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7 ,大小:48.39KB ,
资源ID:59861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861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诊断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诊断学教案.docx

1、中医诊断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案授课对象:中医学七年制, 2005年级9、10班授课学时: 76授课时间:2006. 7.1使用教材: 新世纪教材授课教师: 刘培禄授课时间: 9月11日,周一,第6,7节 题目: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学时。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 1学时。重点与难点:1病、证(证名、

2、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讲述: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简要介绍。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一)诊法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二)诊病1诊病的概念、目的。2明确病名的含义。注

3、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三)辨证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注意:“症”“病”“证”的区别。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四)病案书写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第二学时导入新课: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原则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必须遵循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新课讲述: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内容。基本原则包括三方面:整体审

4、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明确各自的含义及临床意义。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学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中,影响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著作、作者是:1、黄帝内经;2、西汉,淳于意的诊籍;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4、西晋,王叔和的脉经;5、隋,巢元方诸病杂候论;6、宋,陈元择的三因极病证方论;7、元,敖氏伤寒金镜论;8、明,张介宾景岳全书;9、明,李时珍的滨湖脉学;10、清,叶天士外感湿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重点讲述上述重要著作及其作者、年代、历史意义。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简要介绍。小结:绪论,为本学科开头

5、部分,介绍了诊断、中医诊断学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其中重点掌握诊断的概念,病名、症状、体征、证名和证候的含义,中医诊断的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及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中重要著作、作者、年代、历史意义。通过学习绪论,可以对本学科内容、学习目的有一个基本认识。思考题:1何谓诊断、中医诊断学?2试述病名、证名、证候、症状、体征的含义。3试述病、证、症三者的关系与不同。4、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哪部书?其作者是谁?授课时间: 9月14日,周四,第3节题目:问诊 问诊的方法

6、与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问诊的方法。2熟悉问诊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时。重点与难点:问诊的方法和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疾病的诊断过程,首先是诊法,包括望、闻、问、切,以了解病情,收集病情资料,然后才是辨证、辨病。四诊之中,首先介绍问诊。讲述:一、问诊的意义。 简要介绍。明,张景岳以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介绍。问诊方法及注意事项(P11),并理解其意义。三、问诊的内容简要介绍问诊的基本内容。注意各项内容的含义,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并理解对疾病诊断的意义。 注意如何概述主诉,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区别。问诊的重点是现在症状,是当前辨证论治的主

7、要依据。以后专篇论述。小结:本节介绍了问诊的意义、方法和内容,重点掌握问诊的方法,并熟悉问诊的内容,以提高自己诊察病情的水平,为病案书写打好基础。思考题:1如何问诊,应注意哪些问题?2何谓主诉?如何概述主诉?3何谓现病史?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4既往史和个人生活史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授课时间: 9月14日,周四,第4,5节题目:问寒热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寒热症状的概念、特点、病机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寒热的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 1学时。2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1学时。重点与难点:1怎样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2恶寒发热,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3不同病证潮热的鉴别

8、。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寒热是问现在症中最常见的症状,对辨别机体阴阳盛衰及所感病邪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一、寒热的概念简要介绍寒与热症状的概念。注意:寒为自觉症状,有恶寒、恶风、畏寒之不同,三者症状特点、病机及主病方面不同;发热既可为自觉症状,亦可为客观表现,在不同证候中表现不同。二、寒热的病因简要介绍,明确寒热的产生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方面有关。三、寒热的类型为课重点介绍内容,包括常见寒热类型及其概念、症状特点、主病、基本病机等。注意:1寒热类型与病邪性质、部位及机体阴阳盛衰有关。2在恶寒发热中,恶寒一症是诊断表证的主要依据,正确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含义;寒热的轻重与感邪的性

9、质有关,同时与感邪的轻重、邪正盛衰有关。3壮热的概念,不仅表现为体温高,而且必须为不恶寒,反恶热。4潮热、微热各见于若干病证,其症状特点各有不同。5正确理解寒热往来,其主要是指自觉症状。小结:本次课介绍了寒热症状的概念、病因,常见类型及其含义、症状特点、主病。注意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寒热特点,恶风、恶寒、畏寒的区别,壮热、潮热、微热的概念,潮热、微热不同病证中的症状特点等。思考题:1何谓恶风、恶寒、畏寒?常见于何种病证?2如何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3如何根据恶寒与发热的偏重辨别感邪的性质?4何谓壮热?其临床意义是什么?5何谓潮热?常见哪几种类型?各型特点如何?6何谓微热?常见病因

10、及特点是什么?7何谓寒热往来?有几种类型?特点是什么?授课时间: 9月18日,周一,第6节题目:问汗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自汗、盗汗、战汗的含义、主病及基本病机。2熟悉战汗的概念及主病,绝汗的概念及亡阳之汗与亡阴之汗的特点。3了解病理性有汗与无汗的常见病因,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胸汗的机理。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自汗、盗汗的含义、主病及基本病机。2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的鉴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内经:“阳加于阴谓之汗”的经文,说明汗出是人体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外达肌表而成,有生理与病理性汗出之不同,本节课主要介绍病理性汗出,即汗出异常。 讲述:一、无汗、有汗(一)无

11、汗 简要介绍病理性无汗的常见病因。(二)有汗 简要介绍病理性汗出的常见病因。注意:不论无汗、有汗,均为病理性汗出,且各有表证、里证之不同。二、特殊汗出仅指里证中具有某些特征的病理性汗出。(一)重点介绍自汗、盗汗、战汗、绝汗的含义、主病,并理解其病机。注意:自汗与盗汗在特点、主病及病机方面的不同;绝汗中亡阳之汗与亡阴之汗的区别;战汗的临床意义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要注意两种预后在表现上的不同。(二)简要介绍冷汗,热汗,及某些局部汗出,如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心胸汗的概念及病因病机。小结:本次课介绍了各种病理性汗出异常的病因,及某些特殊性病理性汗出,其中重点是自汗、盗汗、绝汗,要注意其特点、主病及

12、病机。思考题:1何谓自汗、盗汗?常各见于何种病证?请简述其病机?2何谓战汗?其临床意义是什么?3何谓绝汗?如何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4试述头汗、手足心汗、半身汗出的病因。授课时间: 9月18日,周一,第7节; 9月21日,周四,第3节题目:问疼痛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如何根据疼痛的性质辨别其病因。2熟悉如何根据疼痛的部位辨别其脏腑经络病位。3理解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问疼痛的性质 1学时。2问疼痛的部位 1学时。重点与难点: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辨别疼痛的病因和病位。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新课:疼痛为病人常见症状,致病原因复杂,表现多种多样,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现讨论

13、有关疼痛诊断的一些问题。讲述:一、简要介绍疼痛的分类及基本病机注意:根据其病因病机总分虚实两大类,实证总由邪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引起;虚证总由正气亏虚,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所致。二、问疼痛的性质为重点介绍内容,详细介绍各种常见性质的疼痛,目的是通过询问疼痛的性质,辨别疼痛产生的病因即主病(详见P1920)。注意:1问诊某些疼痛的性质,应结合其部位、病史等,如胀痛,在胸、胁、脘、腹者为气滞,在头目者为肝阳、肝火;窜痛,在四肢关节者与风邪有关,在胸、胁、脘、腹者为气滞。隐痛,久病,时发时止者方为虚。2各种疼痛虚实的辨证,应将病史、程度,喜按还是拒按,持续性还是时发时止诸种因素结

14、合起来。三、问疼痛的部位亦为问诊疼痛的重要内容,详细询问,目的在于根据疼痛的具体部位确定疼痛的脏腑经络病位。注意:1辨证疼痛,既要明确病因,又要确定其病位,因此应将问诊疼痛的性质与病位两者结合起来。如,心前区刺痛,为心血瘀阻;胁肋灼痛,可为肝火郁滞。胃脘冷痛隐隐,喜暖喜按,为胃虚寒证。2结合兼症,则更有利于病因病位的确定,如胸痛,咳嗽,咯吐黄痰,为热邪壅肺。3胃脘痛多与饮食有关,一般饥痛为虚,饱痛为实。小结:本次课介绍了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及辨证纲领,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几项内容,重点是通过问诊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和脏腑经络病位。思考题:1试述常见疼痛(12种)的名称及病因。2如

15、何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是什么?3如何根据头痛疼痛的部位确定病变的经络病位?授课时间: 9月21日,周四,第4节题目:问头身胸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和常见病因及病变脏腑。2理解身重、麻木的含义和常见病因。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和临床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头身胸腹,主要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头身胸腹部其他不适为主的症状,亦为临床常见症状。讲述:1重点讲述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常见病位、病因。2简要介绍身重、麻木的含义,常见病因。小结:本节课介绍了问头身胸腹多种不

16、适症状,其中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是重点,应明确其含义及临床意义。思考题:1何谓头晕?常见病因是什么?如何辨别?2何谓胸闷?常见病因是什么?3何谓心悸?惊悸与怔忡如何鉴别?4何谓胁胀、脘痞、腹胀?各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授课时间: 9月21日,周四,第5节题目:问耳目 问睡眠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耳鸣、耳聋、失眠、嗜睡的含义及病因。2理解重听、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的含义、病因;失眠、嗜睡的基本病机,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重点与难点:1耳鸣、耳聋,失眠、嗜睡的含义及病因。2嗜睡与昏睡的区别。讲述:导入新课:耳目均为人体重要器官,由经络与脏腑相连。

17、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于耳;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耳目的病变与肝脏、肾及三焦等脏器有关。一、问耳目(一)问耳重点介绍耳鸣、耳聋,两者均为自觉症状,其中有实证、虚证之别,明确实证与虚证在症状特点及病因方面的不同。注意:1耳鸣、耳聋实证与虚证的鉴别。2重听亦为听力减退的表现。(二)问目简要介绍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的含义和病因。注意:1目痒、目痛、目眩之症均各有虚实,虚证多由肝肾精血不足所致,实证多与肝火有关。2目昏、雀盲、歧视,多见于年老体弱之人,多与肝肾精血不足、眼目失养有关。二、问睡眠主要介绍睡眠异常,其中有失眠和嗜睡的不同,均与心神有关。(一)失眠主要介

18、绍失眠的含义、病因及基本病机。注意:病因总有阴血亏虚与邪气内扰两大类,基本病机为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二)嗜睡主要介绍嗜睡的含义、病因。注意:嗜睡与昏睡的区别。小结:本节课介绍了耳目和睡眠方面的常见症状,重点掌握耳鸣、耳聋虚实证的区别及病因,失眠的含义和病因病机。思考题:1何谓耳鸣、耳聋、重听?如何鉴别耳鸣、耳聋的虚实性质?常见病因有哪些?2目痛、目昏、歧视的常见病因是什么?3何谓失眠、嗜睡?常见病机是什么?4嗜睡与昏睡如何鉴别?授课时间:9月25日,周一,第6,7节题目:问饮食口味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食欲异常的常见症状的含义及临床意义。2理解口渴与饮水异常的常见症状的特点及临床意

19、义。3了解各种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1问口渴与饮水 1学时。2问食欲与食量、问口味 1学时。重点与难点:食欲异常的含义及临床意义。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一、口渴与饮水导入新课人之口渴的程度与饮水的多少,反映了体内津液的盈亏及输布情况及寒热虚实性质。讲述:简要介绍各种常见异常渴饮症状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详见P27)注意:1辨别渴饮的病因、病性,要结合渴饮的程度、喜恶及其兼证,如大渴引饮者,多说明津伤较重,其中壮热喜冷饮者为里热炽盛,见“三多”,消瘦者消渴病;口干不多饮而喜热饮者为痰饮内停,但欲漱水不欲咽并兼瘀血表现者为瘀血内阻,夜间尤甚并见手足心热者为阴虚证,口干而粘并

20、见舌苔黄腻者为湿热困阻。2由瘀血、湿热、痰饮内阻所致者,病由病邪内阻,津液输布失常引起,而非津液亏虚。第二学时二、食欲与食量导入新课:食欲的旺衰及进食的多少,主要反映了脾胃的功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故问食欲、食量可以了解脾胃功能,疾病的轻重、预后。讲述:1重点介绍食欲不振、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常见病因及症状特点。2“除中”的含义及临床意义。注意:1辨别食欲异常的病因,应结合病史、兼证,如食欲不振、久病食少、面色萎黄,为脾胃虚弱;脘闷腹胀,嗳腐食臭者,为食滞胃脘。厌食油腻兼胁肋胀痛灼热者为肝胆湿热;兼脘闷呕恶、身重便溏者为脾胃湿热。消谷善饥,兼口干口臭便干为胃火炽盛;兼便溏

21、者属胃强脾弱。2“除中”为垂危病人临终前的表现,由胃气败绝所致,与久病好转,胃气渐复,食欲好转不同。三、口味简要介绍各种异常口味及其临床意义。小结:本节课重点介绍了饮食口味方面多种常见症状,其中重点是食欲异常,再是口渴与饮水,应掌握其含义、病因及其特点。对于各种口味,应了解各种异常口味的临床意义。思考题:1试述口渴欲饮的常见病因及其特点。2试述食欲减退的原因及特点有哪些?3何谓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各自病因是什么?4何谓除中?其临床意义如何?授课时间: 9月28日,周四,第3,4节题目:问二便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和小便尿次、尿量、尿感方面常见症状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教

22、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1问大便 1学时。2问小便 1学时重点与难点: 大、小便便次、便质和便感异常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大便导入新课:大便由大肠形成、排出,与脾胃运化腐熟,肝之疏泄,肾之温煦固摄,肺气肃降密切相关,气血阴阳及津液亏虚,或邪气阻内,均可影响脏腑功能二致大便异常。讲述:重点介绍便次、便质、便感异常的常见症状的含义及主要病因。如便秘、泄泻、完谷不化、溏结不调,便血(远血、近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滑泄失禁、肛门气坠。第二学时 二、问小便导入新课:小便虽由膀胱贮存、排出,但与肺、脾、肾、三焦功能、津液的盈亏关系密切,以上诸种因素发生异常,均可影响

23、小便而致小便尿量、便次、尿感方面发生异常。讲述:重点介绍尿次、尿量、尿感异常的常见症状的含义及其主要病因。如频数、癃闭、量少、量多、尿道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小结:本次课介绍了问二便的内容,包括便次、便量、性状、便感异常等,重点掌握这些常见症状的含义及其病因。思考题: 1何谓便秘?其病因有哪些?2何谓泄泻?请试述其病因。3何谓完谷不化、溏结不调、里急后重、排便不爽?常见病因有哪些? 4远血、近血如何鉴别? 5何谓癃闭、余沥不尽、遗尿?常见病因是什么? 6尿量增多或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授课时间: 9月28日,周四,第5节; 10月9日,周一,第6节题目:问经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

24、握正常月经特点,及各种经期、经量异常,崩漏、闭经、痛经的含义及病因。2理解经色、经质在辨别月经病病因方面的意义;带下异常的类型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1问月经:经期异常、经量异常 1学时。2崩漏、痛经的含义及病因。 1学时重点与难点:1经期、经量异常的病因。2崩漏、痛经的含义及病因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问月经导入新课 简述正常月经在期、量、色、质、感方面的特点,若因各种原因而上述方面发生异常改变,均属月经病。故月经病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讲述:重点介绍月经病经期异常,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先后不定期,及崩漏、闭经、痛经的含义及病因;经量异常,如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的病因;经色、经质

25、异常的临床意义。注意:辨别月经病的病因应将期、量、色、质、感诸方面结合起来。二、问带下简述正常带下在量、色、质、味方面的特点,若因某种病因致上述方面发生异常改变,则为带下病。重点介绍常见带下病,如白带、黄带、赤白带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小结:本次课介绍了正常经带的特点,各种经带病的含义及常见病因,重点是经期、经量、崩漏、痛经。思考题 1经期异常包括哪几种类型?各自病因病机是什么?2何谓崩漏、闭经、痛经?试述其病因病机。 3如何根据经色、经质异常辨别其临床意义? 4带下异常有几种?各自临床意义是什么? 授课时间: 10月9日,周一,第7节题目:全身望诊(一):望神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得神、失神、

26、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 2熟悉少神、神乱的表现。 3了解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时。重点与难点: 1神的判断。 2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教具准备: 望诊图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望诊,是对人体进行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病情的方法。望诊内容,包括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和小儿指纹。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方面。先介绍望神。讲述:一、望神 (一)神的含义及望神的原理 简要介绍。注意神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二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两者均是人体脏腑精气盛衰的 外在表现。 (二)神的具体表现 简要介绍。注意神的表现为人体生命的各个

27、方面,如眼神、色泽、神情、体态,其中重点是眼神。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重点介绍神的常见类型,各型的临床意义及意义。注意: 1各类神在表现上的区别。得神见于人体健康状态下,失神见于重病情况下,少神介于两者之间,假神为垂危病人临终前的假象。2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假神是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其“好转”仅见于局部,而整体病情恶化。重病好转多是逐渐的,且为整体病情的好转。 3神乱与失神,邪感神乱的区别。前者为以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错乱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如常人。后者见于重病阶段,由邪气亢盛,扰神或闭阻心神多致。邪去病情好转则神乱消失。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神的含义、原理、表现、分类及临床意

28、义,重点是神的分类及判断。应注意各类神的鉴别,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通过望神,可以判断脏腑精气的盛衰,疾病的轻重预后。思考题: 1望神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神?望神的原理是什么? 3试述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授课时间: 10月12日,周四,第3,4节题目:全身望诊(二):望色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2熟悉望色十法。 3了解望色的原理、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望色原理,常色与病色的特征。五色主病(一):赤、白色 1学时。 2五色主病(二):黄、青、黑色,望色十法 1学时。重点与难点: 常色、病色的特征、五

29、色主病。教具准备:望诊图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二、望色导入新课: 望色是整体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了解脏腑功能,气血盛衰运行,疾病的轻重预后,病邪性质的重要方面。由于面部血管丰富,易于观察,故望色主要是观察面色。讲述: (一)望色的原理 简要介绍。包括色与泽的意义。面部分候脏腑。 注意:观察颜色与光泽,在判断疾病轻重、预后方面,重点是光泽。观察面部分候与整体色泽,以整体为主。 (二)常色与病色 重点介绍内容。明确掌握常色与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注意: 1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两者均与疾病无关,故均属常色。 2病色有善色、恶色之分,两者特征及临床意义不同。 (三)五色主病 亦为重点介绍内容。重点介绍青、赤、黄、白、黑五色的特征及主病。简要介绍其病机。 注意: 1观察病理五色,主要在于判断病变的脏腑病位和病变性质。 2赤色主热证,包括实热、虚热,这是一般情况,亦主戴阳证。戴阳证是真寒假热的表现。 3青色与黑色主病不同:两者均与血络瘀阻有关,故均主寒证,血瘀、疼痛,不同特点是,青色属肝,肝为风木之脏,故又主惊风;黑属肾,肾主水,故又主肾虚、水饮。(四)望色十法,望色注意事项。 简要介绍,主要由学生自学。小结:本节课介绍了望色的原理,常色与病色及五色主病,其中重点是常色与病色的特点、临床意义及五色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