒的动作初步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并学会了“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这两种数小棒的方法。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先请学生回忆这两种数数方法,然后选择自己
12、喜欢的一种方法数100根小棒。当学生明显感觉到“一根一根地数”比“十根十根地数”慢时,再次体会建立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借助2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对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的正迁移,可以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 (2)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也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写20以内的数时,就初步建立了“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的写数方法。教学100以内数的写法时,要充分利用这个基础,让学生先思考“13”怎样写,再把写“13”的写数方法加以推广,让学生讨论“二十三”怎样写,让学生把“13”的写数方法直接作用于写“23”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地
13、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读数方法的学习也是一样,通过20以内数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有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就读几”的读数方法。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时,可以先回忆20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再引导学生读100以内的数,学生借助20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很快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3)学习方法的正迁移。20以内数的认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积极的影响,2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方式也大致相同。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认知方法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将前面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后面的学习中去。5 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要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思
14、想品德教育,这个要求是根据教学内容决定的,特别是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目前大多数六七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和使用人民币了,受环境影响,有的孩子在对待钱的问题上,难免有不正确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城镇的孩子显得尤其突出。因此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说明人民币上有神圣的国徽,我们必须爱惜,不能乱折、乱画,更不能撕毁。还要对学生进行节约用钱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学会怎样合理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四)各节教科书分析和教学建议数数、数的组成(第16页) 1教科书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3个例题,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一。 单元主题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88层的高
15、楼、宽32米的公路、时速为80千米的轻轨列车、昆明到重庆要飞行45分等生活实例中,感受学习20以内的数不够用了,需要学习更大的数,由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投入到本单元的学习中去。虽然在主题图中出现了一些计量单位,如千米、米、分等学生还没有学习过,但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能基本理解这幅图的大致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也并不需要学生掌握这些计量单位,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不甚理解也不影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而且这些内容还能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需要,这种必要的孕伏也有利于今后计量单位的学习。 数数是学生借助
16、数小棒的活动感知100以内的数,是作为本单元的基础内容,主要通过2个例题来实现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初步感知。例1是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小棒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表象,为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做必要的准备。在一根一根地数小棒这个环节中,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将20以内数的认识时数小棒的方法运用到这个环节中来,重点突出“20以后怎样数”、数翻坎数(三十九、四十九后面的数)、“九十九后面是一百”这样几个关键的数数内容。数翻坎数是学生数数的一个难点,教科书采用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突破这个难点。 10根10根地数这种数数方法在一年级(上)时就有初步接触,而作为一
17、个计数单位具体运用于数数过程还是第一次。教科书将两种数数方法上下编排,便于学生比较,从中悟出10根10根地数快捷且不容易出错的优势,并且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计数方式就有不同的数数的方式,从中体会计数单位在数数中的重要作用,在建立计数单位“十”的同时掌握这种数数方法。 例2是在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的组成,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教学环节把学生数小棒时的表象1捆小棒,抽象为计数单位十,这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质的飞跃。教科书通过先数一数再说数的组成的编排方式,让学生体验数的组成方式的抽象过程。教科书采用了图片感知
18、,对照直观图进行分析,然后把多项分析结果进行抽取和舍弃,归纳出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十几的100以内数的组成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数的组成不是通过一个例题就能完成的,而要在后面的读写数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强化和巩固。所以例2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只是结合具体的图作直观的认识,不要作过高的要求。因为在这个阶段还没有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所以教科书中用的是“二十八”而不是“28”,也就是这个内容只要求学生看着汉字说一说,而不要求学生进行阿拉伯数字的读写。 例3是把前面所学的知识作用于生活实际,体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科书通过一些商品10个装1盒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有一十一十地数和一个一个地数
19、的不同数数方式。这些方式的应用也是为了又快又对地数数,这样用生活中的内容来进一步教学数的组成,能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例3既是对前面所学数的组成的强化巩固,更是缩短数学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与情感。 课堂活动安排了3个活动。第1个活动是数小棒,通过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和一根一根地数的操作外显行为,加深学生对不同计数单位的理解,这个课堂活动显然是配合例1安排的,在例1后组织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2个活动是数小字本的页数,考虑到小字本的页数一般都不超过100页,而且每个
20、学生都有小字本,通过这样的现实活动更能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小字本只是提供一个教学示范,教学中还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数数,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结合例3进行比较好。第3个活动是报数游戏,这个活动在强化100以内的数要领的同时,更强调活动的兴趣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可以在这个活动中全员参与,并且集玩与学为一起,很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个活动既有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也能从中落实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当然这个活动也体现了一些基本的策略,通过学生对这个数数策略的思考,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所以这个活动同时体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
21、的培养要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练习一安排了5道题。其中第1、3、4题都是强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但是所用的方式不一样。第1题是用操作(圈泡泡)的方式来理解计数单位,第3题是用边数、边说、边填写的方式,让学生手、脑、口并用理解数的组成,第4题则是第1题和第3题的综合。教科书用3道题来练习数的组成,可以看出对数的组成的重视。第2题是数翻坎数,这是学生很容易数错的地方,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可以减少这方面的错误。第5题是一个小调查,通过这个调查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调查中获得价值体验,在用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2教学建议1 这部分内容建议用2课时教
22、学。2 教学单元主题图时,建议结合学校的实际用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后,教师还可以问学生:“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在哪些地方感到20以内的数不够用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教学例1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先每人数十几根小棒,再把2人的小棒合起来数,再把3人的小棒合起来数让学生感受到数的扩展过程。并且数数和讨论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行解答一些数数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数完小棒后,教师再问学生书上提到的问题(指对话框中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是怎样解决的。如果这时学生还有未解
23、决的问题,教师再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探讨,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数数时可以照书上的编排先一根一根地数,再十根十根地数;也可以两种数法同时出现,让学生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数,再比较两种数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从两种数法的动作表象中,帮助学生切实建立起计数单位“一”和“十”。4 教学数的组成时,要注意借助“10根10根地数”的动作表象,把“10根10根地数”转化成“你数了多少个十”。随着问题的转化,把学生的关注点转化到“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上面来,以完成计数单位的抽象。5 教学例3时,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商品每盒中的数量都是10”,让学生明白以10为单位的包装能又快又对
24、地数出商品的数量,从中体会计数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2支钢笔和2盒钢笔的比较,强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6 在课堂活动中,建议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手、脑、口结合,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每个活动要配合前面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用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整体功能推动学生学习和发展。在进行游戏活动时,要先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然后进行分组,分组后可以让其中的一个组先作示范,通过示范让全班学生都切实掌握游戏规则,然后再按规则进行游戏。7 教学练习一第1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没有圈时能不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圈了后又能不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泡泡。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几
25、个十几个一计数的优越性。对于数翻坎数要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先拿出3捆零9根小棒,再添加1根小棒,并把添加后的10根小棒捆起来,用这样的操作活动,深化学生对39140的理解,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在教学第3题时,要告诉学生这里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并且今后看见这样的1捆小棒也看做1个十。强调这样的约定俗成,让1捆小棒与1个十建立联系,能促进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在小调查的教学中,除了调查题中的内容外,还可以根据本校(班)的一些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调查内容。 3教学案例数数(教学片断)出示例1主题图。(无对话框)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数小棒。教师:你们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数一数,好吗?学生:
26、好!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学生甲:有20根小棒,我是一根一根地数的。学生乙:我数出的也是20根小棒,但我是10根10根地数的。教师给主题图中的两个小孩贴对话框: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教师: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错。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手中的小棒合起来,再选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合作数小棒。教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哦,这个小朋友在问二十以后怎样数?(贴对话框:二十以后怎样数?)谁来帮助他?学生甲:如果一根一根地数,数到二十以后就是: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教师:你怎么知道二十以后是二十一呢?学生:我想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一十一,2个十和1个一合
27、起来就是二十一了。教师:这个想法对吗?学生:对。教师:好!老师也支持你们的意见。还有没有其他数法呢?学生乙:我是十根十根地数的,二十以后就是三十、四十。教师:这样数可以吗?(学生:可以)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学生:四十根。教师:真不错。再把两个小组手里的小棒合起来,你们还能数吗?学生:能!教师:小朋友就动手数一数,数的过程中注意这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贴对话框:三十九后面是几?四十九后面呢?)学生合作数小棒后回答:三十九后面是四十,四十九后面是五十。教师:五十九后面呢?六十九后面呢?学生回答。(略)教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80根)再添20根小棒数一数,注意,数到九十九以后就是一百。学生数
28、小棒。教师: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一百根。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小棒十根十根地捆起来。(学生捆小棒)再十根十根地数。学生数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教师:数到一百时,数了多少个十?学生:10个十。教师: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简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出现对话框,这就分散了要研讨的问题(因为每个对话框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分散了学习难点。二是多次用把几个人的小棒合起来的方法,展示数的扩展过程。第1次数20根小棒,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20以内的数概念,也是学生数概念扩展的起点;第2次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重点解决“二十后面的数怎样数”的问题;第3次把两组的小
29、棒合起来,重点放在“翻坎数”上;最后让学生再添20根小棒,数到一百;这样4次扩展,各有重点。三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既突出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又突出学生的个性,还加深了学生对“一”和“十”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为后面数的组成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写数、读数(第712页) 1教科书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计数单位“一”与“十”,初步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中例1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类推100以内数的写法;例2则推广这种写法,并与100以内数的读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掌
30、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科书安排例1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用小棒图作为认知的最基本的方式,再过渡到算珠图,最后抽象出数的写法,用小棒、算珠、数位和写数的对应安排完成从“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在这里,从小棒表示数到用算珠表示数,是学生抽象数概念重要的一步,因为小棒直观形象,1捆小棒和1根小棒,从外观上看起来就不一样,学生很容易从小棒的多少中分清“1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含义。但是反映到计数器上,“1个十”和“1个一”都用同样大的一颗算珠表示,只是算珠的位置不同,由此学生开始关注位置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对照小棒图理解同一算珠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初步建立位置值的概念。位置值概
31、念的建立,是学生认数的一个飞跃,因此对算珠图的理解,是抽象数概念的关键。同样是算珠,左边的2颗算珠代表了2捆小棒,而右面的3颗算珠只能表示3根小棒。算珠的这种位置值为学生认识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认识十位和个位的位置值,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所以算珠图作为承上启下的半直观学具,在学生抽象数概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算珠图下面借助位置值的影响抽象出数位的概念,在数位的指导下,才抽象出“23”这个数。教科书编排的逻辑顺序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认知过程的有机结合。例1的另一个特点是借助学生学过的20以内的数的写法来探讨100以内数的写法,先
32、引导学生积极回想13的写法,帮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基础,再考虑23怎么写,让学生把原有的写数方法类推到100以内数的写数中来,这种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编排方法,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例2和例1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去掉了小棒图,也就是提醒老师在这个例题的教学中,要脱离具体的学具,依靠学生已获取的表象逐步抽象出数的读写方法。在这个例题的学习中,教科书有意识安排了34与43这两个数的读写,通过这两个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一样这样一个事实,让学生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教科书在第3个数的读写中出现个位上一个也没有的数,这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容易把50写成5,教科书在编排时在醒目的位置突出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实质上就是在强调“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这个重要的写数规则。100的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