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6.68KB ,
资源ID:59643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9643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技术与计量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技术与计量复习题.docx

1、技术与计量复习题2011年造价工程师考试土建知识考点431.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沉降缝基础也要断开;宽度按房屋层数定:二、三层时可取50-80mm;四、五层时可取80-120mm;五层以上不应小于120mm;32.地震区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为防止地震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防震缝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沿房屋全高设置;33.烟道与通风道构造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是烟道口靠墙下部,距楼地面600-1000mm;通风道道口靠墙上方,离楼板底约300mm;34.加气混凝土砌块

2、墙沼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在建筑物0.000以下,或长期浸水;干湿交替部位,受化学侵蚀的环境,制品表面经常处于80C以上高温环境;规格有:600*250mm;600*300mm;600*200mm三种;加气砼外墙墙板有规格宽度600mm一种;35.加气混凝土墙板的布置,按建筑物结构构造特点采用三种形式:横向布置墙板、竖向布置墙板和拼装大板;36.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身的施工工艺主要有大模板、滑升模板、小钢模板三种,基墙身构造基本相同,内保温的外墙由现浇混凝土主体结构、空气层、保温层、内面层组成;37.装配式外墙以框架网格为单元进行划分,可以组成三种体系,即水平划分的横条板休系,垂直划分的竖条板体系和

3、一个网格为一块墙板的整间板体系,三种体系可以用于同一幢建筑;38.隔墙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隔墙类型很多可分为轻骨架隔墙、块材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39.由柱、纵梁、横梁组成的框架来支承屋顶与楼板荷载的结构,叫框架结构;由框架、墙板和楼板组成的建筑叫框架板材建筑。框架建筑的基本特征是由柱、梁或楼板承重,墙板仅起围护和分隔空韶山的构件,框架中间的墙叫填充墙,不承重,由轻型墙板作为围护与分隔构件的叫框架轻板建筑;40.框架的类型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前者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后者防水性能好,造价较低;钢筋混凝土纯框架,一般不宜超过10层;框剪结构可用于10-25层;更高的建筑采

4、用钢框架比较适宜;土的工程性质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 堆积物。土是由颗粒(固相)、水溶液(液相)和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体系。组成土的固体颗粒矿物有原生矿物、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可溶盐类、易分解的矿 物以及有机质。各种土的颗粒大小和矿物成分差别很大,土的三相问的数量比例也不尽相同,而且土粒与其孔隙水溶液及环境水之间又有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1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 土的孔隙比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反映天然土层的密实程度,一般孔隙比小于0.6的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大于1.0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天 然土层的

5、含水量变化范围很大,一般干的粗砂土,其值接近于0,而饱和砂土可达35;坚硬的黏性土含水量为2030,而饱和状态的软黏性土(如淤 泥)可达60以上。一般而言,土的含水量增大时,其强度就降低。土的饱和度是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饱和度Sr越大,表明土孔隙中充 水愈多。Sr80是饱水状态。碎石土和砂土为无黏性土,紧密状态是判定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颗粒小于粉砂的是黏性土,黏性土的工程 性质受含水量的影响特别大。当含水量很小时,黏性土比较坚硬,处于固体状态,具有较大的力学强度。随着土中含水量的增大,土逐渐变软,并在外力作用下可任 意改变形状,即土处于可塑状态。若再继续增大土的含水量,土

6、变得愈来愈软弱,甚至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呈现流塑或流动状态。黏性土这种因含水量变化而表现 出的各种不同物理状态,称为土的稠度。黏性土能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呈现出可塑性,这是黏性土区别于砂土和碎石土的一大特性,据此特点,黏性土也可称为塑 性土。土的可塑性是指土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形成任意形状而不裂缝,且当外力解除后仍可保持既得形状的性能。随着含水量的变化,黏性土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 一种状态,对应于转变点的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也称为稠度界限,是黏性土的重要特性指标,对黏性土的工程性质评价及分类等有重要意义。黏性土的界限含水 量,有缩限、塑限和液限。半固态黏性土随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

7、缩小时的界限含水量叫缩限,体积不再随水分蒸发而缩小的状态为固态。半固态黏 性土随含水量增加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叫塑限,也称塑性下限。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塑、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叫液限。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它表 示黏性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塑性指数愈大,可塑性就愈强。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称为液限指数。液限指数愈大,土质 愈软。2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力学性质主要是压缩性和抗剪强度。土的压缩性是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在荷载作 用下,透水性大的饱和无黏性土,其压缩过程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结束。然而,黏性土的透水性低,其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要比砂土长得多,其固

8、结变形往往需要几年 甚至几十年。在土的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土体中某一个曲面上产生的剪应力值达到了土对剪切破坏的极限抗力时,土体就会沿着该曲面发生相对滑移而失稳。土对 剪切破坏的极限抗力称为土的抗剪强度。岩石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地球固体的表层是由岩石组成的硬壳-地壳,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 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在地壳中的分布并不均匀。从各类岩石在地壳表面的分布面积看,沉积岩约占陆地面积的75,变质岩和岩浆岩占25;按质量百分 比计算,沉积岩仅占地壳质量的5,变质岩占6,而岩浆岩占89。不同成因的岩石形成条件、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各不相同,故它们的物理力学性质也不

9、 一样,这些都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岩浆通过地壳运动,沿地壳薄弱地带 上升冷却凝结后形成的岩石。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与形状,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不同,形成岩浆岩的不同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在空间的排列、配置 和充填方式不同,形成岩浆岩的不同构造。结构和构造特征直接影响岩石的强度等工程性质。根据形成条件,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侵入岩是侵入到周围岩层 (简称围岩)中形成的岩浆岩。根据形成深度,侵入岩又分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于5km)和浅成岩(形成深度小于5km)深成岩常形成岩基等大型侵入体,岩 性一般较单一,以中、粗粒结构为主,致密坚硬,孔隙率小

10、,透水性弱,抗水性强,故其常被选为理想的建筑基础,如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浅成岩多 以岩床、岩墙、岩脉等状态产出,有时相互穿插。颗粒细小,岩石强度高,不易风化,但这些小型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岩性不均一,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 碎,风化蚀变严重,透水性增大,如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脉岩。喷出岩是指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一般呈原生孔隙和节理发育,产状不规则,厚度变化 大,岩性很不均一,比侵入岩强度低,透水性强,抗风能力差,如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2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

11、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沉积 岩主要有碎屑结构(碎屑物质被胶结物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结构)、泥质结构(由粒径小于0.005mm的黏土颗粒组成的结构)、晶粒结构(由岩石颗粒在水溶液 中结晶或呈胶体形态凝结沉淀而成的结构)、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组成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是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常见的构造有层理 构造、层面构造、结核(与周围沉积岩不同的、规模不大的团块体)、生物成因构造(如生物礁体、叠层构造、虫迹、虫孔等)根据沉积岩的组成成分、结构、构造 和形成条件,可分为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如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如石灰岩、自云岩、泥灰岩)

12、等。3变质岩 变质岩是地壳中原有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 石。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变余结构(重结晶或变质结晶作用不完全使原岩结构特征保留)、变晶结构(岩石发生重结晶或变质结晶所形成的结构)、碎裂结构(岩石 受定向压力作用发生破裂,形成碎块甚至粉末状后又被胶结在一起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板状构造(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分裂岩石成板状体)、千枚 状构造(岩石呈薄板状)、片状构造(含大量呈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状矿物)、片麻状构造(粒状变晶矿物间夹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分 布)、块状

13、构造(矿物均匀分布、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特殊土的工程性质根据土中有机质含量,土可以分为无机土、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和泥炭;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为碎石土、砂 土、粉土和黏性土;根据土的地质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冰积土和冰水沉积土、风积土。这里强调的是要注意一些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1)淤泥及淤泥质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性、低渗透性、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较显着的触变性和蠕变性等特性。 (2)湿陷性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一般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压缩性,但遇水浸湿后,强度迅速降低,有的即使在其自重作

14、用 下也会发生剧烈的沉陷。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3/4,遍及甘、陕、晋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豫、宁、冀部分地区。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在其 自重压力下发生湿陷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而在其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修筑渠道,初 次放水时就可能产生地面下沉,两岸出现与渠道平行的裂缝;管道漏水后由于自重湿陷可能导致管道折断;路基受水后由于自重湿陷而发生局部严重坍塌;地基土的 自重湿陷往往使建筑物发生很大的裂缝或使砖墙倾斜,甚至使一些很轻的建筑物也受到破坏。而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这类现象极为少见。所以在这两种不同湿 陷性黄土地区

15、所采取的地基设计、地基处理、防护措施及施工要求等方面均应有较大差别。(3)红黏土。天然含水量高(一般为 4060,最高达90)、密度小(天然孔隙比一般为1.41.7,最高为2.0)、塑性高(塑限一般为4060,最高达90,塑性指数 一般为2050),通常呈现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不具有湿陷性。由于塑性很高,所以尽管天然含水量高,一般仍处于坚硬或硬可塑状态,甚至饱水的红 黏土也是坚硬状态的。广泛分布予我国的云贵高原、四川东部、广西、粤北及鄂西、湘西等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顶部和山间盆地、洼地、缓坡及坡脚地段。 (4)膨胀土。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黏土矿物成分,具有显着的吸水膨胀(自由膨胀量一般超过

16、40,也有超过100的)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 逆。在天然条件下一般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易被误认为是工程性能较好的土,但一旦地表水浸入或地下水位上升使含水量剧烈增大,或土 的原状结构被扰动时,土体会骤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高。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工程建筑,如果不采取必要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会导致大批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甚至 造成坡地建筑场地崩塌、滑坡、地裂。膨胀土多分布于级以上的河谷阶地或山前丘陵地区,个别处于级阶地。(5)填土。是在一定的地 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而堆填的土。填土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素填土是由碎石、砂土、粉土或黏性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

17、组成的填土。 一般密实度较差,但若堆积时间较长,由于土的自重压密作用,也能达到一定密实度。如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黏性土、超过5年的粉土、超过2年的砂土,均具有 一定的密实度和强度,可以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素填土地基具有不均匀性,防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是填土地基的关键;杂填土是含有大量杂物的填土。试验 证明,以生活垃圾和腐蚀性及易变性工业废料为主要成分的杂填土,一般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主要以建筑垃圾或一般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 处理后可作为一般建筑物地基。在利用杂填土作为地基时,应注意其不均匀性、工程性质随堆填时间而变化、含腐殖质及水化物等问题;冲填土是由水力冲填泥砂形 成

18、的沉积土,如在整理和疏浚江河航道时,送至江河两岸形成的填土。冲填土的含水量大,透水性较弱,排水固结差,一般呈软塑或流塑状态,比同类自然沉积饱和 土的强度低、压缩性高。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由于地壳中存在很大的压力,组成地壳的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形迹,如在野外经常见到的岩层褶曲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则如岩石的片理等。一、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水平构造是指未经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单斜构造是指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

19、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一般将岩层在空间中的位置定义为岩层产状。倾斜岩层的产状,是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如图1.3.1所示)来表示的。一般而言,通过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可以表达出经过构造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1)岩层走向,是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2)岩层的倾向,是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引出的一条直线与水平面投影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3)岩层的倾角,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表示岩层在空问倾斜角度的大小。后面的褶曲的轴面、裂隙面和断层面等的产状意义和表达形式与岩层的相同。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

20、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它是岩层产生的塑性变形。绝大多数褶皱是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但也有少数是在垂直力或力偶作用下形成的。褶皱在层状岩层中最明显,在块状岩体中则很难见到。褶曲是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两个或两个以上褶曲构造的组合构成褶皱构造,每一个褶曲都有核部、翼、轴面、轴及枢纽等几个要素。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如图132所示。背斜褶曲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以褶曲轴为中心向两翼倾斜。当地面受到剥蚀而露出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时,较老的岩层出现在褶曲的轴部,从轴部向两翼,依次出现的是较新的岩层。向斜褶曲,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其岩层的

21、倾向与背斜相反,两翼的岩层都向褶曲的轴部倾斜。当地面遭受剥蚀,在褶曲轴部露出的是较新的岩层,向两翼依次露出的是较老的岩层。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它是地壳上层常见的地质构造,其分布很广,特别在一些断裂构造发育的地带,常成群分布,形成断裂带。根据岩体断裂后两侧岩块相对位移的情况,将其分为裂隙和断层两类。1裂隙裂隙,也称为节理,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着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一般用裂隙率(岩石中裂隙的面积与岩石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裂隙率越大表示岩石中的裂隙越发育。根据

22、裂隙的成因。将其分为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隙两类。(1)构造裂隙。构造裂隙是岩体受地应力作用随岩体变形而产生的裂隙。由于构造裂隙在成因上与相关构造(如褶曲、断层等)和应力作用的方向及性质有密切联系,所以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按裂隙的力学性质,可将构造裂隙分为张性裂隙和扭(剪)性裂隙。张性裂隙主要发育在背斜和向斜的轴部,裂隙张开较宽,断裂面粗糙,一般很少有擦痕,裂隙间距较大且分布不匀,沿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扭(剪)性裂隙,一般多是平直闭合的裂隙,分布较密、走向稳定,延伸较深、较远,裂隙面光滑,常有擦痕,一般出现在褶曲的翼部和断层附近。扭性裂隙常沿剪切面成群平行分布,形成扭裂带,将岩体切割

23、成板状。有时两组裂隙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时出现,交叉成“X”形,将岩体切割成菱形块体。(2)非构造裂隙。非构造裂隙是由成岩作用、外动力、重力等非构造因素形成的裂隙。如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沿沟壁岸坡发育的卸荷裂隙等。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是风化裂隙,其主要发育在岩体靠近地面的部分,一般很少达到地面下1015m的深度。裂隙分布零乱,没有规律性,使岩石多成碎块,沿裂隙面岩石的结构和矿物成分也有明显变化。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其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促进了岩体的风化速度,增强了岩体的透水性,进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当裂隙主要发育方

24、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体存在裂隙,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因而,当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时,应当对裂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断层断层是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丽发生显着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1)断层要素。断层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3.3所示。断层面和破碎带。断层面是指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移的断裂面,可以是直立的,也可以是倾斜的,一般情况下为倾斜状态,其产状可以通过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规模大的断层,一般不是沿着一个简单的面发生,而往往是沿

25、着一个错动带发生,称之为断层破碎带。断层的规模越大,破碎带也就越宽,越复杂。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表示断层的延伸方向,其形状决定于断层面的形状和地面的起伏情况。断盘。是断层面两侧相对位移的岩体。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部的称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部的称为下盘。若断层面直立则无上下盘之分。断距。是断层两盘相对错开的距离。岩层原来相连的两点,沿断层面错开的距离称为总断距,其水平分量称为水平断距,垂直分量称为垂直断距。注:AB一断层线;C一断层面;一惭层倾角;E一上盘;F一下盘;DB一总断距(2)断层基本类型。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正断层。是上盘沿断层

26、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它一般是受水平张应力或垂直作用力使上盘相对向下滑动而形成的,所以构造变动中多在垂直于张应力的方向上发生,但也有沿已有的剪节理发生的。其断距可从几厘米到数十米,延伸范围一般自几十米至数公里。倾角一般较陡,多在5060,甚至更陡。如由数条正断层排列组合在一起,则形成阶地式断层、地垒和地堑等。逆断层。是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它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面向上错动而成。断层线的方向常和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压应力作用的方向垂直。断层面从陡倾角至缓倾角都有。根据断层面的倾角大小,可将逆断层分为三种类型:冲断层,其

27、断层面倾角大于45;逆掩断层,其断层面倾角介于2545之间;辗掩断层,其断层面倾角小于25。平推断层。是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由于多系受剪(扭)应力形成,因此大多数与褶皱轴斜交,与“X”节理平行或沿该节理形成,其倾角一般是近于直立的。这种断层的破碎带一般较窄,沿断层面常有近水平的擦痕。断层的形成和分布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受着区域性或地区性地应力场的控制,并经常与相关构造伴生,很少孤立出现。各构造之间总是依一定的力学性质,以一定的排列方式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形式的断层带。如阶状断层、地堑、地垒和叠瓦式构造等,就是分布比较广泛的几种断层的组合形式。(

28、3)断层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由于岩层发生强烈的断裂变动,致使岩体裂隙增多、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工程建筑造成种种不利的影响。公路工程路线布局,应尽量避开大的断层破碎带。特别在安排河谷路线时,要注意河谷地貌与断层构造的关系。当路线与断层走向平行,路基靠近断层破碎带时,开挖路基容易引起边坡发生大规模坍塌,直接影响施工和公路的正常使用。在进行大桥桥位勘测时,要注意查明桥基部分有无断层存在,及其影响程度如何,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设计基础工程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断层发育地带修建隧道,由于岩层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加之地面水或地下水的侵入,其强度和稳定性都很差,容

29、易产生洞顶塌落,影响施工安全。因此,当隧道轴线与断层走向平行时,应尽量避免与断层破碎带接触。隧道横穿断层时,虽然只是个别段落受断层影响,但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必须预先考虑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特别当岩层破碎带规模很大,或者穿越断层带时,会使施工十分困难,在确定隧道平面布置时间,应尽量设法避开。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其中绝大多数伴随岩层断裂错动产生。火山爆发、洞穴陷落、山崩等也可引起地震,但其所占比例很小,且强度低、影响范围小。此外,也有由人类活动导致断层错动而产生的诱发地震,如水库诱发地震等。目前,世界上有两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

30、震带,即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前者约占地震总数的15,后者约占80,这两个地震带都延伸到我国境内,所以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尤其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区,强烈地震经常发生。1地震震源震源是深部岩石破裂产生地壳震动的发源地。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地震所引起的震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其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地震波首先传达到震中,震中区受破坏最大,距震中越远破坏程度越小。地面上受震动破坏程度相同点的外包线称为等震线。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介质传播的称为体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一致,周期短、振幅小、传播速度快;横波的

31、质点振动方向与震波传播方向垂直,周期长、振幅大、传播速度较慢。体波经过反射、折射而沿地面附近传播的波称为面波,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2地震震级地震是依据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来划分震级的。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中国科学院将地震震级分为五级:微震、轻震、强震、烈震和大灾震。目前国际通用的李希特古登堡震级是以距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最大振幅的m的对数表示。如记录的最大振幅是10mm,即10000m,取其对数等于4,则为4级地震。3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破坏的程度。其不仅与震级有关,还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岩石性质、地质构造

32、、地下水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我国已制定出地震烈度表,可供工程建设参考。地震烈度又可分为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烈度和设计烈度。基本烈度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建筑场地烈度也称小区域烈度,是建筑场地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相对基本烈度有所降低或提高的烈度。一般降低或提高半度至一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等条件对基本烈度的调整。设计烈度一般可采用国家批准的基本烈度,但遇不良地质条件或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建筑物,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对基本烈度加以调整作为设计烈度。在工程建筑设计中,明确建筑区域的地震烈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工程从建筑场地的选择到工程建筑的抗震措施等都与地震烈度有密切的关系。4震级与烈度的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